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荐文章1: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李 拯


  唯有同时间赛跑,才能把握机遇;唯有同历史并进,才能赢得未来。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激励亿万人民奋进新时代,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在农历新年的开端、岁序更替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铿锵有力的宣示,激扬起海内外中华儿女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迈热情。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首先要从中华民族大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用110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70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历史之痛,发展之愿,时间之迫,都化作共同的心声:“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大江滚滚,大河奔腾。中国对落后挨打的记忆有多深刻,对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的追求就有多强烈,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志就有多坚定。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牢牢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也进行了战略谋划,将分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奋斗的坐标。瞻望未来,全面小康千年愿景成真,现代化百年目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召唤在前,这些必将写进历史的奋斗里程碑,激荡起亿万人民只争朝夕的冲锋、不负韶华的奋斗。


  大海,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身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中国人民的每一分子,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应该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也都有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更应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每个人都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都能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就能用亿万人民的人生出彩支撑整个国家的梦想成真,汇聚起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受到“天时人事日相催”的紧迫感,聆听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催征鼓。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有源自历史深处的伟力,有亿万人民只争朝夕的奋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也一定能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李 拯)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荐文章2:写在古诗词里的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致敬奋斗者,寄语新征程”


  新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


  2020年的新年贺词刷爆朋友圈


  其中的金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更成为开年热词被广为引用


  据说这句话


  已经有了18个外语版本


  那么,这八个字


  在诗词中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今天,就与大家一同来看看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春对任何人一样公平,一旦逝去永不复返。请珍惜时光,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失去了再叹息伤怀。


  《书院》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知识渊博,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不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时期还会回来吗?


  《长歌行》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偶成》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易逝,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叶就已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要珍惜光阴,莫要虚度年华,蹉跎人生。


  《杂诗》东晋·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读书》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不能慌忙,越下功夫琢磨和体味,书的滋味越深厚绵长。


  《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


  《劝学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就是一个出人头地;今天,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明日歌》明·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天稍纵即逝,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即知行合一。


  《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这首诗说明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定风波》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不免风雨,不如秉着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浪淘沙九首》(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生活中,那些磨难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只要坚持到底,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和董传留别》(节选)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书香熏染出高雅不凡的气质,还能让人在面对失意和窘迫时表现出一份豁达之态。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无论生命多么卑微,都可以骄傲地活着,焕发青春的光彩!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应当再登上一层楼。同样的,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追求诗与远方,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却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给人以生命的感动。愿我们也能像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战胜每一个困难。


  《游山西村》(节选)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人生也是如此,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


  《将进酒》(节选)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活着,重要的是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焦点,展现自我。请相信,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到来!


  《满江红》(节选)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荐文章3:人民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图源网络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激励亿万人民奋进新时代,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在农历新年的开端、岁序更替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铿锵有力的宣示,激扬起海内外中华儿女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迈热情。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首先要从中华民族大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用110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70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历史之痛,发展之愿,时间之迫,都化作共同的心声:“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大江滚滚,大河奔腾。中国对落后挨打的记忆有多深刻,对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的追求就有多强烈,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志就有多坚定。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牢牢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也进行了战略谋划,将分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奋斗的坐标。瞻望未来,全面小康千年愿景成真,现代化百年目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召唤在前,这些必将写进历史的奋斗里程碑,激荡起亿万人民只争朝夕的冲锋、不负韶华的奋斗。


  大海,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身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中国人民的每一分子,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应该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也都有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更应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每个人都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都能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就能用亿万人民的人生出彩支撑整个国家的梦想成真,汇聚起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受到“天时人事日相催”的紧迫感,聆听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催征鼓。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有源自历史深处的伟力,有亿万人民只争朝夕的奋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也一定能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人民日)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荐文章4: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 人民论坛

  唯有同时间赛跑,才能把握机遇;唯有同历史并进,才能赢得未来。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2020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奋斗历程,激励亿万人民奋进新时代,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在农历新年的开端、岁序更替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铿锵有力的宣示,激扬起海内外中华儿女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迈热情。


  图片:人民日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这首先要从中华民族大历史的角度来理解。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回顾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用110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70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历史之痛,发展之愿,时间之迫,都化作共同的心声:“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大江滚滚,大河奔腾。中国对落后挨打的记忆有多深刻,对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的追求就有多强烈,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志就有多坚定。由此也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大历史视野对时间进行规划,牢牢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家发展按照稳定的节奏不断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也进行了战略谋划,将分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奋斗的坐标。瞻望未来,全面小康千年愿景成真,现代化百年目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召唤在前,这些必将写进历史的奋斗里程碑,激荡起亿万人民只争朝夕的冲锋、不负韶华的奋斗。


  大海,是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汇成的;史诗,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从太行绝壁上的红旗渠到小岗村大包干契约上的红手印,从植树造林的“绿色奇迹”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身处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中国人民的每一分子,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都应该感到骄傲、感到自豪,也都有施展才华、实现自我的广阔舞台,更应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使命感与紧迫感。每个人都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都能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就能用亿万人民的人生出彩支撑整个国家的梦想成真,汇聚起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篇章的强大合力。


  “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感受到“天时人事日相催”的紧迫感,聆听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催征鼓。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有源自历史深处的伟力,有亿万人民只争朝夕的奋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达到,也一定能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荐文章5: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2019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提出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要求,这对广大中青年干部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深深体悟到,唯有砥砺奋进方能不负韶华。


  不负韶华就要始终做到信仰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尤其是中青年干部,不论任何时候,都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时刻牢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不负韶华就要始终做到绝对忠诚。对党绝对忠诚关键在“绝对”两个字。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党才具有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为中青年干部,第一位的就是做到绝对忠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让人民群众从美好生活中感受到真理的伟大力量。


  不负韶华就要始终做到敢于担当。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要靠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拼出来、抓铁有痕干出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弘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不犹豫、不懈怠、不畏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拼命干,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不负韶华就要始终做到心系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焦裕禄、谷文昌正是牢牢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会在老百姓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新时代党员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从一点一滴实事抓起,出实招、见真章,真心实意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二班学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