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
《水调歌头》苏轼推荐文章2:郭沫若自比大文豪苏东坡,写下一首《水调歌头》,读罢高下立判
郭沫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以现代诗《女神》在当代文坛上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大拿”地位。我们许多人小时候都在课本上学习过他的现代诗,但是很少有人见过他创作古诗词。
比如下面将要提到的《水调歌头·归途》,就是郭沫若在乘坐飞机时写的一首“神作”。1942年,郭沫若在写给心仪对象李绍朴的信中,夸耀自己“志学藐苏韩”。唐宋八大家里的苏东坡、韩愈二人,他都瞧不上。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从小背到大,郭沫若的《水调歌头·归途》,大多数人还没有见过。于是摘录出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品评。
一、《水调歌头·归途》既然是欣赏品评郭沫若的这首诗词,那么先上原文:
《水调歌头·归途》——郭沫若
不羡天池鸟,不慕北溟鱼。瞬息乘风万里,铁翼云中舒。才到新西比利,已过乌兰巴托,瀚海览无余。谁谓乾坤大?浑似一沤夫。
高歌倦,雄谈歇,展画图。长城蓦地眼底,湮郁盘云途。地上山山横黛,天上人人俯首,又见昆明湖。锦绣山河好,今朝气象殊。
这首《水调歌头·归途》的意译大致如下:
我不羡慕天池上的飞鸟,也不羡慕北溟中的大鱼。因为,我能一瞬间乘风飞越万里江山。座下飞机的铁翼,舒展在层云。刚到新西伯利亚,一会儿又到了乌兰巴托。是谁说的天地乾坤大?那确实是这样啊!
高声唱歌唱到疲倦,健谈的人们仿佛也累了。这时候,俯瞰地表,一幅图画徐徐展开。长城突然跳到了眼前。它依山势而曲折盘旋,直上云端。地面上的青山横黛,飞机上人人俯瞰,又见到了昆明湖。锦绣山川真美好,今朝再看,又和从前大不同。
严格来说,这一首词也没有非常烂。可是,假如我们忽略它当中的一些古典用词后,我们会发现郭沫若填了一首“口水歌”。这一首诗通篇都在平铺直叙,完全像小学生写游记一样记录下了他坐飞机回国途中的感受。
除了开头两句,让他联想到《庄子·秋水》中提到的鲲、鹏之类的事物,其余的句子,似乎也谈不上什么修辞与意境,甚至让人感觉略有一点点尴尬。
其实,郭沫若还不止作了这一首《水调歌头》,还有另外两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原文,基本上和这一首是同样的风格。
读完了他填的词,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种强行用白话来填写古词的方式,让人感觉是正路过菜市场,亲眼目睹了一个鸡鸭贩子,正拿着苞谷子儿在硬往禽类的脖子里面硬灌!说不出的难受。
现在回想一下他说自己“志学藐苏韩”,简直让笑得人打跌。但是,郭沫若分明就是公认的当代中国大诗人,大文豪。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二、郭沫若与鲁迅写的诗郭沫若在二十年代中后期,曾经和鲁迅干了一仗。因为郭沫若参加的文学组织“创造社”,要先鲁迅先生“祭旗”。结果两边在纸上互怼,时间长达数年。
郭沫若自恃是“洋才子”,看不起鲁迅,骂他是“清朝余孽”。而郭的一位朋友,也嘲笑鲁迅写的东西像文言文。所以,郭沫若一开始是不屑写古体诗词的。
可是后来,他发现一些人非常喜欢《水调歌头》。于是,后期他也似模似样地填了好几首。其中一部分因为要通过出版社发表,前后修改了好几次,然而结果仍然差强人意。
当文坛流行新诗的时候,鲁迅一度为自己不能创作新诗而感到遗憾。但是鲁迅先生写出来的旧体诗中,却出现了许多上好的佳句。比如:“我以我血荐轩辕”、“城头变幻大王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等,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
反观郭沫若,虽然名为“诗人”但是他出自他诗中的佳句有多少呢?鲁迅都不敢“藐视”苏轼和韩愈,郭沫若就敢说,真是太张狂了!
不过郭沫若的诗中,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出名句的。比如有一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是出自他的《满江红》。只是,那一首词最好看的也就是这一句。
那么,就郭沫若这样的水平,为什么还要说他是诗人呢?让他当文学家,史学家不就好了嘛。
于是,我再一次拜读了他最出名,也是他最优秀的诗作《凤凰涅槃》。我发现,原来中国的凤凰会涅槃这件事儿,原来还是他最早“发明”的。他将外国古老的不死鸟传说与中国的凤凰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成语“凤凰涅槃”。
诗的内容也就那样了,大家都可以看到。但是他这首诗包含的思想,却的确是“闪光”的!难怪他可以在现代文坛,以诗人的名义占有一席之地。
也许拿现代诗和古体诗词作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现代诗歌是向西方取经,它完全抛弃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最繁琐的“格律”。填写诗词的门槛大幅降低之余,同时也让中国现代诗失去了古代格律诗的“音韵之美”。
让一个写惯了现代诗的大才子,勉强找一些看上去不古不今的词汇,像往鸭脖子里面灌苞谷籽儿一样,硬灌到古代的词牌里面去。既让旁观者难受,又让创难堪。
结语有人说,郭沫若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在时代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可见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能写出《凤凰涅槃》这样的好诗,说明他是一有先进思想的人。
因为这样,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他的现代诗写得非常啰嗦,但是并不代表他写得不好。毕竟,他的诗歌“有思想”。
只是他写的几首《水调歌头》,的确有点没法看了。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即使他不提“藐苏韩”。当我们看过其他人的《水调歌头》后,再来看他的这首词,也只有无语凝噎了。
郭沫若除了写诗,他的散文也很出名。他有一篇写杜鹃的散文,故事非常精彩。另外,他的书法也非常不错。山东博物馆那几个大字,就是他给山东博物馆的书信里来的。
所以,尽管他的古体诗词让人看了觉得有点“奇葩”,他依然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文豪!
《水调歌头》苏轼推荐文章3:经典诵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水调歌头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诵读者】徐同生,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三门峡市朗诵协会副主席,三门峡市吟诵艺术团副团长,三门峡同声语言艺术中心创办人。多次参与三门峡电视台春晚等节目的策划与演出,2012年全国婚礼主持大赛被授予“全国十佳金牌婚礼主持”称号。
策划:焦森森 李海峰 责编:师宝华 徐伟
投稿邮箱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水调歌头》苏轼推荐文章4: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诗词赏析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是游子归乡、全家欢聚、团圆美满的好日子,已然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让人心驰神往!
年年中秋,岁岁月明。
天上人间,共此良辰。
中秋,是中国民间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不论人们身在何处,都会举头望月,与千里共婵娟,与天涯共此时。
中秋,最美是团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说点闲话、拉拉家常,便是一个团圆美满的佳节。
中秋,最无言是相思。在团圆的时刻,总有不能归家的游子、难以相聚的恋人。思念的时候,让爱先回家。
中秋明月满,人间天涯共此时!今日,让我们在最美的中秋诗词里,寄一份情思,送一份关怀,道一声祝福,愿人间相聚,月圆人更圆!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轮圆月下,苏轼形单影只,对月怀人,写下了这首最经典的中秋之作。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团圆的人,把酒对青天;思念的人,举杯邀明月。从古至今,这轮明月,寄托了太多人的思念。
最从容的中秋诗词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不是每个中秋都有月亮,也不是每一刻都十分美好。
与其遗憾不已,不如举杯饮酒,从容歌唱。岁月的一朝一夕,一城一池,无不在每一段寻常的生活中,每一个从容的微笑里。
今年中秋,若无法团圆,也愿你能抱着从容之心,把愁绪酿成酒,一杯敬满园金菊,一杯敬缺月梧桐。
最灵动的中秋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
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
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
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
在浪漫的中国人眼里,月亮不只是一轮清冷的月亮。它有月宫、有嫦娥、还有玉兔、蟾蜍,既神秘,又增添了一些趣味。
中秋佳节,我们抬头看月亮的时候,也会不禁想起这些趣事。
如此祥和美好的时刻,会随着一个人年岁的增长,而变得愈加清晰深刻。而这样的美好的记忆,也是中秋的一件小确幸。
最美妙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
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
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
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
攸然是玉京。
中秋佳节,暑气已退,天空明净。在如水的夜色里,满天繁星的不敌月色的光彩,连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
在这么美好的时刻,让我们把祈愿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将思念酿成一杯香甜的桂花酒,在如水的清辉中,静静聆听月下感动季节的一弦旷世乐章。
最怅惘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饼赏月、推杯换盏、共叙家常,是每个人记忆深处最温馨的画面。
但对于不能回家的人来说,也是最想念的画面。
最忧虑的中秋诗词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亮常圆,人生易缺。那些远嫁的女儿,在外闯荡的游子,在这一天,思乡尤切。
不论离家多远,最想念的不过父母,最爱吃的也是那一碗家常菜。
最清欢的中秋诗词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人,要开心地过;月,要快乐地赏。
此时此刻,静夜凭栏,皓月当空,银蟾光满,任由一缕思绪在秋风明月中翩飞起舞,无比静谧安然。
最有趣的中秋诗词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月光撒落一地的温情,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若天上没有修月人打理月亮,这桂树怕是要撑开月幕了吧?
中秋佳节,有这样的奇思妙想,也是十分美好了。
最独孤的中秋诗词
《西江月》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
远在异乡的人,如果不能团聚,那便举杯对明月,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一杯敬自己,一杯敬亲朋。月亮会排解你的忧伤。
最伤感的中秋诗词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
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
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
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
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
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
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
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
夜寒吹裂。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中秋佳节,早早地给亲人打一通电话、及时送上祝福。就算不能回家,也要让心团聚。
最悠闲的中秋诗词
《中秋》
唐·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
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
一年虚过秋。
中秋,天上月最美,人间情最长。中秋节已至,你是否,与家人、与爱人人月两团圆?
八月十五中秋夜,正是人间好时节。家家户户宜团圆。
最忧国忧民的中秋诗词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
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
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
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
直欲数秋毫。
中秋月夜,月亮团圆,思家的情绪也如刀割般强烈。在个人思念之外,杜甫想起远在边关戍守的将士,此时月圆之夜,他们该有多思念家乡呀?
最豁达的中秋诗词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宋·陈著
中秋佳月最端圆。
老痴顽。见多番。
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
残雨如何妨乐事,
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
拍人间。等闲看。
好处时光,
须用著些难。
直待黄昏风卷霁,
金滟滟,玉团团。
那年的中秋,陈著满怀喜悦。早上下雨晚上天晴,下雨时,诗人喜爱小雨淅沥的景象,雨晴后,月亮如玉般皎洁,诗人不胜欢喜。
简单的景致,也能如此喜欢,而今晚,你的心境,你此刻看到的月亮是否也是如此呢?
最欢喜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
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愿得年年,
常见中秋月。
中秋,有浓浓的快乐;中秋,有刻骨的思念;中秋,有无尽的诗意;中秋,有满满的祝福。
将你我最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但愿人可长久。将你我最好的祝愿,藏匿在中秋中,但愿各自安好。
最大气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明月是美好的寄托,千里的相思;月饼是一种祈福,祈愿以后,花好月圆。
每当八月十五,明月高悬时,我们总要徐徐吟上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团圆日,宜赏月,看月辉洒下,“滟滟随波千万里”。
中秋的月,最美。此时,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到了晚上,月亮的清辉散满一地,多么诗情画意。
中秋的月,最明。月光倾斜下来,澄澈如镜,思绪一瞬间变得清明,求什么眩目的荣华,理什么世俗的潮浪,简单知足,便是最好。
中秋的月,最圆。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你家举杯把盏,他家笑声一片。处处融融洽洽,幸福美满。
亲情爱情,情系佳节;家圆月圆,圆满中秋。今日良辰美景,又逢赏心悦事,愿君在动人的月色里,欢乐开怀,花好月圆人团圆!
燕赵晚综合自 邯郸市丛台区文化馆、百度百科、央视新闻、诗词天地等
: 燕赵晚
《水调歌头》苏轼推荐文章5: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奇绝想象力可比肩苏轼
1956年6月,毛主席三次畅游了长江。江山如此多娇,可是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都没有时间好好地欣赏一下。
那一年,毛主席已经62岁,但他仍三次涉险畅游长江,并且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该词记录下了毛主席从1956年6月1日至6月4日,畅游在江上时的所见所思。
这首词中既饱含了毛主席对祖国山川风物、现实生活的热爱,又带着他对“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奇绝想象。
词中妙用典故,一如既往地带着浪漫主义色彩。从这一首词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年逾花甲的开国领袖,是如何将他“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付诸实践的,这一点值得大家学习。
从前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因为开篇丰富的想象力,被后世传诵了千年。毛主席的这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同样极富想象力。
并且,毛主席当初设想的“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如今已经全部都得以实现。从这一点上看,该词之豪放、想象力之奇绝,完全可以跨越千年,与宋朝大文豪苏轼比肩。
一、《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白话翻译:
才喝到长沙的水,这会儿又吃到武昌的鱼。畅游万里长江,仰望楚天空阔,极目之处,心情舒畅。任凭它风吹浪打,我就当是在庭院中散步,这难得才有的空闲。
夫子曾经说:逝者如斯夫。时间过得好快呀!一艘帆船自江上开过,两岸的龟山和蛇山,静静地矗立,我在心中勾勒出了一幅宏图。
先架一座高高的飞桥,连接南北两岸,让天堑变成通途。再在长江西边修建一个大坝,截断巫山的云雨,将长江三峡的水面抬得比原来的江面更加高。
巫山的神女,应该无恙吧?如果她还在的话,那么她一定会惊讶——如今的世界,与过去是多么地不同!
毛主席这首词的前两句用了一个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陆机传》里面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用到这里的目的,是想描述他在江中畅游的情形。
才从长沙那边下了江,一会儿就游到了武昌,游得非常快。毛主席当时的体能,是非常棒的,第一次就游了两个小时。
因为提到了武昌的鱼,又让人想起苏轼。因为苏轼除了文章、诗词写得好,他对吃这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并且他特别爱在诗词里面提及身边的美食,颇有意趣。
词的第三、四句是说,毛主席在江水里面仰泳。因此,他才可以看到武汉一带的明净空阔天空,心情特别好。
接下来的五、六两句,写毛主席不怕风吹,也不怕浪打,只把游泳当成闲步一样。其实在毛主席下水游泳之前,曾遭到了警卫们的强烈反对。
因为当时是6月份了,长江已经进入夏季汛期,江浪湍急、凶险。可是毛主席说不怕,就当是就在庭院里面散步,后来“闲庭信步”就成了一个成语,非常有名。
第七句解释了毛主席为什么要冒险游泳,他说“今日得宽馀”。因为他工作一直很忙,只有那时才有时间,来欣赏这秀丽河山。
下半阕中的风墙是指帆船,龟蛇是指长江岸两边的龟山和蛇山。毛主席看到眼前的景象,他想的,不是要自己怎么过逍遥自在的生活,而是马上在心中勾勒出一幅江山的蓝图。
毛主席想建一座大桥,让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动工,1957年通车。毛主席还想建一个三峡大坝,截断巫山的云雨。三峡水利工程1994年动工,2009年全部完工。
最后两句中,毛主席发挥了浪漫主义的想象。他突然想到,巫山神女现在还在吗?他说,如果巫山神女还在的话,看到如今的世界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一定会非常惊讶吧!
最后两句读起来颇有些俏皮的味道,似乎是想向巫山神女示威,让她也出来看一看,如今这些中国人的本领!
二、“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主席1956年准备游长江,刚开始派了一位姓韩的队长前去探察江水的情况。韩队长回来告说:水流湍急,还有漩涡,不适合游泳。
毛主席听了之后就说:你下水了吗?对方回答说:我没有下。毛主席很不高兴地说:你都没下水,怎么知道不能游?然后毛主席一挥手说:你给我走!
后来,又有警卫科的人去了解了水文情况。发现桥墩下面真的有很多的漩涡,确实是非常危险,但是毛主席仍然坚持要下水。
等到第一次畅游完长江,上岸的时候,湖北省委的王任重,表情凝重地赶来。毛主席马上就对王任重说:谁说长江不能游,你看我不是很好吗?
见对方没有答话,毛主席又指着身边的警卫田云毓说:此人叫小田,他是拥护我游泳的。1966年的7月,毛主席又一次畅游长江,当时他已72岁了,他的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中外的人士纷纷好奇地询问:毛主席的体魄如此强健,是怎么办到的?其实,这和毛主席一直坚持游泳有很大的关系。
毛主席在长沙读书的时候,不管寒凉暑热,一年四季都用井水洗澡。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很喜欢爬山运动,他在求学时,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主席曾经在延安抗战大学作告的时候,金句层出不穷,他当时告诉抗大的学生:不光要学好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还要锻炼身体,因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晚年的时候,毛主席不能去长江游泳了,就只能在中南海的游泳池里游泳,他曾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游泳是一种很好的运动,尤其是仰泳的时候,上可见青天,下可见白水,独不见当中任何污秽的东西,犹如到了一个纯净的世界,心旷神怡,大感舒畅。
结语《水调歌头·游泳》的上半阙,描写的是毛主席亲身在长江里畅游的感受,下半阙写的却是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最神奇的是,词中“架飞桥,以通天堑;筑高坝,以治三峡”这两项宏伟工程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分别是武汉长江大桥、三峡水利工程。
当然,这首词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年过六旬的毛主席老当益壮,偷得浮生半日闲,然后在长江中“与天斗、与地斗”的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
希望每位读过这首词的人,都记住毛主席的教诲。记住——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水调歌头》苏轼推荐搜索词:
1.水调歌头苏轼原文
2.水调歌头苏轼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水调歌头苏轼歌曲原唱
本文标题:《水调歌头》苏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