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里程排名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推荐文章2:最新地铁里程排行榜:沪京穗稳居前三,重庆武汉领跑中西部
2019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发出第一列地铁,正式通车试运行。这意味着,15个副省级城市全部进入了地铁时代。
包括济南在内,在过去的一周里,有9个一二线城市密集开通了地铁新线,各大城市的地铁里程规模又进一步扩大。
沪京穗稳居前三
从地铁总里程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稳居前三。其中,北京地铁近日新开通地铁8号线三期、8号线四期、6号线西延线路,至此,北京地铁新增里程28.6公里,运营总里程达636.8公里。
在上海,经过施工建设、运营接管、专家评审等一系列工作,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13号线二、三期于2018年12月30日载客试运营。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由此增至705公里(地铁676公里+磁浮29公里),车站数增至415座(地铁413座+磁浮2座),换乘车站增至57座。总里程稳居全国第一。
广州新开通了14号线一期、21号线镇龙西至增城广场段和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三条线路。广州地铁线网里程将达到478公里,首次实现“区区通地铁”。
这其中,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的开通让运行了8年之久的广佛线终于实现全线贯通,预示着广佛同城进入新阶段。时至今日,广佛同城这个概念已提出10年之久,根据佛山地铁规划,未来佛山还有9条地铁与广州相连。
此前2018年12月21日,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到访佛山,两市正式签署《深化广佛同城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将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推动广佛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具内涵的同城化发展。两市将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共同打造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全面上新台阶。
通过加快广州、佛山两市地铁的对接,将极大提升广佛同城的深度和水平。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与佛山未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城市,在整个大湾区中起到核心作用,而且广佛之间距离很近,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在产业上,两市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广州的科教力量较强,但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两地联手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二线大城市紧追一线城市
在沪京穗稳居前三的同时,包括武汉、重庆、成都、西安、青岛、济南等强二线城市也开通了地铁新线。这其中,武汉和重庆都跨入了300公里时代,在中西部处于领先的位置。
其中,去年12月28日,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东北半环、四号线一期共计49公里通车运营后,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8条(段),运营里程将达到313公里,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轨道交通通达主城九区,覆盖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和主城区各大商业中心及大型聚居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日益凸显。
同样进入300公里时代的还有中部的大武汉。武汉地铁纸坊线日前通车试运营,纸坊线共设7座车站,全长16.69公里。至此,武汉地铁全线网运营里程增加到305公里,车站达到206座。
此外,成都、西安、青岛等城市也纷纷开通了地铁新线,地铁里程达到新高。例如,成都地铁3号线二三期与有轨电车蓉2号线首开段开通试运营。线网里程从196公里增长到239公里,车站数更是从136座陡升至168座。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加大,一二线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基建补短板的重点。去年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审议通过了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也是时隔近一年之后,新一轮城轨审批重启。其后的8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
2018年12月,包括上海、杭州、重庆、济南多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其中,2018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的批复》称,同意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三期规划的线路总长度 286.1 公里,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 2983.48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轨交规划获批的几个城市均为城区人口规模较大的一二线大城市。除了已经获批的城市,目前包括合肥、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待批。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我国大城市发展正经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由汽车时代向轨交时代转变,这个转变比欧美要快很多。目前我国城区人口四五百万级别及以上的城市,以后主要交通方式要依赖轨道交通。
在这个过程中,强二线城市虽然地铁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正在努力追赶一线城市。尤其是,在京沪等超大城市为缓解“大城市病”,采取严控人口规模、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情况下,以南京、杭州、武汉等为代表的二线核心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城市通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可以做大做强都市区,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推荐文章3:中国内地城市地铁里程前十排名:新一线城市竞争激烈
上海地铁里程数为中国内地第一【中国内地城市地铁里程前十排名:新一线城市竞争激烈】10月28日,深圳地铁2号线三期、3号线南延线、4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四条地铁新线同时开通。加上今年8月18日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开通,截至目前,深圳地铁运营总里程增加到411公里,一年内的新增里程数超过了100公里,称得上是轨道交通突飞猛进的一个年份。放在全国内地城市来比较,深圳的地铁总里程数目前暂居第四,与上海、北京和广州有一定差距。而暂时排在深圳之后并有望随时实现赶超的,还有南京、成都、武汉、重庆等城市。(21世纪经济道,TY)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推荐文章4:轨道运营里程排行榜出炉:上海,北京,成都,广州位列前四
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6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8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45条,运营里程795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256万列次,完成客运量19.8亿人次,进站量12.2亿人次,未发生运营安全责任事故。轨道运营里程排名前10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杭州,青岛。
: 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推荐文章5:城市地铁里程前十排名:武汉跌出前五,南京重庆“抢八”
本文:时代周 :丁远泓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头戏”,城市轨道交通(含地铁、有轨电车、单轨等)运营里程排名前十的变化格外引人关注。
对比2021年年底,2022年年底排名前四的仍旧是大家熟悉的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但第五到第十排名却变动不小。
2021年年底,排名第5至第10的城市分别是武汉、深圳、南京、重庆、杭州、青岛,而在2022年底的排名已经变为深圳、杭州、武汉、南京、重庆、青岛。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城市的交通重负,各个城市在修建轨道交通的规划上,也有着不小的“野心”。
今年一年,深圳与杭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实现反超与被反超;南京与重庆地铁的运营里程排名竞争还在胶着中;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从第5名后退至第7名,但有数条地铁即将通车的它正在“憋大招”。
各个城市在2023年的运营里程排名中,还将有怎样的变化?
深圳与杭州的反超和被反超
12月28日,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达到17条(含有轨电车),总运营里程达到558.6公里,与运营里程排名第6的杭州进一步拉开差距。
但今年以来,深圳与杭州的排名并非没有变动。
9月22日,杭州地铁19号线、3号线北延段、10号线后通段相继开通运营,杭州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到516公里,一度超过当时深圳的431公里。
虽然深圳和杭州开通地铁的时间存在差异,但自2015年杭州成功申办第19届亚运会以来,一直将轨道交通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建设。
2018年,为了提升杭州的公共交通体系以提高国际重大赛事的服务保障能力,国家发改委对杭州的《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进行调整,新增68.3公里的建设里程。
自此,杭州的轨道交通发展发展迅猛。2019年年底时,杭州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只有135公里,到了2020年年底,其运营里程翻了不止一倍达到306公里,2022年更是突破500公里。三年间,杭州地铁运营线路里程也从全国排名第15位跃升至第6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深圳。
深圳作为同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的城市,步伐走得更稳。
深圳地铁走得更稳。(图源:图虫创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人,而整个深圳市本土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以超过8000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成为国内市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
高密度的人口出行需要依靠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因此深圳也顺应发展,成为了全国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最高的城市。
2022年,深圳共开通运营5条轨道交通新线,2023年,深圳还将预计开通地铁13号线。而于2020年3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深圳市轨道交通四期调整线路,则将力争于2025年陆续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将形成16条线路、总长约647公里的地铁交通网络体系。
虽然杭州与深圳的轨道交通在今年都陆续成为“500公里俱乐部”中的一员,并在今年实现运营里程的反超和被反超,但相较而言,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杭州的趋势不会在短时间内翻转。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在接受时代周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深圳作为一个一线城市,需要建设轨道交通来解决交通问题,其经济活力也高于杭州。总体来说,未来深圳的轨道交通运营总量是会继续超过杭州的。
重庆与南京排名胶着
在今年实现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反超与被反超的,还有南京与重庆。
12月28日,南京地铁1号线北延线、7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运营。自此,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428.5公里增加至448.9公里,超过重庆的434.6公里。
虽然2021年年底的排名也是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高于重庆,但今年1月和6月,重庆相继开通运营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与4号线二期,总运营里程达到434.6公里,一度超过南京,且这一优势一直持续到12月底。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目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远不及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但《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重庆市将加速7条线路建设,计划新开工8条线路,开展15条轨道交通线路前期研究。2025年形成约600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力争实现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
据重庆交通开投集团10月的消息,重庆市在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完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3.9亿元,其中轨道交通项目投资284.4亿元,皆创历史同期新高。交通开投集团在建轨道项目12个,共计254公里,轨道四期项目已全面开展土建施工。
重庆轻轨(图源:图虫创意)
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同样在高速进行中。
根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在2022年年初发布的工作告,2021年,南京建成宁句城际、2号线西延,续建1号线北延、5号线等8条线路,开工建设宁马、宁滁等5条线路;2022年,南京要建成宁天线南延工程,续建4号线二期、7号线等9条市内轨道交通,同时大力推动宁马、宁滁等市域轨道交通工程。
不难发现,南京修建轨道交通的目的,是发展南京都市圈。
已经开通运营的宁句城际连接着南京市与镇江句容市,已开工建设或正在推动的宁马(南京——马鞍山)、宁扬(南京——扬州)、宁滁(南京——滁州)城际等轨道建设,也均将南京市与其它南京都市圈的城市相连。
南京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十四五”规划显示,南京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之一便是支撑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的多层次轨道交通有待加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时代周记者采访时表示,南京和重庆的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补齐轨交短板,以适应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发展水平要求;二是顺应绿色低碳出行时代大势,以适应绿色低碳、智慧、紧凑城市发展需求;三则是形成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以满足城市房地经济、功能区升级换代之需求。
2022年年底,南京与重庆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已成定居,但与深圳和杭州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同,南京与重庆竞争呈现胶着状态。
10月,重庆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5号线北延伸段、10号线二期南滨路至鲤鱼池段等项目均进入“不载客试运行”阶段。也就是说,这三条线路将于短期内正式开通运行,届时,重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南京。
而南京也计划在2023年开通宁滁城际等线路。
南京和重庆在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上的竞争,还将继续。
南京和重庆还将继续竞争(图源:图虫创意)
武汉“憋大招”
有进便有退,排名从第五跌到第七的武汉,并没有按兵不动。
2022年12月30日,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北延线(前川线)一期和16号线二期开通运行,武汉运营里程增长至503.6公里,正式成为轨道交通运营里程“500公里俱乐部”中的一员。
虽然年底开通了2条线路让武汉轨道交通的运营里程有所增长,但总体排名与去年相比仍倒退了2名。全年只有2条线路开通运行的武汉,其实是在“憋大招”。
2023年,武汉计划开通的地铁19号线里程为23.2公里,其开通运行能帮助武汉在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上超过杭州,位列第六。
而正在建设的武汉地铁12号线里程更是达到59.9公里,是国内最长地铁环线,能帮助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飞速”增长。其武昌段预计于2024年开通运营,江北段预计于2025年开通运营。
根据2022年年初湖北省发改委印发的《湖北省2022年省级重点建设计划》,武汉市2022年共有10个轨道交通重点项目在建,在建里程超过150公里。
《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显示,武汉将加快建设7号线北延线、12号线、19号线等一批轨道交通项目,推进在建、已批市域快线项目实施,实施第四期和四期调整、启动第五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形成总长约7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这座第一条轨道交通在2004年便开通运行的城市,18年间实现了轨道交通跨江、成环和区域全覆盖。
接下来,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还将继续增加。
武汉“十四五”规划内容 图源:官方网站截屏
在各个城市在轨道交通修建上“下功夫”的同时,曾刚还提醒道:“在城市轨交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城市内、城际其它交通方式的整合协调,注意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协同,尽快实现轨交从量的扩张到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推荐搜索词:
1.中国城市地铁里程排名
2.全球城市地铁里程排名
3.城市地铁里程排名最新
本文标题:城市地铁里程排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