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繁体字怎么写
家的繁体字怎么写推荐文章1:汉字中的文化,解字“家”与“国”
“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它由繁体字“國”简化而来。“国”是一个会意字,外边的大“囗”表示方形的城,也象征国界与国防,里面的“玉”代表宝贵的人民生命与财产。
“國”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说文解字》:“國,邦也,从囗,从或”,这里的“或”既是标识读音的符号,又是意义符号——用“戈”(武器)保卫“囗”(城)。
历史上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城邦是最早的国家形态。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Civilis”,即“城市化”的,表示人们有秩序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中的状态。《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说大禹即天子位后,在涂山接受万国诸侯进献玉帛珍宝与朝拜。大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邦联盟的国家。如今,考古学家发现了“满天星斗”般众多的古城遗址,证实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源远流长。
1963年,陕西出土了西周青铜器何尊,上面的铭文记载了西周初年营建东都成周城的故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这是“中国”一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成周城由周王直接指挥的精锐部队“周八师”拱卫,象征王权的“九鼎”也被安放在这里。从周武王决策建设、周公营造,再到成王定鼎,成周城是一座国家层面规划设计的都城,因为地处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天下之中”,故称“中国”。
“国”字的演变是很有趣的,我们简单探讨一下:何尊中的“国”写作
(或)。“或”是“国”的初文,商代甲骨文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的“国”都写作“或”。从字形来看,“或”由城池和干戈构成,有“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意思
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国是一个暴力机器,用于保护国内的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国既要防卫外敌的侵略,又要维护内部的正义、公平与生产生活秩序,这才叫国。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为了把“国”“或”二字区分开,就在“或”外加上“囗”,创造了
(國)字,这是文字的自然演变过程。
“國”写作“囯”是从北齐时期开始的,表示“囗”中有“王”的意思。到了宋元以后,民间的文学作品中,“國”字往往写作“囯”,是一种民间俗体字。新中国成立后,把“國”正式简化为“国”,从“囗”从“玉”。此外,“國”还有一些异体字,比如“囻”“囶”“圀”等。
相对而言,“国”是一个较为宏大而抽象的概念,而“家”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甲骨文的“家”写作
,这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其中
(宀)像尖顶房屋,屋内有
(豭),“豭”是公猪的意思。《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宀与都代指居民的合法财产。
猪是中国较早驯化的一种家畜,河姆渡新石器遗址有陶猪出土。在农业社会,养猪业是重要的产业,猪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猪是传统文化中的“六畜”(马、牛、羊、鸡、犬、猪)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房屋与牲畜,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家庭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在中国文化中,自古以来家国一体,不可分割。这就是孟子说的:“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国、家,在传统文化中其实是家庭概念在不同层面的表述,都在一个宗法关系之中。《左传》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意思是天子分封子弟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分封子弟为卿大夫,建立“家”;卿大夫再分封子弟们,建有“室”“宗”。所以说“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天子有天下”。“家”的本义特指古代卿大夫的家族和封地,后来泛指家庭。中华文化最大的“家”是天下,“天子以四海为家”。《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讲的就是“天下一家”的观念。家是小家庭,国是大家庭,天下是更大的家庭,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中国大家庭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士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就是这种以天下为家、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所有,如有,请联系删除。
家的繁体字怎么写推荐文章2:2020春联易错字高能预警,这些眼熟的字可能一写就错
写春联时
你有没有因为
繁体字在不同语意下的
用法区别而苦恼过?
书微君带你盘点30组
春联中最易出错的繁体字
一起来看
第一部分
出现频率:★★★★★
1、家
对应繁体:
(家)庭,(家)鄉,科學(家)
(傢)具,(傢)什
赵孟頫“家”“傢”
2、丰
对应繁体:
(豐)富
(丰)采
颜真卿“豐”“丰”
3、发
对应繁体:
頭(髮)
(發)達
彂(同“發”)
智永“髮”“發”
褚遂良“彂”
4、广
对应繁体:
(广)用于人名
(廣)闊,(廣)東
启功“广”“廣”
5、面
对应繁体:
(麵)粉,(麵)條
當(面),表(面)
王羲之“麵”“面”
6、千
对应繁体:
鞦(韆)
一(千),(千)秋基業
唐寅“韆”“千”
第二部分
出现频率:★★★★☆
7、云
对应繁体:
白(雲),(雲)南
子曰詩(云)
陆柬之“雲”“云”
8、尽
对应繁体:
(儘)管
前功(盡)棄
八大山人“儘”“盡”
9、胜
对应繁体:
(勝)利
(胜)任
颜真卿“勝”“胜”
10、秋
对应繁体:
(鞦)韆
(秋)季
11、历
对应繁体:
經(歷),(歷)史
日(曆),(曆)法
王羲之“歷”“曆”
12、余
对应繁体:
年年有(餘)
(余)第一人稱,我
米芾“餘”“余”
第三部分
出现频率:★★★☆☆
13、回
对应繁体:
(迴)旋,(迴)避
(回)頭,(回)報
赵孟頫“迴”“回”
14、里
对应繁体:
(裏)外,這(裏)
(里)程,鄰(里)
文徵明“裏”“里”
15、汇
对应繁体:
(匯)合,(匯)款
(彙)聚,詞(彙)
王宠“匯”
柳公权“彙”
16、斗
对应繁体:
星(斗),(斗)量
(鬥)争,奮(鬥)
苏轼“斗”“鬥”
17、谷
对应繁体:
五(穀)豐登
山(谷)
董其昌“毂”“谷”
18、几
对应繁体:
茶(几)
(幾)乎,(幾)個
黄庭坚“几”“幾”
第四部分
出现频率:★★★☆☆
19、松
对应繁体:
(鬆)散
(松)樹
唐寅“鬆”“松”
20、后
对应繁体:
前(後)
皇(后)
欧阳询“後”“后”
21、向
对应两个繁体字:
(嚮)往,(嚮)導
方(向),誌(向)
柳公权“嚮”“向”
22、才
对应繁体:
天(才)
剛(纔)
苏轼“才”“纔”
23、舍
对应繁体:
(捨)棄,施(捨)
(舍)人,宿(舍)
米芾“捨”“舍”
24、复
对应繁体:
重(複),(複)雜
(復)查,(復)習
文徵明“複”“復”
第五部分
出现频率:★★★☆☆
25、累
对应繁体:
(纍)計,(纍)贅
勞(累),連(累)
苏轼“纍”“累”
26、只
对应繁体:
(只)身,片紙(只)字
(衹)有
一(隻)鳥
米芾“只”
颜真卿“衹”
褚遂良“隻”
27、须
对应繁体:
必(須)
鬍(鬚)
文徵明“须”“鬚”
28、御
对应繁体:
抵(禦)
(御)驾
董其昌“禦”“御”
29、系
对应繁体:
關(係)
聯(繋)
唔(系)
王羲之“係”
赵孟頫“繋”
蔡襄“系”
30、曲
对应繁体:
彎(曲),戲(曲)
(麯)酒
唐寅“曲”“麯”
你都分清了吗?
《过年写春联》
楷书、隶书、行书、篆书
家的繁体字怎么写推荐文章3:展赛评委以“繁简混用硬伤”,冤枉了多少书家
家的繁体字怎么写推荐文章4:万姓氏的汉字演变和家族过程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mò wàn
注音:ㄇㄛˋ ㄨㄢˋ
繁体字:萬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造字法:一
简体部首:一
万的部首笔画:1
总笔画:3
笔 顺:横折撇
五笔86:DNV
五笔98:GQE
UniCode:U+4E07
四角号码:10227
仓颉:MS
GBK编码:CDF2
规范汉字编号:0035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姓。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芮伯的后裔芮伯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成王姬诵敕封同族人姬良夫于芮地(今陕西大荔朝邑城一带),史称芮伯,建有芮国,为姬姓诸侯小国。春秋时期,芮国传至芮伯万,他曾一度官至周王朝的大司徒。但后来由于芮伯万的宠姬太多了,闹得内宫不安,其母亲芮姜一怒之下将芮伯万赶出国去,住到魏城(今山西芮城)。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毕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担任大夫,在周惠王姬阆十六年(公元前661年),毕万等人辅助晋献公姬诡诸消灭了三个小诸侯国,即耿国、霍国和魏国,毕万以战功受封于故魏城(今山西芮城),因此他又称魏万,成为后来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统治者的先祖。
在毕万(魏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鲜卑拓拔部有复姓叶万氏、万纽于氏等部落,随北魏孝文 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在汉化改革过程中皆改为汉字单姓万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据《魏书·官氏志》载,北魏文化汉化政策的推行,鲜卑族复姓大姓吐万氏也改单姓万,并迅速发展壮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鲜卑族万纽于氏, 在代北(泛指汉、晋 代郡和唐以后代州及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的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源流四
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初期商王汤的属下万舞,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万舞,就是万人之舞的总名,为商王朝初期的盛大活动总指挥一类的官职。据史书记载,商汤因“以万人而得天下”,一举击败夏桀,建商王朝,其后就有人以“干舞”为其国人军队的代称,组成歌舞予以典庆,即称万舞。在史籍《大戴礼·夏小正》中记载:“万也者,干戚舞也。”在典籍《韵会》中也记载:“汤武以万人得天下,故干舞称万舞。”
在万舞、干舞的后裔子孙中,因以以为姓氏者,即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远早于姬姓万氏。
源流五
源于任姓,出自战国时期孟子弟子万章,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万氏,孟子门人万章。”万章,任姓,全名叫任万,字子章,被后世称作万章、万子章,公元前305年左右战国时期薛人,是孟子的重要门徒,也是儒学名著《孟子》的主要编纂者。在史籍《纲鉴易知录》中记载:“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述仲尼之意,著孟子七篇。”在典籍《孟子·序》中也说:“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在战国时期周游列国,宣传儒家的仁爱治国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希望各国能采纳它的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魏、宋、滕、齐等诸侯国都没有接受他的游说,最后他离开了齐国,回到了家乡邹国薛地(今江苏邳县),课徒讲学,他的门徒万章等,把他的言行主张记录编辑成《孟子》七篇,后来的韩子说:“孟轲之书,非轲自著,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记轲所言焉耳。”孟子的伟大思想、言行,能够传播并存至今,万章的功劳是巨大的。
在万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亦称万氏正宗。
源流六
源于改名,出自宋朝时期南仲丞相幕客赵方,属于冒姓为氏。在宋朝理宗赵葵执政时期,有一著名的参议大臣方岳,授为南仲丞相。在他的门客幕僚中,有一幕客叫赵方,号称赵父,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幕僚。因自己的名字“方”与主公方岳的姓氏冲忌,因此去掉一“点”改为万字,称赵万。这在史籍《齐东野语》中有记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
在赵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七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传说,在古代有个叫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为氏。土默特氏族最初是东胡民族的一支即鲜卑族,唐朝时期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时期已经归附于蒙古族了,曾隶属于喀尔喀蒙古,讲的是蒙古语,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皆与蒙古族人相同。
土默特氏族在明朝时期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mot Hala,所冠汉姓皆为万氏、金氏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