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推荐文章1: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推荐文章2:新版《胡桃夹子》将矫正“中国刻板印象”,美籍亚裔舞蹈家:希望在舞台上对亚洲文化的表现更细致入微”

  :环球时


  【环球时记者 张雪婷】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1892年完成他最后一部芭蕾舞剧乐谱《胡桃夹子》,其中8首最知名的片段几乎成为西方国家“节日必演曲目”。不过,随着各国文化交流越发深入,《胡桃夹子》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亚洲文化刻板印象”开始受到争议。如何改善这些争议同时保留原剧文化精髓,成为如今很多芭蕾舞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重新演绎《胡桃夹子》”,苏格兰芭蕾舞团近日成为第一个吹响这个号角的团体。据英国《标准晚》23日道,苏格兰芭蕾舞团正在与一名中国传统舞蹈专家合作,对《胡桃夹子》中部分舞蹈和服装进行再编排,争取去除此前可能涉及的对亚洲人的“种族歧视”。


  《胡桃夹子》 资料图


  苏格兰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克里斯托弗·汉普森介绍称,该团的《胡桃夹子》芭蕾舞剧于1972年编排,“当时这部剧对其他文化的‘模仿式’表现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但现在剧团更想表现出“真实”的外国文化。“通过矫正不合适的文化刻板印象,我们可以使这个文化遗产变得更加饱满”。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改编自德国浪漫主义巨匠霍夫曼1816年撰写的经典小说《胡桃夹子与老鼠国王》,故事讲述女孩玛丽在圣诞夜的一次童话之旅。1892年3月,由柴可夫斯基自己挑选的8段主要乐章组成的《胡桃夹子组曲》完成第一次演出,整部舞剧于当年的12月作为“贺岁剧”上演。其实芭蕾舞剧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很多反馈,反倒是《胡桃夹子组曲》在“处女秀”之后就大获成功,成为全球各大古典乐团的保留曲目,经久不衰。直至1954年,由“美国芭蕾之父”乔治·巴兰奇编排的《胡桃夹子》芭蕾舞剧在纽约上演后,震动芭蕾舞界,该舞剧才开始走向巅峰。


  实际上,在编排芭蕾舞剧时,不同剧团通常会有不同的改编,以体现出自己的风格,或是挑战更高难度的技艺。同时也有一些“不明说的共识”,则变成舞剧本身的“经典符号”。而《胡桃夹子》中长久以来的“共识”,却在现代社会成为“种族歧视”的表现。在原故事中,女孩玛丽穿越糖果和玩具世界,其中两段经典乐段——“中国茶”和“阿拉伯咖啡”是欧洲芭蕾舞剧中难得体现异域风情的曲调。“中国茶”灵动活泼,“阿拉伯咖啡”悠扬神秘,这两段音乐也是《胡桃夹子组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舞蹈编排上,各剧团经常把“中国茶”演员扮成身着清朝服饰、贴着八字胡、留着长长指甲的“小矮子”;“阿拉伯咖啡”演员则通常身穿性感的纱织露脐装,浑身挂满珠宝。


  其实回溯历史,也不难理解,在1892年《胡桃夹子》芭蕾舞剧初演时,正值中国清朝光绪年间,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大多还是“道听途说”;即便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该剧开始在全球大规模上演时,这种刻板印象依然流传下来。此外,虽然《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最初由俄罗斯艺术家创作,但“俄罗斯舞曲”部分也存在他们对自己的“刻板印象”——穿着毛棉袄大皮靴跳着哥萨克舞。


  随着中外交流增多,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中国,也有中国舞蹈艺术家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改变经典中的“糟粕”。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今年曾道过华裔舞蹈家菲尔·陈(音)对《胡桃夹子》芭蕾舞剧的未来展望。在观看充满亚洲文化刻板印象的演出之后,陈不禁感叹,“这就是他们看见的你,就是对中国人冒犯性的描绘”。此后,他在全美舞团掀起“黄脸(指舞台上丑化夸张的亚洲式化妆——编者注)的最终谢幕”运动,希望去除这些丑化的要素。“如果人们只看到舞台上这些对亚洲人的歧视,就更容易在现实中对我们无礼。”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目前全美主流芭蕾舞团都签署了该运动的同意书,从点滴开始去除丑化要素。如著名的西部芭蕾舞团抛弃清朝式尖帽子,取而代之加入一段舞龙。该运动的另一发起人、美籍亚裔舞蹈家乔治娜·帕兹科金强调,“我们不是要求撤下《胡桃夹子》,而是希望在舞台上对亚洲文化的表现更加细致入微”。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推荐文章3: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京上演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2日电(陈欣怡)由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阿斯特拉罕芭蕾舞剧团表演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于2024年12月31日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演。


  2024年12月31日晚,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演。陈欣怡 摄


  《胡桃夹子》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91年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讲述了圣诞夜里,小女孩玛丽同她的木头玩偶胡桃夹子开展奇幻冒险的故事。此次演出的《胡桃夹子》是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院长康斯坦丁·乌拉尔斯基编排的新版本,在保留原作童真浪漫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与叙事角度,更能拉进与观众的情感连接。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演出现场。陈欣怡 摄


  据悉,该演出是中俄两国共同发起的“2024中俄文化年”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当晚,中华世纪坛剧场座无虚席。回溯2024年,中华世纪坛先后举办了“第二届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嘉年华”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团大型演出音乐会”等一系列亮点纷呈的演出活动,成为中俄文化交流、交汇的重要平台。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照。北京歌华文化中心供图


  本场演出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主办。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演出为2024年中俄在文化艺术层面的交流合作画上圆满句点,也2025年两国间更加深入的艺术对话开辟新起点。(完)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推荐文章4: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京上演

  中新网北京1月2日电(陈欣怡)由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阿斯特拉罕芭蕾舞剧团表演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于2024年12月31日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演。


  2024年12月31日晚,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演。陈欣怡 摄


  《胡桃夹子》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91年创作的经典芭蕾舞剧,讲述了圣诞夜里,小女孩玛丽同她的木头玩偶胡桃夹子开展奇幻冒险的故事。此次演出的《胡桃夹子》是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院长康斯坦丁·乌拉尔斯基编排的新版本,在保留原作童真浪漫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与叙事角度,更能拉进与观众的情感连接。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演出现场。陈欣怡 摄


  据悉,该演出是中俄两国共同发起的“2024中俄文化年”系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当晚,中华世纪坛剧场座无虚席。回溯2024年,中华世纪坛先后举办了“第二届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嘉年华”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国立歌舞团大型演出音乐会”等一系列亮点纷呈的演出活动,成为中俄文化交流、交汇的重要平台。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照。北京歌华文化中心供图


  本场演出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主办。主办方负责人表示,演出为2024年中俄在文化艺术层面的交流合作画上圆满句点,也2025年两国间更加深入的艺术对话开辟新起点。(完)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推荐文章5:全球芭蕾明星都为这台戏亮出“绝活”,《胡桃夹子》诞生127年来为何常演不衰?

  今明两晚,上海芭蕾舞团将携《胡桃夹子》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华丽的场面、诙谐的表演与柴科夫斯基动人的音乐带来浓浓的节日气息。指挥家刘炬率领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为之伴奏,与上芭舞者们共同奉献丰盛的视听盛宴。与此同时,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也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献演这一经典剧目。据悉,《胡桃夹子》是全球众多芭蕾名团岁末年初的“保留剧目”,今年12月至明年1月,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将密集上演20场《胡桃夹子》,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也将演出九场。


  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演出《胡桃夹子》


  一出《胡桃夹子》演化出各路“绝活”


  舞剧《胡桃夹子》改编自德国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讲述女孩克拉拉在梦境中与胡桃夹子变化的王子一起漫游雪国和糖果山的故事。这台舞剧首演于120多年前,后因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的改编风靡全球,如今上演的《胡桃夹子》大多脱胎于此。


  虽然剧情故事大同小异,但各大芭团也有自己的“绝活”: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首席明星妮娜·卡普索娃扮演的克拉拉“仙气”最足,而波士顿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熊”凭借谐趣的空中跳跃动作走红网络,今年顺势推出的“芭蕾熊”周边产品更是被一抢而空。中国舞者也频频在剧中出演主要角色。日前,旧金山芭蕾舞团举行了该团上演《胡桃夹子》75周年的庆典,谭元元是目前团内唯一跳过两个不同版本的演员;荷兰国家芭蕾舞团首席刘茜、独舞演员张媛媛也先后登台演出了这个剧目。


  妮娜·卡普索娃演绎的“糖果仙子变奏”堪称一绝


  “芭蕾熊”憨态可掬


  “胡桃夹子熊”周边被抢购一空


  谭元元与“鼠王”


  刘茜演出《胡桃夹子》


  张媛媛出演《胡桃夹子》


  今晚演出的上海大剧院版《胡桃夹子》由上海大剧院、上海芭蕾舞团联合制作创排,首演于2010年。英国芭蕾大师德里克·迪恩编导的这台舞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节日气氛,又创新性地加入高科技成影、讨巧的魔术表演、魔幻的舞台机关、梦幻的水晶飞车、巨大的仿真马匹等元素,让观众不知不觉地走进小女孩克拉拉的梦境中,开启一段奇幻之旅。迪恩还根据中国舞蹈风格对第二幕的“中国茶舞”等舞段进行改编,呈现出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献演的《胡桃夹子》由艺术总监戈尔杰耶夫·弗耶契斯拉夫编导,这位蜚声国际的芭蕾明星19岁就在《胡桃夹子》中任独舞演员,曾被誉为该剧最成功的“王子”扮演者。


  上海芭蕾舞团《胡桃夹子》开启梦幻之旅


  缘何成为芭蕾舞台岁末年初的“保留剧目”


  脱胎于德国通话《胡桃夹子与鼠王》的《胡桃夹子》为何成为芭蕾舞台上贺岁档保留节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芭蕾名家的创作“接力”。


  《胡桃夹子》是他创作的三大芭蕾舞剧的最后一部,柴可夫斯基为了创作这部舞剧可谓费尽心思。比如,为了“如喷泉一般水珠四射”的音乐,他专程从巴黎秘密运来刚发明不久的钢片琴,并对此高度保密。1892年,《胡桃夹子》在马林斯基剧院首演,钢片琴伴着弦乐弹奏出《糖果仙子舞曲》奇幻的甜美音色,令观众沉醉。


  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胡桃夹子》布景华丽


  上世纪50年代,乔治·巴兰钦为纽约芭蕾舞团重新改编了《胡桃夹子》,使之涅磐重生。新版舞剧于1954年首演成功后,又通过广播大规模播映,赢得了大众的喝彩。世界各大芭蕾舞团便以此为蓝本编创出各种不同版本进行演出,最终确立了《胡桃夹子》作为节日保留剧目的地位。


  上海芭蕾舞团《胡桃夹子》在舞台上展现“魔力”


  《胡桃夹子》将盛大派对、浪漫雪国、缤纷的糖果王国都搬到了舞台上,恢弘场景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剧中花朵、玩偶、雪花等小角色诙谐有趣,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第二幕“糖果仙子变奏”等舞段难度颇高,给舞者提供了宽广的炫技空间。因为充满梦幻色彩和节日气氛,《胡桃夹子》成了送给孩子们的最佳“圣诞礼物”。


  :宣晶


  编辑:童薇菁


  胡桃夹子芭蕾舞剧推荐搜索词:

  

  1.胡桃夹子芭蕾舞剧讲的是什么

  

  2.胡桃夹子芭蕾舞剧鉴赏背景

  

  3.胡桃夹子芭蕾舞剧目介绍

  

本文标题:胡桃夹子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