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艮第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1:欧陆小霸:勃艮第公国简史

  一 勃艮第公国的建立


  勃艮第公国与5-6世纪的勃艮第王国不同,由斯堪地那维亚半岛迁徙到今法国东部一带的勃艮第人曾建立领土囊括今法国勃艮第地区等区域的勃艮第王国。勃艮第王国后来被法兰克王国兼并,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个行省。法兰克王国解体后,西法兰克王国(后来的法兰西王国)获得过去勃艮第王国的领地中位于索恩河以西的部分,并建立起一个名为勃艮第公国的附庸,欧坦的理查(英语:Richard, Duke of Burgundy)于918年被封为勃艮第公爵。过去勃艮第王国的领地索恩河以东的部分则是由上勃艮第王国(阿尔勒王国)占有。1002年,勃艮第公爵亨利一世(英语:Henry I, Duke of Burgundy)去世。因他没有留下合法的继承人,勃艮第公国出现继承危机,卡佩王朝统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与上勃艮第王国的一部分勃艮第伯国(也称普罗旺斯伯国)之间爆发继承战争。经过持久的战争,法兰西王国方面成功保有索恩河以西的领地。1032年,上勃艮第王国绝嗣,次年(1033年),上勃艮第王国领地并入神圣罗马帝国。1032年,卡佩王朝的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将勃艮第公国封给弟弟罗贝尔一世,勃艮第公国进入由卡佩王朝的支系勃艮第王朝统治的时代。至于勃艮第伯国在上勃艮第王国被兼并后成为神罗皇帝直接封臣。


  法王亨利一世(1031-1060在位)


  在中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勃艮第公国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仍然有所发展,勃艮第王朝当政时期,采取忠诚于法国王室的对外政策,这一时期的历代勃艮第公爵也通过联姻的手段逐步扩张领地,此时,勃艮第的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公国的首都第戎发展为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勃艮第王朝对勃艮第公国的统治持续了大约三百年,在此期间,通过联姻,1335年,勃艮第公爵厄德四世通过与勃艮第女伯爵让娜三世的政治联姻获得了勃艮第伯国的继承权,勃艮第公国与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勃艮第伯国统一为一个国家。1361年,勃艮第王朝的末代勃艮第公爵勃艮第的菲利普一世去世时没有留下继承人,绝嗣,国除,勃艮第公国由法兰西国王、瓦卢瓦王朝的约翰二世继承。然而,不久,1356年普瓦捷之战英军利用他们的长弓取得了重大胜利,法国国王约翰二世被俘,然而他的侄子外号大胆的菲利普却表现异常勇猛,等到国王被法国人赎回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封侯犒赏。大胆的菲利普当然也被封了侯,他领到一块地,那就是勃艮第,称号菲利普二世。这就是瓦卢瓦系的首任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勃艮第公国的故事,也从他开始。


  厄德四世时代的勃艮第公国标志


  勃艮第王朝统治时期的勃艮第(棕色部分)


  二 瓦卢瓦支系勃艮第公国的早期发展


  菲利普二世是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的第四子,生于蓬图瓦兹。他参加了百年战争中最重要的会战之一1356年的普瓦捷战役。1360年,他被授予图赖讷公爵的封号。1363年他被父亲约翰二世转封勃艮第公爵,他透过联姻和购买,获得法国中部和北部、佛兰德斯和尼德兰的若干土地。奠定了勃艮第公国发展的基础,在那里一直统治到去世。初代勃艮第公爵勇敢的菲利普以“西部大公”自居。1369年,勇敢的菲利普与佛兰德斯女伯爵玛格丽特三世(英语:Margaret III, Countess of Flanders)结婚。通过这桩政治联姻,菲利普二世获得了佛兰德伯国与勃艮第伯国等地的继承权,不仅重新统一勃艮第公国与勃艮第伯国,也使勃艮第公爵名下拥有了位于低地的领地。以此为开端,在接下来一百馀年中,瓦卢瓦勃艮第王朝的勃艮第公爵通过联姻、继承、权力转移,以及购买等手段逐步扩大名下的领地勇敢的菲利普曾积极参与法兰西王国的宫廷事务。勇敢的菲利普的兄长、法兰西国王查理五世于1380年去世时,继承人查理六世尚未成年,因此由几名大贵族组成了摄政议会,勇敢的菲利普是摄政议会的四名成员之一,而且在摄政议会中占主导地位。摄政议会在1388年失去了权力,但勇敢的菲利普在1392年之后借助因查理六世的精神问题而发生的一系列变故重掌权力、成为法兰西王国的实际统治者。勇敢的菲利普直到1404年去世都一直掌握法兰西王国的最高权力,与菲利普为中心,加上菲利普拉拢的贵族,法国宫廷的勃艮第派逐渐形成。


  菲利普二世


  1404年,菲利普去世,他的儿子“无畏的约翰”即位,从无畏的约翰开始,勃艮第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如果说,之前的勃艮第采取忠诚于法国王室的对外政策,那么,自无畏的约翰开始,勃艮第便与法国王室渐行渐远,随着勃艮第势力的增强,勃艮第的独立倾向越来越明显,无畏的约翰开始为勃艮第的完全独立而进行斗争。


  无畏的约翰


  无畏的约翰自年轻时就热爱冒险和军事行动,野心勃勃,1396年,无畏的约翰就参加了讨伐奥斯曼帝国的十字军东征,充当副帅和勃艮第十字军的主帅(十字军主帅是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国王)然而由于本人的军事经验不足,十字军最终大败,约翰本人被俘,在支付巨额赎金之后,他在次年被释放。约翰继续执行分离主义政策,企图使勃艮第变成一个完全独立的公国,并致力于加强对尼德兰的控制。1408年,无畏的约翰率勃艮第军队镇压列日市民起义。


  尼科波利斯战役


  早在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去世。子查理六世继位。查理六世是个“精神病”。一开始,查理六世还蛮正常的,不过,1392年就开始发病,发起病来胡言乱语。六亲不认。法国政局顿时变得一团糟。这样的精神病当然不能掌握实权,实权落在了查理六世的叔叔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和查理六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路易手上。双方各种明争暗斗,互相拆台,以路易为首加上支持他的贵族,这一派也被称为奥尔良派(也叫阿马尼亚克派)。在菲利普死后,无畏的约翰继承了菲利普的公爵之位,继续与路易斗争,然而,勇敢的菲利普死后,与查理六世的王后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关系匪浅的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影响力逐步上升(传闻两人是情人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而勃艮第公国一派影响力则不如过去。一系列事件使无畏的约翰与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之间关系愈发紧张。1407年,无畏的约翰孤注一掷,派人在巴黎街头将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刺杀,双方矛盾开始激化,


  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


  路易一世去世后,由子查理继承爵位。查理被其父亲的那一派人(后来以查理的岳父和主要支持者的名字命名为阿马尼亚克派)视为对抗勃艮第派的当然领袖。在岳父阿马尼亚克公爵贝尔纳七世的帮助下,他成功地把理应对谋杀负责的一些贵族定罪。但是,摄于勃艮第派的权势,首要人物无畏的约翰却始终没有受到惩罚,使得其更加肆无忌惮。查理亟欲为父仇,支持所有与勃艮第公爵为敌的势力。双方终于爆发武力冲突,起先双方互有胜负。1409年一个在沙特尔提出的和平协议几乎终止这场斗争。1410年4月15日,查理和波内·德·阿马尼亚克在然镇的婚礼上,由查理的岳父阿马尼亚克公爵贝尔纳七世,建立同盟对抗约翰和他的支持者。这场婚礼使奥尔良派有了新的领导者,使阿马尼亚克公爵成为查理与他母亲瓦伦蒂娜·维斯康蒂的保护者,奥尔良派因而改称为阿马尼亚克派。这个联盟的其他成员包含贝里、波旁与布列塔尼公爵,以及阿朗松和克莱门特伯爵。贝尔纳七世组成一支名为“剥皮人”(écorcheurs)的强盗团劫掠巴黎与周边郊区。恶心无畏的约翰。1410年11月2日双方签订停战协议,但1411年春天又再度武装。爆发冲突。同年10月,勃艮第公爵亲自率领六万人进入巴黎,攻击奥尔良派。虽然他最终仍撤出巴黎,但在11月8日晚间绕道奇袭并击败“剥皮人”。整体而言,在内战中,奥尔良派占据上风。


  英国趁势利用双方的关系,给予两者支援。阿马尼亚克派在1412年和英王亨利五世订立条约,以割让吉耶纳,并承认英王在普瓦图与昂古莱姆的宗主权为条件,来防止英国和勃艮第同盟。同样地,无畏的约翰也以满足英国的利益来保护佛兰德斯的布商不受英国毛料禁运的损害。无畏的约翰成为法国的摄政,俨然成为法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无畏的约翰曾支持1413年西蒙·卡博希领导的巴黎市民起义,企图利用这一运动打击奥尔良派;但在宫廷作出镇压的决定后,他就出卖了他的盟友。巴黎市民起义最终被镇压。


  悲惨的中世纪法国龙鸣


  1415年,百年战争再次爆发,在英王亨利五世的率领下,英军再次入侵法国本土,英国的入侵使得法国的内战更加激烈。在经济上,勃艮第派比较偏向英国的模式(主要是由于隶属勃艮第公国的法兰德斯地区,其布料商人是英国纺织业的主要客户),相对地阿马尼亚克派主张维护法国自己的模式。因此,事实上,在感情上,勃艮第派更偏向英国,双方明里暗里开始眉来眼去,事实也果真如此,同年,著名的阿金库尔会战爆发,英法双方在阿金库尔决战,勃艮第出于种种目的,竟然厚颜无耻地宣布中立,极大地削弱了法军的力量,此战,以奥尔良派为主的法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奥尔良公爵查理被俘,押往英格兰,在25年之后才被释放。阿金库尔会战对奥尔良派几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阿金库尔会战


  战后,在内战中失势的勃艮第派见风使舵,倒向英国,。从1417年开始,无畏的约翰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结盟,对后者控制英吉利海峡起到很大作用。法国局势更加不利。法军主力在阿金库尔会战中损失殆尽,英军和勃艮第伪军席卷法国北部。至1419年,英军已经占领几乎整个法国北部。英军几乎兵临巴黎城下,1418年5月,巴黎工匠与市民在勃艮第派的支持下爆发暴动。推举亲勃艮第派的部队长让·德·维利尔斯接管巴黎,同年6月12日,贝尔纳七世和其他阿马尼亚克派成员都遭暴民杀害,约翰因此再度成为巴黎的主人,并开启与英国的谈判,而约翰似乎乐于让英国来接收法国王位。法国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慑于勃艮第的势力,准备与勃艮第和谈来阻止英国与勃艮第同盟。至于无畏的约翰在取得巴黎后,近乎掌控大半个法国。但他的财务状况却跌到谷底,所以约翰也乐意和王太子查理见面,以订定一个有利于他的和平协议。但约翰在1419年9月10日前往与查理的会面的途中遭到谋杀,杀手是一位阿马尼亚克派成员的手下,担心王太子查理将会走向亲勃艮第派的路线。这个事件结束双方的和缓情势,并导致英国更进一步的军事介入。法国的混乱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约翰遇刺身亡


  三 百年战争与勃艮第


  继承勃艮第公爵之位的是约翰的儿子菲利普,外号“好人”,史称好人菲利普或菲利普三世。菲利普三世为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之子,生于第戎。他的母亲是巴伐利亚公主玛格丽特。在父亲于1419年与阿马尼亚克派谈判时遇刺后,菲利普三世继承了勃艮第公国。在闻听父亲死讯后,好人菲利普三世大怒,次年,悍然带兵进入巴黎,软禁查理六世,与英国谈判。在勃艮第的操纵下,142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卢瓦尔河以北的土地通通割让英国(如图),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在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王王位,成立所谓英法联合王国,法国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地步。法国首都巴黎也被英军占领


  法国王太子查理(即后来的国王查理七世)曾经与他接触,但菲利普三世在位初期仍奉行与英格兰结盟反对法国瓦卢瓦王室的政策。他可能希望以此来实现削弱法国王室并将勃艮第公国发展为囊括众多伯国和骑士领地的欧洲强国。菲利普三世指控王太子查理参与了杀害其父亲的阴谋,并发誓要巩固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的同盟。在1423年,菲利普三世安排了其妹与贝德福公爵兰开斯特的约翰(英军的主要将领,也是亨利五世暴卒后英国在法国的摄政)的婚姻。


  瓦卢瓦勃艮第公爵三代目 好人菲利普


  1422年,黑死病爆发,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年去世,英王亨利六世继位。英国要求亨利六世也同时继承法国王位。法国爱国军民和奥尔良派拥立查理六世的儿子查理七世在南部称王,建立了偏安小朝廷,坚持抗英斗争。但小朝廷面对英军和勃艮第伪军的进攻,节节败退,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第伪军围攻法国重镇奥尔良。奥尔良是通向法国南部的门户,一旦失守,英军可以长驱直入,后果不堪设想。法国此时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机,就在法国面对亡国危机之时,著名的圣女贞德横空出世,解救了奥尔良之围。圣女贞德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法军士气,法军开始发起反攻,百年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法国倾斜。解围奥尔良后不久,法军开始反攻。同年,法军在贞德率领下屡次打败英军,先后收复沙隆,特鲁瓦,7月收复兰斯,查理在贞德支持下于兰斯加冕为法王,就是查理七世。贞德的反攻,被称为“卢瓦尔河大扫荡”,贞德没有直接正面反攻巴黎,避开英军和勃艮第伪军集结的巴黎,而是采取大迂回,由特鲁瓦,兰斯,沙隆迂回巴黎。收复大片失地,给了英军一个狠狠的右勾拳法军随后围攻巴黎,遭到英军和勃艮第伪军顽强抵抗,不克退还。法军退往贡比涅,英军和勃艮第伪军追击贞德正撤退回贡比涅城时,勃艮第伪军和英军突然杀到,贞德为了保护战友,处在军队的最后方指挥所有人退回了城里,但就在这时贡比涅城因为害怕英军跟着闯入,没等到所有部队撤回便将城门关下,贞德与剩余的后卫部队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虏。好人菲利普三世毫不犹豫将贞德出卖给英国,1431年5月23日,在英国操纵下,贞德在鲁昂被教会下令以“异端”罪名活活烧死,骨灰丢入塞纳河。


  贞德


  然而,贞德的死并没有减缓法国反攻的步伐,反而更加激起法国爱国军民的义愤,出卖贞德的勃艮第人和菲利普三世成为过街的色狼,千夫所指,见形势不对,厚颜无耻地菲利普三世又祭起中立大旗。1435年,英军主帅贝德福德公爵约翰去世,英国失去一员猛将,同年,经过讨价还价,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三世与法国签订《阿拉斯条约》。由于查理七世承诺将皮卡第割让给勃艮第公国,菲利普三世承认了查理七世的宗主权,并放弃了与英国人的同盟关系以保持独立为代价退出战争。失去勃艮第伪军的支持,英军的战略形势迅速恶化。直至1453年被法国彻底赶出本土(仅保留加来港)。另一方面,菲利普三世乘英法大战,无暇顾及,。大肆扩张领土。菲利普三世在其在位时期利用联姻、战争等手段大大扩张了勃艮第公国的势力,特别是整个吞并了低地国家(尼德兰)。从1428年到1443年,他相继吞并了属于低地国家的埃诺、荷兰、布拉班特、林堡、卢森堡等伯国;低地国家成为勃艮第的经济支柱。1463年,菲利普三世第一次在尼德兰召开了三级会议。从菲利普三世时代起,勃艮第公国的政治中心实际已转移至尼德兰。勃艮第俨然称为法德之间的庞然大物。


  1429年的勃艮第疆域(粉色部分)


  勃艮第的扩张


  在菲利普的晚年,菲利普沉醉于文学艺术,大开排场,说他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然菲利普对后世还是有一定的功劳的。他在根特,布鲁日以及布鲁塞尔都有为王室而设立的艺术画廊,在菲利普治下,第戎和尼德兰成为欧洲艺术中心。此外他还大设宴席和骑士比武,尤其是雉鸡大会最负盛名。1430年1月10日,菲利普三世为庆祝其与葡萄牙公主的联姻,模仿英国的嘉德骑士团,以圣安德鲁的名义创建了金羊毛骑士团,但与嘉德骑士团不同的是,金羊毛骑士团仅仅将圣安德鲁日定为骑士团的主要节日,并没有将主保圣徒绘于纹章上。和嘉德骑士一样,金羊毛骑士的人数也有限制,开始时为24人,1433年增为30人,1516年后增为50人,成为金羊毛骑士意为接受勃艮第的领主权,且不得加入其他类似骑士团。由于菲利普三世规定金羊毛骑士团领主必须在征询金羊毛骑士后方能决定是否与他国作战,因此金羊毛骑士勋章很快就成为欧洲各种骑士勋章中地位最为尊贵者。菲利普一时风光无限,然而,菲利普好大喜功,生活奢靡,穷兵黩武,给勃艮第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想组织十字军远征巴勒斯坦,被儿子查理劝阻,在菲利普治下,各领地内的人们起义不断爆发。1467年,菲利普三世去世,享年72岁,统治勃艮第48年。后人有评价说:菲利普唯一的缺点就是他活得太长。据说他死后几天,勃艮第统治下的列日市居民彻夜狂欢。


  金羊毛勋章(金羊毛骑士团几经辗转,今日尚存)


  四 大胆查理


  1467年,厚颜无耻的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三世去世,子查理继位,查理有个外号,叫大胆,这就是著名的大胆查理。查理自幼熟读兵书,战史,酷爱军事。他外号大胆,自然是无法无天,继位后就四处扩张,再次勾结英国,与法王路易十一(查理七世之子 1461-1483在位)长期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在大胆查理在位期间,勃艮第公国国力达到鼎盛


  瓦卢瓦勃艮第公爵四代目 大胆查理


  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勃艮第公国俨然成为西欧仅次于法德的大国强国。大胆查理一心想让勃艮第成为法德之间的独立王国,加冕为王,为此,不惜花费大价钱,组建新军。与法德争霸在大胆查理的扩建下。勃艮第军队成为以雇佣兵形态服役的新式合称军队,包括重骑兵(15%),骑马弓箭手(50%),矛兵(15%),火枪手(10%)。弓手(10%),鼎盛时期,勃艮第拥有军队数万人,有欧洲最庞大,最先进的炮兵部队和欧洲最早的野战炮部队,后来,大胆查理又大力发展火器,鼎盛时期,三分之一的勃艮第军队装备火门枪(早期火枪),火器装备率位于欧洲前列


  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兰西王国开始将矛头指向曾是英格兰王国盟友的勃艮第公国。接替查理七世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以加强中央集权、整合法兰西王国为目标,法兰西王室与勃艮第公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1463年,以大胆查理为首的部分大诸侯组成反对法王路易十一加强中央集权的公益同盟,共同对抗法王路易十一。但公益同盟与路易十一在军事上并未分出胜负。法王路易十一先是迫于压力签署《孔弗朗条约(英语:Treaty of Conflans)》,对公益同盟做出让步。因达到目的,公益同盟也宣告解散。但路易十一回到巴黎后很快就反悔,拒不承认该条约,使该条约中规定的条款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大胆查理继承勃艮第公爵之初,勃艮第公国的领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1468年,大胆查理在佩罗讷与路易十一会面。而在会面开始前,路易十一曾在暗中煽动列日的叛乱。列日的叛乱在会面过程中爆发,得知路易十一曾煽动这次叛乱后,大胆查理极为愤怒,并将路易十一扣留。大胆查理曾一度计划将路易十一杀死、另立贝里公爵(英语:Duke of Berry)(查理五世的弟弟贝里公爵约翰的后代)为王,但他最后还是将路易十一释放,并与他签订《佩罗讷条约(英语:Treaty of Péronne (1468))》。路易十一在这份条约中许诺将忠实执行他与公益同盟签订的《孔弗朗条约》,并给予贝里公爵领土补偿。1469年,大胆查理从外奥地利大公西吉斯蒙德处买下阿尔萨斯地区的费雷特伯国(英语:County of Ferrette)及其他一些城镇。1473年,大胆查理从年老的海尔德公爵(英语:Counts and dukes of Guelders)阿诺德(英语:Arnold, Duke of Gelderland)那里获得了他名下领地的继承权。到这时,大胆查理只需要再征服洛林与瑞士的一些地区,似乎就可以达到历代勃艮第公爵拓展领土、将名下领地整合为一体的目标了,经过一系列扩张,勃艮第实力达到顶峰。


  大胆查理时代的勃艮第


  大胆查理拥有与和父亲好人菲利普相同的一个目标,即通过加冕为王使勃艮第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1473年,大胆查理几乎就要达成这一目标。当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也是奥地利大公腓特烈五世)许诺为大胆查理举行仪式,加冕他为勃艮第国王。得到腓特烈三世承诺后,勃艮第公国方面便开始着手准备加冕仪式。但是,腓特烈三世最后却在举行仪式前趁夜色逃走,使加冕一事无疾而终。盛极而衰,此事之后,似乎勃艮第就开始走下坡路。1475年后,路易十一通过外交手段,煽动瑞士,奥地利公国,洛林公国一起围攻勃艮第。路易十一还重金贿赂英格兰贵族与英王爱德华四世,英国也放弃与勃艮第同盟,组成勃艮第包围网,大胆查理成了孤家寡人。瑞士与洛林公爵向大胆查理开战,大胆查理大怒,率军进攻洛林公国。当年11月夺取重镇南锡,次年2月底,大胆查理率军进攻瑞士 ,1476年2月底,大胆查理围攻格拉松,格拉松是扼守阿尔萨斯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要道,查理用大炮轰开城门,一天之内就夺取城池,屠城,瑞士军主力前来支援。两军于城外决战


  查理把他的部队布置在森林中的一个斜坡上,占据高地,以便发挥远程兵器威力,查理决定用大炮送瑞士这些山民乡巴佬上天,然而,查理麾下的侦察兵胆小怕事,并没有弄清楚有多少敌人就向自己的主帅给出了一系列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告。使得查理十分轻敌


  格拉松会战


  3月2日,瑞士军抵达,最初,瑞士人的前卫小部队与查理遭遇,瑞士前卫其实是一个个由弩手,火枪手和一些戟兵组成的松散单元按散兵阵排开。每个单元的人数非常灵活,视地形和敌人数量而定。这些散兵在缺乏掩护的情况下往往在战场上难以生存很久。他们在战斗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主要是为后面的主力部队来探虚实,试试你这个对手到底有多强。查理的部队里有不少弩手和火枪手,占据着山坡地利的勃艮第军迅速的遏制主力瑞士前卫部队的骚扰,查理以为这就是敌人全军,命令步兵出击。击退瑞士前卫


  看到敌人的阵线出现松动,瑞士主力部队的3个方阵从树林中急速杀出,向勃艮第部队发起冲锋。前突的勃艮第军队发现周全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瑞士人,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就被瑞士人的致命长枪给冲垮,大乱。


  查理大怒,他下令炮兵立即开火支援,而不要管那些前方自己军队的士兵。但是这时候他的炮兵还没有装备较灵活的炮架,火炮打击有生力量的命中率是极低的,瑞士人冲锋的速度又非常快捷,结果炮弹都落到了瑞士人的身前身后。没几发打中


  勃艮第的火器部队


  查理又令骑兵冲击瑞士军两翼,瑞士军侧翼的2个方阵迅速转入防御,用长枪对准四面,结成一个空心的密集阵。当地的战场都位于山间,比较狭窄,勃艮第重骑兵一头撞上瑞士军枪林。大败。瑞士主力冲了上来,勃艮第军以火枪,弩手为主,来不及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投放足够的火力来遏制对方,站在他们前面掩护的长枪兵在精锐的瑞士人面前更是一触即溃。瑞士军冲了上来,与勃艮第军近战,勃艮第军贴身作战哪里是瑞士兵的长枪阵对手,全线崩溃,查理及时逃走,勃艮第军大炮都被瑞士人缴获。瑞士军获胜,但是由于大胆查理及时率部逃走,瑞士人又没有骑兵,所以双方伤亡并不大。各自罢兵。


  战后:大胆查理痛定思痛,大量雇佣长弓兵来对付瑞士方阵,同时,改革炮兵部队,加上炮架,他的炮兵采用了一种可以升降的炮架,这样火炮不论装弹还是瞄准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此外大炮的重量也被限制和减轻了很多,以便能够在行军中跟上部队,迅速部署。1476年夏天。查理卷土重来,再次围攻瑞士重镇穆尔滕,瑞士联合洛林公爵勒内二世,前来救援此战即著名的穆尔滕会战,先是勃艮第军队围攻穆尔滕,瑞士军前来支援,6月21日,瑞士军抵达。瑞士人决定以一部分兵力(伯尔尼军团5000人)正面突破大胆查理的工事,苏黎世军团12000人紧随其后,成梯次队形,从防御薄弱处突击。一部分兵力(7000人)同时迂回到勃艮第营地的南面,尝试切断敌人撤退的路线。次日。天降大雨。伸手不见五指,勃艮第侦查兵吊儿郎当,没有发现瑞士军动向,大部分勃艮第士兵回到自己的营地内躲雨,呼呼大睡,此时,漫长的工事内,仅有2000名火枪兵与长弓手。工事的内侧,还有1200名各类骑兵负责支援,大部分都是轻装的骑射手。瑞士人大喜,乘机发起进攻


  中世纪版画 穆尔滕会战


  瑞士人的500先头部队,突然发起攻击,好在,大雨在瑞士人进攻开始后,突然停止。工事内的勃艮第人发现瑞士军攻击,大惊,以箭矢、火枪和大炮的猛烈火力,击退瑞士先头部队。不过,瑞士人很快又发动第二波攻击。他们的火枪手迅速绕过了土木工事的正面,从弱侧发起第二波攻击。而主力长枪方阵则开始准备他们的纵队冲锋。千人级别的方阵布置成楔形冲锋阵型---野猪头,依靠这股异常强悍的冲击力,瞬间突破了由壕沟和栅栏组成的守军工事。与勃艮第军近战。勃艮第军大败


  后面的瑞士军不断涌了上来,冲入勃艮第军营中,勃艮第军遭到突然袭击。来不及列队,大乱,大胆查理慌忙派骑兵阻止瑞士军,也被瑞士军打败。这时。迂回的7000瑞士军也赶到,侧击勃艮第军,穆尔滕的瑞士军也出城反攻,勃艮第军遭到三面夹击,大败,许多人被赶入穆尔滕湖淹死,查理等少数人带伤逃走。瑞士军大胜,此战勃艮第军伤亡上万,而瑞士只死了400.此战可以说给勃艮第造成极大打击。


  穆尔滕会战


  战后 10月,南锡被洛林军和瑞士军收复。两战皆败,大胆查理还不吸取教训,仍然贼心不死。一心要灭亡瑞士1476年10月,查理又双叒叕,卷土重来,包围洛林公国的重镇南锡,12月下旬,洛林公爵勒内二世率洛林军队和瑞士联军前来救援。次年1月,双方于南锡城外决战。勃艮第军队驻扎溪谷陡坡下方,由于侦查兵无能,瑞士军兵分数路,一路与勃艮第右翼接战,主力迂回到查理军后方,从山上突然发起进攻,勃艮第军猝不及防,大败,大胆查理立刻下令炮兵轰击联军的主力部队,但由于主力部队位于山坡上,当时的火炮又是直射,而不起什么效果。勃艮地军右翼的骑兵尝试击退联军歩兵,但因数量差距过大反而败退,主力部队成功贯穿了勃艮地军的右翼。与此同时,瑞士军的前卫部队也发起进攻,击溃勃艮第军左翼,将勃艮第军包围,经激战,瑞士联军全歼勃艮第军,大胆查理死于乱军之中,尸体三天后才被发现,脑袋被瑞士军劈成两半,还被狼啃掉一块,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从此大胆查理得了个外号“裂颅”,瑞士军伤亡不到1000,瑞士军大胜


  南锡战役


  大胆查理之死


  战后,大胆查理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强盛一时的勃艮第公国,被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瓜分,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在历史舞台,勃艮第几经发展,到今天,成为今天的勃艮第大区,以美酒闻名欧洲,不知历代勃艮第公爵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芝兰学社)


  勃艮第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2:为什么法国蜗牛那么贵,到中国堪比手掌大的蜗牛,却没人吃?

  法国人以浪漫著称,他们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让世人津津乐道,网上评价法国人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恋爱,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


  而在“吃”方面,法国人也十分讲究,众多的法式名菜,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一道名为“白玉蜗牛”的菜肴,有着“肉中黄金”之称,被誉为法国的“国菜”之一,常常用这道菜来招待贵宾或欢庆节日。


  蜗牛,一种在雨后乡间小路上随处可见的软体动物,在法国人眼里,竟然是一种高级的美味佳肴?


  许多国人不敢置信,在国内堪比手掌大的蜗牛遍地都是,路上看到都懒得搭理,为什么法国人会爱吃蜗牛呢?


  

蜗牛,是怎么跑到法国人餐桌上的?

  据法国《拉鲁斯美食百科》中记载,大约公元前4世纪,罗马人的餐桌上就已经有了蜗牛的身影。而法国当时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吃蜗牛的习惯也就慢慢流传下来了。


  其实,法国人吃蜗牛也可以说是大自然赐予的肉食。由于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法国的冬天是雨季,气温和湿度比较有利于蜗牛的生长,数量也比较多。


  法国人发现蜗牛肉不仅肉嫩味鲜,而且营养价值丰富,高蛋白且低脂肪,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是“上等菜肴”,慢慢就变成了一道非常具有法国民族特色的美食。


  关于法国人吃蜗牛,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法国盛产葡萄酒的勃艮第,经常有许多蜗牛肆无忌惮地蚕食葡萄藤叶和果实。一位葡萄园园主对蜗牛恨之入骨,便花大价钱雇人将大量蜗牛捕捉下来,全部扔进滚烫的红酒锅里泄愤。


  正好这时有流浪汉前来讨饭,园主便将煮熟的蜗牛端了出来,没想到流浪汉吃得津津有味。好奇的园主也尝了尝,从此发现了一种新的人间美味--红酒焗蜗牛。


  当然了,法国人并不是所有蜗牛都吃,他们主要食用116种可食用蜗牛中的三种:勃艮第蜗牛、小灰蜗牛以及玛瑙蜗牛。


  其中勃艮第蜗牛是蜗牛中的顶级,这类蜗牛个头硕大,有着漂亮的大理石纹路,不过不太容易饲养,产量稀少,通常只能在高档餐馆中一睹真容。


  法国人一直将食用蜗牛视为时髦、富裕、地位的象征,即便只是在节日庆典时才常吃,也依旧供不应求。


  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开始人工养殖蜗牛,但规模并不大。在法国国内,养蜗牛的地方不多,吃蜗牛的餐厅却数不胜数,价格还不菲。


  据统计,法国人每年要吃掉6万吨蜗牛肉,折合将近30万吨鲜活蜗牛,大多都是靠进口,主要来自中国、土耳其、匈牙利、波兰等国家。


  法国食用蜗牛的消费量大,使其变成了一种稀有资源,更是标示身份等级的象征。在法国有句俗语:“好吃不过蜗牛”,可见,蜗牛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如此一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国蜗牛会这么贵”的其中缘由了。


  

法国人怎么吃蜗牛?

  在法式大餐中,蜗牛是一道开胃菜。那么面对这种小小的软体动物,法国人是怎么吃的呢?


  蜗牛大多以土壤、植物叶子以及腐殖质为食(养殖的蜗牛多以谷物为食),对于人类来说其胃部可能是有毒的。


  因此,吃蜗牛之前法国人一般会将其用清水养殖几天,同时采取禁食和催泻的方式,让蜗牛的消化系统更干净些。


  至于做法,通常情况下是先将蜗牛去壳,去掉内脏,再进行烹调,上桌前还要把蜗牛肉放回壳里,浇上调味汁。


  不过会吃的法国人还创新出更新奇的吃法:烤着吃!将蜗牛肉配上调料拌好后,放进洗净的蜗牛壳中,再搁在炉火上烤。


  当然,对于饮食讲究的法国人而言,吃蜗牛也要有仪式感。他们会配备一把钳子(用来夹住蜗牛壳)和一只双齿叉(用来将蜗牛肉从壳中挑出),颇具格调!


  与此同时,法国人还喜欢在食用蜗牛时配上葡萄酒一起食用,增添了几分高贵感,既优雅精致,又显得格外隆重。


  

为什么中国人不爱吃蜗牛?

  蜗牛都被法国人吃到需要养殖了,在国内堪比手掌大的蜗牛,为什么却无人问津的呢?


  法国人吃的蜗牛,跟我们国内普遍能看到的蜗牛可不一样,在雨后的草地上一种体型硕大的蜗牛随处可见,那就是非洲大蜗牛。


  这种蜗牛被视为有害生物,在国际上有“田园杀手”的称号,不但危害生态系统,而且还会传播人畜传染病,例如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等等。对于国人来说,这种蜗牛是一种相当讨厌的“入侵动物”。


  至于其它能食用的蜗牛,中国人大多也是不屑一顾。黏糊糊的软体动物,看到都不想搭理,更别说吃了。


  当然最主要还是饮食习惯不同,各国人都有自己的饮食喜好,譬如俄罗斯人喜欢吃鱼子酱,日本人嗜好生鱼片......


  --END--


  勃艮第是哪个国家推荐文章3:勃艮第产区为何能站在葡萄酒鄙视链的顶端?

  无论你是否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你一定听说过一种颜色叫做「勃艮第红」,即酒红色。这种略带棕、紫色调的红色因与葡萄酒的颜色相似而得名。可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产区,为什么只有勃艮第可以将自己与红葡萄酒的颜色深深绑定?


  如果你有一定的葡萄酒饮用和品鉴经验,那就更不会对勃艮第感到陌生。在日常的饮用场景里,勃艮第常常是众多产区中不会出错的选择,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产区之一;而在顶级佳酿的较量中,勃艮第也常年霸占着世界最贵葡萄酒的榜首。根据国际权威葡萄酒网站 Wine Searcher 统计的全球十大最贵葡萄酒中,有 6 款勃艮第葡萄酒常年位列其间,超过半数。


  不论从流行文化、口味接受度、顶级酒款品质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勃艮第都当之无愧的站在葡萄酒世界的金字塔尖。即使其他产区也可以产出少量进入世界最贵葡萄酒行列的稀世佳酿,也很难拥有与勃艮第匹敌的综合实力。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可能无关价格。


  俯瞰勃艮第地区波玛村(Pommard)的葡萄园。? Aurore Kervoern


  葡萄酒的审美标准是追求细分和精致化的,品鉴不同产区、品种的葡萄酒的趣味,无疑是在于区分其背后的风土,产区或炎热、或凉爽,或深居内陆、或受海风影响,葡萄或厚重、或优雅,或因酿酒者的技法而异,这一切的特性排列组合出葡萄酒的无限可能。而勃艮第作为一个产区,既是促成这种标准成型的重要推手,也代表了这种审美的极致。


  勃艮第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 世纪。彼时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高卢人将葡萄酒种子经瑞士传播到勃艮第,使其成为如今法国产区中拥有最久远种植历史的产区之一。不仅如此,使用橡木桶的技术也随着葡萄一并传入,当法国其他地区的酒农还在使用罗马传统的陶瓷瓶罐盛放葡萄酒时,勃艮第人就已经懂得橡木桶的价值 —— 它不仅仅是运输葡萄酒的容器,也可以是影响葡萄酒风味的调和剂 —— 这无疑使得勃艮第地区在刚开局时,就占领了先机。


  葡萄酒被认为是「上帝之血」,因此当时间来到中世纪,基督教会就成了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的关键角色。修士开垦自己的葡萄园,一边提供日常圣餐所需的葡萄酒,另一边也以葡萄酒来抵付教会向成年教徒征收的什一税(Tithe),甚至还可以将多余的酒卖到市场。比起一般的佃农,教士也有着更好的酿酒条件,他们可以获得信徒捐赠或是封建主赏赐的土地,也更有时间和精力系统地研究葡萄种植技术与酿酒技艺,并有能力将其记录留存,这也就促进了酿酒技术的发展。


<

本文标题:勃艮第是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