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在哪个省
龙门石窟在哪个省推荐文章1: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夜景美
2020年4月起,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推出“夜游龙门”参观游览活动,游客可在晚间领略石窟造像的别样风采。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游客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游览。CICPHOTO/黄政伟 摄
↑2020年12月13日拍摄的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夜景。CICPHOTO/黄政伟 摄
编辑:马兰
龙门石窟在哪个省推荐文章2: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2月24日恢复开放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资料图) 韩章云 摄
中新网洛阳2月23日电 (记者 韩章云)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23日发布公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将于2月24日正式恢复开放,游客需线上预约、线上购票、无直接接触入园。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龙门石窟景区于1月24日(腊月三十)起暂停开放,并停止一切文旅活动。
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公告表示,结合近期的疫情防控形势,依托龙门石窟景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户外游览特征,景区于2月24日正式恢复开放。
疫情防控期间,龙门石窟景区采取无接触式服务,实行线上预约登记、线上实名购票及电子验票、刷脸入园的服务方式,暂不接受未预约者和线下现场购票。游客需在参观游览的前一天下午17点前,可以通过龙门石窟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多个网络购票渠道预约和购买次日及以后门票。
公告显示,龙门石窟景区自2月24日恢复开园至2020年6月30日,实行门票半价优惠。但是为了避免高峰期游客过度聚集,此次龙门石窟景区门票半价优惠不包括“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三个法定节假日以及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的游览。
为了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特殊贡献的群体致敬,自2月24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护工、县级及县级以上防疫防控工作模范(先进)个人,可免票参观龙门石窟。
为了严格落实疫情管控期间游客防控措施,龙门石窟景区要求游客入园前接受体温检测并佩戴口罩。
记者了解到,除了龙门石窟景区,位于洛阳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4A景区)也已于2月22日恢复对公众开放。
疫情还在持续,河南省内多家文旅单位还处于闭门谢客状态,但有不少景区通过5G互动直播为重新开放做准备,也有景区在疫情期间苦练内功、提升服务品质。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已有焦作云台山、洛阳白云山等几十家景区表示,景区恢复开放后抗击疫情的医护工可免票游览。(完)
责编:刘艳君
龙门石窟在哪个省推荐文章3:皇家石窟是什么样子?千年洛阳给你答案,不能错过的龙门石窟
回溯千年,古都洛阳辉煌又灿烂。
“洛阳人”、“洛阳城”……在中古世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说起这座城市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羡的赞叹声。
但不论时光如何流淌,历史如何变迁,千年之前的繁华之都和千年之后的普通城市,依旧在人们心中有着“古老与古典”的经典印象。
因此,当要开始一段古都之旅时,洛阳一定罗列其中。
四月下旬走进洛阳,去了不少地方,有洛阳博物馆、应天门、明堂、天堂,白马寺、洛邑古城,也去了王城公园赏牡丹。但最是深刻的还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有人说,龙门石窟是今天洛阳保留下的“唯一”古迹(我不赞同),它作为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是古都洛阳之旅千万不能错过的地方。
前往龙门石窟,历史所呈现的画卷就变得丰富多彩,也更为复杂了。
大禹开凿了龙门山,鱼跃龙门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2300多年前的一场伊阙之战,白起一战成名,2300多年前后,伊阙依然雄伟;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的伊水仍是缓缓流淌……
在龙门,除了享誉世界的石窟文明,它还有太多太多值得人们一探究竟或去摸索的古老文明。
但作为最是醒目,能够一眼千年的还是身前这长达1400多年的石窟艺术。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郊。
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风景秀丽,是宋代苏过所描绘“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的天阙奇观。
龙门石窟最早从北魏开凿,唐代达到鼎盛,终于清末,前后历经了10多个王朝,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但与石窟有所不同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比较罕见的皇家石窟。
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但这些皇家石窟都不及现代人对卢舍那大佛的期待与憧憬,这尊规模最大的造像也是最是令人津津乐道的一尊,相传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而成。
不论是艺术水平还是整体设计都是超一流的,尤其是卢舍那大佛的神秘微笑,更是被外国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它作为龙门石窟“西山石窟”游览路线的“压轴出场“,卢舍那大佛留给我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直到现在仍是记忆犹新(若不是篇幅有限,我可能会像写论文那般,但这也意味着此次之旅不是一篇游记就能“结束”的)。
卢舍那大佛暂且放一边,还是让历史先回流到北魏时期吧。
四月下旬,烟雨朦胧的伊水之上,长河已不平静,回溯千年,时光来到了1400多年前北魏孝文帝年间,龙门山上传来了凿刻的声音。
北魏时期的石窟代表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
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以及卢舍那大佛等为唐代的石窟代表。
虽说,唐代促进了佛教的繁荣,但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秀骨清像。
仪态万千的北魏造像,尤其是那不可言说的深意微笑,洞悉哲理的智慧神情以及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在我看来实在风雅,有魏晋风度的内涵。
宾阳中洞作为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之一,也是龙门石窟非常经典的一个洞窟,被誉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最具代表性的汉化典型洞窟。
石窟内共有11尊造像,正壁主像一组5尊,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北壁各一组3尊,包括一立佛和二胁侍菩萨,这三组造像分别表示佛教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
除了清瘦,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具有深意的微笑,给人一种深邃之感,于宁静之中透出百般慈爱,眼神之中流露出无尽温和与清秀。
虽然冒雨参观,虽然周围游客众多,虽然被挤得无法站稳,但那微笑,犹如一股清泉,流淌我心间。
当然,唐代时期的石窟中的艺术造像以庄重典雅、雍容华贵之风格也获取了无数粉丝(其中也包括我,尽管我对北魏更偏爱一点点),卢舍那大佛就是代表。
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出资两万贯脂粉钱资助这一浩大工程。
佛龛内的卢舍那大佛雍容大度、气宇非凡,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
想象一下这是武则天的微笑,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看着芸芸众生与牡丹花开,露出祥和的笑意。
四月下旬的洛阳城,虽说牡丹花开已盛期,但卢舍那大佛前的牡丹花开得正灿烂,于春雨中,显得更为大气、高雅。
据记载,大卢舍那像龛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卢舍那的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尚留擂鼓台。
面朝大佛,逗留许久,尽管春雨不停且越来越大,但随着暮色苍茫,华灯初上,突然之间又开启了一场“夜游龙门”。
龙门石窟在哪个省推荐文章4:龙门石窟,位于伊河东西两侧,为何一边人头涌动,一边冷冷清清
导读:
去洛阳旅行,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游客都会去打卡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的龙门石窟,作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先不说它的艺术成就以及历史地位,单纯从人气来说,它就是洛阳人气最高的景区了,乃至整个河南省内人气都是排在前三的景区。
龙门石窟是国内四大石窟当中开凿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多的石窟。相比较而言,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更全面的更系统的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是在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价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问我国四大石窟中,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并且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的石窟是哪一个的话,那么非洛阳的龙门石窟莫属了。因为龙门石窟开凿延续的时间最长,而且其开凿跨越朝代也是最多的,所以它创造出来更多的“第一”。即使不根据史料记载,但从石窟里发现的窟龛,便可以一探究竟,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可追索到北魏孝文帝年间,而后历朝历代都延续了之前的开凿,先后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前前后后连续大规模开凿达400多年。
经过前前后后400多年的开凿,最终呈现的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其南北长达1公里,密布于伊河两岸东西两山的峭壁上,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仅仅只有2厘米,需要很细致才能看得见看得清楚。
龙门石窟的窟龛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我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当我们来到龙门石窟游览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它明明是位于伊河东西两岸,为何一边是人头涌动,游客络绎不绝,一边却人烟稀少,游客过去打卡的不多呢?
当我们真正的步入了龙门石窟,你会发现,龙门石窟的石窟位于伊河东西两岸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确实龙门山的游客人满为患,但是香山这边却是冷冷清清的。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龙门石窟虽然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但是这绝大多数都在龙门山这一边,甚至可以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石刻精华部分都是在龙门山这边,通高17.14米的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以及在莲花洞中仅仅只有2厘米的最小佛像都是在龙门山这边的峭壁上。相比较而言,香山这边更多的是碑刻题记,所以会被很多的游客所忽略。
那么你去龙门石窟的时候,是否发现了位伊河东西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哪边人头涌动,哪边冷冷清清呢?
龙门石窟在哪个省推荐文章5: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千年佛像被摸出包浆,景区回应:增加安保引导游客
:成都商
国庆大假期间,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游客爆棚。由于一些千年佛像紧邻过道,许多游客伸手触摸,甚至还有小孩钻进护栏拍照,令不少佛像都被摸出了包浆。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严重地违反了景区规定;保安人员则表示,佛像本来就在风化,游客触摸会加剧损坏。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不少网友都在批评游客这种不文明并且损坏文物的行为。
红星新闻记者7日上午联系到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对方表示,“10月2日已经引起注意,当天就增加了保护。”管委会还说,后续研究院会对相关佛像进行修复。
据沸点拍客6日回访看到,该景区确实已焊装了几十个铁网,将游客与佛像隔离,并且新增了不少警示牌。保安人员也表示,为了防止游客触摸佛像,增加了不少人手。
千年石窟遭遇不文明游客
摸佛头能带来好运?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这次国庆假期,如同国内其他很多著名景区一样,这里也迎来了大量游客。原本出于保护目的,景区设置了相关护栏将佛像和游客分隔开来。但有人发现,由于一些佛像紧邻过道,仍有不少游客在隔着护栏的情况下,依旧将手伸进内部抚摸。
通过国庆龙门石窟现场的画面可以看到,在游客行走到靠近栈道的两尊佛像面前时,很多人都会停下脚步伸手去摸一摸。即使旁边有高高的防护栏,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手。更有人把自己的孩子直接抱起来,让孩子伸手去摸,还有一个小男孩儿直接从防护栏下边钻进去,近距离触摸佛像,他的家长则负责在外边给他拍照。
据景区保洁阿姨说,这两个佛像虽然并不是很大,但是已经有差不多1000年的历史了,跟游客说过很多次,一定不要伸手去摸,但是总有人不听。大家都觉得摸摸佛头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气,但其实这样是对佛像最大的不尊重。
景区管委会:
设置固定岗位保护文物的安全
此事也在网上引发热议,“洛阳龙门石窟佛像被游客摸出包浆”的话题也冲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都在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
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一位名为“成为你的歌_”的洛阳网友表示,“景区一直都广播提醒请勿触摸佛像,之前还在被摸得特别严重的区域设置了明显的提示牌,后面全被人撕坏了。去的时候看到景区工作人员一直都在提醒不要摸佛像,但依然有人我行我素,等工作人员走了继续摸甚至进入洞窟拍摄,完全不听劝告。保护文物不是哪一个工作人员的事情,这应该是全民都应该做的!”
龙门石窟管委会向红星新闻记者透露,10月2日发现情况后,当地旅游局向文物保护的责任单位,即龙门石窟研究院汇了情况,“研究院当天下午采取措施,在可以接触到的石刻文物处增加安保人员到现场引导游客,并且制作提示标牌。在3号晚上游客离开之后,还增设了高密度防护网。”
管委会还表示,“今后会常态化地设置固定的岗位,保护文物的安全,并且还会有志愿者在现场劝导游客文明旅游。”龙门石窟研究院会对相关佛像进行保护性修复,但是不会考虑挪动佛像或者栈道,使其远离游客的触摸。
石桃祛病消灾、摸“霍去病”保健康?
不文明旅游行为何时停
除了龙门石窟,这次大假期间,同在洛阳的白马寺景区也是游人如织。大量游客争相触摸景区内一个外形酷似桃子的石头,称摸了它能祛病消灾。这个“寿桃”被游客摸得油光发亮,但据景区的一位工作人员称,这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塔的塔尖,后因战乱塔身被毁,只留下了这一部分。
而在甘肃兰州的五泉山景区公园内,每天都有大批游客为了祛病祈福,不惜排长队去摸历史人物霍去病雕像下方刻的字,借“霍去病”的名号,保佑一生健康。很多网友对游客们摸霍去病雕像刻字的行为嘲讽不已,认为这些人完全是在“乱迷信”。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霍去病年少时就体弱多病,最后也是感染了某种病不治而亡的。
此外,几年前陕西西安华清池景区内的杨贵妃雕像也曾多次遭游客摸胸抱大腿,被工作人员谴责后,游客还振振有词,“花钱进来为什么不能摸”。这样不文明的旅游行为经常见诸公众的视野,让人汗颜。
作为游客来说,如何做到文明出游?除了要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还要服从疫情防控期管理规定,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做到文明、安全、绿色旅游。要讲究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特别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不乱刻乱画,不得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坪,不聚集扎堆,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新风尚。
成都商-红星新闻记者 胡敏娟
龙门石窟在哪个省推荐搜索词:
1.龙门石窟在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
2.龙门石窟在哪个省哪个市的景点
3.龙门石窟所在的山叫什么
本文标题:龙门石窟在哪个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