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文章1:山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中国教育】


  本讯(记者 张商珉)近日,山西召开全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分析当前形势和重点任务,对加快推进各地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山西要求,各地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前瞻性研究,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义务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办好寄宿制学校,积极探索一贯制学校和小班化试点,确保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课程开齐开足,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要落实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办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山西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有效落实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统筹实施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教育强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和运动场馆、数字化基础环境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着力提升办学标准化程度。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文章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潍坊定出目标任务

  :【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31日,记者从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潍坊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潍坊市率先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确立了以优质均衡县创建促投入、强发展、提内涵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员创建、全面提速、全省领先”的工作目标,“全员创建”即所有县市区全部参加创建,一个不少;“全面提速”即力争用8—10年时间全市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省领先”即创建工作始终保持在全省、全国的第一阵营。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以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为重点,聚焦缩小市域内不同县市区之间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资源配置重点向经济欠发达县市区倾斜。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安全防范设施、教学仪器装备、数字化基础环境、学校班额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教室学习活动空间和体育运动场地足量配备。以县为单位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标准,依据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思政课、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足额配备,教师混岗现象彻底杜绝。各县市区高素质校长队伍不断壮大,优秀骨干教师总量显著扩大。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地域文化,一县一特色、一校一特色。


  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为重点,城镇教育差距不断缩小,以城带镇、整体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学校布局规划科学合理,乡村寄宿制学校按标准和需求建设配备,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必要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管理精细、特色鲜明。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城乡联合体、联盟校、督教视导等城乡学校帮扶机制趋于完善,乡村学校都有城镇学校对口帮扶。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数字教育资源平台体系不断优化,农村边远地区学生也能享受到系列化精品化、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教学资源。


  城乡校际融合发展


  以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为重点,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完善,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发展,形成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办好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认可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校长教师有序交流轮岗,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科学推进,交流轮岗保障与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城区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成为常态。聚焦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市、县、校开展校长教师全员培训,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有力。教师教学方式不断创新,精品课遴选工作深入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在市域内推广应用。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管理效能,教师数字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各类教育群体同步发展


  以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为重点,缩小群体教育差距。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多孩同校就读等政策,公办学校承担随迁子女入学主体责任,不同群体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爱孤儿、留守、特困等特殊群体学生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寄宿、交通、营养、心理等需求得到优先保障。特教学校建设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有序开展,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健全。学校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全面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阶段专门学校建设积极推进。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李琳 潍坊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文章3: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普及程度总体达到世界中上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等问题,其中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日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具体来说,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下了大力气,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发展目标,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织牢织密服务保障网,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在工作部署上,锚定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为了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教育经费一半用于义务教育,各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各地也在推进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有序交流轮岗,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财政投入、资源共享,构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健。我们要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


  :经济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文章4:教育部认定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经组织开展资格审查、质量监测、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核查评估等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程序,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认定天津市和平区等188个县(市、区)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通知提出,希望各地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已通过认定的县(市、区)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成果,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文章5:一把打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钥匙

  2024年密云区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5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中唯一一个郊区。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密云区不断深化教育督导评估创新,在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的引领下,将督导评估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基础性、关键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保障。


  一条主线串起教育督导全链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是密云区教育督导的一件大事。每年6月,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都要迎接由教育行政、业务人员及督学组成的督评组进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督评组深入学校、幼儿园,针对督评细则中的7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通过听取学校汇、开展师生座谈、党政正职测评等形式,对学校、幼儿园各项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实现教育督导的内容和地域全覆盖。督评组采取日常评价、集中评价、重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学校自查自评—日常督导评估—集中督导评估—形成督导评估告等环节,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等66个单位开展发展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督评组根据督评结果梳理总结各学校、幼儿园工作成绩与特色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督评意见反馈给各学校、幼儿园。素质教育督导结果作为学校、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从顶层设计到入校督导再到结果反馈,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已成为区域教育督导评价的一条主线,串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这种集中督导成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一个调研提交教育满意度答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价值尺度和最高标准。教育满意度调研是密云区教育督导评估的又一举措。从2014年开始,密云区已连续开展了11年教育满意度调研,全区中小幼家长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育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价。


  对教育满意度调研的结果和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应用和改进,是密云区发挥督导评估内驱力的重要举措。基于问题、基于学校的深度分析,区教委牵头制订《关于密云区满意度调查结果薄弱环节分析和整改措施制定、落实工作方案》,要求各职能科室根据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并组织落实。这样的闭环管理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督导的落地。


  三项结合确保教育督导执行力。三项结合增强督评力度。一是未来与当下相结合。以国家、北京市教育政策文件为统领,以年度督导落实为依托循序发力,实现上下联动。二是综合与专项相结合。将发展素质教育与体美劳重点工作及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相结合,并纳入素质教育督评指标细则,每年一轮持续督导,适切组织专项督导全面推进。三是督导与行政相结合。关于督导安排经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会议审定,方案细则等由区教委督导室联合发文。文件的研读三方共同做,具体推进举措有侧重,具体指标中的工作落实、经验推广、问题改进等由行政科室推动落实。


  五个创新护航区域教育新发展。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是教育督导的落脚点。为充分发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效能,助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治理水平,密云区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做实做细,实现责任区设置、选培形式、挂牌方式、督导方式和沟通渠道的“五个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区特色的教育督导新局面。


  打破地域界限,遵循学段衔接原则设置督学责任区,实现“硬件”上的创新。督学责任区设置充分考虑中小幼学段衔接,统一划分责任区;督学挂牌学校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兼顾不同学段,以小学“共同体”为基础,兼顾中学、幼儿园“学区”和“共同体”,全区共有6个责任区、68名督学。对督学责任区设置的创新不仅让责任区内各学校实现了彼此帮带,还实现了均衡发展。


  创新督学队伍选培方式实现“软件”升级。密云区责任督学由教育督导机构统一聘任,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聘请市教育督导评估院领导、资深督学开设讲座,采取线下线上多种形式组织系列培训,提升督学的素养和能力。


  为了让督学的日常工作更加高效、精准,密云区在挂牌方式、督导方式、沟通渠道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设计。在工作机制上形成“一校双督、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局面。同时,每校明确一名联络员与责任督学对接,督学科则要明确一名协调员与相关科室联系。这种责任督学、学校联络员、科室协调员紧密合作的方式提高了督导效能,实现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


  接下来,转变教育督导评估理念、变革督导方式,不断创新教育督导的局部优化和环节创新,让教育督导内化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发挥教育督导评估无限的活力和巨大潜力,是密云区教育督导评估的不懈追求。


  (单位分别系北京市密云区教育委员会、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


  《中国教师》2025年03月12日第4版


  :杨福军 闫 霞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搜索词: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及标准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材料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