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推荐文章1: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推荐文章2: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推荐文章3:正月初九 |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圣诞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圣诞,各路神仙会在这天隆重庆贺。信众虔心礼拜玉皇大帝,则是全家上下,斋戒沐浴,焚香诵经,祈福延生。


   《弥罗宝诰》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


  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


  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


  知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体真。


  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


  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


  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


  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


  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金阙玉皇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昊天通明殿玉皇大帝”“玄穹高上帝”“天公”。玉皇大帝是主宰天、地、人三界的最高权威,三界之中万事万物都在他的管控之中。


  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


  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与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


  

   玉皇圣诞


  正月九为玉皇圣诞,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他的生日,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自午夜零时起一直到当天凌晨四时,都可以听到不停地鞭炮声。


  祭拜仪式相当隆重,在正厅摆设祭坛,一般都是用长板凳或矮凳先置金纸再迭高八仙桌为“顶桌”,桌前并系上吉祥图案的桌围,后面另设“下桌”。“顶桌”供奉用彩色纸制成的神座,前面中央为香炉,炉前有扎红纸面线三束及清茶三杯,炉旁为烛台;其后排列五果(柑、橘、苹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绿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鸡、鸭、鱼、卵、猪肉或猪肚、猪肝)、甜料(生仁、米枣、糕仔等)、红龟粿(像龟形,外染红色,打龟甲印,以象征人之长寿)等祭玉皇大帝的从神。


  祭拜时最传统的大礼是:打开大门,穿戴整齐,并依长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礼,现代一般信众则往往只有上香祝祷而已。当祭拜完成后,先烧金纸,再将天公座一起烧化,之后再撤去供桌,保佑一家平安吉祥。


  旧时的这天晚上,男女相聚在大树下(最好是桂花树)唱歌,请玉皇大帝最宠爱的小女儿七仙女下凡,所唱歌曲必须欢乐吉祥,让七仙女高兴,她一高兴,父皇玉帝就会保佑人间一切顺利。


  

   恭逢玉皇圣诞


  恭逢玉皇圣诞大吉良辰之日,上祝圣寿,下祈清泰。恭望,皇天眷佑,高真垂慈。裨国土清平,民安物阜,风调雨顺,岁获丰稔,兆庶乐业,身家胥庆,十方善信,福寿增延,玄门香火绵远,教法兴隆,道众修真有分,进道无魔,率土之中,含生品类,现在获福,过化登真。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推荐文章4: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推荐文章5:无上”还是“高上”?关于《心印妙经》全称的争论

  转载自清虚道人 北京白云观


  熟读《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的人们都知道,在早坛功课经的课诵部分有一篇《玉皇心印妙经》。


  闵智亭道长在《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中提到:“‘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无所印,心无所心。”这部以讲述道教命功为中心的经典,其开篇即言“上药三品,神与炁精”,一句话点出了丹道修炼的重中之重。


  《黄庭经》说“积精累气以成真”,唯有精盈、炁足、神旺,才能化出可为自身之用金丹大药,服之乃得益寿延年的功效。


  究竟如何去解读《心印妙经》,这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但在读经之前,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小问题。


  现如今以北京白云观所诵经典为蓝本的通行本中,《心印妙经》的全称为《无上玉皇心印妙经》。


  除此外,另有一个版本的《早坛功课经》中收录的却是《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一个为“无”,一个为“高”,仅仅一字之差,造成了许多后学者的误解。


  追本溯源:“无上”还是“高上”?


  想要辨明究竟是“无上”还是“高上”,首先要从玉皇大帝的圣号中去查验。


  教门中对玉皇圣号的全称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简称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注:在题写到祖师圣号时,通常不在中间加句读)。


  所称“上帝”,至高曰上,主宰谓帝,故曰上帝。基于此可得知,“高”是对“上帝”一词的形容,是为了表达玉帝乃是“诸天(帝)皆来拱朝”的威望,在众上帝之上,所以称为“高上帝”。在此理解下,似乎并无“无上”的说法存在。


  而具体到在经坛上诵读的经典中,却会发现“高上(或无上)”的位置更像是一个单独的词汇,而非是对“上帝”的形容。《道藏辑要》收有文昌、纯阳二帝君校阅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解》,此也是我们所俗称的《皇经》。


  这里涉及到的版本依旧为“高上”,与《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的词汇结构完全一致,其词性也转变成了对“玉皇”的注脚,而非是对“上帝”的定性。与之相对的,《藏外道书》中还收有李简易作注的《无上玉皇心印经》、陆西星做注的《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等,其词汇用法同“高上”保持了一致,后世也因此而流传着两个不同版本的《心印妙经》。


  若非要正本清源,结合教内对祖师圣号的称谓,大抵仍以《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的定名更为准确,一个“高”字其实已经鲜明地表达出玉帝的形象和至高身为。


  《正统道藏·洞玄部》中收有《灵宝五经提纲一卷》,其中提到《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即在“五经”之列,这可算作官方正统版本的参考。


  尽管如此,“无上”之版本却也有不同的说辞。


  李简易作注时提到:“无上者,上极无上,弥罗真境,金阙玉京,大罗纯阳天宫。”其认为“无上”是对玉帝所居的“弥罗无上天”的称谓。


  这与元始天尊宝诰中提到的“上极无上,天中之天”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说法也自有其道理。


  读经不可以不执,又不可以偏执


  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解读,自然也就形成了当下流传的两版不同字眼的《心印妙经》。


  尽管标题不同,但二者所传达出来的宗教思想却是相通的。道教信奉的“道”,本身便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在“一炁化三清”理论的影响下,诸天神明都被认为是道炁的化身,其对于我们所存在的物质世界而言也是具有超越意义的。


  那么用来形容神明及其所居之地的词汇,往往也都会选择带有飘渺性质的字句,并且要鲜明地体现出对人世所有认知的超越,是从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转变。从这一点上来讲,“高上”和“无上”都是对人们心生崇敬的真切表达。又如“太上老君”这一四字称呼,则完全体现出了对人间的超越性的特点。


  在我们身处的有形物质世界中,大、高、寿、尊代表了人间各个方面的制高点,但“太上老君”四字则代表着至大为太、至高为上、至寿为老、至尊为君的意义,综合起来便是对至道的形象表达,所以才有道君乃是道之化身的说法。这是道教神学中的基本观点,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要把玉帝称为“高上帝”、把其所居之所称为“太上弥罗无上天”了。


  综上而言,不论是“高上”还是“无上”,其实都不影响读经者对经文本身意思的理解。祖师论述修道时说,读经不可以不执,又不可以偏执。对经典中某些字眼意义的执着,自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文原意;但如果过分执着于是有是无、是对是错,反倒容易让自己一叶障目而不解通篇中所隐含的真意,这才是修道过程中的真正过失和遗憾。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推荐搜索词:

  

  1.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文读诵

  

  2.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的功效与作用

  

  3.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文的意思

  

本文标题:高上玉皇心印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