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经络图解大全推荐文章1:脚上有个「皇帝」穴,这里通了,心脏血管也通了

  

心脏不好的人,平时常按揉公孙穴对缓解心脏不适有帮助。

  公孙穴


  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


  公孙穴就像皇帝一样可以指挥四方,那么通过按揉公孙穴就可以调动全身,所以按揉这个地方可以接触全身的疲乏,对五脏皆有调节作用。


  心脏不好常按揉公孙穴,可有健脾生血的功能,调节气血盛衰,加强益气活血,使原本气血不足的心脏气血充足,心主得养,心神安宁。


  【取穴】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1蹠趾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打开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公孙穴,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心血管是最怕堵的,所以一定要经常按摩脚上的这个能够通开心脏血管的「皇帝」穴,心脏血管通了,舌头的颜色也会慢慢恢复,疾病也自然就远了!一定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血管# #中医穴位养生#


  足底经络图解大全推荐文章2:人体经络穴位高清图解大全,收好了,一定用得到!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气血输注的特殊部位。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调节系统,维系着人体的阴阳平衡与健康状态。


  这份高清图解大全,以其细腻精准的描绘,将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与走向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从头部开始,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具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之效;太阳穴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横指的凹陷处,能缓解头痛、目疾。


  颈部的风池穴,位于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具有疏风清热、醒脑开窍之功,对感冒、头痛、眩晕等病症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肩部的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按摩此穴可放松肩部肌肉,缓解肩颈疼痛。


  胸部的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能宽胸理气,对心肺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腹部的神阙穴,即肚脐中央,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之能。


  手部的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堪称“万能穴”,对头痛、牙痛、发热等多种病症都有疗效。


  腿部的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是保健养生的常用穴位。


  足部的涌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刺激此穴能滋阴益肾、平肝息风。


  这些经络穴位,各自有着独特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对它们的准确刺激和调理,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病症、强身健体的目的。


  我衷心地建议大家将这份人体经络穴位高清图解大全妥善收藏。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遭遇身体的不适或追求健康养生之时,它必将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


  足底经络图解大全推荐文章3:脚底穴位多,推荐6种适合泡脚的中药

  
 

  脚底有很多穴位,连通身体的各个经络。泡脚除了能够驱寒,还可引气血下行,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可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美容养颜。下面推荐6种可以用来泡脚的中药。


  陈皮


  身体湿气重很容易出现面部痤疮、黑头等,陈皮泡脚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消除痤疮。橘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也有利于改善皮肤粗糙。坚持长期使用陈皮泡脚还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


  艾叶


  艾草可以驱寒,加强抵抗力,通经络,治痛经,还能去除脚癣。每周2~3次为宜


  。


  当归


  当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不仅可以缓解月经不调和炎症,还可以改善眼袋、黑眼圈、虚胖水肿,对舒缓情绪也有一定的效果。


  红花


  红花有通经活血、暖宫驱寒的功效,用它泡脚可以改善女性痛经。


  食盐


  食盐泡脚可以改善腿脚肿胀,还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起到消炎止痒杀菌的作用。


  益母草


  益母草有活血化瘀、驱寒祛湿的作用,可缓解因气血不通引起的月经紊乱、痛经、月经量少等问题。但要注意,月经期间血量多者不宜使用。


泡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每次泡脚时长在20~30分钟;水温在45℃左右,不可过高;睡前1小时泡脚为宜;毛巾裹脚泡可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太饿的时候也不宜泡脚。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血栓患者、足癣等皮肤病患者需咨询专业医生是否适宜泡脚。


  泡脚后还要注意脚部护理,可适量涂润肤乳,防止脚部干裂,也可搭配足部按摩,养生效果更佳。


  按摩时可选择以下穴位:隐白穴,健脾回阳,揉捏3分钟;大敦穴,清醒头脑,按压7~8秒,重复10次;厉兑穴,通调肠胃,点压2分钟;窍阴穴,治疗偏头痛,揉捏2分钟。


  

  足底经络图解大全推荐文章4:脚是第二个“心脏”,足底是五脏六腑的缩影!中医教你足底按摩!

  在热播剧锦绣未央中,皇上因为日理万机患了头痛病,李未央就带皇上赤脚去御花园走了一圈鹅卵石路,结果竟然治好了头痛。其实原理就是中医中对足底穴位的刺激。相信足疗和足底按摩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街上到处可见。但好多人都不愿走进去,一是觉得没有用处,二是不愿花钱在“洗脚”上。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脚是我们重要的器官,而且每天都在用,它的身体也很疲惫,也需要治疗。况且脚上有60个反射区,对对应脏腑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


  

  其实我们在家也可以做足疗。只需要一个趾压板!最近大火的综艺新宠!它虽然让人感到痛苦,但是却对人的健康有益。其实如果你踩在上面,感觉疼痛不能忍受,那就说明你的身体不再是健康的。健康的人反应不会那么强烈。这是因为它可以刺激足底的穴位,以及反射区,从而通过经络调节脏腑,促进人体代谢、正气生长、血液循环。


  中医理论中足底是有各个脏腑的反射区,足底按摩是针灸的一种衍生。即达到了刺激穴位的作用从而调节相应脏腑,又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而趾压板和鹅卵石都是一些突出物,可以刺激到不同的穴位,足底按摩的临床功效举例:


  1.治疗肠胃效果棒


  如今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垃圾食物的泛滥,导致一些人总是肠胃功能不好,反复服药,反复发作。吃药是治标不治本的,提高自身正气,改善胃肠内环境才是根本。足底的涌泉穴是人体肾经经水向外涌出的部位,是人体经络腧穴的最低点。涌泉具有补肾健脾,和胃降逆,清泻肝火,明目的作用。按摩时力度不宜过大,来回摩擦穴位50次左右,至微微发热发胀为宜。相应的胃肠反射区可以采用按压的手法,宜重按轻抬。这是按摩手法中补法的一种。当然也可以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等,疗效更佳。


  

  2.心脏功能翻一番


  好多人步入中年后,心脏功能就减弱了。具体表现在感觉心慌、乏力,稍微活动或剧烈运动后感到心慌憋闷、气短。真实感到“力不从心”。那在工作后就用温水泡泡脚,用手指的关节或指腹轻轻按压心脏反射区,配合内关,通里等穴位。通里可以宁志安神,益阴清心。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


  

  足底是穴位很丰富的地方,也是毛细血管、淋巴结分布的地方。足底的反射区几乎涵盖人体所有重要脏器,所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起到治疗疾病,调整人体内环境,增强脏器功能的作用。平时我们可以在泡脚后多用手按揉反应区。比如便秘的患者可以按揉指肠,结肠等反应区。常有腰酸背痛的人,如果有怕冷、尿多的症状可以轻轻按揉肾及肾上腺。女性的一些盆腔炎,宫颈炎等可以每天揉按生殖腺3-5分钟,也可以用艾灸灸。还有一些工作导致长时间站立的人,出现脚后跟疼痛,甚至出现筋膜炎的人,足底按摩与穴位刺激也是一个可取的疗法。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把筋揉开”。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趾压板或鹅卵石来进行治疗。有些足底感染的,不能控制自身平衡的,孕妇及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宜。这些人可以用手指按摩,防止再次损伤。


  动起来吧!走走按按更健康!


  

  足底经络图解大全推荐文章5:中医精美3D经络图,足太阴脾经,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

  足太阴脾经,中医精美3D经络运行图,大河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只为喜欢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读者提供帮助,欢迎收藏研习。


  

一、足太阴脾经穴歌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 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二、黄帝内经·灵枢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


  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


  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俞;


  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


  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


  足太阴也。


  

三、足太阴腧穴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本文标题:足底经络图解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