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丞琳在演唱会上玩儿梗说河南人是骗子,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很平淡。


  作为一个河南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地人等,并没有因为我河南人的身份,而对我有明显的偏见甚至歧视。


  大量的针对河南人身份标签的言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域黑”,是出现在网络上。


  类似的带有地域标签的梗,很多,全国各地都有。


  比如山东考编和女人不能上桌,让我印象深刻的段子是,飞机过山东乘务员提醒女性旅客收起小桌板。


  比如上海,不知道怎么滴就成了爱丁堡人,再比如东北人都是嘿涩会,等等的这些。


  全国各地,哪儿哪儿都有当地的代表段子,没有一个能够落下的。


  所以,我认为地域黑更多是调侃,是一种网络传播的方式。


  说河南人是骗子,这个其实不准确。


  确切的说法是“十亿人民九亿骗,总部设在驻马店”,从这句话来看,其实是驻马店人为全国人民背了黑锅。


  从这种类型段子的设计来看,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开开玩笑大家乐呵乐呵得了。


  有时候我们河南人自己,也拿这些段子来自嘲。


  但如果有人把段子当真了,拿这些段子在网上进行地域歧视,来攻击和诋毁某个地方的人,那就是幼稚的可笑丢人现眼了。


  地域歧视,是恨意满满的恶毒。


  对方说出来的话,表达出来的意思给人一种,蕴含着血海深仇的感觉。


  真的,一点儿都不夸张啊,真的是那种不共戴天的气势。


  确实有一种歧视,就是那种没来由的莫名的,就是打心底里看着不爽。


  仔细想了一下,发现我自己也有地域歧视。


  比如,我对海南的发展不看好,我认为海南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人不行。


  有人嫉妒说深圳发展的好,是因为国家给的政策多。


  而海南就是专门来打脸这种观点的:


  国家把能够给到的政策几乎全部都给到了海南,然后,这几十年来海南的经济在全国还是倒数。


  所以,我认为是人不行。


  你们也可以说我对海南有地域歧视,但是我不偏激啊。


  我从来没有也不会,在网上张口就辱骂海南IP的人,更别说不共戴天了。


  对比来看,我这最多算是看不起,而不是歧视。


  但遇到开地图炮明显搞歧视的,我会直接回怼。


  因为这种人不是来说事儿的,就是来找骂的,大家可以尽情满足他们。


  就是这种对河南人经年累月的调侃,是实实在在的针对人品的。


  说山东人喜欢考编,大家笑笑就过去了。


  但说河南人又偷又骗的,却是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带来了严重影响的。


  据我了解,全国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早些年,全国很多地方招聘,明确表示不要河南人。


  一个是据说福建人出国,有国家看地域,然后拒绝。


  这就是歧视在生活中,真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伤害。


  最近这两年来,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网上关于河南的“护城宝”逐渐多了起来。


  我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这几年,河南在网上的事儿比较多,争议多,参与的人就多。


  另外一个就是,IP显示地址之后,觉得网上的河南人多了起来。


  也是因为这个IP地址,网上受到创伤的河南人,也多了起来。


  这部分的河南人,有种苦难中的无助呐喊。


  对比之下,我才发现我个人是没有那么强的集体荣誉感。


  我一直都认为坏人是坏人,我是我,我要和坏人坚决切割。


  什么地里捡的拾的,错了就是错了,该罚就得罚。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集体荣誉感非常强。


  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是平白无故的被骂了好多年,要说直接无视直接躺平吧还做不到,总感觉自己还能改一下命。


  在别人那里,可能会是个轻飘飘的一句话,但到了他们这里,气儿就特别不顺。


  我希望老乡们一定要明白的是:


  所谓的地域歧视,其实是一种地域优越感的表现。


  网上有人专门教授别人说上海话,有北漂几年的朋友张口就是满嘴的京味儿,可你们见过,有谁花钱学河南话吗?网上这部分人,对欠发达地区的地域歧视,其实大部分是源自于“户籍”这个隐形的血统划分。户籍这两个字,包含了经济,教育,政策资源的倾斜分配和各种失衡。只要它一天不消失,地域调侃之争,就会一直存在。


  我希望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够找到这种歧视的根源,然后去,做出改变。


  而不是抓着一个唱歌的,各种反问和辱骂。


  同时,我也觉得杨丞琳的道歉声明不真诚。


  在演唱会现场的河南人,如果觉得不爽被冒犯了,能够获得退一赔三的演唱会门票费用。


  我举双手支持。


  但要说以后不让人家再唱歌了,我觉得还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