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荐文章1:关于做好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及解读
《关于做好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的解读
一、2022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是多少?新增经费如何使用?
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4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分别新增的5元经费按原渠道执行,2022年新增5元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
二、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哪些内容?
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告和处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统筹实施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服务项目;二是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的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人禽流感和SARS防控、鼠疫防治、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运维保障、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基本避孕服务、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脱贫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健康素养促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卫生健康项目监督等16项服务内容,相关工作按照原途径推动落实,确保服务对象及时获得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增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服务内容。
三、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2022年,继续做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制定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评价和项目宣传,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群众感受度。同时要统筹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重点工作。一是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推进城乡社区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四是全面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
四、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一是规范开展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和核酸采样。二是统筹新冠病毒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优化接种空间布局和流程,强化疫苗接种服务质量。三是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储备,并保持动态更新,对未经历过聚集性疫情实战处置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均要开展一次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和全要素演练。同时,为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师培养、配备力度,原则上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要率先配齐公共卫生医师;另一方面,要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积极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
五、“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有哪些内容和要求?
在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精神,积极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服务,优化流程,加强质量控制等。
在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方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有关精神,根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0~6岁儿童提供规范化、有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强化儿童视力检查、眼保健和发育评估,对发现异常的,要指导到专业机构就诊等。
六、与往年相比,绩效评价有哪些变化?
2022年,为落实新修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办法》,将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探索将国家复评与地方初评结果的一致性纳入绩效评价。试点通过“三评三查”将日常绩效评价与随机工作核查相结合,具体包括地方自评、交叉互评、国家复评和区域普查、随机抽查、重点核查,其中随机抽查和重点核查通过电话调查、飞行检查、远程抽查等形式开展,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关于做好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
国卫基层发〔2022〕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财政厅(局)、中医药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2022年政府工作告和《“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有关要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持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就做好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明确项目内容。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各地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告和处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统筹实施好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等服务项目;二是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的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人禽流感和SARS防控、鼠疫防治、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运维保障、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基本避孕服务、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脱贫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防控、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健康素养促进、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卫生健康项目监督等16项服务内容,相关工作按照原途径推动落实,确保服务对象及时获得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修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5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22〕31号,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工作调整安排,2022年起,重大疾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国家随机监督抽查以及人口监测不再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地要做好工作衔接,确保相关工作的连续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相应的补助资金可由各地结合本省份实际加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服务。同时,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增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服务内容(工作规范另发)。
(二)明确项目经费补助标准和资金管理使用。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4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分别新增的5元经费按原渠道执行,2022年新增5元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各地要严格落实《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社〔2022〕52号),明确年度绩效目标任务并及时分解下达,加快资金拨付和执行进度,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对发现有存疑资金的,要按要求立刻上,不得擅自分配处置。持续推动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并做好政策培训,严禁克扣、挪用。各省(区、市)资金落实情况,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汇总并由财政部当地监管局审核后(具体表格见附件)于7月10日、10月10日、次年1月10日前分别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财务司和财政部社会保障司。
(三)进一步加强项目绩效管理。各地要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规范设置绩效目标,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加强绩效结果应用,确保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将国家复评与地方初评结果的一致性纳入绩效评价。试点通过“三评三查”将日常绩效评价与随机工作核查相结合,具体包括地方自评、交叉互评、国家复评和区域普查、随机抽查、重点核查,其中随机抽查和重点核查通过电话调查、飞行检查、远程抽查等形式开展,不增加基层工作负担。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将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反馈结果嵌入服务流程。
(四)持续做好项目宣传。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片以及各种新媒体途径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影响力,调动群众接受服务的积极性。鼓励突出重点,加强对0~6岁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宣传和推广,突出实效,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路径。对推动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经验,请及时总结并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
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工作
在实施好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同时,各地应全面做好基层公共卫生有关工作。
(一)从严从实抓好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各地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开展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和核酸采样。统筹新冠病毒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优化接种空间布局和流程,强化疫苗接种服务质量。加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医师培养、配备力度,原则上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标准的机构要率先配齐公共卫生医师。各地要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储备,并保持动态更新,对未经历过聚集性疫情实战处置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均要开展一次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和全要素演练。各地要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积极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提升村级疫情防控水平。
(二)切实做好“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
1.加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精神,积极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各地要优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服务,对初筛结果异常的老年人,指导其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复查。各地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指导,规范组织开展健康体检,优化流程,加强质量控制。健康体检结果要及时反馈本人或其监护人,并根据体检结果做好健康管理,对结果异常的,要指导及时就诊并做好追踪随访。各地要指导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日常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动态更新、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大数据分析,优化区域健康管理服务。
2.强化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决定》有关精神,根据《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0~6岁儿童提供规范化、有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婴幼儿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强化儿童视力检查、眼保健和发育评估,对发现异常的,要指导到专业机构就诊。加强上级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鼓励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儿童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三)推进城乡社区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城乡社区医防融合能力提升工程已纳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各地要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为切入点,以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为核心,持续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知识培训,推动提升城乡社区医防融合服务能力。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生团队为绩效评价单元、以健康结果和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高对团队、个人的绩效激励力度。鼓励各地通过医共体等多种形式推动慢病管理服务紧密衔接、上下联动。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托数字化、智能化辅助诊疗和随访、信息采集等设备,优化服务方式,推进医防智能融合。
(四)全面推进电子健康档案普及应用。各地要有效发挥居民健康档案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民全流程健康管理中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老年健康信息等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实现数据“一数一源”,确保数据质量可控、源头可溯,切实为基层减负。推进以“居民为中心”的个人健康档案数据跨机构、跨区域动态归集更新和便民服务,持续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将可穿戴设备标准化信息导入健康档案,作为居民健康信息的参考数据。各地要依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量化医务人员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并与绩效评价结合,实现精细化、高效化管理。同时,各地要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加强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确保信息安全。
附件:省(区、市)202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统计表
国家卫生健康委
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局
2022年7月5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编辑:杨明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荐文章2: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公布
本北京电 (申奇)为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202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再增加5元,达到94元。新增经费和2020年—2023年累计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继续用于扩大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受益人群覆盖面;做深做实服务内容,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的健康服务;落实“体重管理年”,加强城乡居民体重管理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统筹疫情防控和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工作,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本人开放和务实应用;落实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服务内容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中,增加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国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主要问题提供的全民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其服务覆盖有必要向慢阻肺病延伸。《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病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目前,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能力逐步提升。慢阻肺病作为有代表性的呼吸疾病,纳入基层慢性病健康服务内容,为预防和应对常见以及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推动平疫结合、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有益经验的具体措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荐文章3: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公布
为持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202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再增加5元,达到94元。新增经费和2020年—2023年累计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继续用于扩大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受益人群覆盖面;做深做实服务内容,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的健康服务;落实“体重管理年”,加强城乡居民体重管理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统筹疫情防控和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工作,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本人开放和务实应用;落实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服务内容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中,增加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国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主要问题提供的全民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其服务覆盖有必要向慢阻肺病延伸。《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病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目前,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能力逐步提升。慢阻肺病作为有代表性的呼吸疾病,纳入基层慢性病健康服务内容,为预防和应对常见以及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推动平疫结合、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有益经验的具体措施。(申奇)
: 人民网-人民日海外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荐文章4:中新健康丨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公布 官方解读
中新网9月13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国家卫健委13日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解读。
近日,为指导各地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24〕31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202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是多少?新增经费如何使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再增加5元,达到94元。新增经费和2020—2023年累计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继续用于扩大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受益人群覆盖面;做深做实服务内容,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的健康服务;落实“体重管理年”,加强城乡居民体重管理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统筹疫情防控和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工作,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本人开放和务实应用;落实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服务内容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员。
与往年比,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哪些新的要求?
更加注重突出服务,强调改善群众的健康感受度。一是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组织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强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服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进一步细化健康服务,实施分类分级健康服务,适当增加联系频次,改善群众感受。加强对城乡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强化重点人群体重管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推动科技赋能,继续以县域为单位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和务实应用。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中增加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的主要考虑?
一是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国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主要问题提供的全民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其服务覆盖有必要向慢阻肺病延伸。
二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病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
三是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能力逐步提升。2020年,在抗疫国债支持项目中设立“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为基层能力提升提供了软硬件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尤其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同时,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也配套发布了服务规范。另外,慢阻肺病作为有代表性的呼吸疾病,纳入基层慢性病健康服务内容,为预防和应对常见以及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推动“平疫结合”,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有益经验的具体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如何加强对居民的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体重管理年”,《通知》主要在两方面进行部署,一是对居民开展广泛宣传,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等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居民主动控制体重意识。二是对重点人群,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等慢性病患者,加强个性化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
如何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开展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一是对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发现血压、血糖异常的,确诊后及时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对体检中发现体重异常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适当增加联系频次,重点了解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指导转诊等。
二是对慢性病患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提供服务;对病情不稳定及有严重并发症的,在按照服务规范要求随访的基础上视情增加随访频次。
三是鼓励各地对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提供多病共防共管服务,依托信息技术整合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信息表,减轻基层医务人员负担。
今年对绩效评价有哪些要求?
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导向作用,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推进穿透式监管、扩大线上评价覆盖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作为评价重点内容,加强对健康结果、项目效果的评价,全面客观反映基本公共卫生为民服务实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荐文章5: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公布 官方解读
:中国新闻网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国家卫健委13日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解读。
近日,为指导各地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24〕31号)(以下简称《通知》),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202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是多少?新增经费如何使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再增加5元,达到94元。新增经费和2020—2023年累计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继续用于扩大老年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受益人群覆盖面;做深做实服务内容,加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人群的健康服务;落实“体重管理年”,加强城乡居民体重管理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统筹疫情防控和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工作,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本人开放和务实应用;落实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相关服务内容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员。
与往年比,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哪些新的要求?
更加注重突出服务,强调改善群众的健康感受度。一是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组织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强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服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进一步细化健康服务,实施分类分级健康服务,适当增加联系频次,改善群众感受。加强对城乡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强化重点人群体重管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推动科技赋能,继续以县域为单位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和务实应用。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中增加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的主要考虑?
一是研究资料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国家针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主要问题提供的全民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其服务覆盖有必要向慢阻肺病延伸。
二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要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病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
三是基层呼吸道疾病防治能力逐步提升。2020年,在抗疫国债支持项目中设立“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为基层能力提升提供了软硬件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尤其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同时,为指导各地规范开展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也配套发布了服务规范。另外,慢阻肺病作为有代表性的呼吸疾病,纳入基层慢性病健康服务内容,为预防和应对常见以及突发呼吸道传染病打下良好基础,也是推动“平疫结合”,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有益经验的具体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如何加强对居民的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体重管理年”,《通知》主要在两方面进行部署,一是对居民开展广泛宣传,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等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居民主动控制体重意识。二是对重点人群,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高血压、2型糖尿病、慢阻肺病等慢性病患者,加强个性化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
如何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开展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一是对老年人健康体检中发现血压、血糖异常的,确诊后及时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对体检中发现体重异常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适当增加联系频次,重点了解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指导转诊等。
二是对慢性病患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和《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等提供服务;对病情不稳定及有严重并发症的,在按照服务规范要求随访的基础上视情增加随访频次。
三是鼓励各地对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提供多病共防共管服务,依托信息技术整合慢性病患者随访服务信息表,减轻基层医务人员负担。
今年对绩效评价有哪些要求?
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价导向作用,创新评价方式方法,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推进穿透式监管、扩大线上评价覆盖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作为评价重点内容,加强对健康结果、项目效果的评价,全面客观反映基本公共卫生为民服务实效。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荐搜索词: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第三版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哪些
本文标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