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推荐文章1:全球清明图鉴:跨越文化的生命对话

  

一、东亚文明圈越南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全民返乡扫墓时必携绿豆汤圆祭祀,家族聚餐后会将剩余食物分给邻里,形成「阴阳共享」的独特文化现象。首都河内文庙内,青年用3D打印技术复刻祖先雕像,实现传统石雕工艺与数字建模的融合。韩国「寒食节」保留周代改火仪式,宗庙祭祀时同步点燃全球韩裔家庭电子香炉。济州岛特有的「石墓祭」中,人们将二维码刻在火山岩墓碑上,扫码可观看逝者生平影像。马来西亚槟城华人将「挂纸」习俗升级为「数字挂纸」,用AR技术在空中投射彩色纸幡,既避免森林火灾风险,又延续《礼记》「示魂归路」的核心内涵。

  

二、美洲奇观墨西哥亡灵节期间,民众在面包上糖霜书写AR家书,扫描墓志铭可触发逝者生前影像。墨西哥城艺术家将卡翠娜骷髅面具与全息投影结合,让数字亡灵参与狂欢游行。美国旧金山湾区华人开发「云端祠堂」APP,用户上传祖先照片后,AI会自动生成虚拟人物进行跨时空对话。纽约唐人街推出3D打印祖先雕像,内置智能香炉可感知祭拜者体温自动燃香。

  

三、欧陆风情意大利西西里岛保留着「甜点祭祀」传统,那不勒斯的pastiera蛋糕加入可食用二维码,扫描后播放逝者口述家族史。米兰设计周期间,艺术家用激光在教堂穹顶投射动态家谱树。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种植「记忆虞美人」,花瓣遇雨显现隐形家训文字。剑桥大学实验室尝试用逝者DNA培育发光花卉,实现《楚辞》「香草美人」意象的科技演绎6。

  这些跨国实践印证着《周易》「各正性命」的哲思:越南的绿豆汤圆与墨西哥的亡灵面包,意大利的甜点密码与韩国的电子香炉,都在用文化基因破解「生死对话」的永恒命题。当槟城的AR纸幡飘向云端时,何尝不是《逍遥游》「乘天地之正」的数字注解?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推荐文章2:看似平平无奇的猫薄荷,为什么能让猫如此上头?

  

  微信公众号改版后,


  为了方便大家以后找到我们,


  不要忘记“星标”哦 ~


  每个猫奴(包括未读君自己),总会在和自家猫主子交流时遇到障碍,如何讨好、如何训练是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在不断尝试各种道具的路上,有这么一种神秘力量让猫咪欲罢不能——猫薄荷。


  猫薄荷为什么能让喵星人如此上头?现实中还有什么神奇的植物?在【少年中国科技·未来科学+】的新书《给全世界植物起一个美好的中文名》里,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强老师的脚步一起一探究竟!


格致论道|编张元明 / 刘夙 / 高源|演讲

  未读·探索家|出品


01“猫薄荷”究竟是啥?

  我们通常说的“猫薄荷”,又被称为“猫草”,实际上是一种名叫荆芥的植物(英文名“catmint”)。


  如果闻了猫草,大部分猫都会陷入一种迷幻的状态,达到猫生巅峰。


  之所以能有这种效果,是因为荆芥会分泌一种叫作荆芥内酯的物质。在猫从高冷到逐渐上头,再到五迷三道,你便能得到他们的芳心。


  荆芥


  根据近期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荆芥属植物分泌的荆芥内酯不仅对猫有致幻作用,对绝大多数的猫科动物(甚至包括像老虎和豹子这样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有作用。


而且这种物质只有荆芥类植物才可以分泌,像荆芥的近亲,如活血丹属、藿香属和神香草属等都不能分泌荆芥内酯。

  图左:异色荆芥;图右:康藏荆芥


  这就不得不提《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情节了。


  我们都知道景阳冈在山东,那里就有很多野生荆芥分布,当时武松要是懂点植物学常识,先在景阳冈采上两把荆芥,也许就不用那么辛苦地打虎了。


  当然,荆芥属植物不仅仅生活在内陆地区,在我国的西藏地区也有分布,如康藏荆芥,开着一串一串的小紫花,非常漂亮,不过很多人可能都没机会见到。


  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强老师等科学家的带领下,我们不仅可以见识到荆芥属植物的“拿手绝活”,还可以深入西藏,深入“泛喜马拉雅地区”,一探这片神秘之地的雪域精灵。


02

  为什么一定是泛喜马拉雅地区?


  说到喜马拉雅,很多人会想到连绵不绝的雪山,想到南迦巴瓦静谧的星空,想到蓝宝石一样的琥珀,但在植物学科研工眼中,喜马拉雅是一个遍布奇花异草的神圣之地,那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的植物精灵,如雪兔子、岩须,它们才是喜马拉雅的灵魂。


  图左:雪兔子;图右:岩须


  这片区域内生长着2万多种高等植物,物种数占中国所有高等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二,是整个欧洲高等植物种类的2倍,整个北美洲高等植物种类的1.5倍。


  如果以每万平方千米的物种数来计算植物物种密度,那么泛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物种密度是118,相当于中国平均物种密度的4倍,欧洲物种密度的12倍,北美洲物种密度的15倍。


  这也就是为什么泛喜马拉雅地区是每个植物分类学家心中的圣地。


  泛喜马拉雅地区


  除此之外,泛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可谓身怀绝技,各有策略——


  乌奴龙胆,一种生活在亚堆扎拉雪山上的非常不起眼的小型草本植物,但不要小瞧这种植物,它可是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中的学霸——“几何课代表”。它可以通过控制叶片的生长方式,把叶片精准地排列成正方形。在泛喜马拉雅地区,龙胆属植物有200多种,占全球龙胆属植物总数的三分之二。


  乌奴龙胆


  球果假沙晶兰,长得很像蓝光摄像头,正在观察你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那是它雌蕊的柱头。它全身雪白,甚至半透明,不含一点叶绿素,所以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靠吸收林下腐殖质中的营养和水分来存活的。


  球果假沙晶兰


  著名的高山花卉——杜鹃花,是高山灌丛常见的建群种,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红色地毯。在我国美丽的藏南地区,分布着大片大片的杜鹃花海。补充一个冷知识:英国著名的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最引以为骄傲的物种就来自泛喜马拉雅地区(100多年前,英国人从泛喜马拉雅地区引入了上百种杜鹃)。


  草莓花杜鹃


绿绒蒿属植物,是一种非常漂亮的、仙气十足的植物,同样属于高山花卉,在泛喜马拉雅地区被誉为“喜马拉雅之光”。如果你到珠穆朗玛峰东坡,还可以看到褐红色花冠的康顺绿绒蒿,非常稀有。如果你到层林尽染的林芝,可以看到更多绿绒蒿类植物,如藿香叶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

  图左:多刺绿绒蒿;图右:康顺绿绒蒿


03

  植物分类学家在行动


  大家知道杂交水稻成功的关键是科研人员在海南发现的几株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正是这几株不起眼的“小草”成就了我们的杂交水稻,养活了我国十几亿人。


  对植物学家来说,泛喜马拉雅地区的2万多种植物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库,说不定哪天,其中几株不起眼的“小草”就可以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国的植物分类学家已经在行动了。


  由中国主导,英、法、德等国参与的针对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正全面推进。


  尽管植物分类学家一直在努力保护这群雪域植物精灵,但这不够,还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学会与这群植物小精灵和谐共处,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大自然的馈赠。


  跟随《给全世界植物取一个美好的中文名》一书,跟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元明、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高原、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刘夙等诸多植物学家的脚步,我们将一同探寻植物世界多样性的故事。


  从热带丛林的神秘面纱到沙漠中生命的奇特适应,从非洲植物繁衍的惊人本能到雪域中的精灵植物,从葡萄家族的喧闹世界到苔藓秘境的微观奇迹,从年轮背后的秘密到食虫植物的惊人反转……


  他们的故事,能让许许多多的未来科学家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种下科研的种子。


  

  


  -本期话题-


说一个你觉得最神奇的植物吧!

  留言区分享~


  撰文 | 来杯可乐


  编辑|泰若克塔


  图片|《给全世界植物起一个美好的中文名》


  封面|网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