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推荐文章1: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推荐文章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五场康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嘉宾康震点评:1925年正是“大革命”高潮的时候,毛泽东才30岁刚出头,在湘江边上看“万类霜天竞自由”,天地之辽阔,宇宙之苍穹。毛泽东意气风发,胸怀壮志,想起过往英雄,看到江天万类,联想到身边同学。特别是最后一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绝对可以和他十年后写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提并论,可以说是遥相呼应的千古好词。


  欢迎关注今日头条“平常的精神家园”,每天分享创业财经、阅读心得、人生技能(辩论、演讲、诗词)相关原创知识,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评论哦!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推荐文章3:《沁园春—雪》中容易读错的几个字,你觉得呢?

  《沁园春--雪》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著名词章,创作于1936年,1945年重庆谈判时,赠给柳亚子先生,在10月14日《新民晚刊》公开发表,引起轰动。


  全词波澜壮丽,纵横磅礴,豪气旷达,气势恢宏,感情奔放,意境高远,乃词中精品,千古绝唱,当时就有许多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新中国成立后,教科书纷纷采辑,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篇章。


  《沁园春--雪》中有几个字容易读错,以至于错解。著名演员唐国强演过毛泽东,在电视上朗诵过《沁园春--雪》,网上也有许多唐老师的朗诵视频,一开始有错的,后来改了,但仍然还有。我们讨论一下,供大家参酌和评述。


  1、还看今朝的“还”


  唐老师读成huán ,个人理解是错的,应当读作hái。


  还hái是依然、仍然、依旧的意思,“还看今朝”就是依然、依旧还是看今朝的意思。有人根据《说文》的释义:“还,复也。”《尔雅---释言》的解释:“还,返也。”说“还看”是回头看的意思,所以应当读作huán。


  回头看的意思肯定是不对。在时间占位上说不通。站在今朝看今朝,不是回头。站在今朝之前回头看,只能看到更前,看不到今朝。所以,这应该是误读或误解。


  退一步说,在过去语言环境下,不管“还”是读huán还是读hái,其内涵意义都应该是依然、依旧的意思,不是回头看或回到原处的意思。


  2、数风流人物的“数”


  唐老师读成shǔ,个人理解是错的,应当读作shù。


  关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较为流行的解释是: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也就是说,这里的“数”用作动词,读音为“shǔ”。


  个人理解应该读作shù,即无数、许多的意思。“数风流人物”就是无数或许多风流人物的意思。我们从语法时态上分析。


  英语语法有确定性的时态变化,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等等,表示行为、动作、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不同形式。汉语中也有,但汉语的时态可以以虚词的形式标识,如“他在吃饭”(现在进行时)“他吃了饭”(过去时)“他吃饭了”(过去完成时)等等。但汉语的时态主要通过特定语句和特定词语的词性的变化来反映。


  联系上文。“俱往矣”,是过去完成时,“数一数”是现在进行时,时态不匹配。如果将“数”(音shù)用作无数、许多的意思,表示过去已经形成状态下的英雄人物,语法时态才是一致的。


  俱往矣,无数英雄人物都已成过去,数不数都一样,还是看今天咋样。感觉这样解顺畅一些。


  3、分外妖娆的“分”


  这里的“分”读作“fèn”,是特别、格外的意思。读分fēn就错了。分fēn没有这个义项。“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意思是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格外妖美好看。


  一开始,唐老师也读错过。


  4、成吉思汗的“汗”


  “汗”读作hán,不读hàn。


  “汗”作为hàn的意思,按《说文》解释:“汗,人液也。”本义是人或动物皮肤腺体通过毛孔排出的一种含盐的体液。有汗液、出汗等词汇。


  历史上,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如鲜卑、突厥、回鹘、蒙古等,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 “大汗”,读音为[ dà hán ]。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推荐文章4: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推荐文章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还”,该怎么读?蒙曼读音曾引争议

  《中国诗词大会》就是一个“背诗大会”,因为背的诗词往往比较浅显,所以它慢慢又演变成了一个“挑刺儿大会”。而其中最容易被“挑刺儿”的,大概就是康震和蒙曼两位老师了。


  这不,前不久又看到蒙曼老师被人“挑刺儿”说,最近她曾在节目中念了一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还”字念成了“hái”,正确的读音是“huán”。


  作为一个普通话很“烂”的川渝地区人民,当我看到这则消息之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还”字是一个多音字,我一直以为它就读“hái”。


  至于另外一个发音,我一直以为是方言口音的问题。结果翻了一下字典,发现它还真就是一个多音字。它不但可以读“hái”,读“huán”,它甚至可以读“xuán”。


  于是,蒙曼老师到底有没有读错这个“还”字?这个“还”字到底要读哪个音呢?我又开始默默地拿起了字典,研究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


一、蒙曼是怎么读这个“还”字的

  按照网上部分人所说的,蒙曼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某一期节目中,把这个“还看今朝”的“还”都读错了。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并没有搜到第六季里面她读《沁园春》的视频。但是我在第二季的一个视频中找到她读相关诗句的部分,屏幕显示是在“第八场”。


  在这个视频里,蒙曼“还”字的发音为“huán”,而正确的读音就是“huán”。也不知道网上那些人说她读“hái”的视频,到底是在哪一期。


  这个暂且不表,还是先说一下《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这个“还”字,到底读哪个音比较合适。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和王力《古汉语字典》里面的相关解释。“还”字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读音,多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读“hái”,主要意思是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程度勉强达到,或程度有所加强,以及比较两种事物,表示甲“尚且”,更何况“乙”。或表示“不合理”,或表示“早已经如此”。


  第二种读“huán”,表示返回原处,恢复原状,返回或回馈他人的行为。


  第三种读“xuán”,是古汉语中的多音字。意思是旋转,或者表示轻快。


  另外,“还”字在古汉语中读“huán”时,还有交还、归还,环绕,仍然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字在古汉语中没有“hái”的发音。


  从《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意思来判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前面一句是“俱往矣”,意思就是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已经揭开了新的篇章。


  所以这里的“还”,显然是“重新开始”的意思,那就该读“huán”。蒙曼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中有没有读错,不知道,但是看她过去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发音,是没有读错的。


二、焦点人物“舌头打结”那些往事

  和蒙曼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康震。有一次,有人说康震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读到了李白的《清平调词》,把“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裳”字念错了。


  “裳”也有两个发音,一为“cháng”,一为“shang”。而古代汉语中只有“cháng”一个音,所以该读哪个音,不辨自明了。


  其实,网络上的名人,包括那些专家、学者等等,他们读错古汉语字词的发音,是很普遍的现象。


  比如在2006年的时候,余秋雨就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乐”字发音读错了,结果遭到很多观众的质疑。


  而且还有记者专门跑去问余秋雨,网友们认为“仁者乐山”的“乐”当读“yuè”,你读成“lè”是不是错了?


  余秋雨笑呵呵地说:这是我专业,我还不清楚吗?从前它的读音是:“仁者乐(yào)山,智者乐(yào)水”。记者一听,当场就无语了。


  看来,根本没有什么“正确”的发音。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汉字的读音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车水马龙”,过去读“车(ju)水马龙”,“暴露”过去读“pu lu”等,现在早改过来了。


  过去我一直在寻思,为什么现代汉语中会有那么多的多音字?其实就是因为搞了新文化运动。为了扫盲,我们的口语、方言词汇被当成了书面语言,于是汉语的词汇量陡然翻了翻。


  再加上后面的繁体字简化合并,就创造出了许多的多音字,于是就有了古音和新音,所以问题就变得非常地复杂了。


  新创造出来的发音,本来就是我们口头上经常使用的。用得最频繁,大家印象也最深刻。古汉语的发音,一般留在文学作品里,也不经常使用,谁没事把它一直惦记着呢。


  另外,这两年国家又在简化读音。千里走单骑的“骑”字,“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这些读音都给它规范过来了。


  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看样子还要把“裳”字的发音也规范掉。所以名人偶尔冒出来一两个错误的读音,是不可避免的。


  看起来,这种读音的规范动作,以后还要继续下去。毕竟古汉语的发音已经2000多年了,你现在说话还要按照古代的发音来说,也不太现实。


结语

  《沁园春·雪》里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这个“还”字,在古汉语中只有两个发音,一个是“huán”,另一个是“xuán”,旋的意思。而“hái”音,明显是五四以后才弄出来的。


  原来我一直把“还”读成“hái”,以为“huán”才是方言,结果完全是弄拧了。


  除了批评节目组出题“扯淡”之外,看样子,借机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可能将来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一种“正确”打开方式。


  只是每一次都要大海捞针地去找视频片段,有点烦人。最好能来一位热心的网友,抽空把这档节目上所有嘉宾们读错字、词的片段全部剪辑成一个合集,让我们慢慢地去琢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推荐搜索词:

  

  1.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什么看今朝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自哪首诗词

  

本文标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