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四年是哪年
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推荐文章1:上海老墙惊现民国婚书 银元嫁妆牵出南洋秘史 三代人苦寻异国血脉
老张的锤子刚砸开第三块青砖,墙灰里突然飘出一张泛红的纸片。2023年夏末的上海虹口区旧改现场,这张藏在墙缝92年的婚书,让整个拆迁队炸开了锅。
"兹证明张锦堂与陈秀兰结为夫妻......聘礼纹银八百两......南洋侨居地证书存底......"工头老李用沾着墙灰的手指划过褪色字迹,围观人群倒吸凉气。谁都没料到这栋即将拆除的石库门里,竟藏着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跨国姻缘。
那张比A4纸略小的婚书上,墨迹勾勒出令人咋舌的细节:新郎是新加坡侨领之子,新娘带着二十担压箱银元出嫁,证婚人栏赫然盖着"上海总商会"印章。最蹊跷的是夹层里的半张船票——1926年3月,从十六铺码头开往马尼拉的"新宁号"货轮。
"这家人绝对有故事!"负责旧改档案登记的小吴连夜翻查户籍资料。电脑屏幕蓝光里跳出惊人记录:婚书主人张锦堂1949年失踪,其子张耀宗1967年从华侨大厦寄出最后一封信,而现居徐汇区的张美玲老人,正是婚书新娘的侄孙女。
当记者带着裱好的婚书敲开张美玲家门时,88岁的老人突然泪如雨下。她颤巍巍捧出个南洋锡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37封未拆信件,邮戳从马尼拉到槟城横跨半个世纪。"爷爷带着奶奶下南洋那年,我父亲才三岁......"老人哽咽着揭开家族秘辛。
时间倒回1925年深秋,南京路永安百货的丝绸柜台前,19岁的陈秀兰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天天来买杭绸的南洋客商会成为自己丈夫。张家长子为躲避家族逼婚,借口考察市场躲到上海,却对这位会说英文的售货员一见钟情。
"姑婆的嫁妆惊动了整个闸北。"张美玲翻出泛黄的家谱,二十担银元在当时能在静安寺路买下整排商铺。更离奇的是婚书夹页里的密语——"槟城三巷口,月圆挂双灯",这串暗号直到2015年才被破解,竟是南洋华侨接头的特殊标记。
虹口区档案馆里,泛黄的《申》揭开了更大谜团。1926年3月15日社会版角落有则启事:"张氏夫妇赴菲经营橡胶业,特此声明。"而同年马尼拉华文纸却记载着"沪上富商遭绑架"事件。随着研究者顺藤摸瓜,一段被战火掩埋的华侨奋斗史逐渐浮出水面。
最揪心的是张家第三代张建国的寻亲之路。2001年他在天涯论坛发帖寻找海外亲戚,2016年通过23魔方基因检测匹配到马来西亚华裔表亲。视频接通那刻,屏幕两边白发苍苍的老人同时举起泛黄的全家福——照片右下角,正是那栋即将拆除的石库门小楼。
如今,那纸婚书静静躺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展柜里。玻璃罩上倒映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没人注意到展签旁新增的小字:"据最新消息,张家第四代已在新加坡找到当年橡胶园地契......"
拆迁工地旁的老梧桐树下,张美玲轻轻埋下一把南洋相思豆。秋风掠过她手中的老照片,1925年穿着白西装的青年与凤冠霞帔的少女,在泛黄的相纸里笑得明媚如初。
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推荐文章2: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浙江地图、台州地图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浙江地图
浙江西部
浙江东部和杭州
浙江台州地图
其时,台州属会稽道。
台州主山脉有二:其一为括苍山,其二为天台山。
台州母亲河灵江源自天台始丰溪和仙居永安溪,于州治临海西北三江口汇合成灵江,途径涌泉、葭沚、章安海门直入台州湾灵江口。
台州地图
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推荐文章3:你知道孙中山先生遗嘱的内容吗?看后让人泪奔
明天(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94年前的今天(1925年3月11日),先生立下遗嘱后于次日溘然长逝,世上失去一个伟人,却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
你知道孙中山先生遗嘱的内容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当时立遗嘱的过程,来缅怀这位伟人。
孙中山先生遗嘱
1925年孙中山病笃,子孙科与汪精卫、戴季陶等国民党要员惟恐总理未留遗嘱即辞世,遂商议为总理代拟遗嘱,由戴季陶起草,汪精卫于2月24日写下。孙中山先生很满意内容,一字未改,于3月11日在妻子宋庆龄的协助下补签,翌日逝世。遗嘱署名的见证者有宋子文、孔祥熙、何香凝、邹鲁等党政要员。
遗嘱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40年来革命成果,并为后来革命指明重要的方向;第二部分为交待身后家事。
虽短短几句,但十分感人。尤其第二部分嘱托家事,更是让人看后泪奔。
第一部分嘱托国事语重心长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第二部分嘱托家事情深意切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
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文三月十一日补签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邹鲁 邵元冲 孔祥熙 吴敬恒 何香凝 孙 科 戴季陶 戴恩赛
明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94周年纪念日,重温先生遗嘱,令人敬佩和泪奔。尤其是第二部分,一个伟大的开国者,虽然没有留下什么家产,但他的勤政与廉洁,却留给后世无穷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世永远缅怀。
参考资料:近代史《总理遗嘱》词条,历史网,图片来自网络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推荐文章4:宿豫一工地挖出39枚废旧炮弹 标注“民国叄十四年”字样
(速新闻记者 孙军贤 通讯员 张华东)12月9日上午,手机尾号为0808的蔡先生拨打速新闻热线电话13951395151料称,在宿豫区侍岭镇吴圩村一处拆迁工地挖掘出39枚废旧炮弹。
据介绍,炮弹是12月8日上午9时许发现的。当时,一辆挖掘机正在已拆迁的吴圩村7组工地上施工,大约9点钟左右,驾驶员挖出锈迹斑斑的椭圆形铁制品,被附近群众捡拾回家。在随后作业中,仍不断挖掘出同样的物品,驾驶员感觉很稀奇,拿到手里仔细一看,发现很像是废旧炮弹,大吃一惊,于是赶紧警。
民警赶到现场后,迅速隔离群众,并联系宿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进行挖掘,后挖掘出废旧炮弹20枚。锈迹斑斑的炮弹上,标注着“民国叄十四年”等字样。听说有些炮弹被村民当做废铁拿回家,民警当即进行普法宣传,村民们随后又主动上交拿走的19枚废旧炮弹。为了安全起见,目前,这39枚炮弹已被移交至宿豫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妥善处理,后期将集中进行销毁。
据民警初步推测,炮弹或为解放战争期间遗留物。1946年12月5日,在北起沂河,南至海郑公路,东起来龙庵,西至运河,纵横五六十里的平原地区,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全歼敌军一个师、三个整编旅、一个步兵团、一个工兵团,而其中的人和圩战斗,就发生在吴圩村位置。
责任编辑 张甜甜 肖燕
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推荐文章5:范旭仑丨“民国二十一年阴历除夕”是公元1932年2月5日
范旭仑
民国纪元的月、日,用的是公历(公元或西元)。“除夕”,以干支纪年的阴历有,公历没有;除夕在公元哪一年,就是那一年的阴历除夕。比方说,今年除夕的“春晚”,就是“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谁会认作“2020年阴历除夕的春晚”?
钱锺书《石语》的“二十一年阴历除夕”,即“二十一年”里的“阴历除夕”,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五日,公元1932年2月5日。
最干脆的证明(假如需要证明的话)是“石语”及郑孝胥“近来行为益复丧心病狂”的钱注:“按时一二八沪战方剧。”“一二八”,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八日,除夕近在眼前。“方剧”(there being a very sore battle),现在进行时(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果真“民国二十一年(1932)阴历除夕是1933年1月25日”,“一二八沪战”已过去近一年,何“方剧”之有?
还有一个“外证据”。毕树棠《日记摘抄》(《艺文杂志》第四卷第十一号):“二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晚间钱锺书君来访。议论风生,多真知灼见……又谓尝与陈石遗相过从,陈有‘黄节之诗,才薄如纸’之语云云。”“黄节”云云正《石语》所记“清华教诗学者,闻为黄晦闻,此君才薄如纸”也。冒孝鲁《小极无俚取蒹葭楼诗阅竟漫题一律》(《同声月刊》第二卷第六号)的“轻诋从渠嘲纸薄(某君谓晦闻翁才薄如纸)”,亦必闻诸中书君。
钱锺书《起居注》卷十四
“二十三年阴历除夕招余与中行同到苏州度岁也”之妄,钱锺书《起居注》卷十四已足勘破:“[二十三年阴历]大除夕至正月五日。人事碌碌,略观杂碎书,日听说《三国志》而已。四日送霞妹赴丹阳,五日大人、牛弟赴沪。”钱先生本打算1934年2月14日去苏州给陈衍拜年——《起居注》卷十四民国二十三年一月一日《上石遗丈书》豫言“旧历新正,当造府请安”,可想不到在苏州的未婚妻突然于旧历腊月二十五“赴平,不待新正”,钱先生“失神落魄”(二月四日),也没心思专程去看陈衍了。
窦瑞敏《1934年除夕钱锺书是和陈衍在苏州度岁的吗?》(《上海书评》2021年6月11日)好像把民国某年当成帝制的年号,“阴历除夕”都“换算错了”。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艳
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推荐搜索词:
1.民国十四年是哪年怎么算
2.民国十四年是哪年生肖
3.民国十四年是哪年赞臣
本文标题:民国十四年是哪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