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生命吉他谱推荐文章1:尼科洛西:中国音乐是我发现的新世界

  ■记者 柳青


  年逾古稀的弗朗切斯科·尼科洛西在庆祝中国与意大利建交55周年“春启乐章·中意和鸣”钢琴作品音乐会的第二天,马不停蹄地从上午到黄昏给中国孩子上了六个多小时的大师课。傍晚,他和最后一个上课的孩子道别,连轴转了两天的音乐家终于松弛下来,他被街对面淮海公园里一丛丛盛开的垂丝海棠吸引了,一扫疲态,来到花树下驻足许久。他小心地拈起一朵怒放的花,转身告诉我们:“这个季节,在我的老家西西里的西海岸,满山满谷的桃花都开了,就像这片花林一样,远远看着是大片粉白色的烂漫云朵。”


  尼科洛西在海棠花下的这番感怀,正应了中国钢琴家解静娴发起“春启乐章·中意和鸣”钢琴作品音乐会的初衷,她说,中意两国的人民和两国的音乐有许多共通之处,“我们都是情感丰富的民族,都热爱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表达,我们并不会在彼此的文化里寻找异国情调的奇观,双方对音乐的感知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很能形成共鸣”。所以,她邀请好友、那不勒斯钢琴学派的代表音乐家尼科洛西一起登台“上海之春”,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上发起一场色彩斑斓的音乐对话。


  这是为了交流的聚会。尼科洛西落地上海,给解静娴带来他最新出版的专著,关于奥地利作曲家西伊思蒙德·塔尔贝格的传记。塔尔贝格是李斯特的同时代人,专注于研究意大利歌剧音乐,把大量歌剧名段改编成钢琴曲。尼科洛西这次在上海演奏的贝利尼《清教徒》、威尔第《假面舞会》、罗西尼《摩西》三部歌剧选段,皆由塔尔贝格改编成钢琴曲。解静娴回赠他由德国亨乐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世纪中国钢琴名曲》乐谱,这部由她主编的钢琴曲谱,涵盖了《阳关三叠》《二泉映月》《百鸟朝凤》等中国名曲。同时,尼科洛西接受解静娴的提议,在“中意和鸣”音乐会上演奏中国歌曲《浏阳河》和《解放区的天》。


  “mi mi mi re mi re do do mi so”……尼科洛西在上海音乐厅弹响《解放区的天》旋律的一刹那,全场观众和着节拍鼓起掌来,观众的热情激发了钢琴家的“意大利南方人”性情,他立刻一手弹着旋律,腾出另一只手指挥观众的掌声。身在情绪沸腾的现场,很难想象这是尼科洛西第一次演奏这支曲子。他在演出开始前不久才了解到,这首流传于中国河北地区的民歌如何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关键时期被改写成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他不能在短时间里想象和再现这支歌曲诞生的历史语境,但是在他的演奏中,西西里的天空和中国华北的天空是相通的,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对和平年代与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相通的。


  尼科洛西感慨,作为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史研究者,他和中国音乐的相遇有些迟了。他形容,这个春天的上海之行和“上海之春”的这场中意钢琴对话,让他打开了一扇进入新世界的大门,中国音乐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新世界,对他而言,这是巨大的发现。他第一次弹奏《解放区的天》,被现场观众的热情感染。同样,他第一次弹奏《浏阳河》,被这首湖南民歌深深地吸引。“这首歌的曲调是如此的婉转优雅,作曲家写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旋律和极为出色的和声,这是一首世界级水准的作品,值得被全世界的人们知晓。”


  一曲《浏阳河》激发了尼科洛西对中国民歌以及20世纪中国音乐的浓厚兴趣,他很确信:“中国音乐能带给欧洲观众惊喜,遗憾的是中国音乐在欧洲被演奏得太少。”为此,他和解静娴约定:“我一定会选择《20世纪中国钢琴名曲》里的曲目作为我在意大利音乐会的返场曲目。”


  《文汇》(2025年3月31日 05版)


  : 文汇


  怒放的生命吉他谱推荐文章2:70年来,有没有一首歌,让中国人听了就热泪盈眶?

  新中国迎来70华诞,中国人民见证伟大祖国繁荣发展、日新月异。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到改革开放后开拓创新、蒸蒸日上,中国迈向前进的每一个步伐,都饱含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拼搏。


  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50年《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1943年冬,陕西葭县农民歌手李有源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成一首长达十余段歌词的民歌《移民歌》。


  《移民歌》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


  延安文艺工将《移民歌》整理、删修成为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1944年在《解放日》上发表。


  解放后,为适应专业合唱队表演,先后有多位作曲家将其改编为合唱曲,现在通行的合唱曲《东方红》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涣之编写的。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此歌曲命名,并且在卫星上留有一张刻着此歌曲的唱片,循环播放。


1951年《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


  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


  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


  回家到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这首歌曲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幕曲或结束曲,素有“第二国歌”之誉。


  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先后发表了《歌唱祖国》的歌词,继而中央乐团在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大合唱,从此这首歌流传到国内外。


  1951年10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见到王莘谈到《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并特地送给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留念。


  从此《歌唱祖国》就成为新中国历代人奋进的合唱歌曲。


1952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1951年国庆前夕的一天,美丽其格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闭目端坐,一遍又一遍地演奏马头琴。


  他想在琴声和心声的交融中寻找一种灵感,写一首充分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


  于是,以内蒙古民间曲调为素材,旋律宽广舒展,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地方色彩,表达草原儿女对家乡、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就这样出炉了。


1953年《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范禹从1953年7月写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年后,这首歌虽然在各地演唱,但反响一直平平。


  直到1954年8月,北京组织了一个“新歌演唱会”,当这首歌演唱完后,仍然没有掌声,就在准备关幕,当大幕快要关上的刹那间,掌声突然“哗”的一片如潮水般响起。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传唱大江南北,赢得颇多赞誉。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首曲子后非常高兴,指示将它放到人民大会堂作为迎宾曲目。


1954年《翻身农奴把歌唱》

  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原西藏地方政府职权。


  从此,西藏百万农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获得了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充分的政治权利、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


1955年《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 轻轻


  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955年,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祖国的花朵》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


  1955年7月的一天,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来北海公园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并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途中突发灵感,于是就在“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又用了十几分钟加以修改,将歌曲逐渐完善。


  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后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后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


1956年《我的祖国》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1956年,沙蒙请刘炽为《我的祖国》作曲。


  刘炽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的灵感。


1957年《共产儿童团歌》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共产儿童团的故事拍摄了影片《红孩子》的主题曲。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誓言:“准备好了,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就于这首歌。


1958年《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啊


  《洪湖水浪打浪》创作于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


  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


  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1994年入选“百歌颂中华”优秀纪念歌曲奖。


1959年《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是新中国50年代最流行的革命歌曲。希扬词、李焕之曲。


  歌曲进行速度,旋律奋发激昂,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新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同时唱出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定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


  这首歌曲曾被选为十五首革命歌曲之一,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思想和成长。


1960年《珊瑚颂》

  一树红花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


  风里浪里把花


  歌剧《红珊瑚》讲述的是第三次国内战争的胜利阶段中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一起解放沿海岛屿的一段故事。


  歌剧着重描写了珊瑚岛上一家渔民父女,在解放前期和当地渔民一起反抗封建渔霸和匪帮的迫害,他们受尽了折磨,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后来由于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参谋来岛上侦查,及时组织群众向反动统治者进行斗争,他们经过艰苦的斗争,终于配合人民解放军的进军,胜利完成解放沿海岛屿的任务。


1961年《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拍摄于1961年的电影《红日》中的插曲。


  歌词、故事背景是1947年发生于山东临沂地区的“孟良崮战役”。


  旋律音调具有典型的山东民歌的风格,被认为是一首山东新民歌,以山东民歌风味,唱出了沂蒙地区大好风光和军民鱼水之情。


1962年《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回忆起《红梅赞》的创作过程,词羊鸣说:


  “因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主题歌,我们先后写了八个不同版本,最后一稿出来,都怕不能被传唱,改了二十多遍仍很担心,不知道这样写到底行不行。但定稿不久,空政文工团原驻地——灯市口同福夹道大院里,演员唱、孩子唱,连食堂的大师傅也边和面边唱“红岩上红梅开……”,我们心里就有了底,这首歌肯定能流行! ”


1963年《学习雷锋好榜样》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解放军》《光明日》《中国青年》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4年《丰收歌》

  条条大道闪金光,


  你看那车飞马奔喜送粮,


  农民踏上富裕路,


  幸福生活万年长,万年长


  丰收歌是一首中国民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一批音乐家创作了许多革命群众歌曲,《丰收歌》是其中之一。


1965年《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太阳出来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太阳照得人身暖哎,


  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


  照得咱心里亮。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是一首由傅庚辰作词曲,邓玉华演唱的歌曲。


  也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影片《地道战》中的插曲。


1966年《草原赞歌》

  天上闪烁的星星多呀星星多,


  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


  天边飘浮的云彩白呀云彩白,


  不如我们草原的羊绒白。


  《草原赞歌》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


  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不使生产队遭受损失,两人始终追赶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


  因为严重冻伤,二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


  由于她们的英勇事迹,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7年《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歌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节奏欢快,旋律流畅,起伏跌宕,深得河北民间音乐那种豪爽的气质,情绪热烈,充满自豪感。


  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人们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的坚定信念与美好情怀。


  歌曲的前奏以及马铃声和鞭响与男女的对唱交织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弥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令人难以忘怀的亲切感。


1968年《我们走在大路上》

  革命红旗迎风飘扬


  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勤恳建设锦绣河山


  誓把祖国变成天堂


  1962年,周恩来总理同中央部委领导来沈阳开会。


  总理邀请时任辽宁省委文化工作部部长、著名作曲家安波和李劫夫一同到他的住处谈话。


  总理向他们讲述了当前国家严峻的经济形势,并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有力量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谈话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两点多。


  这次谈话对李劫夫触动非常大。


  事后李劫夫对安波说:“总理的话对我启发太大了,我要按总理的讲话精神进行创作,要把总理说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里。歌名我也想好了,就叫《我们走在大路上》。”


1969年《英雄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插曲。


  曲金月苓则是在1972年,21岁,这首歌的最初创作时间是1969年,发表于1970年。


  电影相关剧情是:王成英勇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并寄托自己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


  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部队首长也介入到歌曲的创作中,《英雄赞歌》在曲折中诞生。


  《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如今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1970年《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伟大领袖毛主席


  指引我们向前进


  中国的孩子,大多从刚开始懂事时,就学会了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尽管他们可能都要等到长大后才真正有机会到天安门前看上一看。


  拥有这种经历的人甚至包括这首歌的两位原。


  词金果临首次参观天安门的时间是1982年,他26岁。


  曲金月苓则是在1972年,21岁,而这首歌的最初创作时间是1969年,发表于1970年。


1971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


  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971年中央广播电台首次播出。


  全曲曲调明亮,旋律优美。


  描述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


1972年《我为伟大祖国站岗》

  做一个新时代的革命战士


  谱写幸福无尚荣光


  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


  我守卫在边防线上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这首《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魏宝贵作词,钊邦、铁源作曲,歌曲曾经在全国广为传唱。


1973年《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


  我爱海岸耸立的山峰


  俯瞰着海面像哨兵一样


  “同志们,大海也有平静的时候呀!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唱点抒情的歌曲呢?”


  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一台排红晚会后发出的一句感叹,也是对当时文艺发展的肺腑之言。


  正是有了这样的批评和指示,时任海政歌舞团独唱演员的胡宝善,很快就在一次出海拉练的过程中,以西方圆舞曲的作曲技巧,写下了一首极具抒情色彩的军歌《我守卫在海防线上》。


  后在改名为《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后,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深情,很快在全国范围传唱开来,成为文革期间红色歌曲盛行的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蓝色音乐风景线。


1974年《闪闪的红星》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闪闪的红星》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中国儿童红色电影。


  该片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1975年《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游击队歌》其旋律部分来自于《英国掷弹兵进行曲》。


  它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


  全曲音域集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1976年《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


  春风最暖毛主席最亲


  您的革命路线永远指航程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是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这首歌从歌词到曲调都自然平和、朗朗上口,朴实得就像说话一样,表达了老百姓怀念毛主席的真情实感。


1977年《祝酒歌》

  手捧美酒啊望北京


  豪情啊胜过长江水


  锦绣前程党指引


  万里山河尽朝晖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四人帮被粉碎,中国上下一片欢腾,人们纷纷举杯畅饮,该曲词韩伟虽不太能喝酒,却也和身边其他人一样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频频举杯,他以难以抑制的喜悦心情创作了歌词 。


  滴酒不沾的施光南在接到韩伟的歌词后,即刻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他选用热情奔放而又富于舞蹈动感的新疆音调为素材,在短短几天内将曲谱定稿。


  有一天,歌剧院接到在欢迎国宾的宴会上演唱的任务,李光羲说服乐队,在宴会上演唱了《祝酒歌》,大受欢迎,随后,他又在中央电视台的晚会中演唱了这首歌,最终促成一九七七年,《祝酒歌》的唱片出版。


1978年《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2009年5月,《龙的传人》与《东方红》《延安颂》《歌唱祖国》一起被选入中宣部推荐的百首爱国歌曲。


1979《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


  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是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叶佩英原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1979年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歌词质朴无华,却有动人心魄的激情。


  这曲《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体验到一派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1980年《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 那个 东岗撒网


  北疆 哟 播种 南国打场


  1980年,陈晓光作为《歌曲》月刊编辑,在四川温江农村深入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农村的巨变,心情非常激动。


  他回忆说:“当年我就住在温江,还记得那时田野中点缀着一个个竹林盘,林盘中有不少农户盖起了新房,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那景象真美”,于是他写了“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这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词。


1981年《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是1979年的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曲,由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演唱。


  这首歌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登上了198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


1982年《大海啊故乡》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1983年《我爱你塞北的雪》

  1980年末的一天,王德拿着《我爱你,塞北的雪》的歌词兴冲冲地找到刘锡津,让他给谱曲。


  看了歌词,非常激动,觉得它很准确地描绘了雪的那种感觉,意境非常美。


  语言也很朴实,让人们联想到土地和家乡的可爱。


  刘锡津拿着词就到了琴房,那时也是冬天,琴房很冷,只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曲子写完了。


  歌曲里既有北方的音乐素材,也有南方的音乐素材,可以说得上是南北结合。


  其中,第二句“飘飘洒洒漫天遍野”是苏州评弹的调子,而结尾部分则把东北秧歌也融入其中。


1984年《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 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我的中国心》是张明敏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由黄沾作词,王福龄作曲,收录在张明敏1982年发行的同名专辑《我的中国心》以及2005年发行的专辑《明敏龙情》中。


  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演唱了《我的中国心》;同年这首歌曲获得了中国音乐协会歌曲编辑部颁发的第三届神钟奖。


1985年《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的歌曲,我们就想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是啊,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美好的春天,祖国的将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1986年《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难忘今宵》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


  1986年,《难忘今宵》获得中国音乐“晨钟奖”。


  歌词内容体现了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1987年《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 热血铸就


  危难之处显身手 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


  为了大地的丰收


  峥嵘岁月 何惧风流


  《少年壮志不言愁》,由林汝为作词,雷蕾作曲,是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被人们广为传唱的一首经典老歌。


1988年《我热恋的故乡》

  从1988年开始,众多的男女歌手纷纷演唱《我热恋的故乡》这首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西北风热潮,而范琳琳开发的这种西北风演唱方法,也被当时的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


  该作品1988年获全国青歌赛作品一等奖第一名,中国十大金曲第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喜爱的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议:“这首歌,第一次唱出了真实的故乡,这首歌让我们思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华民族这样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首歌让我们直面真实的生活,激起了大家对生活真挚的向往!


1989年《今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


  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


  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


  《今天是你的生日》 是198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而创作的一首纪念歌曲。


1990年《亚洲雄风》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


  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


  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


  徐沛东介绍说,这首歌创作于1989年11月,它与一般的歌曲创作方式不同,一反常规,是先有曲调,后填歌词,而且创作过程相当顺利:


  “我也是突然有感而发,那天半夜突然想起了一个动机,我就爬起来把这个动机记下来。早晨起来,我就在钢琴上反复弹,我觉得这个动机还挺有力量,(哼唱),就觉得这像一个号角。后来我就把我的搭档、合作伙伴张藜老师请到我家。我说咱们合作一首为亚运会写的歌曲吧。我说我大概有一个音乐的雏形,我就把旋律在钢琴上反复弹弹、唱唱。后来张老师听了以后说行了,(他就)把我这曲谱拿回家里,第二天他把词填好了给我,我又根据词的意思,重新作了一下(曲子)结构的调整,这种情况下就录(音)了。”


  《亚洲雄风》这首歌之所以广受欢迎,一个原因是歌曲本身的吸引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蕴含的团结奋进的精神,鼓舞人心、振奋人心,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1991年《爱我中华》 

本文标题:怒放的生命吉他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