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推荐文章1: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了解一下!|病例分享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概述肝细胞癌(HCC)自发性破裂比较罕见,大约仅有2-3%的HCC患者会出现。HCC自发性破裂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失血性休克,其关键治疗是充分补充液体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腹内压(IAP)升高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称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HCC自发性破裂导致腹腔内大量出血,从而增加IAP并可能引起ACS。今天,一起学习1例HCC自发性破裂引起ACS的病例。病例描述1名75岁女性患者,主因前一天晚上腹痛而于清晨被送往急诊科。入院后,医生立即开始液体复苏,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插管后,行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肝中段破裂肿瘤有造影剂外渗,腹腔内有大量高密度积液(图1)。图1.肝中段破裂肿瘤有造影剂外渗,腹腔内有大量高密度积液8月前,患者因肝HCC接受了部分肝切除术。4月前,患者因复发性HCC行TAE,但HCC并未得到完全控制,计划再次治疗。因此,患者被诊断为HCC自发性破裂。遂决定行TAE以控制HCC破裂出血,左膈下动脉(IPA)和从左胃动脉分支的左肝动脉被栓塞。患者血压升高,但IAP为27mmHg。随后腹部穿刺术,引流3000毫升,IAP降至10mmHg。术后3小时,患者因反复出血而出现失血性休克。立即再次行TAE,左侧IPA恢复流动,观察到左侧IPA再出血。此外,此时观察到来自A8的肿瘤染色。然后栓塞A8分支和左侧IPA。第二次TAE后的IAP为35mmHg。患者血压突然开始下降,伴有无尿。患者被诊断为ACS。最终,决定行大面积血肿的开放引流术和左肝切除术,目的是缓解ACS、防止再出血、肿瘤切除和腹腔灌洗。医生使用之前手术的右肋弓下方的切口,通过倒T形切口打开腹部。医生在腹腔发现并抽吸了一个大血肿,但未观察到破裂的肿瘤出血;主要肿瘤包括从内侧区域延伸至HCC自发性破裂,肝右叶未发现明显HCC。医生夹闭门静脉左支,确认分界线;解剖肝的下腔静脉(IVC),确定肝中静脉(MHV)和肝左静脉(LHV)的根部;结扎解剖置换的肝左动脉;解剖并保留MHV。由于静脉压高,医生观察到静脉出血,因此暴露肝下腔静脉,在肝下腔静脉夹闭下进行肝切除术。医生用生理盐水进行了腹腔灌洗。手术时间225min,失血量4626ml;术中输注6单位血浆和6单位红细胞。术后病理诊断为中分化HCC伴破裂(图2);
图2.中分化HCC伴破裂肝浆膜破裂,血肿与肝实质相连,有坏死组织;未观察到血管浸润。患者术后3天拔管;术后33天出院。患者在HCC自发性破裂后存活了40多个月。总结本病例因HCC自发性破裂而导致失血性休克,行TAE止血后,引起大量腹腔积血和ACS。医生进行了血肿的紧急开放引流和早期左肝切除术。术后患者存活3年以上,考虑到HCC自发性破裂后可能发生出血和ACS,早期肝切除术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清除腹腔内血肿可能是HCC自发性破裂的理想选择。参考文献:
1. Kurimoto M, Yamanaka K, Hirata M, Umeda M, Yamashita T, Aoki H, Hanabata Y, Shinkura A, Tamura J. Emergency open drainage of massive hemoperitoneum and early stage left hepatectomy for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due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upture: a case report. Surg Case Rep. 2022 Jun 22;8(1):122. doi: 10.1186/s40792-022-01478-7. PMID: 35731449; PMCID: PMC9218022.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推荐文章2:严重感染!70岁老人险丧命,竟是一个“节省”习惯害了他
节俭是传统美德
但有些人为了节俭,省点小钱
反而伤了身体
本末倒置 得不偿失
浙江一位老人便因为“过分节俭”
导致腹腔严重感染,出现肾衰竭
他感叹道:
“没想到节省的习惯,
害我看病花了这么多钱!”
70岁老人腹腔感染
生命危在旦夕
01
6月底,浙大一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由宁波转院而来的70岁老人忠叔(化名)。忠叔躺在转运床上喘着粗气、浑身是汗,他四肢纤细瘦弱、肚皮却高高隆起。初步判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原因待定。此时,忠叔病情危重,肾功能和呼吸功能明显受损,体温也越来越高,需要紧急开展急诊手术,不然,将有生命危险。
开腹手术中可以看到忠叔腹腔内感染得非常严重——他被送入ICU进一步救治、护理。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忠叔的情况才逐渐好转。虽然从“鬼门关”逃了回来,但他的肾功能已经严重损伤,以后也需要血液透析治疗。
捡回一命的老人给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
造成严重腹腔感染
元凶竟是它
02
对忠叔的腹腔积液、大小便和痰液进行培养后,医生从其中筛查出大量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念珠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等多种病菌。
老两口主动“爆料”称,家里的砧板、筷子和木刀架等都用了十多年。梅雨季过后,这些厨房用具发霉长毛,他们舍不得扔,只是擦洗干净又用了起来。
殊不知,砧板是细菌最容易聚集的地方。家里的木筷子也是同理。就算用开水简单烫过砧板、木筷,也只能杀掉一小部分病菌。残留在厨房用具上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沙门氏菌、黄曲霉素等,都可能被吃进肚子,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肠胃反应,甚至还会增加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何减少砧板、筷子上的病菌
专家建议这么做
03
要想减少砧板
筷子表面的病菌,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注意
1
首选密度大的材质,如一些硬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
2
减少水分和食材残留,尽可能去除病菌生长的温床。
3
木质砧板最好1~2年更换一次,筷子应该3~6个月就更换。一旦发现筷子发霉长斑、变形或出现异味,要立即更换。如果砧板已经发霉,或者有很深的刀痕、裂痕,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消毒都没用,应尽快汰换。
4
清洗筷子时注意逐根清洗、不聚拢搓洗,使用洗洁精清洗筷子砧板后,迅速擦干,并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绝对不允许它们“湿哒哒”。
5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使用洗碗机、消毒柜等机器帮助消毒。用不同砧板分开切生、熟食。此外,刀具、抹布等也要清洗干净,定期消毒。
此外,也要注意其他个人卫生习惯误区,生活中的一些习惯,看似卫生,实际上不仅不能保证身体健康,反而对身体有害。
这些错误卫生习惯
来看看你中招了几条
04
综合浙大一院、人民日
: 新闻坊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推荐文章3: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注意啦!肠道菌群被扰乱会突然变脸威胁生命
肚子疼,肚子胀
别看症状简单
60岁的张先生
已经被折磨了两周!
张先生患有
肝硬化和肺部疾病
身体状态一直不好
这两周
张先生不仅肚子又胀又疼
大小便也一直在减少
很快,双腿也出现了水肿
他时常感到
“喘不上气,呼吸困难”
当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时
张先生的血氧饱和度仅有82%
(正常为95%-99%)
治疗刻不容缓!
先救命,再查病因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
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静判断
短期明显增加的腹内压
已经造成了——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随着腹部压力逐渐升高
患者的肺部像是被“用力攥住”
呼吸极为困难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当务之急,先救命!
在于静指导下
主治医师蒋振华
综合分析患者病情
提出了治疗方案
腹腔减压
腹松尿来
腹软肺安
首先采取措施减少腹部胀气
随后,置管引流,结合利尿
同时支持治疗
给胀大的腹部“减减压”
一步一步缓解患者症状
通过药物治疗
张先生从入院时的大小便全无
到一晚上了6次厕所
腹痛腹胀明显改善
“真凶”浮出水面
CT检查结果显示
腹部的压力
主要来自于大量的腹水
通过胸、腹腔置管引流
一肚子的“苦水”倒了出来
没有了腹水的压力
张先生的器官开始恢复
尿量和血氧饱和度逐渐正常
病情虽然逐渐稳定
但蒋振华却并未放松
因为病因还未彻底查清
腹水可能会卷土重来
仔细分析每个治疗步骤
突然,蒋振华意识到:
在引流过程中
不时堵塞导管的絮状物
十分不寻常!
腹水之中
怎么会有固体呢?
可疑絮状物迅速被送检
结果显示——
热带念珠菌
一系列抽丝剥茧后
诊断结果
终于揪出了“真凶”——
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
经过针对性抗真菌治疗
张先生顺利康复出院
共生,但会致病
于静介绍
热带念珠菌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真菌
我们日常接触的
水果、蔬菜、乳制品等
都会含有
正常情况下
它会和人体和谐共存
皮肤、口腔、消化道等部位
都有它们的身影
但是,张先生为了治疗自身基础病
长期服用各种药物
扰乱了肠道菌群
让真菌有机可趁
加上本身的慢性肝病
导致了自发性感染
在此提醒
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自身菌群
很容易因为药物产生改变
进而引发严重的感染
长期服药的患者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
一定不能拖延
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于静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分会老年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学消化心身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消化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原常务委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河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蒋振华
主治医师,注册营养师,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科普学组委员,河南省全民健康促进会消化系疾病分会秘书。
擅长消化内科疑难、危重疾病诊断及治疗,包括肠道溃疡、炎症性肠病、神经性厌食、功能性胃肠病以及临床营养治疗等。
曾获“河南大学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河南省医学教育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大学教学创新竞赛特等奖”、“河南省人民医院第三届科普能力大赛一等奖”、“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医疗卫生机构专场河南赛区总决赛金奖”等荣誉。
:河南省人民医院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推荐文章4:新生儿肠肝胃竟裸露在外!58天,医生为“脐膨出”小患者重获新生
8月18日,爸爸妈妈带着两个月大的小卓玛,再次到位于成都成龙大道的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整形美容修复重建科门诊换药,过两天,一家人就准备回家了。
时间拨回到今年6月初的惊心动魄,当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从家长手中接过刚刚出生3天的小卓玛时,她的肠道、肝脏、部分胃,都裸露在空气中,合并低体温、呼吸衰竭、休克、无尿。
2天1夜,1500公里,小卓玛的家人赶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把小生命交给了医护人员。
58天,小卓玛活了过来。
治疗护理
〖病情危重,寻找生的机会〗
两天三夜3位亲人轮流开车 送孩子来蓉治病
6月5日零点30分,交警引路,一辆西藏车牌的私家车疾驰进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的急诊科,焦灼的家长将刚刚出生3天的新生儿小卓玛交到医护人员手中。
纵然见过太多病情危重的孩子,医护人员也对小卓玛的情况心头一紧:腹部巨大肿物,几乎占据了小小身子的一大半面积,表面的嚢膜部分破裂,鲜红色的肠管裸露在外,肝脏、胃也都没有老老实实地待在肚子里。
6月2日深夜,小卓玛出生在西藏某县,医生发现,小卓玛的腹部外隆起一个巨大的嚢膜,包裹着肠道、肝脏等脏器,当地医院无法治疗。
“去华西!”小卓玛的三位亲人轮流开车,两天一夜没有合眼,终于在5日凌晨,从1500公里外,赶到了成都的华西第二医院锦江院区。
刚到医院,小卓玛的肠道、肝脏、部分胃裸露在空气中
全身皮肤花斑、严重脱水、低体温,还合并有呼吸衰竭、休克,病情极其危重,此时的小卓玛,命悬一线。“这是巨型脐膨出,还伴有嚢膜破裂。”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张莉解释说,这是一种先天腹壁发育缺损,脏器从腹部膨出,腹壁缺损直径≥5厘米属于巨型脐膨出。通常情况下,膨出脏器上覆盖有嚢膜,像小卓玛这样伴嚢膜破裂,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都更高,随时可能因为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必须马上手术。
保暖、插管、液体复苏,医护人员迅速为小卓玛进行稳定生命体征的抢救措施,同时,紧急联系小儿外科会诊,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凌晨的急诊手术〗
先“模拟”封闭“腹腔” 再动态监测腹腔压力
5日凌晨4点10分,在医院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新生儿外科蒋小平教授、吴杨副教授连夜为患儿实施了巨型脐膨出延期修补及保护袋安置术。
“手术对创面进行了清理,将全部的小肠、结肠、胃还纳回腹腔里,肝脏大部分膨出伴球形改变,没有办法完全还纳回去。”张莉解释说,这就意味着,外科手术不能一次性关闭腹腔,外科医生使用修复袋,“套”在腹部创面上,“模拟”了一个封闭“腹腔”,对脏器进行保护。
急诊手术
将脏器放回腹腔,只是第一个关卡。“通俗一点理解,腹腔里原来没有装过脏器,现在突然还纳回去,腹腔内高压,容易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新生儿科副护士长、国际伤口治疗师李小文解释说。一旦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可能发生致命的并发症。
该怎么办呢?“利用重力,让肝脏缓慢地回到腹腔内。”李小文说,但必须严密监测腹腔内压力情况。
为此,新生儿科团队每日定期监测膀胱压力,从而侧面实现了对腹腔内压力的动态监测。此时,小卓玛腹部的创面达8×10厘米,想要安全地愈合,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MDT团队合力闯关〗
58天,10余次清创治疗 皮肤长好了
好在,大型综合医院的MDT团队,从一开始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个科室的“孤军奋战”。新生儿内外科首次联合整形美容修复重建科团队,与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个学科进行了多次会诊。
整形美容修复重建科决定采用现代创面修复理念,牵头紧急专项引进小卓玛治疗所需的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负压伤口治疗仪等创面修复所需材料。考虑到孩子太小,病情又危重,不宜频繁移动,在医务部和医院感染管理部的支持下,整形美容修复重建科主任颜洪带领团队,亲自到新生儿监护室,在床旁多次为小卓玛进行创面治疗。
完全密闭的腹腔内环境,减少了感染风险。慢慢地,肉芽长了起来,逐渐覆盖腹腔最上层的肝脏,周边的皮肤也慢慢地向中间“爬”拢,“每次换药,都能看到在好转。”李小文说,大约35天到40天,小卓玛的巨大创面就得到了恢复,避免了二次手术。
在前期急诊手术中,外科医生还发现,小卓玛的小肠仅有50厘米,属于短小肠,这给治疗、后续护理,也带来不小的困难。
多学科讨论
“小肠是负责营养吸收的主要器官,如果发生坏死甚至穿孔,可能面临第二次开腹的风险。”张莉说,早期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起到营养输送的桥梁作用,量体裁衣地制定静脉营养方案,在合适的时机开启喂养并最终过渡到全肠内喂养,才是最终目的。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从每次1毫升、每天4次奶量,缓慢地增加,2毫升、5毫升,每天都要评估消化道耐受情况,逐步试探下,2周多时间,小卓玛的奶量就成功实现了全肠内喂养。
一波三折的还有小卓玛两次毫无征兆地出现转氨酶突然升高20倍,肝功能严重损伤,排除了多个可能性后积极对症治疗,才好转起来。
“新生儿满月之后,就有了沟通的需要。”李小文说,为了让保温箱里的小卓玛不觉得“孤单”,护理人员给她放轻音乐,还亲手叠了一串彩色千纸鹤挂在一旁。
李小文说,不仅如此,因为负压治疗需要,小卓玛得维持平躺,不能翻身,背部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所以,每一轮换班的护理人员,都会轻轻地用手垫高小卓玛的背部,并用指腹轻轻弹动,为她放松背部肌肉,“差不多一分钟,就能缓解压力。”
就这样,在新生儿科的58天,小卓玛勇敢地闯过了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等。经历了10多次清创换药,终于,8月2日,小卓玛出院了。
出院前,小卓玛的妈妈也来到病房,做好手卫生,妈妈轻轻地抚摸着女儿,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小卓玛立刻就笑了。
出院前的小卓玛
〖医生讲解〗
约4000-5000名新生儿中有一个脐膨出
张莉介绍说,据国外数据统计,脐膨出的发病率约为2-2.6/10000例活产儿,也就是说,约4000-5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存在不同程度的脐膨出。
通常情况下,定期产检能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的异常情况。医生建议,确定在当地医院无法治疗的,最好尽快宫内转诊至上级医院。如果新生儿出生时才发现脐膨出,当地医院又无法治疗,在转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低体温和囊膜破裂。没有暖箱转运条件可将患儿抱在怀中,用皮肤接触皮肤的方式,维持患儿核心体温。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华西第二医院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料有奖!)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推荐文章5:女子腹痛以为胃痛,就诊后医生连下2张病危,家属:能救命的都做
今天要讲的这个病例,可能会让很多人后背一凉,尤其是那些平时有点小毛病就拖着不去医院的朋友。故事的主角是个45岁的女性,姓张。她原本只是觉得肚子痛,以为是老毛病胃炎犯了,谁能想到,这一痛差点把命搭进去。医生连下了两张病危通知书,家属急得直喊:“能救命的都做!”这不是电视剧,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急诊室的现实。接下来,咱们就从头讲起,看看这场“腹痛危机”是怎么一步步把人逼到悬崖边的。
一个普通的开始
张女士,45岁,是个普通的城市白领,平时在一家公司做财务。她的生活节奏不算快,但也算不上慢,每天忙完工作回家做饭,周末喜欢跟朋友聚聚,吃点烧烤,喝点小酒。她身体底子还行,就是年轻时查出过浅表性胃炎,偶尔左上腹有点不舒服,吃点胃药就过去了。家里人也没把这当回事,毕竟谁还没点小毛病呢?
可就在一天前,这个“小毛病”突然翻了脸。那天是周五,张女士下班回家,晚饭吃了点麻辣烫,正刷着手机,突然觉得左上腹一阵刺痛。她皱着眉揉了揉,心想:“又是胃病吧,明天周末,去医院看看。”可这痛来得太猛,没过多久,她就疼得坐不住了,还恶心得想吐。她赶紧跑到卫生间,吐了一地,连早上吃的包子都翻了出来。丈夫看她脸色发白,赶紧说:“别扛了,去医院吧!”
急诊室的惊魂一刻
晚上8点,张女士被丈夫扶着进了急诊室。那会儿,她已经疼得直不起腰,捂着肚子,额头上全是冷汗。急诊科的老马医生接诊,一看这架势,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普通的胃痛。护士量了体温,38.0°C,有点发烧。问了症状,张女士说一开始是左上腹痛,现在整个肚子都疼,胀得像个气球,连呼吸都觉得费劲。
老马医生赶紧上手检查。轻轻一按她的肚子,张女士疼得眼泪都出来了,尤其是按下去再松开时,那种反跳痛让老马眉头紧锁。听诊器贴上去,肠鸣音几乎听不见,这说明肠子可能“罢工”了。他又试了试墨菲征(检查胆囊炎的标志),好像有点阳性;按了按右下腹的麦氏点(阑尾炎的标志),也有压痛。可整个腹部都硬邦邦的,压哪儿都疼,单靠手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哪儿出问题了。
“得赶紧做个腹部CT!”老马果断下令。CT还没做完,护士已经抽了血,查了血常规、胰腺炎两项(血淀粉酶和脂肪酶)、肝肾功能等一堆指标。结果一出来,老马心里有了谱:急性胰腺炎,而且是重症胰腺炎。CT显示胰腺发炎严重,甚至有坏死区域。血化验也证实了,白细胞高得吓人,血淀粉酶飙升,这些都是胰腺炎的铁证。
为啥好端端的成了重症胰腺炎?
家属傻眼了:“好好的,怎么就胰腺炎了?还这么严重?”张女士疼得说不出话,丈夫替她回忆:“前天晚上她跟朋友吃了烤串,喝了点啤酒,会不会是这个原因?”老马点点头:“有关系。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有三个:胆结石、喝酒、暴饮暴食。你没结石,但酒精是个大推手。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如果胰管排不畅,这些消化液就反过来‘消化’胰腺自己,炎症一来,麻烦就大了。”
老马没多废话,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他跟家属说:“这不是普通的胰腺炎,是重症型,胰腺有坏死,死亡率能到20%。得马上住院,不能拖。”家属吓得腿都软了,赶紧签字。张女士被送进消化内科,从这一刻起,她被要求绝对禁食——哪怕饿得前胸贴后背,也一口东西都不能碰。因为吃东西会刺激胰液分泌,病情只会更糟。
住院治疗:疼痛如影随形
进了病房,医生给张女士上了全套治疗:吸氧、抑制胰酶分泌(用生长抑素)、抑酸(保护胃)、抗感染、补液,忙得像打仗。可她的腹痛还是没缓下来,疼得在床上直哼哼。值班医生安慰说:“用上生长抑素后,大多数人疼痛会减轻,再等等。”可等了一个小时,情况没变。张女士疼得满头大汗,家属急得团团转。
没办法,医生给她打了哌替啶,一种强效止痛针,比吗啡弱一点,但对胰腺炎患者更安全。针下去没多久,张女士终于松了口气,脸上有了点血色。医生告诉她:“重症胰腺炎恢复慢,得有耐心。现在情况稳住了,能好起来的概率很大。”张女士虚弱地点点头,问:“要不要手术?我听说胰腺炎得切胰腺?”
医生笑了:“不用。胰腺就一个,切了你怎么消化食物?一般不手术,除非有严重并发症。我们得靠药物和时间让它慢慢修复。”听到这儿,张女士安心了不少。可她不知道,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病情突变:从病房到ICU
住院第10天,张女士的情况突然恶化。她的肚子胀得更厉害,像吹满气的气球,连衣服都盖不住。她开始发冷,呼吸急促,喘得像拉风箱。家属慌了,赶紧找医生。一量血压,只有80/40mmHg,这是休克的信号。护士测了血氧,掉得飞快,氧饱和度不到80%。
医生拍了床边胸片,肺部有炎症,像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胰腺炎的炎症波及了肺部。心跳快得像擂鼓,肾脏也不行了,几个小时没尿。医生急了:“这已经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不能留在消化内科,得转ICU!”第二张病危通知书下了,家属眼泪都憋不住了。
进了ICU,张女士的呼吸更困难,血氧狂掉。ICU医生当机立断,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可一上呼吸机,血压又跌了。医生赶紧补液,用上去甲肾上腺素撑住血压。好不容易稳住,又发现肾功能恶化,血肌酐高得吓人,尿量几乎为零。ICU主任拍板:“得上血液净化治疗,把体内的炎症因子滤掉,肾也能撑一撑。”
家属问:“这能救命吗?”医生直白地说:“我们尽力,但不保证一定行。重症胰腺炎就这样,变化太快。”这话听着刺耳,可却是实话。家属咬咬牙:“能救命的都做!”
腹胀危机:肚子像要炸
治疗没停过,可张女士的肚子还是胀得吓人,硬得像块板。医生查了腹压,高得离谱,怀疑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内压力太高,压迫肠道和器官,可能引发更多问题。原因?重症胰腺炎本身就容易胀气,之前休克时补了大量液体,又加重了压力。
怎么办?医生上了胃肠减压,插管把胃里的气体抽出来;还试了灌肠,甚至请中医开了中药灌肠方子;最后还放了腹腔引流管,能排多少排多少。家属看着张女士肚子一点点瘪下去,心才稍稍放下。可医生还是泼冷水:“情况还不乐观,得做好最坏打算。”
转机与希望
几天后,奇迹出现了。张女士的腹胀慢慢缓解,肚子不再像个球。肺部炎症也好转,呼吸机参数能调低了。血压稳住,尿量也多了起来——从一天几十毫升,到几百毫升,这是个好信号。医生说:“肾功能恢复是个大胜利,说明身体在往好的方向走。”
又过了一周,医生决定给她做气管切开。家属一听“切开”,吓得不行:“这还能活吗?”医生耐心解释:“这是为了让她咳痰顺畅,长期用呼吸机需要这样。好了就能拔管,切口会自己长好,不影响以后生活。”家属半信半疑,但还是签了字。
重生:瘦了20斤的代价
经过整整一个月的ICU抢救,张女士终于熬过来了。呼吸机撤了,气管切开管拔了,切口缝合。她睁开眼,看到丈夫憔悴的脸,泪水一下涌出来。她瘦了20斤,身上插过的管子不下七八根,像个“天线宝宝”。可她活下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出院那天,她跟医生说:“我再也不喝酒了。”医生笑着点头:“早点戒就好了。这病来得猛,幸好你扛住了。”
重症胰腺炎有多凶险?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升级版”,占所有胰腺炎的10%-20%,但死亡率高达17%-20%。它不只是胰腺发炎,还会拖垮全身器官,比如肺(ARDS)、心血管(休克)、肾(急性肾衰)。常见诱因有胆结石、酗酒、暴饮暴食,张女士就是喝酒吃肉惹的祸。治疗上,早期禁食、补液、抗感染是基础,严重时得靠ICU、呼吸机、血液净化救命。手术?一般不用,除非有脓肿或坏死清理。
这个病提醒我们:别小看腹痛,尤其是突然剧痛伴发热、呕吐,赶紧去医院。拖一拖,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参考文献:
Banks PA, et al. "Acute Pancreatitis Classification Working Group." Gut, 2013.
Tenner S, et al.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Am J Gastroenterol, 2013.
《中华消化杂志》,《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2021.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推荐搜索词:
1.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断标准
2.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3.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本文标题: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