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推荐文章1:洞庭湖最经典的5首唐诗,每一首都值得背诵全诗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洞庭湖,是国内第二大淡水湖,烟波浩渺的壮观湖景却是天下之最。并且洞庭湖畔有“天下第一楼”之称的岳阳楼,名胜与古迹兼得,山水与人文俱美,登楼望湖,胸襟为之壮阔。因而洞庭湖与岳阳楼自古便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天下水域无过洞庭者,天下名楼无过岳阳者。


  如此湖景名楼自然少不了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洞庭湖畔岳阳楼上,自古最不缺的便是文人诗赋。最著名的便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谓极尽洞庭湖的壮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洞庭之壮观引入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一篇《岳阳楼记》足以撑起洞庭湖与岳阳楼千年美名。


  文赋有《岳阳楼记》,诗词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几首写在洞庭湖和岳阳楼的经典唐诗,第一首便是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本是首干谒诗,孟浩然的本意是借洞庭湖之景起兴,引出自己临渊羡鱼之叹,表达希望张丞相援引自己进入仕途的政治愿望。但此诗的亮点却全然集中在前四句对洞庭湖壮丽景观的描绘上。


  前两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开篇境界就极大,把洞庭湖写得极开朗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紧接着一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洞庭湖水丰厚的蓄积和湖波的澎湃动荡,仿佛整个岳阳城都匍匐在洞庭湖浩渺波涛之下,声势之壮大、气势之磅礴,如同从诗句中扑面而来,令人为之侧目!


  在孟浩然笔下,泼墨山水般的渲绘,将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描绘得撼人心魄。单以诗句而论,这两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可算是洞庭湖诗句中最杰出的。


  再来看李白笔下的洞庭湖:


游洞庭五首·其二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


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唐·李白


  刬却君山好,


  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


  李白曾写过很多首关于洞庭湖的诗歌,其中以这两首最佳。第一首《游洞庭五首·其二》描绘的是月夜在洞庭湖泛舟的情景。这首诗描绘洞庭湖之景尽在首句:“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实则天然去雕饰,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上全然无白天的烟波瀚渺,无烟可见水面清澈,澄清如画,静无波澜。未写月色,但明镜一般的湖面已让人遐想到月色倒影,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尽在这七字之中!


  而后三句并非实写,但如此景色让诗人心生顺流上天的愿望,反而更衬托出月下湖景之美。后两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奇思妙想,洞庭湖中月影之美,让诗人都放弃了顺流上天的愿望,已经可谓高妙绝伦!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极尽洞庭湖的动态之壮,而李白的“南湖秋水夜无烟”却写尽了洞庭湖的静态之美,让人望尘莫及。李白的另一首《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为同时期的作品,虽未直接描绘洞庭之景,但富有无穷的遐想空间。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诗人欲要铲平君山,让湘江水一泻千里,而后转而写以酒浇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似乎是诗人醉后看洞庭秋色,也可以说是酒醉洞庭秋色,又像是以洞庭水当酒醉倒诗人。含蓄之意,有无穷回味。


  再来看杜甫的《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登岳阳楼》乃是思亲忧国之作,始终对洞庭湖的描绘仅有一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先写湖东与湖南的吴楚地势如裂,后写天地日月浮动在湖水上,意境壮阔,气势极大,相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毫不逊色。而且从整首诗而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杜甫的《登岳阳楼》浑然一体,由洞庭之景起兴到思亲忧国之情,深沉博大,更胜一筹。


  最后一首极美的洞庭湖诗作是诗豪刘禹锡的《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所描绘的与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一样,也是秋夜月色下的洞庭湖之景。李白的诗句写景浓缩,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来衬托出洞庭月色之美,而刘禹锡这首诗则如工笔作画,描绘出一幅细腻的洞庭月下山水图。


  诗中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写澄彻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表现出千里洞庭湖在月光下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朦胧之美。


  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将画面集中在君山之上,月光之下,君山青翠、湖水清澈如同一个一盘,而君山就像一颗雕刻玲珑剔透的青螺,山水浑然一体,仿佛一间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想象奇特,别出心裁地把洞庭湖山水美景勾勒而出,一诗出便犹如画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这5首写洞庭湖的唐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呢?又或者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洞庭湖的诗词佳句?不妨留言一同欣赏!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推荐文章2:洞庭湖的唯美古诗句

  1、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洞庭湖


  【唐】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3、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4、早发洞庭


  【唐】方干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5、洞庭玩月


  【唐】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


  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6、赋洞庭


  【唐】可朋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7、洞庭隐


  【唐】来鹄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8、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9、宿洞庭


  【唐】李端


  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


  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


  10、洞庭遇秋


  【唐】李群玉


  尘愁老来颜,久与江山隔。逍遥澄湖上,洗眼见秋色。


  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


  11、过洞庭


  【唐】李屿


  浩渺注横流,千潭合万湫。半洪侵楚翼,一汊属吴头。


  动轴当新霁,漫空正仲秋。势翻荆口迮,声拥岳阳浮。


  远脉滋衡岳,微凉散橘洲。星辰连影动,岚翠逐隅收。


  渐落分行雁,旋添趁伴舟。升腾人莫测,安稳路何忧?


  气与尘中别,言堪象外搜。此身如粗了,来把一竿休。


  12、洞庭鱼


  【唐】李商隐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13、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14、洞庭秋月行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


  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1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6、怀洞庭


  【唐】齐己


  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17、洞庭湖


  【唐】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18、洞庭湖


  【唐】许棠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青草浪高三月渡,


  绿杨花扑一溪烟。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19、洞庭湖


  【唐】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20、过洞庭


  【唐】朱庆馀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推荐文章3:诗行天下|洞庭湖:气蒸云梦泽,涵虚混太清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公元733年的夏天,44岁的孟浩然再次走出了隐居多年的鹿门山,他要前往长安,为自己的仕途再做一次尝试。


  当他途径岳阳时,却不经被一人间大观吸引了目光,停住了脚步。吸引他的不是岳阳楼,而是从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的洞庭湖。


  八月的洞庭湖,水气蒸腾,浩浩荡荡的湖面上宛如有云雾缭绕,如梦如幻,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它曾经的名字——云梦。


  关于洞庭湖,它名字最早的由来说法众多。在《史记》、《周礼》、《尔雅》等古书上都有"云梦"的记载。梦,是当时楚国方言"湖泽"的意思,与"漭"字相通。


  当时的云梦泽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地理今释》载:"东抵蕲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古之云梦。"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八、九百里。"


  到了战国后期,由于泥沙的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云梦,而将这片大湖称之为洞庭湖,因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庙记略》称:"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这就是洞庭湖名称的由来。


  北宋著名的文人、政治家范仲淹就曾于岳阳楼上,望着浩荡的洞庭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岳阳楼记》,在他的笔下,洞庭湖阴时淫雨霏霏、浊浪排空;晴时一碧万顷、浮光跃金。可谓是气象万千,壮观无比。


  但相比于身居高位的范仲淹,数百年前的孟浩然在遇见洞庭湖时,已过不惑之年,仍是一介布衣。他看洞庭湖,不单单只看到了洞庭湖的风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首望着洞庭湖写就的五言律诗,之所以名为《望洞庭湖增张丞相》,是因为孟浩然想将它赠与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他希望能够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从而在仕途上终有所获。


  可对于在大唐诗坛已经闻名的孟浩然来说,太过于直白的干谒诗他是写不出来的,所以为了保持一点身份和矜持,借着洞庭湖,孟浩然在诗中加入了属于自己的委婉。


  这首诗里,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极具特色,即使放在盛唐诗坛也是当仁不让的佳作。


  然而洞庭湖带给孟浩然的灵感,并没有帮助他成功入仕。公元734年,孟浩然于长安求仕未果,同年返回故乡襄阳。


  此后的几年,这位著名的田园诗人四处游历,虽曾在张九龄任荆州长史期间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却还是还乡隐居。公元740年,孟浩然因背疽病发而去世,享年51岁。


  可以说终其一生,孟浩然都没能获得仕途的成功。但那首为了求官而做的洞庭湖的诗句,却成了他田园诗里的名篇,和许多千古流传的名诗一起,在唐诗的历史里熠熠生辉。


  而那浩浩荡荡的洞庭湖,依然千年不变的流淌,滋养着四方土地,造就了洞庭沿岸的鱼米之乡,让岳阳楼等胜迹名垂历史,也让刘禹锡、范仲淹等无数后世文人们,依旧为其感叹吟咏,将洞庭湖的魅力,传递千载。


  文章:诗词世界,版权归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推荐文章4:跟着古诗词去旅行,25首写风景名胜的诗词,值得一读!

  诗人的笔下,风光无限。


  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泰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赤壁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扬州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你想不想去看看?重温25首写风景名胜的诗词,这个夏日,开始云旅游吧!


  庐山瀑布


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

  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瞰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位于现湖北省武汉市。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洞庭湖君山岛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湖南岳阳楼


三峡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之南。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杭州西湖


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寒山寺


赤壁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秋日泰山


泰山

  泰山,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始建于章武三年(223年),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成都武侯祠


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从山麓到山顶,沿途飞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誉。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风光


天门山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始建于北周,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


荆门山

  荆门山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荆门山地处荆门江南、虎牙江北,上合下开,酷似大门,故称荆门。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扬州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华山风光


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代: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隆中

  隆中,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距襄阳城西约20里西山环拱之中(襄城区、南漳县、谷城县)三区县交界处隆中风景名胜区内。


  《过隆中》


  唐·崔道融


  玄德苍黄起卧龙,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襄阳古隆中


宣州谢朓楼

  谢朓楼,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南北朝时,谢朓担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阳山修建一楼,称“高斋”。唐代时,为纪念谢朓,因而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望楼,或作北楼。人称谢朓楼、谢公楼。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代: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襄阳鹿门山

  鹿门山,在湖北省襄阳市。现为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南岳衡山


湖南衡山

  衡山,又名南岳、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唐·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朣朦。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西安曲江池


乐游原

  乐游原位于西安市东南,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芙蓉楼

  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祖国的大好河山,原来都藏在诗词中。


  盛夏无事,就读读这些诗词,跟着诗词去旅行吧!


  :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推荐文章5:这或是写洞庭湖最好的诗词吧: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念奴娇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书法家,二十二岁高中状元,走上仕途,历任秘书郎、中书舍人等职。为人正直,入朝第一年就上书为岳飞辩冤。三十八岁时英年早逝。词存世数量较多,《全宋词》录有二百二十三首,词风爽朗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词作于1166年,当时词人本在广西为官,却遭谗言诬陷,被撤去职位。在过洞庭湖北归途中,写下这首名篇。全词笔势雄浑,境界空阔,想象奇诡,通篇情景交融,抒发了词人高洁的志向和洒脱的胸襟,自有一股豪迈气概。


  

  上阙主要写景,但景中带情。从“洞庭青草”起到“表里俱澄澈”突出描写了洞庭湖月光笼罩下的玉宇澄清的景象,将湖水比作玉田,三万顷虚指表现了词人营造的世界之大。几句当中,有两处用词值得揣摩,一是“风色”风应该是无色的,这里的“风”有风云的意味,“更无一点风色”强调的是空中万里无云,地上静谧无风,词人所在的世界一片澄明静寂,因而词人感受良多“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二是“著”的运用。著是附着、安置的意思,然而有过乘船经验的人都知道船只是浮在水面上的,是流动的,如何说是附着?这里可以这么理解,一是前文将湖比作“玉鉴琼田”,在美玉铺成的田野上,小舟自然只能安放其上;二是词人用“三万顷”安置一叶小舟,两相对比,有力表现除了其宽广、豪放的胸襟。


  

  下阙主要抒情,且极具想象力。“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一句是词人望月怀远,对自己在领海为官期间经历的自我剖析和表白;在领海为官期间,所作所为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肝胆皆冰雪”是词人的自我评价,结合词的创作意境,这里还有问心无愧的意思。“孤光自照”一句除了自比为月亮,尚有一些愤慨意味,隐藏着对朝廷不分青红皂白的不平。不过词人很快就释然了,“短发萧骚襟袖冷”,虽然免官之后难免失落,但词人拿得起放得下,仍然能“稳泛沧浪空阔”,表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豪迈气概。“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几句气魄非常,极具想象。虽然落魄,但词人竟有邀请星辰万象做客的想法,甚至已经想好了怎么招待客人,以江水为佳酿,以北斗星为酒杯,其中展现的自信、自负远非一般人能够拥有。结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词人沉浸在自然、自我的双重境界里,自得其乐,忘却了时间烦恼。苏轼《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一句,《念奴娇·中秋》又有“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夕”一句。张孝祥是苏轼的铁杆粉丝,每作诗文,都会问一句“比东坡如何”。这首词所表现出的超然气度,与苏轼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谓不相上下。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推荐搜索词:

  

  1.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

  

  2.关于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3.高中描写洞庭湖的诗句

  

本文标题:描写洞庭湖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