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推荐文章1:语文常考的歇后语和谚语(五)

  最后要再啰嗦一句,谚语和歇后语都是经过很多年总结出来的,所以结构和内容都很固定,如果不是为了特殊目的最好不要轻易改动!(虽说是谚语,但有一些确实包含很多为人处世的至理)歇后语应该算日常应用最多的语文类知识,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类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就是应用广、不枯燥、易识记,但比较难的就是有些字容易写错,而且歇后语一般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所以包含范围很广,如果想都掌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平时多留心、多积累,应对考试或者平时的应用足够了。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 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4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7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79、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2、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83、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歇后语和谚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书写的形式上,有心的同学不难发现,歇后语都是由“——”符号分隔成的两个短语,而谚语就是一个独立的说明一定常理和道理的短语,所以在记忆和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加以区分,能做到这一点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谚语和歇后语的特点基本一样——易记、易用、生动、灵活。


  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人心齐,泰山移。


  3、话说三遍淡如水。


  4、春雨贵如油。


  5、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


  6、瑞雪兆丰年。


  7、百闻不如一见。


  8、灯放长线,钓大鱼。


  9、摸着石头过河。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1、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15、活人不能叫尿憋死。


  16、看准北斗星,就不会迷失方向。


  17、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8、有备无患,无备有患。


  19、晴带雨伞饱带粮,洪水未来先提防。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不见兔子不撒鹰。


  22、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23、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24、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2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26、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7、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28、广交不如择友,投师不如访友。


  29、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3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32、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33、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3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5、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3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8、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3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40、有志不在年高。


  41、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4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3、众人拾柴火焰高。


  44、真金不怕火烧。


  45、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46、有理不在声高。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推荐文章2:谐音双关歇后语的写法

  杜老师:


  我在读书看时,发现谐音双关的歇后语中,括号的用法不一致。例如,有的写“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有的写“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请问哪种写法比较妥当?谢谢!


  贵州读者 石敦奇


  石敦奇先生:


  现在读物中,的确存在这两种写法。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是谐音双关的歇后语。《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中有“孔夫子搬家——净(尽)是输(书)”及“打破砂锅——问(璺wèn)到底”“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等例句。《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这种写法,是把通过谐音双关表达的意思放在前面,把字面上的意思放在括号里。例如“孔夫子搬家——净(尽)是输(书)”中,“输”是要表达的意思,“书”则是字面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中,“问”是要表达的意思,“璺”(器皿上的裂纹)则是字面义。也就是说,把体现“表达意”的字放在括号前,把体现“字面意”的字放在括号内,这种写法比较妥当。


  这种写法是从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着眼的,目的是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因而把显示说话人意思的字放在前面,把说明字面意思的字放在括号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词条,释义中解释说:“‘问’跟‘璺’谐音。”该词典的这个写法没有在这种歇后语的类似“谜底”“谜面”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使用破折号,也没有使用括号来注明“字面意”。我认为,这是因为该歇后语早已习见常用,在口语中已经凝固成一个词了,所以采用这种写法。


  建议对一般的谐音双关歇后语采用上面提到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中的写法,而对于《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已经“词化”了的歇后语,可采用词典中的词形。


  需要注意的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中的括号,是用来标示说明性词语的,不宜写成引号。


  《语言文字》原主编 杜永道


  《 人民日海外版 》( 2019年06月01日 第 05 版)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推荐文章3:歇而后语 象意同一

  :于景超(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讲师)


  歇后语俗称俏皮话,是汉语中很别致的一种语汇形式。其名称很符合其构造特点:它往往意在此而先言彼,语义重心在后,是歇而后语。歇后语要表达一个意思,一定要先描述一个与之有关的、俏皮有趣的物象画面让人去考量、去参悟,而且一定要猜一猜、顿一顿,心理期待足够的时候再揭示要义所在,让人恍然大悟而拍手认同。这是歇后语的魅力。


  歇后语前半段的构造设计如同展开一个谜语的谜面,多是描述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很接地气,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和浓厚的人文色彩,因此,在汉语各方言中,都有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歇后语。比如,安徽沿淮地区的歇后语就从侧面展示了当地人的生活特点。安徽五河县因盛产沱湖螃蟹而闻名,“螃蟹作揖——对夹(家)”就是因当地临水特点而形成的地域歇后语。由于地域相邻、生活方式趋同,安徽沿淮不同县市流传使用的歇后语很多是一样的,如“借钱买藕——窟窿套窟窿”;也有意思一样,但表述稍有不同的,如阜南的“狗皮贴墙上——不像画(话)”在颍上、怀远等地变成了“狗皮贴到山墙上——不像画(话)”,“刀打豆腐——两面光”也有说成“快刀打豆腐——两面光”,“井底的蛤蟆——见不了多大的天”也有说成“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天”。而“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百家姓”“孔夫子”“八仙”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物象符号。


  总体来看,歇后语中的物象主要有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地名、历史人物,以及人的身体部位、样貌特征、职业等。这些物象都和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或直白显豁,或曲折含蓄,诙谐机智而意味深长。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通常情况下,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俱全,前半段借用日常生活物象进行俏皮通俗地形象描述,已经含蓄地包含了其真实要表达的意思;后半段则用具体的语言符号揭示其真实意指。从结构上看,歇后语是一个整体,前半段相当于形式部分,后半段相当于意指部分,两个部分的深层表义是同一的。根据形式部分和意指部分的语义关联特点,歇后语可分为三类:比喻式、双关式和延伸式。


  第一,比喻式歇后语的形式部分和意指部分存在比喻关系。根据意指部分的语义,可以分为以结果为喻(如瓦罐养乌龟——越养越缩)、以某种情形为喻(如“嫩豆腐沾青灰——吹不得打不得”)、以某种境遇为喻(如“猫钻老鼠洞——能进不能出”)、以人的行为为喻(如“核桃换成烂柿子——吃软不吃硬”)、以人的品质为喻(如“牛角沾香油——又尖又滑头”)五个方面。


  第二,双关式歇后语的形式部分和意指部分存在暗示关系。其意指部分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一种双关性联系,具体又分为谐音双关(如“螃蟹作揖——对夹/家”)、语义双关(如“兔子看人——眼睛红”)两种。


  第三,延伸式歇后语的形式部分和意指部分不存在比喻关系,也不存在双关暗示关系。从语义上看,其意指部分是形式部分的进一步延伸说明。这类歇后语数量较少,有的是顺着前半段把未说尽的情境或结果表达完整(如“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有的是表达某种生活经验(如“夜猫子进庄——必定送汤”);有的是对前半段所描述的物象画面的注解(如“仨钱买个吕洞宾——把神仙看轻了”)。


  如果把歇后语整体看作一个语言符号,那么,前半段物象部分可看作其能指部分,后半段意指部分可看作其所指部分。这两部分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性的;而且能指和所指部分都是音义结合体,它们虽然采用了不同的语表形式,但共用了同一个底层意指。也就是说,歇后语的语义信息是被双重强化的,其前半段和后半段是同一语义的两种不同表达,可谓异曲同工。因此,歇后语的表达效果更佳,给人的印象更独特深刻。


  由于语义结构的双合性、语表结构复杂和语长较长,歇后语在语言的使用中会受到一定限制。在定中结构中定语的位置和同位结构的任一组合位置中,歇后语都不能自由使用。比如:(1)A:张三听了点头笑道:“这人真是倒霉。”B:张三听了点头笑道:“这人真是‘拄着拐棍上淮南——捣煤(倒霉)’。”(2)A:他笑道:“走开一步也好,免得和那倒霉人闹唇舌。”B:他笑道:“走开一步也好,免得和那拄着‘拐棍上淮南——捣煤(倒霉)’人闹唇舌。”


  例(1)A句中的“倒霉”可以换成B句中的歇后语表达。例(2)中A句中定语位置上的“倒霉”不能用B句中的歇后语代替。另外,歇后语虽然别致委婉,但只是语言表达的调味品,运用要适当适量,用得太多反而会削弱它的独特性。


  歇后语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形成,运用生活中的常见物象进行创造性表达,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生活中,人们常用歇后语来描述人的行为、品质、生活境遇、生活经验、事情的状态或结果等,有时也用来讽刺、调侃或批评人的某种不当行为。从感情色彩的轻重来看,虽然歇后语中含有贬义色彩的较多,但往往贬而不恶,呈现为善意的规劝、警示等。


  《光明日》(2025年03月30日 05版)


  : 光明网-《光明日》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推荐文章4:沭阳本土歇后语,念不顺别说自己是沭阳人

  沭阳的坊间流传着许多歇后语


  小的时候曾听爷爷奶奶辈们唠嗑过


  那时候就觉得特别好玩


  后来长大了无意中听到它们


  会让人分外地感到亲切


  今天小编在这里搜罗了一些


  快来看看你能答对几个?


  入 门 级


  1、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4、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5、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8、猫哭老鼠——假慈悲


  9、竹篮子提水——一场空


  10、瞎猫逮到死老鼠——碰巧


  进 阶 级


  1、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2、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3、瞎子点灯——白费油


  4、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5、吊死鬼搽粉——死要好看


  6、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7、咸菜炒豆腐——有言(盐)在先


  8、飞机上挂水壶——高水平


  9、茅厕缸的石头——又臭又硬


  10、大拇指掏耳朵——自找不下去


  高 手 级


  1、疤勒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2、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3、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4、嘴抹石灰——白说


  5、公鸡害嗓子——不能提(啼)


  6、要饭花子打碗——倾家


  7、老鼠拖木掀——大头在后


  8、屎壳郎推车子——滚蛋


  9、闺穿娘鞋——老样子


  10、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骨 灰 级


  1、小辫梢扣秤砣——甩开玩


  2、心口窝挂钥匙——开心


  3、脚面支锅——踢倒就走


  4、虾米炒豆芽——各有各弯


  5、脚后跟扣铃铛——响(想)到哪脚(嚼)到哪


  6、土佬爷(土地神)淌汗——神虚(嘘)(吹牛、夸大)


  7、虎丫(虎口)长毛——老手


  8、要饭烧破棉被——同虱子赌气


  9、小鸡吃出鳝——自绕自脖子


  10、癞蛤蟆垫床腿——死撑活挨


  你能答上来几个呢?


  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课后作业”


  知道的快给小编留言吧!


  我们将择时在评论区公布答案哦~


  课 后 作 业


  1、上鞋不用锥子——?


  2、老公公驮儿媳——?


  3、二十一天不出(鸡)——?


  4、男人不打女人——?


  5、八十岁学吹鼓手——?


  如果你还知道什么歇后语


  也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哦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推荐文章5:孔老夫子搬家歇后语

  孔老夫子搬家 ———— 尽书;尽输


  搬家相关歇后语:


  搬家丢了老婆 ———— 粗心极了


  玻璃店搬家 ———— 少砸不了


  茶馆搬家 ———— 另起炉灶


  茶铺搬家 ———— 另起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重新做起。)


  厨子(厨师)搬家 ———— 另起炉灶


  耗子搬家 ———— 穷折腾


  叫花子搬家 ———— 一无所有


  孔夫子搬家 ———— 净是书(输)(比喻总是失败。)


  老和尚搬家 ———— 吹灯拔蜡


  老龙王搬家 ———— 厉害(离海)


  尽输相关歇后语:


  资料室搬家 ———— 尽是输(书);尽输(书)


  孔夫子的行李 ———— 尽书;尽输;尽是输;尽是书


  孔老夫子搬家 ———— 尽书;尽输


  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推荐搜索词:

  

  1.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歇后语怎么说

  

  2.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歇后语

  

  3.孔夫子搬家下一句是什么

  

本文标题:孔夫子搬家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