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推荐文章2:戈壁滩上的“行为艺术”:雅丹地貌
7月26日,青海茫崖。雅丹地貌(魔鬼谷)雅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是与地表岩层结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胡林庆 摄
行政区内的黄风山、大风山、开特米里等地,属裸露第三纪地质,表层物质多为疏松的泥岩、粉砂岩。胡林庆 摄
由于受喜玛拉雅山活动影响,在长期西北风的吹蚀下,被剥蚀成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形成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胡林庆 摄
有的酷似古城堡、帝王坟或千军帐,有的像骏马、骆驼、雄狮、猛虎、蘑菇、馒头、圆桌,千资百态,美不胜收。胡林庆 摄
远望如“千舟过海”、“百兽集会”、“万军会战”炎夏时期在热气浪的衬托下,还可见到“瀚海蜃楼”景观,那风尘车马、广厦玉宇、群楼会集,会令人感到扑朔迷离。胡林庆 摄
进入其中就如同进入迷宫,身临其境,犹如踏进巨大的自然雕塑博物馆,置身其中,人们少得不惊叹造物的神奇。每当晚霞照射,星星点点,缤纷斑谰,便会呈现美妙的戈壁幻影。而当夜幕降临。胡林庆 摄
暴戾的漠风便席卷黄沙发出恐怖的呼啸,好象千万只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身处其中你就必然会对“魔鬼谷”这一称谓产生真切的体会。胡林庆 摄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推荐文章3:你好,我叫“雅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我不是丹霞
我叫雅丹
之前地理君介绍过“丹霞”
听说那时就有人提到我的名字
说容易把我们俩搞混
先做个自我介绍
我是一种比较软弱的湖泊沉积泥沙
被风力侵蚀而成的平行槽垄地貌
排列方向和主风向平行
20世纪初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时
看到古湖周围有许多成群分布的覆舟状土丘
按维吾尔语的称呼写成Yardangs
Yardang一词开始流传于国外地学界
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
作为干旱区特有的地貌类型之一
我虽然很早就被人们关注到了
但因为我基本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出现
很长一段时间地理学界对我的了解并不深入
这几十年来
随着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应用
散落各地的我接二连三被发现
我成为风沙地貌研究的热点
关于我的成因
通常被认为是风蚀而成
不过也有人提出
我是干旱区特有的风水复合侵蚀地貌
归根结底我是侵蚀性地貌类型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啦
啰嗦了半天我自己了
很多人说很容易把我和“丹霞”弄混
其实我们有很大不同:
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
丹霞地貌以水蚀为主
我则以风蚀为主
说的再详细点:
首先
形成丹霞的物质是岩石
形成我的物质则是时代很近的、较松软的、由盐胶结的河湖泥沙
因此丹霞规模较大
可见百米高的丹霞山
而我个体相对较小
易被侵蚀
丹霞
1
雅丹
2
其次
丹霞在排列上没有明显的方向感
而我则受盛行风向控制规则排列
丹霞
1
雅丹
2
再次
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偏红色的碎屑岩
而形成我的河湖沉积一般是灰黄色的土状物
丹霞
1
雅丹
2
你可能会问:
为什么我看到的你的照片是红色的呢?
其实你们看到的我的照片往往是在日出后或日落前拍的
或者是摄影师在镜头上加了偏光镜
所以看上去很红
实地看到的我其实是土黄色的
目前我常见的形态有这么几种:
角锥丘
锯齿形雅丹
平顶方山状雅丹
鲸背状雅丹
说到这
就不得不念叨一下咱们国内几处著名的雅丹了
甘肃敦煌国家地质公园雅丹
甘肃敦煌国家地质公园里有一处著名的雅丹景区
它位于公园西端
主要景观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大型垄岗状、墙状和塔柱状等雅丹体
它们拟人似物、栩栩如生
与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景观相辅相成
这里的雅丹类型齐全、形态多样
不同发育阶段的雅丹体都能见到
成为研究雅丹地貌形成、演化的天然实验室
青海海西水上雅丹
世界上已发现的雅丹地貌
绝大多数都存在于极度干旱的区域
但就在我国青海西北部的柴达木无人区
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水上雅丹”
水上雅丹西南靠近乌图美仁草原
它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雅丹立于汪洋之上
魔幻而神秘
有着绝无伦比的惊艳美景
柴达木盆地雅丹公路
东西横贯青海茫崖至小柴旦湖的G315公路
这里雅丹地貌比较集中
是世界上雅丹地貌绵延最长的地方之一
公路所经之处
基本囊括了雅丹地貌所有类型
对了,地理君听说在火星上也发现了类似雅丹的地貌。特意查阅了几篇这方面的论文,但鉴于内容比较深,就不给大家细讲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哟。
讲了这么多,也算是完成了大家留给地理君的一个作业啦,至于说没说清楚,欢迎大家留言给我。
如果你还想了解什么地理知识,欢迎给地理君留言哟。
参考资料:
《新疆雅丹地貌分布特征浅析》 杨更 四川地质学 2009年
《雅丹地貌形成年代研究方法简评与应用》 牛清河、屈建军、柳本立、王军战、谢胜波、王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3年
《在冷湖发现雅丹极品 探秘柴达木盆地雅丹群》 大志、杨勇 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
《丹霞、雅丹、彩丘、风城 谁是谁非?》 彭华 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
《火星和地球雅丹形态学类比分析——以埃律西昂平原和柴达木盆地为例》 李露露、董治宝、李超、崔徐甲、肖巍强、肖南 中国沙漠 2018
话题
你还见过哪些雅丹美景?
- END -
图自:视觉中国、123rf、网络
编辑 / Jackie
别错过
你好,我叫“岬角”
你好,我叫“地峡”
我是“丁达尔”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推荐文章4:新知丨神奇的雅丹(下)
编者按:“雅丹地貌”,是随着地质变迁,大自然风雕沙刻水蚀的结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罗布泊考察时,发现了这些沉睡千年成群分布的高大土丘,并按当地维吾尔语的读音命名为“Yardang”,从那时起,雅丹走出瀚海,声名远播。
敦煌雅丹地貌特点
(1)形态与分类。地质公园主题区域内共有雅丹地貌体5370个。可划分为特大型雅丹、大型雅丹、南北向中型雅丹、东西向中型雅丹、南北向小型雅丹和东西向小型雅丹等六类。
(2)形成的条件。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4万年),该区域受地层抬升,疏勒河南迁影响,使地下水位下降,为雅丹地貌形成创造了条件,随后,主要在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下逐步发育成型。
(4)形成发育过程。雅丹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孕育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地貌形态特征。敦煌雅丹地貌的绝大部分处于鼎盛的青年期和形态最为丰富的壮年期。
(5)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构造和气候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雅丹地貌仍会存在,但也不排除一些突发性的地质事件(如特大地震)和气候事件(如特大洪水),以及人类活动(如攀爬踩踏,破坏戈壁地表、人工爆破和不恰当的保护措施)加速雅丹地貌衰亡的可能。
幼年期
幼年期是雅丹地貌初期外力侵蚀形成阶段。洪水和风沿着雅丹地层中先期形成的垂直节理和裂隙不断侵蚀,加宽和加深节理和裂隙,形成较潜的沟槽。在此过程中,有些已经形成的浅小的沟槽及沟槽间的台地在大洪水和大风的侵蚀作用下被全部侵蚀,形成更宽、更深的槽地,进一步侵蚀雕琢而形成的这种沟槽--台地相间分布的地貌,使之加深加高。随着构造的不断抬升,以及洪水和风的往复交替作用,雅丹地貌逐渐形成。由于外营力作用时间短,该阶段的地貌特征是形态单调,以长垄状为主,雅丹体棱角分明,顶部较为平坦,且高度较低。
敦煌雅丹地貌歌
李青林
神工鬼斧天琢刻,造化自然物仿生:
街市通衢楼厦立,东西难辨迷城宫,
狮身人面村头卧,瀚海碧波列舰艇,
石柱触天擎宙宇,谷峡壁立远瞻鹏,
广场金凤首回望,慈善达摩度众生。
青年期
青年期是雅丹的继续增高阶段,也是雅丹地貌发育的鼎盛时期。该阶段中,雅丹地貌在内外地貌营力作用下继续增高,但同时受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和雅丹体表水作用,对先期形成的长垄状雅丹进行改造,使雅丹体表变得较为平滑,顶部常为浑圆状,部分因顶部为钙质胶结薄层的存在而顶部平坦坚硬,形成长宽比率较大的特大型雅丹和大型雅丹,雅丹个体规模宏大,是雅丹地貌发育最为鼎盛的时期。
雅丹地貌赏游
呆丁
神奇胜景本天工,气势浑然迥不同。
舰队帆群出翰海,狮身人面卧秋风。
黄沙百里残丘峻,青史千年大漠雄。
历尽沧桑谁独健?浮生一瞬过苍穹。
壮年期
壮年期是雅丹地貌发育中由盛转衰的阶段。长垄状的特大型雅丹和大型雅丹体上,地貌外营力沿先期风化作用和内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和节理将其逐渐分裂为若干较小的雅丹地貌,雅丹的高度也开始逐渐降低,雅丹体的数量逐渐增加。但这一阶段雅丹分布区内的雅丹体数量最多,雅丹形成最为丰富多样的阶段,也是雅丹分布群最具宏观气势和观赏价值的阶段。
雅丹地貌
——戈壁滩上的你
远古的宏伟已经消逝
狂风侵刷着
残留的傲骨
夕阳下
如血的色彩带给你
美丽的名称
却难以掩饰身后的阴影
西风烈黄土泣
你
化作飘散的砂砾
老年期
老年期是雅丹地貌衰亡阶段。由于前期的侵蚀多形成悬空面,在重力作用下逐渐坍塌,地貌特征以稀少、孤立、短小的小型雅丹为主,并随处可见雅丹坍塌体,但该阶段雅丹常以风动石、风蚀蘑菇、风蚀柱等造型奇特的形式存在,因此也是雅丹个体最具观赏价值的阶段。在老年末期,雅丹地貌在外营力的作用下,高度越来越低,最终被逐渐夷为平地,形成新的戈壁面。
七绝· 雅丹魔鬼城
呆丁
风雕大地叹神工,蚀出迷城几万重。
多少楼台生鬼啸,几疑戈壁耸魔宫。
结语:
雅丹地貌形成发育过程不仅反映了地貌过程,而且反映了过去环境的变化过程。组成雅丹地貌的沉积地层也是环境变化的信息载体,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区域环境变化的天然剖面。研究敦煌雅丹地貌及其组成地层,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北部隆升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环境效应,分析中国西北气候干旱化过程,研究古罗布泊向西萎缩过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雅丹作为地质遗迹类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也是干旱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因此应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雅丹地貌研究,对合理保护和开发雅丹地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推荐文章5: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主要由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其形成过程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地质基础:雅丹地貌的形成首先需要一定的地质基础,通常是湖相沉积地层或其他类型的沉积地层,这些地层为雅丹地貌提供了物质基础。
1.气候条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极端干旱的区域,年降水量通常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在这些区域,风蚀作用非常明显,能够对地表物质进行强烈的侵蚀。
1.风力作用:风力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干旱地区,风力的吹蚀作用会使得地面的物质不断被剥离,形成雅丹地貌。
1.水流作用:虽然风力是主要的外力,但水流也会对雅丹地貌的形成产生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暂时性的流水冲蚀以及湖水的侵蚀也会成为雅丹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1.地质风化作用:在长期的地质风化作用下,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荒漠区剧烈的温差所产生的胀缩效应能让坚硬的泥岩层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水和风带走,逐渐演变为凹槽状。
1.风蚀和水蚀的交互作用:风蚀和水蚀在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雅丹地貌的独特形态。
雅丹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基础、气候条件、风力作用以及水流作用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雅丹地貌的形成。
参考:
[1]:
[2]:
[3]:
[4]: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推荐搜索词:
1.水上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2.雅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
3.雅丹地貌形成过程简述
本文标题: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