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推荐文章1:好记、实用的中医养生歌诀大全!
中医养生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留下的非常多的智慧结晶。以下整理了一些养生歌诀,留下来每天看一看吧!
如此齐全的养生歌诀,一定要收藏起来多看几遍!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推荐文章2:中医顺口溜,人手一份,真的很实用!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萝卜出了地,郎中没注意。
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喝茶不洗杯,阎王把命催。
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养生三字经:
冠心病,吃银杏。吃鲜橙,防卒中。
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葱,脑路通。
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
吃鲜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
菊花茶,降血压。吃辣椒,消脂肪。
乌龙茶,减肥佳。身材秀,吃土豆。
气血虚,吃荔枝。葡萄甜,补血源。
要润肤,樱桃补。常吃枣,不显老。
燕麦汤,皮肤光。食蜂蜜,皮肤细。
萝卜汤,治胃胀。红薯蒸,大便通。
洋葱好,防流脑。枇杷果,治咳嗽。
银耳烩,能清肺。椰子果,清肝火。
吃苦瓜,胃火下。柿子霜,治舌疮。
吃芝麻,养头发。要安神,吃枣仁。
吃芒果,呕吐止。吃胡椒,祛风湿。
吃山药,益补脾。吃百合,益补肺。
要健脑,吃核桃。吃苹果,益补肾。
吃葡萄,补肝肾。吃鲜桃,益五脏。
清晨起,莫慌忙,伸伸懒腰再起床。
床边坐,别着急,半分钟后再站起。
温开水,喝半杯,血脉通畅最宝贵。
大小便,要排空,清肠排毒垃圾清。
吃早餐,很重要,宜早更要营养好。
日出后,晨练宜,空气新鲜利身体。
指梳头,干洗脸,头脑清醒驻容颜。
洗洗鼻,揉揉眼,远离感冒和花眼。
齿常叩,舌常转,生津开胃齿固坚。
保健穴,常按摩,健身祛病好处多。
大步走,小步跑,一天万步比较好。
循渐进,持之恒,常年坚持必然灵。
戒吸烟,限喝酒,心胸开阔不发愁。
午饭后,睡一觉,自我调节减疲劳。
晚餐少,宜清淡,有利健康和睡眠。
晚饭后,散散步,身心放松舒睡眠。
睡觉前,泡泡脚,按摩涌泉胜吃药。
重健康,在心理,心理健康数第一。
有爱心,要牢记,淡泊人生有意义。
葆青春,养天年,合家幸福到永远。
喜欢本文的亲们,别忘在页尾点赞哦~
看完后别忘记分享哦,传递健康知识,
功德无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众号:med66_cdel
公众投稿邮箱: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推荐文章3:精华!中医舌象歌诀,背下来,自辨身体健康
内容整理自悦读中医微信、中国中医药
中医临床上,八纲、病因、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都以舌象为重要的辨证指标。正如《临证验舌法》中所说:“凡内外杂证,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由此不难理解历代医家对舌诊的重视。舌黏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应极为充足,舌乳头变化极其灵敏,所以舌象是反映体内变化非常灵敏的标尺。
舌象如此重要,但也因其形态万千,学习难度很大。所以,乖巧的小编为大家送来整理好的“舌象歌诀”,希望能对大家掌握舌象助上一臂之力!
: 首都中医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推荐文章4:学会把脉,你就是半个中医!最全脉诊歌诀,请收好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在这里小编要说的是,脉诊不好掌握,是比较难学的。当然,学会了,你也成了半个中医。作为中医特色诊法之一的脉诊,其实并没有大众所认为的那般“神乎其技”。
PS: 《黄帝内经》中讲,脉是气血运行的反映,诊脉不但要了解整体气血循环的变化,切脉要结合视精明,察五色,观脏腑、形体强弱盛衰等各方面,特别指出,早上是诊脉的最佳时间。
接下来小编将带大家进入脉诊的世界,了解、学习您所不知道的脉诊知识。为了方便大家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习,小编整理出了“脉象”归类总结。(包括流利度类、脉位类、脉宽类、脉率类、脉力类、脉律类、张力类。)
流利度类
滑脉——多主饮食过度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圆滑而似数。
主病:肝热头晕,肝火上炎,影响到情绪,导致头晕、头涨、头痛等症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
涩脉——多主津液亏虚气血瘀滞
脉象特征: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病: 涩脉可见之于多种病证,如伤精,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等都可出现此种脉象。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小,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脉位类
浮脉——主表证
脉象特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多主里证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其特点是脉位深。
主病: 里证,也可以见于无病的正常人。非健康的沉脉多主里证。如果脉沉而有力,多为里实,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症。
伏脉——主邪气内伏
脉象特征:重指力推筋按骨始得,甚者伏而不见。
主病: 伏脉多见于邪气郁闭之实证,也可见于某些厥证,临证中也可见于剧烈疼痛的病人。
牢脉——多主里证实寒
脉象特征: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诊脉时要用重指力切按。
主病: 牢脉可见之于阴寒内盛之实性病证,也可见之于疝气,或者癥瘕积聚病人。(如果是有此脉的话是建议进一步检查一下血常规和相应部位的 B 超情况,当明确情况后再决定是在中医的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还是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脉宽类
细脉——多主虚弱证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主病: 脉细主虚证。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阴阳气血都不足的久病虚证,脉也细小。单纯的阳虚气虚,脉现沉微,阳虚气虚较重出现阳亡气脱的危险阶段时,脉反现浮大无力。
洪脉——多主热证
脉象特征: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主病: 洪脉主邪热亢盛病证。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若久病气虚,或失血、久泄等病证见洪脉,多属邪盛正衰之危象。
散脉——多主元气离散
脉象特征:浮散无根,至数不明,脉位浅,轻取似有。脉势微,按之即无。不任寻按,中取沉候皆无。
主病: 病情危重元气离散时可见此脉。临床上,可见于偏瘫、消渴、水肿、症瘕积聚的晚期。散脉还可见于心气不足,心阳虚衰,喘而不能平卧,心悸怔忡,四肢浮肿者。散脉与紧脉相反的脉象,散脉散漫无力,浮散无根;而紧脉紧张力,脉搏劲急。
脉率类
迟脉——多主阴证、寒证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 迟脉以寒性病证为多见。迟而有力为实寒证,迟而无力多主虚寒证。热病仅见迟脉者,若湿热阴滞其脉迟而软;若实热内结症见腹满便秘者,脉象迟而有力。
数脉——多主阳证、热证
脉象特征:息脉来五至以上,来去较快。
主病: 数脉以主热证为其主要临床意义,但心气衰弱时也可见之。数脉主热证。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脉力类
虚脉——多主各种虚证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病: 虚脉主虚证,多为气血不足或脏腑虚证。气血不足,气不足以推行血脉,则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故脉按之空虚。脏腑功能低下,精血津液亏损,即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可见虚脉。
实脉——多主各种实证
脉象特征:指脉之搏动充满寸、关、尺三部脉位,举按均有力。
主病: 实脉多主邪盛,正气不虚的实性病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
弱脉——多主气血不足
脉象特征:极软而沉细,但是体质虚弱的人也可见到此脉。
主病: 弱脉多主气血不足之证。有弱脉者有可能是气血两虚,应该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微循环。如眩晕、肝血虚证、寒滞肝脉证、脉痹、气虚眩晕。
濡脉——多主气血亏虚
脉象特征:浮而细软无力,气势软弱。
主病: 濡脉见于虚证和湿病。临床上,气血不足者濡脉,有少气,懒言,自汗,喘息,遗精,失血,泄泻,骨蒸,惊悸等症。由于湿邪引起的则见胸闷,脘痞,头重,肢体倦乏,食欲不振,小便不利等症。
微脉——气血阴阳俱虚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模糊不清。
主病: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主阳气暴脱。但邪不太深重者,或尚可救。多见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的病人,或慢性虚弱病后元气大虚等。
脉律类
结脉——主急性心脏问题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 病人出现结脉,常提示该病人可能是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癥瘕积聚。
促脉——主心律失常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 促脉可见之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以及肿痛诸证,但心病见之者则应细辨心病之寒热虚实。兼有气滞、血瘀、停痰、食积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代脉——主心跳规则性歇止
脉象特征:脉来迟中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脉搏间歇时间较长。
主病: 病人出现代脉,常提示该病人可能是脏气衰微(尤其是心气衰竭),也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张力类
芤脉——主血液或津液大量散失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病: 芤脉多见于失血,伤阴,失精之早期。
弦脉——多主各种肝病
脉象特征: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主病: 弦脉是临床最常见的脉象之一,肝胆病、各种痛证、痰饮、疟疾病等均可有此种脉象。弦脉是肝胆病的主脉,肝为刚脏,病则经脉筋经紧急,所以脉端直而弦。痛证脉也多现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气横逆克伐脾土所致。
紧脉——多主各种寒证引起的疼痛
脉象特征:脉束绷急,应指时其状如牵绳转索。
主病: 紧脉可见之于寒证(实性寒证),常见于寒邪外束或里寒独盛,寒邪挟宿食,出现腹痛、关节疼痛等症。
革脉——多主寒证、虚证
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边坚,如按鼓皮。
主病: 临床上,常见于妇女流产、阴道流血不止,男子精、阳痿、小腹冷痛,以及虚劳精血亏损的病证。革与弱脉为相反的脉象,革脉浮大中空而脉管较硬;弱沉细无力而脉管软弱。
声明信息:本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发布内容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删除。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推荐文章5:中医脉诊,高手总结的脉象速记歌诀,学中医把脉入门必备技能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癥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
4类分)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
6)
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与平人。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两相背。
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推荐搜索词:
1.中医入门必背口诀表
2.中医入门必背口诀望诊
3.中医入门必背口诀(24问)
本文标题:中医入门必背口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