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推荐文章1:一场“大手术”式的改革!复旦大学将开多个新校区!

  春节之后,复旦大学接连与宝山、青浦、嘉定、杨浦四区密集签约。从签约内容来看,复旦大学将开出多个新校区;而背后更有意义的故事,则是复旦大学120周年之际,正在进行一场“大手术”式的改革。


  这场重大变革,不仅影响复旦大学的发展走向,也影响上海很多区域的产业与未来。


  复旦大学校区3变6


  复旦与各区签约合作,最直观的成果,是复旦大学校区的扩容(3变6),及复旦系基础教育(幼小初高)学校在这些区域的落地预期。


  @复旦vs杨浦区


  2月17日,复旦大学与杨浦区举行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双方将在六大领域开展十项合作。一个较为具体的事项,是开办复旦附中国际部滨江新校区。


  图源: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本部就在杨浦区,这次签约不涉及新增大学新校区。


  @复旦vs嘉定区


  2月24日,复旦大学与嘉定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致力于打造纪念复旦建校120周年标志性发展项目。战略合作的重点是共建国际化教育科研平台——复旦国际教育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高水平国际人才培养高地和面向未来产业的高水平研发高地。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共建科研合作与产城融合平台、打造精准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开展卫生健康、基础教育、人文社科、党建思政等领域的合作,加大干部人才交流。


  :上海嘉定


  去年8月,复旦大学与嘉定政府座谈,提到要在嘉定建设复旦国际教育创新中心,包括校区和科创园区。


  :上海嘉定


  年后正式签约,表明复旦大学嘉定校区正式敲定。


  大学校区确定之后,复旦系幼小初高的基础教育落地嘉定,也是早晚的事。


  @复旦vs青浦区


  2月25日,复旦大学与青浦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区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共建“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青浦创新中心将挂牌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设立研发孵化空间及全球校友科创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提供“零距离”支持。


  :上海青浦


  在此之前,复旦已经签约青浦,将在青浦建设青浦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占地共400亩,其中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区300亩,西岑100亩。


  青浦新城校区在去年已经启动收储;西岑校区预计今年启动建设,和华为共建,未来将落户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打造“创新场”和孵化器实施方案》


  复旦大学进驻青浦,不仅能够提升青浦科创水平,也会带动青浦基础教育的发展。


  目前复旦在青浦有复旦附中青浦分校(高中),兰生复旦及五浦汇实验学校(民办),及托管的思源小学及初中,但还没有公办的中小学。


  但青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草案已经透露,复旦与青浦合作共建幼儿园、小学、初中已在计划当中,选址在青浦新城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南侧。


  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规划示意图,更新时间20240202


  @复旦vs宝山区


  2月28日,复旦大学与宝山区签署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区校合作新范式。


  图源:上海宝山


  双方将以复旦科创体系,引领带动吴淞创新城科创产业组团,合力打造复旦科创体系的“一环一带”集聚区,共同推动国家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


  联合组建环复旦科创基金,共建新工科创新学院,先行试点推动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在宝山拓展。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干部人才交流等领域合作,合作推进人才引进与安居保障,为区校高质量发展创造新引擎。


  会上发布了《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建“宝山复旦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和《宝山区教育局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办复旦附中宝山分校备忘录》。


  从签约内容来看,教育方面具体成果至少包括:


  复旦大学宝山校区,设置生物医药工程和智能机器人两个学院;


  复旦附中宝山分校(高中)。


  根据经验,大学校区及附属高中开办之后,配套的幼小初也会随之而来。


  图源:上海宝山


  复旦大学目前有三个校区:杨浦区江湾五角场地区的本部,徐汇枫林的医学院和张江校区。年后密集签约四区之后,可以预见,复旦大学将新增三个校区:


  嘉定校区、青浦校区及宝山校区。


  复旦大学的小区,将从目前的杨浦本部、徐汇枫林校区(医学院)、张江校区共3个校区扩容到6个校区。


  复旦大学“大手术”式的改革


  复旦大学将在建校120年之际迎来一场“教育教学3.0版”的改革。


  2025年2月25日下午,在复旦大学2025年春季工作会议上,校长金力发表《从破题到破局 关键在落实》的讲话,表示改革将围绕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与科研体制、深化“准聘—长聘”制等方面展开。


  教育教学、教师聘用制等,是专业的教育问题,鱼叔不懂,也没有话语权,不做评论。


  学科建设与科研体制,和子女教育息息相关,也是前述复旦签约各区的缘由所在。


  纵观复旦校史,1952年院系调整,复旦由此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合并办学,形成文理医格局。此次改革,根据校方公开信息,将形成文理医工“四轮驱动”格局,被视为该校“面临的第三次机遇”。


  复旦大学校门实景图


  在嘉定、青浦和宝山新建的国际融合创新中心及校区,都是复旦要开辟的新赛道:


  工科创新学院。


  复旦大学金力校长提到:


  今年复旦招生会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招生方向和专业安排,将有颠覆性的变化。而这又与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围绕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等领域,跳出现有的学科概念,将原来的工科学院全部拆分为6个创新学院。


  新工科强调从基础研究“0”到后面的成果转化,原来复旦做“从0到1”,现在我们的新工科做“从0到10”,6个创新学院就是干这个事。


  鱼叔的理解:


  复旦之前是文理医学科格局,除了文科和医科,就是数理化等侧重基础理论研究的理科,工科并非主流。


  复旦大学现有学科设置(未包含医学院)


  现在要适应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需要从单纯理论研究进一步向科研与工业化智造延伸,这就需要多学科的交叉,需要理论策源和科研与智造紧密结合,也就需要从大学走向科创平台和科创企业。


  所以,复旦选择了青浦、嘉定和宝山等科创前沿战场。其他主打科创的区域,徐汇闵行已有上海交大,浦东有张江校区覆盖临港,唯独剩下松江了。


  扯点闲话


  复旦这场改革,还有一个很受社会关注和争议的点:


  文科招生的比例,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


  金力校长有一句话:不知道社会的接受度会如何,但我想赌一把。


  说实在的,看到这句话,我有一些动容。


  作为一位复旦毕业的文科生,我相对校长说一句:减少文科生,我百分百赞同。


  复旦大学刘建军教授这篇文章更让我深有同感:


  所有社会科学尤其政治学,绝大多数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知识来说可能是一种多余,几乎都没有什么价值。(点击可跳转原文)


  很多的社会科学成果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更多的是负担,是多余,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是自我意淫的技巧,而不是揭示真理和能够擦亮人之生命的知识资源。


  文科生少扯点咸淡,理工人多干点实事。


  这次我要为复旦点一万个赞!


  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推荐文章2: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近日,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迎来十周年生日,上海皮肤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揭牌启动。


  张江研究院作为复旦大学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了“科研—转化—产业”闭环成果转化体系。十年来,研究院累计服务200余位科研人员,承担纵向课题经费7551万元,孵化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企业,总估值达45亿元;与84家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合同金额1.94亿元,建设长三角孵化器集群,获政府创新资助3.385亿元。累累硕果背后,是张江研究院对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工作的持续探索。


  在半导体领域,研究院联合中兴通讯等头部企业成立多个联合实验室,攻关高性能芯片、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助力孙清清、闫娜教授等获评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服务青年团队斩获“启明星计划”等多项荣誉;在生物医药领域,与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ATLATL飞镖加速器等合作成立创新转化平台,发起成立上海市生物医药投融资发展联盟,连续多年举办了张江复旦创新发展论坛、上海生物医药投融资峰会,为张江地区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态建设注入了复旦力量;在成果转化方面,张江研究院构建了创新的生态体系,成立了上海复旦张江技术转移公司,联合孵化器与种子基金一起践行复旦特色的“前孵化”模式。建立了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中心,“张江科学城概念验证中心”“上海皮肤健康概念验证中心”等转化平台的建设,为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提供系统支撑。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在致辞中指出,研究院十年间打造的“复旦张江模式”已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典范,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为打造复旦特色的科技成果前孵化工作贡献了卓越的力量。


  作为上海科委支持的重要概念验证平台之一,上海皮肤健康概念验证中心汇聚高校、医院、企业等多方力量,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联合体,致力于为皮肤健康领域提供从技术验证到产业孵化的全周期服务。


  原《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栏目编辑:王蕾 图片:复旦大学


  ::新民晚 张炯强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推荐文章3:声音地图③|一路向北,江湾最美!把复旦江湾校区的故事,说给你听

  十号线坐到终点,


  淞沪路2005号的日子,


  是从喧嚣里辟出的宁静隽永。


  一路向北,江湾最美!


  听——这是关于江湾校区的故事。


  点击收听,复旦声音地图


  江湾落日 摄影 /包栋宇


  01 沉思、讨论、写作、阅读…


  银杏大道 摄影 / 徐乐晴


  “既蕴含着新古典浪漫主义的优雅,又散发着现代的气息”,气势磅礴的大门通往学术的殿堂。


  踏过漫长的韶华大道,有关江湾的一切要从这里开始讲起。


  湖面倒影 摄影 / 徐乐晴


  大道的北面是碧波荡漾的日湖,天气好的时候,和煦的阳光倾泻而下,微风乍起,搅起满湖碎金。


  春天或者是秋天,不冷也不热,捧着书坐在湖边的长椅上,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宁静。


  湖畔风光 摄影 / 郝翰


  微风乍起,搅起满湖碎金 摄影 / 徐乐晴


  傍水而立的李兆基图书馆,是自习人的天地。比起传统图书馆,这里自习的座位三三两两地分布在大厅的不同角落,沙发或是长桌,你总能找到适合你的专属座位。


  李兆基图书馆 摄影 / 师源隆


  沉思、讨论、写作、阅读,书桌上传来翻页的声音,轻轻挪动凳子的声响,轻手轻脚却仍然清晰的走路声,都像是这片场域里独有的背景音乐。


  李兆基图书馆内景 摄影 / 师源隆


  在这里,你可以待上整整一天。闭馆音乐响起的时候,埋首书海的你抬起头,有更多的同伴仍然争分夺秒地敲下最后几个字符,舍不得一点儿灵感的流逝。


  善解人意的管理爷爷只是轻声嘱托,说天寒早点归寝,说去时勿忘关灯。


  图书馆里光阴的流逝 摄影 / 包栋宇


  李兆基图书馆外景 摄影 / 包栋宇


  走出图书馆,已经是星辰满天,初冬的寒风钻进衣领,你站在广场上,思绪在江湾的广阔天地上飘散。“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02 关于纬七路的记忆


  廖凯原法学楼 摄影 / 徐乐晴


  辩曲直,识善恶,象征着司法公正的獬豸默默守护着法学院的大楼。你想起无数个在廖凯原法学楼度过的日子,拾级而上,一步步踏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岁月的痕迹印证着她的永恒。


  纬七路上匆忙赶赴的日子 摄影 / 李玲


  5.6公里的距离,17个红绿灯,在邯郸日月西路的理科图书馆与江湾校区宣传栏之间,校车颠簸,摆渡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等待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抬头看天。落日跌入迟暮的霞光,太阳留给天空最后的温柔,治愈了世界和你。


  江湾日暮 摄影 / 徐乐晴


  秋来时,该去踩一踩纬七路上的落叶 摄影 / 李玲


  铺满落叶的校园路 摄影 / 郝翰


  无数个匆忙赶赴的日子,填满了关于纬七路的记忆,这是江湾校区最繁忙的道路。


  结伴而行的路上,讨论着没写完的分析告和即将到来的考试。飞驰的自行车和欢快的笑声轻轻压过秋天金黄的落叶,扬起的风吹过冬天的雪、拂过春天的花。


  秋日银杏 摄影 / 徐乐晴


  03 披星戴月,行来踏去


  智华楼A教与长长的桥洞 摄影 / 李玲


  穿过智华楼A教与B教间长长的桥洞,沿着经二路,一路向北。


  秋天的时候满树的金黄摇曳着关于收获的声响,骑着单车路过桥边随风摆动的芦苇,努力嗅一口是大自然清甜的香气。


  被芦苇掩映着的楼宇 摄影 / 郝翰


  生命科学学院坐落于此,镌刻着院名的巨石挺拔屹立,连接生态,重构价值 ,一代代复旦生科人在这里展开关于生命奥秘的不倦探索。


  走过一道道拱券式的门洞 摄影 / 郝翰


  再向南走,物理楼和环科楼遥相对望,化学楼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比肩而立。


  走过一道又一道拱券式的门洞,就像是在敲开一扇扇探索真理的大门,潜入森林,去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校园里的行来踏去 摄影 / 郝翰


  背包里装满实验室的星光,无数的数据和告之中是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和日以继夜的努力。


  披星戴月,行来踏去,从一整天的实验中舒展开来,夜晚的校园更添静谧。沿途的路灯用微弱的光亮牵手而立,拥抱每一个晚归的赶路人。


  春日江湾 航拍 / 王一江


  当然你一定不是孤独的,除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江湾这片大草原有太多可爱的小生灵陪伴。


  日湖和月湖周围的栏杆上会有成群结队的夜鹭,水是他们的乐园。


  夜幕四合、万籁俱寂之时,从湖边路过,会不小心惊飞在发呆的小夜鹭。


  日湖和月湖周围的栏杆 摄影 / 郝翰


  白天的时候,沿着扶苏路漫步,倏一下,会有几只白鹭就轻轻地飞了起来。不紧不慢,蓑羽的羽枝分散,双翼轻展,将你的目光牵起。


  漫步校园之中 摄影 / 郝翰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推荐文章4:官宣!宝山区将新建复旦附中宝山分校,落户吴淞创新城

  今天(2月28日),宝山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署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区校合作新范式。双方将加强基础教育合作,区校合作共建宝山区新江湾实验学校,共同落实好共建任务。区校双方也将在吴淞创新城规划区域内合作筹建高品质基础教育学校,合力创办复旦附中宝山分校。


  复旦与宝山地缘相近、血缘相亲。2012年、2021年,宝山与复旦签订两轮战略合作协议,在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签约,宝山区与复旦大学还将全面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合力打造以宝山复旦科创中心为核心的“环复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从复旦大学向北延伸的“复旦科创带”。共同推动国家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速优质项目转化和产业化。联合组建环复旦科创基金,提供全方位的科创金融支持。


  双方还共建新工科创新学院,区校将先行试点推动生物医药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在宝山拓展。将与顾村镇共建“宝山复旦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孵化引进机器人上下游企业。生物医药领域,将在宝山成立“复旦生工院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宝山-复旦微纳制造概念验证中心”。


  双方将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对接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需求,积极创建复旦上医宝山国际医学创新中心等合作新载体;探索建设以医工交叉为代表的新医科创新学院,开展全周期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同支持华山医院宝山院区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建设;共同推进中山医院吴淞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推荐文章5: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落户张江高新区青浦园

  近日,青浦区与复旦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共建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重点培育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BT)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位于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张江高新区 “一区23园”之一),将为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发展注入创新策源“新动能”、培育企业创新“新优势”、激发园区生态“新活力”。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建设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化合作。


  青浦创新中心将挂牌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设立研发孵化空间及全球校友科创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提供“零距离”支持。中心第一阶段重点布局“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BT)”的融合领域,涵盖具身智能、AI药物开发等前沿赛道,未来拓展至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青浦创新中心以建设高质量孵化器为目标,委托专业机构运营管理,设置概念验证专项资金,支持“AI+BT”领域科研项目转化;引入市场化基金,加速产业化进程;并通过智力及人才资源共享、科创活动品牌打造、深化产业赋能来推动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青浦,培育一批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双方共同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生态,重点培育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近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以全面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强化高端产业引领作用,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2024年,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730.41亿元,同比上升21.99%,利润总额61.68亿元,同比上升42.8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285.44亿元;利润总额46.75亿元,增长0.11倍。


  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推荐搜索词:

  

  1.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有什么专业

  

  2.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地址

  

  3.复旦大学张江校区有哪些学院

  

本文标题:复旦大学张江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