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香如故上一句推荐文章1:《唐琬与陆游》只有香如故

  浙江和通影视终于把越剧《唐琬与陆游》搬上了大银幕,让传统越剧与现代电影融合,运用了实景拍摄的手法,演绎了爱国诗人陆游和江南才女唐琬之间生离死别的千古绝唱。陆游与唐琬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虽曾耳鬓厮磨,相伴于兵荒马乱之中,却终抵不过那千古凄凉命运。


  从小就对戏曲无比的眷恋,那是一个孩子对美的天然向往。小时候随着奶奶去看戏,也如《社戏》中的迅哥儿,只是喜欢那份热闹,开戏前鼓乐齐鸣的闹花台,鼻梁上一片粉的小花脸,丫环上台来一扭一扭,小姐上台一踮一顿,台上的公子和小姐的袅娜风流,明晃晃的头饰,摇摇欲坠的珠翠。那些上了妆后的戏子竟都花容月貌,在后台心无旁鹜的练习甩水袖,果真是水一样的流动,舞起来像大朵的花,像团团的云,那是梦里才有的美啊…都看过什么戏,全然不记得,剧情是什么,也根本说不上来,事实上,对于那些哼哼呀呀老也唱不到头的调,也真有大话西游里悟空对唐僧的厌倦。最喜欢的就是看戏回来,对着镜子,找来大人的纱巾,再到外面摘一朵花插在小辫子上,学着白娘子舒展着优雅的水袖,扭扭腰肢就感觉是移着婀娜的莲步,一个人描蓦着剧中的一颦一笑,学着他们眉目传情、姿态万千的模样,手上的纱巾装模作样的甩啊甩,想像着自己很成熟很美的样子。在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我,一个喜欢戏曲的女子,只有一个人悄悄地在家里,悄悄地学着,无人欣赏的美,一个女孩钟爱戏曲的心,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永远摇曳在心中。


  真正对越剧有所领悟是观赏了《唐琬与陆游》之后,和通影视将才子佳人的故事编排成越剧电影,被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李敏、张学芬、廖琪瑛等越剧名家用婉转悠扬的唱腔、精湛的表演技巧,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在千年后的今天,将我们再次带入了悲情丧乱的宋版绝唱。陆游与唐琬主要讲述了南宋大诗人陆游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唐琬结合,夫妻恩爱,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十年后的一个春日,当陆游再次在沈园偶遇唐琬时,她已是别人的妻子,唐琬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惆怅不已,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


  被誉为“越剧界难得的小生”——吴凤花,是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花奖得主,“花帅”的名头威震国内。台上的她是七尺男儿,台下的她是娇媚女子,我曾看过许多她的舞台戏,她是霸气的吴王夫差,摄政王多尔衮,她是文弱的梁山伯,是美太监陈琳, 她是英武的杨宗保,是双枪陆文龙。在这部剧里她是痴情的陆游,她唱腔抑扬顿挫,韵味悠长,让我迷恋,让我回味。我还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花帅”演陆游,“花帅”唱得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水袖,舞到让人心碎,不知不觉中让人就与陆游融为一体,悲愤难当。“花帅”把陆游的悲愤与柔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无奈的大丈夫,一个英武柔情的男子汉,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戏剧的开篇,暮春三月,驿外断桥,陆游一袭长衫,飘逸的衣袖上缀着几朵清瘦的梅花,一如身边的爱妻一样温琬;唐琬紧随其后,翩跹而至。陆游与唐琬开场就面临着离别,恰似料峭春寒袭人面,花易落,人易醉,惆怅了戏里戏外的人。陆游母亲爱子心切,独断专行,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的夙愿落在陆游的肩上,便成了一生的枷锁与悲叹。当陆游知道母亲以唐琬耽误儿子前途、使其沉沦儿女情长为由,棒打鸳鸯的时候心情非常痛苦,但他这时是矛盾的。因为一方是他的爱妻,一方是生他养他的母亲。他不能恨自己的母亲,却又心疼唐琬,再就是自己的感情也被伤害了。他是想宣泄、想大哭、大喊……但他不能,他要克制住自己。“花帅”用大水袖是把陆游的痛苦、心潮起伏表现淋漓尽致。虽然动作不大,但那种隐忍、痛苦让观众一下就感觉到了,一切尽在不言中。无意苦争春,两情相悦的爱情,注定要一任群芳妒,身陷政治旋涡的陆游,注定要在家国、忠孝之间做一番挣扎取舍,至死不渝以心许国,万般痛苦与至爱生离死别。


  李敏是越剧王派花旦,国家一级演员,也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敏的唐琬,让我更为了解了那一阙《钗头凤》背后的一段千古遗恨,她的演绎,让我明白了八百多年前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让陆游魂牵梦萦了一生之久! 丝竹声悠扬,她与陆游一路分花拂柳携手而来,一袭粉衣,长裙曳地,轻盈飘逸又不失端庄典雅。她轻吟“与之成说不相疑,执子之手永相携”,吟唱声里,我仿佛看见日后的唐琬,这个才华卓绝、柔情似水的女诗人,一双秀美哀伤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感伤不已的陆游,一字一句地吟咏着她那血泪交加的词作。触景而生情,如杜鹃啼血,凄艳异常。很喜欢她一手抱琴,一手轻拂水袖,款款迎向片片落英,眼里流露的陶醉是难以形容的动人气质。总觉得李敏确实是很善于通过细节来展现唐琬这一人物的。有位戏迷朋友的文章里曾赞过李敏施礼的动作,确实很美,水袖曳地,她微微一个欠身,果真是知书达理,温琬贤良。当古琴声响起时,她一袭青衣,恬淡素雅。对面是意气风发的陆游挥舞长剑,而她,安然而坐,纤纤玉指轻抚琴弦,古朴的琴声伴着潇洒的剑舞,她时不时抬头望夫君,眼里流露出恬静的温柔。这些细节,也是李敏在舞台上的亮点,她的眼前仿佛就是当年的陆游,而她无疑就是唐琬!


  一壶酒,一树柳,两支笔,两首词,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这部剧让我恍若置身于“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山阴沈园,只是,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在天涯,恍惚间仿佛要紧紧握住的那双纤纤素手,却终成幻影,空留满壁墨痕,一切仿如锦书难托,一切仿如咽泪装欢,亦如生长在驿外断桥边的寒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介:


  应晓红,永康人,金华作家协会会员,永康影视办特约影评员。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那时花开》散文集;曾在《永康日》开辟“晓红夜读”专栏;《品味永康城》一文被收录到《魅力永康》初中版教材。


  只有香如故上一句推荐文章2:青未了|只有香如故

  文/王璐


  2016年春天,与几位要好的女同学约了一起去凤凰山看牡丹。那年五一节,单位的文艺晚会上,我演唱的曲目黄梅戏《十八相送》,梁祝二人也在深情对唱:“过了一山又一山,前行到了凤凰山。凤凰山上花开遍,可惜中间缺牡丹。”车中,我们一边高谈阔论凤凰山上的国色天香,一边笑语喧哗地回忆,读书时如何的不用功,只管挥霍青春、痴缠黄梅戏。言语间,仿佛自己远逝的芳华,就如凤凰山上一朵绚烂的牡丹花。


  山水、花草,近几年一直是如此令我欢喜流连,徜徉其间,同时也无限感怀又微微落寞着。凤凰山是与洛阳、菏泽齐名天下的三大牡丹园之一,牡丹凭借雍容华贵、倾国倾城的姿色傲视群芳,这里的相思树、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等景点也是闻名遐迩。


  此去经年,又往梧桐花谷赏了两次梅花。牡丹是花王,有人说,它一开,“六宫粉黛无颜色”,让人无法直视。但梅花自带的傲骨与气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却是别样风流雅致了。


  中国的文人墨客,也似乎更加钟爱梅花,梧桐花谷那么多悬挂的古诗词牌子,便是明证。最著名的当属“梅妻鹤子”的林逋,其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经典中的经典,景色与意境均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又回味深长。言志如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小女儿娇羞之情态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词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略识丹青的人都知道,国画里的梅花都是五瓣的。一簇簇五片小小的梅红,配以寥寥数笔枯瘦的遒劲枝丫,青青竹叶,再加上一对喜鹊,便是一幅喜庆、吉祥的《喜鹊登梅图》了。是的,传统的中国梅花,就是五枚花瓣,所以有“梅开五福”之说。


  2020年早春二月,仿佛全世界的人都在翘首期盼“春暖花开”的到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县供电公司门前,我发现了一片小梅林,几株梅树下,有铜像,有石凳,有鹅卵石铺就的小径。阳光下,满树盛开的红梅花,宛若一片云霞,降临在人间,蓦然间,点亮了灰暗死寂的心空!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


  今夜新月初上,再读这首清新淡雅的小诗,便想起那日,一朵朵餐风饮露的梅花,幽然悠然地端坐于梧桐花谷的山坡上:她们走进了阳春三月的人间,而我,走进了她们花香四溢的世界。


  漫步梅林,顿觉心情舒畅、风含情花含笑,一扫后疫情时期心情多日的阴霾,阵阵似有若无的花香,沁人心脾,洗涤肺腑。花枝如伞伸向空中,枝枝树干上,布满繁密的花朵,层层叠叠的花瓣里,吐出一根根黄色的花蕊。花朵的颜色,介于玫红和中国红之间吧,略深。这是红梅,还有李清照笔下那多情少女门前袅娜芬芳的青梅。遒劲的枝丫,烘托着梅花独有的风骨,清高、孤冷、艳绝,不媚俗,亦不轻狂,春日里丽影婆娑,兀自摇曳,却不与世俗为伍。是清风里的一缕柔情,丽日下的一抹温馨。


  举着相机,我忙得不亦乐乎,蓝天白云的明亮底色,映衬着洁白的青梅、艳丽的红梅,色彩明快、简洁而纯粹,干净利落。这是我喜欢的风格。


  微风过处,阵阵落英起舞,盘旋宛转、随风飘逝。回首身后,果然已是满地花瓣,红的、白的杂沓在一起,看得人不免有点忧伤戚戚起来。


  行走在铺满诗情画意的梅花树下,一再流连,不忍归去。这时,看见几位身穿旗袍、手举稠伞的模特,在树丛花影下拍照,人面梅花相映红,留住倩影笑春风。为这丛梅林又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之后的感叹。沈从文也说,“美,总不免有时叫人伤心。”当人从美景中回到现实,蓦然回首间,总有丝丝缕缕的伤感和失落萦绕在心头,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助吧!


  简介:王璐,安徽南陵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以创作散文、诗歌为主,作品见《金融文坛》杂志,《金融作协》《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及《齐鲁晚?壹点号》等。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只有香如故上一句推荐文章3:毛主席写的《卜算子·咏梅》,境界之高,远非历代文人能比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词人,即使跟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人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


  那么,毛主席的词到底伟大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毛主席和陆游写的《咏梅》词,谁的境界更高。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开放于漫天飞雪中,象征着中华民族不畏严寒、奋发向上的精神,因此备受历代文人的青睐,留下了无数咏梅的诗词。


  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就是其中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来欣赏一下: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中,陆游以寒梅自喻,塑造了一个凄苦、哀伤、备受打击,但又始终坚持内心理想的形象,很能引起那些怀才不遇的人的共鸣。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这首词是非常成功的,前面几句一直在不停地渲染寒梅的寂寞、孤独、受迫害,又是“断桥”,又是“黄昏”,饱受着“风和雨”,自己无意“争春”,却被“群芳妒”,最后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但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就在于最后一句,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堪、屈辱,仍然能保持“香如故”,体现了始终坚持心中理想的高境界,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最后的一束光,冲破天际,会心一笑。


  不过,这只是艺术手法上的高明,实际上这首词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文人的自怨自艾,过于强调自己的悲苦,整体格调太悲观,缺乏积极向上的力量。


  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就注意到了,于是借用陆游的这首词,写了一首境界更高的《卜算子·咏梅》,我们来欣赏一下: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词前面,毛主席还特地写了一句按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意思很明显,就是针对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重新写了一首词,“反其义而用之”。


  毛主席的这首词,一反传统文人写梅花的套路,彻底抛弃了寒梅孤独、寂寞的基调,而是写得非常积极,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先来看上阕,毛主席也提到了寒梅严酷的生存环境,又是“风雨”,又是“飞雪”,还有“悬崖百丈冰”,但是,依然有寒梅傲然开放,“犹有花枝俏”。


  请注意这一句“犹有花枝俏”,毛主席没有用其他更有力量、更有气魄的词,而是用了一个“俏”字,其实更能体现出寒梅面对漫天风雪的乐观态度,既有“俏丽”之意,又有“俏皮”之意,完全没有把那些恶劣的环境放在眼里。


  再来看下阕,毛主席更是一反传统咏梅的套路,写出了寒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的奉献精神,还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功成身退。


  历代文人“咏梅”,基本上都摆脱不了“孤芳自赏”、“凄清悲苦”的基调,但是,毛主席却跳出了这个窠臼,把梅花塑造成了一位“先行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为大家“春”,而且等到各种花都纷纷开放后,它又不争不抢,功成身退,只在丛中笑。


  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极大地提升了“咏梅”的境界,远非历代文人能比!


  另外,毛主席写这首词,其实还有着国际背景,并非只为“咏梅”。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1961年12月,就在两个月前,苏联召开了“二十二大”,带着一帮小兄弟们,一起对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抵制、抹黑,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


  正是在这个国际背景下,毛主席写出了这首《卜算子·咏梅》,表现出了中国在这场国际风波中的乐观态度。


  了解了这个背景后再来看这首词,上阕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其实正是写的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谓恶劣之极。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依然像凌霜傲雪的寒梅一样,“犹有花枝俏”,笑对这漫天飞雪。


  下阕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说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并愿意帮助共产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一起对抗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但同时,中国又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五项原则”,与所有国家平等相待,绝不会做“霸主”。


  这就是毛主席写这首词的国际背景,借梅花的“先行精神”和“奉献精神”,向全世界表达中国人的态度。


  不得不说,这样的境界,比单纯的“咏梅”又高了一层,只能让历代文人望洋兴叹了!


  (参考资料:《毛泽东诗词鉴赏》《毛泽东的诗路和心路》)


  只有香如故上一句推荐文章4:

  只有香如故上一句推荐文章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古诗词里的落梅,?别有一番风味

  春去春来,花开花落!繁花凋谢,万物睡去之时,梅花盛放;万物复苏,百花渐开之时,梅花又凋谢花落。虽然梅花花落凋谢,但梅花即使凋落被践踏成泥土了,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古诗词里的落梅,别有一番风味!


  落梅


  宋-白玉蟾


  终日听莺语,商量一树梅。


  看承花未了,排办雨将来。


  落梅


  宋-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落梅


  宋-胡仲弓


  花本无情却有情,谁将开落拟浮生。


  盈虚自是天机事,错认楼前羌笛声。


  落梅


  宋-邓肃


  飘零不用叹春工,风味端期鼎鼐中。


  欲揽阳和归宇宙,何妨飞舞作先锋。


  落梅再著晚花


  宋-杨万里


  数日春风不柰暄,梅花落尽净无痕。


  却将晚莟重收拾,更放南枝第二番。


  落梅


  宋-郭印


  春风著物渺无踪,草木勾萌处处同。


  唯有江梅都委地,只留青子调残红。


  落梅


  宋-郑性之


  夜来几阵隔窗风,便恐明朝已扫空。


  点在青苔真可惜,不如吹入酒杯中。


  落梅


  宋-许棐


  红杏枝枝娇似染,绿杨处处密成围。


  苦无颜色相追逐,自趁东风作雪飞。


  落梅


  宋-顾逢


  孤山花已老,片片受风吹。


  莫叹凋残去。曾夸烂熳诗。


  香痕留宿雨,春色恋空枝。


  看取成青子,何尝生意衰。


  落梅


  宋-尤袤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落梅叹


  明-吴国伦


  忽忽春无力,梅花作雪飞。


  谁能万里外,闻笛不思归。


  只有香如故上一句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只有香如故上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