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哪个国家的
项羽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1:项羽都彭城,在楚国东部,却为何不称“东楚”而称“西楚”霸王?
最近收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项羽的都城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妥妥的楚国东部地区,却为何称“西楚”霸王呢?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
01 东楚、西楚和南楚
关于为何是西楚,在《史记集解》中有一段引自孟康的解释:“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的一段话,也能够说明,楚越之地的“三楚”是如何得名的: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
经后人证实,司马迁的记载有部分谬误,但我们结合孟康的注释大略可以知道,项羽之所以自立为“西楚“霸王,是因为在项羽之前,三楚的称呼早就有了。
而在三楚之中,以楚国旧都江陵为核心的江汉平原核心地区被称作“南楚”;以彭城为中心的淮泗之地被称作“西楚”;而楚国征服的原吴越之地,被称作“东楚”。
因此,项羽以彭城为都,自然应该是“西楚”。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早期以江汉平原为核心,大约在战国初年向北扩张到淮泗之地,战国中期向东兼并了吴越之地。在楚怀王时期,极盛的楚国疆域,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整个华夏南部地区。
如此广大的区域,为了更明确的指代,分出“三楚”似乎也不为过。
这个问题看似解决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因为这所谓的“三楚”却将方位搞颠倒了。
03 被颠倒的方位
在我国历史上,以东西南北命名的政权或者地区很多,而他们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则的。
比如东汉之所以叫做“东”汉,是因为东汉的首都洛阳,从地理方位上来说,在西汉旧都长安以东,因此两汉并存,东汉和西汉由此得名。
而东晋和西晋、北宋和南宋,也有着同样的命名规则:首都是该政权的核心,以首都所处的方位来命名。
虽然这些朝代都是近现代史学家在命名时加上的“东西南北”,但历史的命名规则往往不是空穴来风,我们还是可以从历史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北宋初年的“北汉”政权,再往前,有“郑人南奔”而得名的地名南郑,后来还一度成为汉王刘邦的都城;还有百越的命名之中,有东瓯、南越,后来的赵佗便自立为“南越武王”。
由此可见,以首都为中心,以该地区所处的首都方位,在命名时加上“东南西北”的称谓,这种命名方式至少在秦汉之前就已经有了。
因此,“三楚”的命名应该也是这种命名规则的体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以极盛时期的楚国疆域为准,楚怀王的都城在郢(江陵),江汉平原之中,而彭城为核心的淮泗地区在江陵的北偏东方向。
因此,如果按照这种命名方式,江汉平原应该叫做“中楚”,而彭城地区应该叫做“北楚”或“东楚”。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却是,项羽的核心彭城地区叫做“西楚”,而楚国江汉平原本土叫做“南楚”。
为何会有如此颠倒地理方位的命名呢?
03 频繁迁徙的楚都
事实上,这个命名或许并没有颠倒方位,而是因为三楚得名时,楚国的都城已经不在江陵。
在楚国数百年历史上,曾经数次迁都,在郢都江陵之前,先后有丹阳、鄀、鄢等地曾作为楚国的都城。楚文王迁都江陵之后,命名为郢都,楚国都城才固定下来。
接下来400年间,楚国都没有再迁都。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江陵作为楚国的都城就被固定下来了。
但事实上,在此之后,楚国还曾被迫三迁其都。
江陵之后,楚都迁徙路线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发动鄢郢之战,占领了楚国核心地区江汉平原大部,楚国被迫迁都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市境内)。
大约在顷襄王之子考烈王时期,楚国又曾短暂迁都到巨阳(大约在今安徽阜阳),最后迁徙到寿春(今安徽寿县)。项羽的祖父项燕,就是在寿春时代被倚重,成为楚国最后的军事支柱的。
因为怀念故都,楚人走到哪都将都城叫做郢都,因此在江陵之后,至少还有陈、寿春都被叫做郢都。
所以,如果我们以陈县或者寿春为核心,就会发现,江陵为核心的江汉平原在西南方向,吴越之地在两地的正东方向,而淮泗之地正好在两地的西部。
这样一来,“三楚”的命名,就显得合理多了。那么,是不是这样呢?
04 最后的楚都
在鄢郢之战后,楚国的核心地区江汉平原被秦国占领,楚国先王的坟墓也被夷为平地,然而楚国并没有因此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大诗人屈原正是由于郢都被攻占,被流放的他心系祖国,跳水自尽。
屈原所在的屈氏家族是楚国王族支脉,而他宁死不降,一方面说明屈原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
像屈氏家族这种,数百年来已经被深深的烙上了楚人的印记,是不可能因为秦国对故地的占领就成为“秦人”的。这样的例子,在战国时代并不鲜见。
因此,这些楚国王室的核心家族,大多数未战死的楚人,保护者楚顷襄王在陈县,建立了他们新的楚国。
楚顷襄王在陈县很快就募集了十万大军,并夺回了部分故地。这说明,在顷襄王的身边,原来的那些核心家族的楚人数量和质量都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楚国的核心统治力量和人口随着顷襄王迁徙到了陈县,并没有被秦国全部消灭,这一点从他们还将陈县叫做郢都也可以说明。后来的寿春也是同理。
既然,楚人还是那些楚人,那么“三楚”之名来自于这一时期,倒也有这个可能。但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三楚”之名不是来自于疆域最盛的江陵时代,反而是已经丢失了江汉平原、并不据有南楚之地的楚国末世呢?
事实上,这也正是三楚之名合理的地方。
在江陵时代,江汉平原是楚国的核心统治地区,是真正的“楚地”;而淮泗地区是后征服地区,是楚国与中原相争的战略缓冲地带,算是“半个楚地”;而东部的吴越地区,是楚国最后征服的地区,其文化人口并没有完全被同化,因此在楚人眼里,只能算作“化外之地”。
所以,江陵时代,在高傲的楚人眼里,吴越之地和淮泗之地是没有资格被叫做“楚地”的。
然而,到了陈-寿春时代,楚人引以为傲的江汉平原已经丢失了,原来的楚人东迁,“寄居”在原淮泗之地和吴越之地。楚国的核心地区变成了淮泗之地,而吴越之地也随之变得更加重要了。
为了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楚人给予他们平等的国人地位,加重这片土地在楚国的分量,以笼络当地大族加入楚国核心统治集团,共同治理这片土地。
事实上,项羽所在的项氏家族,正是淮泗地区项城的地头蛇,而在郢陈-寿春时期才加入了楚国的核心统治集团的。
项与陈的位置
因此,西楚彭城和东楚吴地,才应运而生;而为了怀念原来的发迹之地江汉平原,也向淮泗和吴越殖民表明,他们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打回去的意志,因楚人也称之为南楚。
由此可见,“三楚”之名,不仅没有方位颠倒,反而透露着楚国末期的无奈,还有楚国最后的挣扎和努力。
而项羽的都城彭城,的确应该叫做“西楚”霸王才是实至名归。
而楚国的核心地区由南楚迁徙到西楚,虽是国家的不幸,却是项氏家族崛起的大幸。
因此,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也正是怀念那段项氏家族最为荣光的时代,正如迁到陈县的楚人深深怀念着郢都一样。
太多的历史证明,过于怀念过去的人,或许往往忘记了继续向前,从而被历史所抛弃。
文/子彧
项羽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2:楚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项羽属于什么民族?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很多蛮夷部族因为定居中原,最终融入汉民族里面,比如匈奴和鲜卑这些民族。当然,也有的汉人因为长期和胡人生活在一起,最终出现胡化现象。比如唐朝时期的“河北胡化”就是典型。不过,大趋势来说,民族融合都是主旋律。
其实秦汉时期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一次大规模的族群融合。比如秦、楚、越,本身都是不同的族群。
文化大于血统
民族之间的差别,主要依靠什么来衡量?有认为依据血统,也有人认为依据文化。古代华夏多是以文化为主。更何况,现代生物学有个猜想:那就是现代人类的祖先起源于非洲,现代人类也都有一位共同的祖先:即非洲老祖母。当然,单独以文化来作为民族划分依据,也是不严谨的。总之,一个民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刘邦的汉帝国,对中国后世的影响,其实要大于秦帝国。因为秦的统一和汉的统一,虽然都是统一中国,但是,这两种统一,本身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秦的统一是基于武力基础。秦对六国的统治,其实是一种占领军模式的统治。六国故地的百姓对秦并没有认可感,秦的地方官在六国故地的统治,也要寄托当地名士的支持。并且,随着陈胜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六国故地很快也相继爆发反秦起义。
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以后,秦以及六国故地的百姓,也都认可了汉的统治,不论是楚人、秦人,还是燕人、赵人,都认可自己是汉人。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圆满完成。
而七国中,楚是特殊的存在。那么,楚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项羽属于什么民族?
楚和商朝的恩怨
楚人原本的家乡在黄河流域。大约是商朝时期,商朝对楚人进行排挤。奴隶制的商朝,对部落模式的楚,具备降维打击的优势。楚部落深感商的强大以及不可对抗的特点,于是开始了举族南迁的历程。
其实这是一个充满悲壮的过程。楚人放弃了世世代代时候居住的家乡,不得不前往一个陌生而且充满未知的地区讨生活。并且,那个陌生的远方,对于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楚人来说,并不存在浪漫,反而充满了可怕和未知。
楚人经过一路南迁,最终在汉水流域定居了下来。不过,在汉水流域,也生活着很多生番。他们是比楚部落更落后也更野蛮的部族。对于楚人这群来自北方的不速之客,他们充满了敌意。
因此楚人此时面临两个选择:或者征服这群生番,或者被生番消灭。不过,楚人虽然比商要落后太多,但是,对于更加落后的生番,也是具备绝对优势的。因此,楚人击败了生番的讨伐,在汉水流域站住了脚。并且楚国人还将从中原带来的文化,开始在汉水流域传播,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楚文化。
楚人在汉水流域休养生息的这个时间里,中原地区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的统治太过残暴,当然这个残暴,指的是对周围的部族上。而这一情况,被周人所利用,于是周人利用商朝和东夷的火并,联合了大大小小不同的部族数百个,对商朝发动了讨伐。
楚人对于殷商当然也是深恨不已,因此,楚人也参与了这一战争,并被周武王册封为子爵。
楚国八百年
虽然楚得到了西周的册封。但是,西周和楚的矛盾还是存在的:楚不断兼并汉水流域的小国,这让西周深感威胁。于是西周和楚冲突不断。
在西周眼里,楚是一个蛮夷国家。其实西周这样认为,也并非刻意歧视。因为虽然楚的先祖来自中原地区,但是此时的楚国,由于兼并了大部分的南方诸蛮,因此楚的主要百姓,是以蛮夷为主。因此,西周认为楚的蛮夷国家,也并非空穴来风。
在文化上,楚由于吸纳了大量的生番文化,因此,楚文化和中原的西周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诗经》可以理解成中原的文化,而《楚辞》则是正儿八经的楚文化。从《诗经》和《楚辞》的风格来看,确实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巨大差别和不同。
其实,在当时的诸侯里面,像楚那样的人口结构:来自中原的楚人,统治着广大的生番,并且用文化改造生番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说齐国和燕国,其主要人口,也都是生番演变而来。西周的册封,其实本质上是给新诸侯一个委任状,让诸侯自己征服生番,建立统治。而这些诸侯之所以没像楚人那样被视为蛮夷,原因在于文化共识:诸侯都认同周礼,而楚对周礼并不感兴趣。
因此,如果说楚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只能说楚国是楚人建立的。
楚霸王的族群
楚霸王项羽的先祖,是楚国的贵族。不过,有说法认为:项羽属于姬姓项氏。项羽的祖先被周天子册封到了项国。因此,就以项作为自己的氏。
楚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吞并了项国。不过,楚也知道,灭亡一个国家容易,但是想做到有效统治是很难的。因此,楚国人采取了这样的态度:那就是灭亡一个国家以后,册封这个国家的君主家族为楚国贵族。对于这个结果,很多被灭亡的国家君主是接受的。项羽的祖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从周朝的诸侯国君主家族变成了楚国的贵族。
其实不论是周也好,还是晋、楚,本身都属于华夏族的一个分支。因此,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的话:楚国属于华夏族所建立的国家,楚霸王项羽也是华夏族的人。
其实如果从当代社会科学来看,民族更多是一种共识、一种自我认同。因此有时候不能用当代人的民族观念,来衡量古代人的身份认同观念。
项羽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3:西楚霸王项羽到底有多么厉害?
他是千秋传颂的西楚霸王,同时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不小的地位。
他杰出的武力被代代武士英雄相传,他没有因为失败而被大众所遗忘,“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名言被传唱至今。
他就是项羽。
南宋诗人李清照就曾通过《夏日绝句》表达出了自己对项羽的仰慕,“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尽管项羽身上有许多被人诟病的缺点,但这也并不能阻挡人们对项羽的喜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项羽又为什么被评为千古无二?创造了3个世界第一,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01 锋芒展露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曾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抗鼎,才气过人,虽会稽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氏世代为楚国的将领,因此项羽的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水平。
少年时期的项羽看起来就像是我们现在话说的“二吊子”那样,项梁教他静坐读书,但还没坐满一个时辰项羽早就跑到院子内玩了起来,等到项梁去检查时早已不见人影。
项梁见项羽活泼好动便想着“因材施教”,便开始教他学习起了舞剑,刚拿到剑的项羽非常的兴奋,调皮地将剑头指向了叔父项梁并且说道:“叔父,既然你要教我舞剑,那你先看看我的基础如何。”
见项羽极有兴趣的模样,项梁欣慰地点了点头,心中想道这个孩子终于能够认真地学习一项本领了。
但没想到的是,项羽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放下了剑拿起了别人赠予的兵书,当项梁看着挂在项羽房内的剑落了灰之后,非常生气地将项羽叫到身边问道:“教你读书学剑你都是半途而废,只学习个大概,这成何体统?”
项羽一脸诚恳地对叔父说道:“读书识字只能让我认得一个人叫什么,您教我学剑的招式也只供我与一个人作战,我想要练习可以跟万人作战的招数!”
项梁便又推荐项羽去学起了兵书,但项羽最终还是只学习了个皮毛不肯深入学习下去。
项羽虽然调皮但身为名将之后的他,在对待习武的早课时却从来没有马虎过,他对军事分析的才能更像是与生俱来一样。
年仅23岁的他就跟随着叔父项梁一起加入了推翻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队伍,他就像是天生为战争而生一样,他高超的军事谋略总是打得敌人仓皇逃窜。
从23岁到31岁这八年时间,项羽参与的战争大大小小总共有七十多场,每一场他几乎都是赢家,就像他说的那样“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他的锋芒就是从这一场又一场胜利的战争中体现出来的,我们也可以从那场让他一战成名的战争中去探寻一二。
项梁战死之后,楚怀王听后感到十分害怕便收编了项羽与吕臣的军队为自己所用。
后楚怀王又命宋义为上将军率兵五万奔赴前线去救赵,但当军队到达安阳之时,宋义便令军队停留在了原地,没有再下号师令先前进军。
项羽见状觉得不应如此,便建议宋义快速发兵与赵兵内外夹击,必定能够打的秦军仓皇而逃。
但宋义并没有听从项羽的建议,反而还在军帐中饮酒作乐,项羽见宋义还是此状没有要做出任何改变的想法,在第二天早晨便将宋义斩杀。
这一举动让楚国上下感到震惊,项羽的胆量和作战的勇猛让军中所有士兵都为其臣服。
他以惊人的勇猛杀死了那个在危机之际还无所作为的宋义,带领着众多将领渡过了河流,与秦交兵于巨鹿。
这一场战争是反秦斗争中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刻的战争,它加速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使得秦王朝一步步地走向了灭亡。
项羽也在巨鹿之战中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气魄,赢得了众多人的嘉奖,大部分人认为他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帝王。
直到刘邦的出现,在项羽与刘邦一次次地交手之中我们也能窥探出项羽终究不是做帝王的那块材料。
在后来研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学者分析到这个问题时,项羽的个人性格也很大地影响了未来楚汉两国历史的走向。
原本是秦亡之后最佳的称帝人选,但由于他自己的妇人之仁、任人唯亲、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又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范增会在鸿门宴中评价他说:“竖子不足与谋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他叱咤风云的形象却被历史记录了下来,尽管失败但是在反秦斗争中项羽的确做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太史公曰:“帝王之资,要在知人善任,则人尽其忠,事收其效;也在民得其安,故其基础,若其行反其道,必然要失败。”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项羽就这样在乌江边上自刎死去。
02 三个世界第一
项羽尽管最终没有夺取天下,悲惨地在乌江边上自刎而亡,但是他的事迹却始终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连太史公都将他的纪传放进了“本纪”这一行列。
为什么项羽有如此本事能够被人们评为千古无二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那就是项羽创造出了三个世界第一,据说至今都无人能超越。
这三个世界第一也是自古传下来的故事,其中的真实度还是读者们进行合理的参考,但故事能够流传如此之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个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项羽举鼎的故事一直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甚至在一些著名的景区我们都能看见项羽举鼎的雕像,那个气派程度简直都能让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活了过来。
项羽在与叔叔项梁联手起兵之时,曾被派去联络过当时在战场上享有盛名的恒楚。
当项羽走进恒楚的府邸时,便被恒楚刁难道:“你先站着别动,你今天来的目的我也知道,但想让我跟你们项氏联手那你得先给我看看你的本领。”
项羽本就是一个心性急躁的后生,便大喊着:“那你给我说说你想看我给你展示什么本领。”
恒楚便指着院中的青铜鼎,面露轻蔑地对项羽说:“我听说你的力大无穷,那你就给我看看,这个巨鼎重千斤看你是否能把它举得起来。”
项羽便快步地走到了院子的中央,围着这个巨鼎走了几圈,恒楚以为他是怯了场大笑着说:“怎么?举不起来了吗?”
项羽低着头观察着从那个位置发力才能更好地将巨鼎举起来,所以并没有搭理恒楚的嘲讽。
只听见一声青铜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巨响,项羽单手便将那个巨大的鼎举了起来,恒楚见此状便没有再说些什么,只见项羽轻松将巨鼎放回了原位并朝着自己走了过来。
第二个是世界上最年轻就称得霸位的人。人们都认同项羽是一位卓越的将领的身份,他破釜沉舟的气魄让楚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用仅仅五万的兵力便击败了来袭的40万秦军。
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头脑引领部下打出了好几场杰出的“以少胜多”的战事,“包围、闪击、夜袭…”是项羽常用的招数,但每一场战争他又能凭借着这几个招数将战争打出新的花样。
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军事领袖实力,也正因如此年纪轻轻的项羽便成为了响当当的“西楚霸王”。
手握八千江东弟子兵的项羽成为了人们闻风丧胆的存在,他也曾做过与秦王朝相同的事情那便是屠城和坑卒,这也是后人诟病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他做出了如此的残暴行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他在为人上也有着善良的一面。
出身贵族的他时刻谨记着自己世家子弟的身份,他骄傲但也谦逊,他豪放不羁但也知晓礼数懂得绅士的风度。
对待家中的长辈和谋士都非常地尊敬,项羽非常偏爱自己的亲人,因此对他们非常的信任这也导致了项羽不能任贤举能,众多人才离他而去。
他还是一个内心深沉,为人温厚细腻的霸王。
韩信评价他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善待下属的项羽甚至都愿意与其分自己的吃食,可见他温厚的性格。
残暴是他在楚汉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仁爱的性格也是他失去政权的原因之一。
他并不是一个贪恋战争的人,当他看见遍地鲜血死去的士兵躺在地上时,心中的苦闷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他不喜欢战争,他想要结束无休止的战争因此在《项羽本纪》中项羽对刘邦说道:“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在乌江自刎的他输得非常“体面”,他的铮铮铁骨将一直被历史记载并不断传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第三个是世界上作战能力最强的人。公元前205年,项羽正率领主力军伐齐,刘邦趁着项羽分身乏术集结了各路反楚的军队攻下了楚都彭城。
项羽听闻消息,立马带着3万精兵加急回到了都城,仅仅3万人就打得刘邦56万人夺路而逃。
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都被抓捕,汉军的尸血将黄土染成了红土,原本清澈的河流也变得鲜红无比。
李白发出“项王气盖世”的感叹,项羽面对救赵的局面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他杀掉了无所作为的宋义,挺身而出携带军队渡过黄河,挽救了濒临亡国的赵国。
失败并不能抹杀掉项羽做出的成就,他能被评为千古无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铁血英雄。
项羽身上的复杂点和矛盾点都是他能够至今都能被人谈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铁汉柔情
提到项羽那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四大美人之一的虞姬,她是项羽心中的温流,是项羽在打完仗之后寻找的温柔香。
虞姬给项羽增添了一分色彩,常以铁血将军示人的项羽到了虞姬面前则成了温柔的依靠。
楚汉战争时期,被困于垓下的项羽对着自己的美人虞姬惆怅地说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可奈何?”
面对无法改变的困局,项羽竟难得地悲伤感叹了起来,虞姬对他的重要性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虞姬像是一位药引专用来救治他,项羽从23岁开始便征战于沙场,每当他在沙场上的时候,他的命就像是一根细线如果不加注意,便会断裂。
在他的戎马岁月里,他最离不开的还是那个日夜为他起舞,夜深陪伴在他身边的虞姬。
他不喜欢战争,所以尽管赢了许多场战役,但他并不想要看到同胞尸骨遍地的模样。
这对伉俪不只是陪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生死相依的爱人,项羽只会在她的面前落泪。
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唱,《霸王别姬》成了戏剧中的名篇,因为虞姬的存在我们才会知道原来铁血英雄竟然也会有儿女情长的故事,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
人是多面性的,正是因为这些多面性的存在才能让历史塑造出如此精彩的人物。
项羽的柔情还体现自己对家国的留恋,楚国是他心中最重要的存在,国家对他来说就是一切。
项羽驰骋沙场多年为的不过也是家国这两个字,“国家”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重要的存在。
他为了彻底复国的信念,追击秦军时毫不留情屠咸阳、杀子婴、烧皇宫这些令人恐惧的事情都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来,所以我们说他酷暴。
楚国恢复之后便将领土分给了楚国最终的亲信,他并不贪恋关中的优势地位,他想要做的只是“回家”,彭城是他热爱的家乡,只有在那里他才可以放下心中的戒备,停战、休息。
在垓下面对无法挽回的局面时,大臣劝他先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紧,但他悲愤,他不愿意这样做,他不愿意抛下一切只为做一个打了败仗的逃兵。
所以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他能再说些什么呢?一代枭雄结局竟是如此悲凉。
但他的豪气证明了他不是一个失败者,自刎于乌江的他就这样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他在历史中挥墨写出的痕迹将被永远记载。
他的英雄气节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被传承至今,这也是他至今为什么无人超越的原因。
英雄落幕,但他的精神将永存于人们心间。
参考文献
1. 江苏文脉《千秋传颂的盖世英雄——当代视角下西楚霸王项羽极具魄力的精神特质》
2. 科技信息《论项羽的历史使命》
3. 秦汉研究《项羽“都江都”考论——从“西楚霸王”名号说起》
项羽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4:项羽分封的临江国,相当于湖南和湖北?如何灭亡的
#历史开讲#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关中分封诸侯,立楚柱国(将军)共敖为临江王,封地有南郡、黔中郡、长沙郡,定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大致是现在的湖南和湖北。
垓下之战前,刘邦改立项羽所立的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把九江国与衡山国并为淮南国。英布的岳父衡山王吴芮,迁为长沙王,遥封长沙郡、黔中郡。刘邦把项羽所立的临江国拆分了,南郡归自己,其他两郡为长沙国。
经过这次分封,九江王英布遥封为淮南王,所辖郡由两个变三个;恒山王吴芮遥封为长沙王,所辖郡由一个变两个;项羽所立的临江国则从地图上抹去。
垓下之战后,以前臣服西楚的诸侯国,此时只有临江国未降。临江国三郡,南郡在长江北岸,黔中郡和长沙郡在长江南岸,都临长江,因此称临江国。
临江王共敖于一年前驾崩,其子共尉即位。共氏有多个渊源,包括姜姓的共工氏、子姓、姬姓、芈姓,战国时楚武王芈通封王子于共邑,共尉来自这支芈姓共氏,也是楚国宗亲。
垓下之战后,共尉派人出使汉国,希望得到赵王张敖或燕王臧荼这样的地位,即名义上尊刘邦为天下共主,但保留本国全部封地。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项羽一死,临江王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以太尉卢绾为主将,将军刘贾为副将,南下九江郡集结,准备出征临江国。
卢绾大军是从定陶出发的,拥立刘邦为天子,并立韩信为楚王后,卢绾的护驾任务也顺利完成。卢绾与刘贾的军队,是当初在赵国从韩信手上取得的两万赵兵,经过多次大战,如今增兵至四万余人,这是卢绾的嫡系人马。
卢绾此行的目的,除消灭临江国,还有几个目的。垓下之战前,卢绾和英布匆匆北上围堵项羽,九江郡由新降的周殷镇守,这次要帮助英布站稳脚跟,削夺周殷的兵权。
在楚汉战争中,英布的岳父衡山王吴芮一直没有动兵,现在刘邦遥封吴芮为长沙王,希望吴芮率军赶到九江郡,协助英布掌控局面,然后跟随卢绾一道出兵临江国。
总体来说,卢绾南下九江郡再西进临江国,目的是打压周殷,控制淮南王英布和长沙王吴芮,最后再灭临江国。
衡山王吴芮年老多病,其子吴臣率军赶到九江郡六城,与卢绾和英布会合。周殷最大的靠山项羽倒了,明知对方削夺自己兵权,也只能步步退却,最后收缩到舒城,让出了大部分地盘。卢绾也没有把周殷逼上死路,拜周殷为淮南国大司马,辅佐淮南王英布,此举当然也是让英布和周殷互相节制。
五月,汉国太尉卢绾、将军刘贾、淮南王英布、长沙国世子吴臣,率七万多将士,从九江郡西征临江国。
临江国将军黄极忠,本为南方盗贼首领,共敖奉义帝之命西进南郡,黄极忠便率群盗来投,后为临江王共敖麾下实力干将。
这次汉军来攻,黄极忠自然也不肯为共尉效命,临阵率部投降,并引汉军攻击江陵。黄极忠后来封邔侯[qǐ],食邑1000户。
七月,卢绾攻破江陵城,俘虏临江王共尉。卢绾将共尉押送到洛阳,刘邦下令枭首示众。
图-卢绾灭临江国后
临江国三郡,南郡归汉帝刘邦,长沙郡和黔中郡属长沙王吴芮。楚汉战争中,汉国太尉卢绾的战功仅次于楚王韩信,刘贾也可比肩曹参、周勃。
项羽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5:西楚霸王项羽的西楚国,地盘有多大?
项羽入关中后,尊楚怀王为义帝,所谓义帝,是天下共主,而非一国之王。类似东周天子,战国七雄都有灭亡东周的实力,但也都尊东周天子为共主。不过此为项羽权宜之计,因楚怀王手中尚有不少军队,项羽要杀义帝,还需要时间。除了义帝外,项羽封了二十个诸侯王。
项羽征关中百姓修封王赐爵台,累死数万人,尸填高台之下,昼夜不息。关中黎民,父携子哭,弟为兄悲, 夫妻泪落,男女悲哭之声,纷纷载道。
公元前206年二月,封王赐爵台落成,项羽分封诸侯。
台有三层,高三丈,阔二十四丈。第三册即台顶,为项羽所在。第二层为诸侯王所在,人人衣冠整肃,迎接分茅列土的时刻。第一层为大小侯爵所在,人人期待封树藩屏,世食其土。台下四十余万大军,剑戟森严,阵容浩大。
台顶高接霄汉,正中设“皇天后土之位”。旁立“山川社稷之神”。上立九鼎,案台上摆放和氏璧传国玉玺。除项羽和范增率亲兵外,还为楚怀王设虚坐。
项羽率众拜告皇天、后土、山川、河渎之神,项羽登六匹骏马所拉之羽盖云车,诸侯争相捧毂、推轮,天下形成新的格局。
霎时狂风大作,黑雾弥漫,暴雨倾盆而下,此为关中神鬼之泪。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封地有九个郡,其中魏国二郡:砀郡、东郡;楚国七郡:陈郡、薛郡、泗川郡、琅琊郡、东海郡、鄣郡、会稽郡。
长江下游河段是西南-东北走向,项羽的地盘大多在长江以西,因此称西楚。霸王是致敬春秋五霸,这五国都有几百年国祚,西楚霸王可看做第六霸,恢复春秋时代的分封制。
西楚国原本有十个郡,项羽将九江郡赐给英布,加上吴芮的庐江郡,封九江国,西楚国还有九个郡。项羽在西楚国内部,还按照王、长、公三级进行了部署,即西楚霸王项羽、砀郡长项它、薛郡长项冠、会稽郡长项声、陈公利几、薛公、终公等。楚国的郡长相当于秦国的郡守(太守),是封疆大吏。楚国的公相当于秦国的县令,只是管辖范围可以是多个县,项羽曾受封鲁国,就保留曲阜在内多个县。
图-西楚国项羽三郡
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自留地有泗川郡、琅琊郡、东海郡。项羽出征时,叔父项缠留守彭城。刘邦出生地丰县、起兵地沛县,都在泗川郡北部;陈胜吴广起兵的大泽乡,在泗川郡中部偏南。琅琊郡本是齐国五都之一的莒都所辖范围,五国伐齐期间为楚国所取,一直到秦灭楚,置琅琊郡。东海郡在淮河下游,春秋时吴国北上,将诸多小国融合为一个整体,经过越国和楚国的开发,也逐渐繁荣起来。
砀郡长项它,兼任柱国(将军),领砀郡、东郡和陈郡鸿沟以东部分。当初项梁起兵后,项氏可独自带兵的大将,一个是项羽,另一个就是项它。几年前项梁令其统兵救魏国,临济之战,魏王咎和齐王田儋都阵亡了,但楚军的项它却保留主力逃回,当时项梁没有追究,反而认为项它保住了军队,功大于过。项梁意外去世后,项它仍掌控嫡系军队,巨鹿之战前,项它还分兵去攻击东郡,没有随项羽北上赵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