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推荐文章1:四大书院之江西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唐朝,繁盛于宋代,宋代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重建后制定了《白鹿洞书院学规》,为四大书院之首。多次被毁又重建,现书院为建国后重建。因朱熹和学界名流在此讲学或辩论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白鹿洞书院建筑以礼圣殿为中心,有明伦堂、朱子祠、御书阁、棂星门、思贤台等大量古建筑,古时书院属于民间开办的“私学”,其建筑拥有独特的特征,呈现在书院屋顶、门窗、楹联和匾额等方面。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推荐文章2: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游白鹿洞书院
当今社会
就连七八岁的小孩都知道
清华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
但是中国最早的大学是哪一所
知道的人怕是少之又少了
今天大表哥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我国最早的大学
中国最早的一所大学应该是设立在千余年前了。它就是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处的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区海会镇与星子县白鹿镇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书院辖地三千亩,古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由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等五个院落组成。
大表哥去往白鹿洞书院时正春季,白鹿镇的田园一片郁郁葱葱,春色宜人。野风吹进车窗,油菜花香掺杂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春意阑珊。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似乎还带着点太阳的味道,十分的惬意。沿途还看见几个农民在田间耕犁,悠哉的样子倒更像隐居之士。不知道当年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之余,是否也这样耕犁呢。
边欣赏景色边遐想的时候,不觉已近书院。穿过高大的树林,展现在眼前的白鹿洞书院,一派古木参天,台榭楼宇,青砖院墙,历史的印记呈现在我们眼前。
礼圣殿是我们开始游览的第一景。作为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和历代儒学圣人施之以理的地方,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弘,文化气息浓郁。大殿重檐、九脊、谒山顶,灰瓦白墙,黑柱红拱,飞檐凌空,巍峨壮观。无愧为书院现存最大、规格最高的古建筑。
步入大殿屏息凝目。殿中有康熙手书的一块“万世师表”匾额,正中为孔子行教图石刻像,像下有石质台,上摆石香炉和石花瓶。香烟萦绕,更添了几分庄重、几分虔诚。后壁左右立着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个碑刻大字,中华民族传统的古朴思想气息扑面而来。
“古往今来,先圣后贤同脉络。天高地下,四时万物共流行。”历史的长河沉淀了多少闪光的思想!多少大浪淘沙后的优秀文化,才孕育了今天现代文明的辉煌!
出了礼圣殿,我们就进了明伦堂。明伦堂即是书院的讲堂,在礼圣殿侧门边上。是一个砖木结构的建筑, 采用了赣派建筑常见的白墙、灰瓦,前后各有门,后门直通白鹿洞。
堂内陈列有仿古的授课时用的桌椅,有讲台,有戒尺,四周墙壁挂满了书法对联,或苍劲、或端庄、或龙飞凤舞。找个座位坐了下来,想象先生在讲台上喊一声“上课”,台下学生萧然、然后朗朗读书的情景,不禁笑了。想当年多少先贤在这讲学谈经。如今我辈尚能在此一忆古韵,意犹足已。
我们没有选择从后门出,而是通过一段狭窄的走廊行至后山的白鹿洞。这栋建筑有两层,下为白鹿洞,洞上楼台——思贤台。
洞不大,正中是一尊石鹿,竖耳昂首,神态悠然,鹿身的石头表层有些斑驳,而唐宋风骨依存。立在石鹿身后的石碑,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清寂的白鹿洞内鳞生着赏目的青苔。有一首诗是这么说的:“君家白鹿洞,闻道也生苔。”虽时过境迁,但眼前的光景却是如此般的相像。古洞幽深,思绪绵绵,沿墙攀缘的古滕,墙角簇生的山花,辉相生映的苍松翠竹……怡然成画。等上思贤台,思及不同年代的先贤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时的情景,感慨不已,敬仰不止。
回程的路上,回味着白鹿洞书院她那可叹可赏的千古文化底蕴。“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成陈迹;青山常在,共民生国运大启新图。”白鹿洞书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我们肩负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8:00-17:00
地理位置:
门票优惠政策
成人门票:40元/位
免费门票
老年人:65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
残疾人:凭残疾证
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或士兵证
记者:凭省级以上记者证
补充说明: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工凭本人有效证件(医生证或者护士证)及身份证原件可享受景区门票免票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于网络,如有,请联系删除!
出品: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整理、编辑:胡代江
投稿邮箱:
【热点】扫黑除恶宣传知识大全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推荐文章3:探访江西白鹿洞书院
5月15日,航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这里林木茂密,环境幽静。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
这里林木茂密,环境幽静,后方还圈养着十余只白鹿。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中新社记者 刘占昆 摄)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推荐文章4:老照片里的“天下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学规》节录
这是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亲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中的部分内容,它通篇贯穿了朱熹的理学思想,是朱熹运用理学观点论述教育作用的范例,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集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法则于一身的教育方针,成为影响中国教育几百年的最高法则和唯一准绳。
庐山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枕流桥
1928年,近代著名学者胡适游历庐山后,独具慧眼地提出了“庐山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㈠ 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㈡ 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700年宋学大趋势;㈢ 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这不仅道破了庐山白鹿洞书院在中国思想史、教育史上的崇高地位,也道出了白鹿洞书院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白鹿洞书院独对亭
白鹿洞书院棂星门
掩映于参天大树之下的白鹿洞书院,与衡阳石鼓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曾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古树掩映中的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三个字,传闻是因为唐朝文人李渤豢养白鹿于此陪伴读书而得名。南朝时期,这里被称为“庐山国学”,或“白鹿国学”,兴盛一时。北宋时期更名为“白鹿洞书院”,但因那时执政的宋真宗规定“不入官学不能应举”,因此书院日渐凋落,风光不再。
白鹿石雕
白鹿洞书院枕流桥
公元1179年秋,已经荒废125年的白鹿洞书院终于等来了一位有缘之人。这个人就是朱熹,后世把他尊为“朱子”,称其为“六百年理学集大成者”。面对残砖断壁,杂草丛生的景象,他决心凭一己之力重修白鹿洞,兴复书院。从置田筑屋到筹措资金,从延请老师到发榜招生,朱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次年春,庐山白鹿洞书院开学了,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白鹿洞书院朱文公祠
朱文公祠内的朱熹神位
白鹿洞书院恢复办学后,朱熹自命白鹿洞洞主,主持学院教学,亲订《白鹿洞书院学规》。学规出台后,几乎得到同时期其它书院的仿效和推崇,乃至官办学校也都参照此学规推广或运用。那时,理学初立,影响力尚小,而朱熹对持不同思想观点的争端持有开阔的胸襟和姿态,他不断邀请多方学者来白鹿洞讲学,以增添学子们的见识,这其中就包括“心学”创始人陆九渊。
朱熹“枕流”石刻
白鹿洞书院内的孔子像
正因白鹿洞书院有比其它书院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邃的内涵,这里成为了理学思想汇聚的代表,无可争辩地成为理学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是当时全国学术的中心,也是中国思想界的一座丰碑,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成长和深化提供了真实的记忆。
江西高等农林学堂时期的白鹿洞书院
江西高等农林学堂时期的白鹿洞书院
依山林,寻僻静的书院读书方式,已经因为时代的变迁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白鹿洞书院也成为庐山一处供游人参观游学的景点。
白鹿洞书院(摄于1932年)
白鹿洞书院(摄于1932年)
行走在白鹿洞书院,徜徉于自然环境里,仍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散发出的来自遥远的文化气息,不自觉地沉浸在“书声琅琅之余,有呦呦鹿鸣为伴”的传说之中。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推荐文章5:航拍“千年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林木茂密 环境幽静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刘占昆 摄
5月15日,航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这里林木茂密,环境幽静。 刘占昆 摄
航拍下的白鹿洞书院,林木茂密,环境幽静。 刘占昆 摄
航拍白鹿洞书院后方圈养的十余只白鹿。 刘占昆 摄
5月15日,航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这里林木茂密,环境幽静,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是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白鹿洞书院在哪里推荐搜索词:
1.岳麓书院在哪里
2.大江湖之苍龙与白鸟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3.江西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本文标题: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