大冰割韭菜、于丹被抵制,毁三观的心灵毒鸡汤,祸害了多少中国人
曾经,心灵鸡汤风靡全网,人人追捧。
可现在却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存在。
这不是因为心灵鸡汤不好,而是在一些人的营造下,心灵鸡汤早就变味了。
从畅销书作家大冰被质疑矫情,到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跌下神坛,“国学大师”于丹被轰下台。
心灵鸡汤早已变成了毁三观的心灵毒鸡汤,甚至成为了一些人的敛财工具。
那么,为什么曾经的心灵大师会突然跌下神坛?
“矫情”的大冰哪个00后的学生时代没有一本大冰的书?
从最初的2013年的《他们最幸福》到2022年的《保重》。
大冰在2013年至2022年间基本上是保持着一年出一本书的状态。
他的书在学校里基本上都是被大家抢着看。
因为书里描写的理想世界和学生时代对自由的渴望完美契合。
通过他的描写,读者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
他的书的销量一度突破了千万,版税收入甚至超过了一些老牌文学家。
可是,有一天,大冰的口碑直线下滑,就连他的书一时间遭到了抵制。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差距?
也许是大冰的书里描写的太过理想化了,早已不符合现在人的审美。
若是将大冰的书当成无聊时解闷儿的存在还好。
但是若是去细究大冰书里的细节,却是完全不够看的。
首先,就是大冰书的书名一直被人诟病。
从《好吗,好的》到《我不》《你坏》,他的书名给人了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看的人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而书里的内容也大多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
他擅长用虚构的浪漫掩盖现实的残酷,描述出一个过于理想化的世界,鼓吹读者为了理想放弃生活。
在书中,读者总能看到一些金句。
例如:缘深缘浅,缘聚缘散,惜缘随缘莫攀缘。
初看,带给读者“高大上”的错觉,可在细看时却发现内容十分空洞。
书里的故事都仿佛是套用一个模板制作出来的。
读者戏称大冰的书都是朋友圈里的长文拼接而成的,毫无营养价值。
并且,读者在大冰的书里发现了多处错别字。
这些都让大冰书的口碑直线下降。
一时之间,网络上盛行起了“冰学”文化。
大冰的读者都戏称自己在服“冰役”。
而且由于大冰在书里给自己塑造了无数个身份。
所以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公式:1冰=15人。
至此,大兵的书由最初的全网追捧变成了群嘲的存在。
大冰也被贴上了“油腻”“贩卖情怀”“无病呻吟”等标签。
成功学大师陈安之“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这句话多少人都听过,可是多少人了解说出这句话的人——陈安之。
在10年代,李阳疯狂英语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追捧。
他通过激烈的语言,勾起大家的热情。
通过大声重复的阅读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在李阳的演讲现场,往往每个人都是群情激愤,像打了鸡血一样。
而陈安之比之李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通过虚构出无数个由他教出来的成功人士。
以此来勾起观众的热情。
在给观众描绘出未来的美好生活,进行“毒鸡汤”洗脑。
在最初的时候,听了他的演讲的观众都想要成为他的“终极弟子”。
在陈安之的巅峰时刻,他参与了央视的《对话》节目。
他在节目中对话马云:“自信不等于自大,也就是说人在自信中需要自省,所以最后送马总一句话就是:谦虚是持续成功的保证。”
一时之间,陈安之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
他的鸡汤语录被很多人奉为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越来越多的人都想复刻他的成功。
但是就在他风头无两之际,却突生变故。
他被爆出:在他的演讲会上往往通过饥饿营销来卖课。
而他的课程通常高达十几万。
有人为了买他的课导致了家破人亡的局面。
这件事一经爆出,一下子就掀开了陈安之的真实面目。
他也因此被《人民日》点名批评,随后销声匿迹。
至此,心灵鸡汤的名声也越来越不好了。
以至于现如今,大家通常都是对心灵鸡汤抱有怀疑的态度。
“国学大师”于丹说到于丹,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2006于丹受邀登上了《百家讲坛》的舞台。
她对《论语》的解读风趣幽默,浅显易懂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为此,她出的书《论语心得》一时间风靡全网。
销量遥遥领先,成为作家富豪榜第二名。
因为她对外营造出了学富五车的形象。
所以有媒体将他称为“国学教母”。
她也成为了许多人的榜样,她的解读成为了无数人的心灵鸡汤。
但是就在于丹走上了事业巅峰之际,却突然掉下了神坛。
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邀请去北大昆曲雅集上发言的于丹被轰下了台。
因为在观众还沉浸在昆曲的优雅中时,于丹却突然被请上台讲话。
她的讲话一下子打断了听众的思绪。
与此同时,她说教般的发言更是让听众恼火。
缺乏昆曲知识的她最终被听众轰下了台。
这可以说是,于丹人生中的滑铁卢了。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的挫折还在后面。
开学之际,于丹为了挽回形象。
就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鼓励学子的话。
本身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庆祝莘莘学子开学,给予他们鼓励。
但是在她发表的内容中,犯了一个错误——引用所谓的“光绪开学讲话”。
可是“光绪开学讲话”早就已经被辟谣是假的。
这只是一个人在小说里的创作罢了,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于是,大家开始怀疑于丹的真实水平。
一个“国学专家”竟然连一个被辟谣过的东西都不知道。
而且还是一个被辟谣多次的烂梗。
事后,于丹急忙撤回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想要挽回形象。
但为时已晚,于丹的形象也轰然崩塌。
曾经被无数人视为真理的“心灵鸡汤”也变成了毫无营养的话。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灵毒鸡汤”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擦亮眼睛去辨别。
同时也说明,时代发展,观众对于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想要通过看似华丽的语言来蒙骗读者的这个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应该要运用真才实学创造更有价值的“心灵鸡汤”。
新华网2012-11-21于丹被轰事件调查:“心灵鸡汤”喝多也会反胃
湃客:商业人物 2020-07-26一代不如一代的成功学大师
界面新闻2019-11-06爆火7年的“毒鸡汤”之王,又翻车了
文/编辑:左眼皮跳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