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推荐文章1:再次升空!中国四大发射基地领头羊,酒泉发射中心有什么秘密?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在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州十二在酒泉基地发射升空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别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山西省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部在四川西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及位于海南文昌滨海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的每一个发射基地设立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那为什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能成为众多航天事业的首选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酒泉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火箭和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发射中心


  它曾经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现立于战略支援部队,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神州”系列都在这里发射升空。单凭这几点就足以表明酒泉发射中心的历史地位,但这并不是选择酒泉发射中心的真正原因。


  其实,卫星发射场的结构组成以及设备的配套取决于运载火箭、飞船的结构和飞行任务,通常分为技术阵地、发射阵地、测控系统、搜索救生系统、生活区和后勤系统5个部分。一次火箭的成功发射,里面需要包括许多的设施、设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而场址的地理坐标是影响的重大因素之一。


  酒泉发射基地


  一般来说,火箭发射需要“温和”的气象指标,包括温度适宜、风速合适、地面到高空要保持一定的风速,甚至是雷电、强降水等强对流空气。


  据文昌发射基地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介绍,在文昌,火箭发射要经受住高温、高湿、高盐,强台风、强雷暴、强降水的“三高三强”的考验,如果选在汛期,雷电、短时大风的频繁出现,这对气象服务保障是有一定难度的。


  海南文昌发射基地


  而在酒泉发射中心,它所属于西北极端干旱区,属于内陆及沙漠性气候,降水极少,年降水量仅为76.9毫米,且变率大,地理、季节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


  再加上这里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再加上一年四季都基本处于晴空的状态,云量小、日照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


  此外,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酒泉发射中心四周都是属于我国内陆,万一出现故障问题,飞船上都是有逃逸塔的,如果真的需要到这个逃逸塔,那么它只会降落在我国内陆,但如果选择在文昌发射,就有可能会落在公海,这样就会产生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说,地理位置的选择对火箭发射影响是非常重要。


  酒泉基地发射场


  除了综合考虑天时、地利外,酒泉发射中心还具备了其他发射基地不具备的优势。第一、戈壁广阔平坦,适合新建大规模的发射场。相比于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他们都处于崇山峻岭之间,不适于建设各种交通方便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为保证发射安全,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最好是连在一体的,发射架与监测厂房不能离得太近,为转运方便二者之间直路相连。这对地势狭小的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来说是具有一定困难的。


  而酒泉发射中心恰恰相反,平坦的戈壁有足够的先天条件,正合适建设这样的大体量建筑物。一条20米宽的铁路将亚洲最大的单层建筑垂直总装厂房与发射架相连,58米高的箭船组合体可以平移动到位。


  一条20米宽的铁路将亚洲最大的单层建筑垂直总装厂房与发射架相连,58米高的箭船组合体可以平移动到位。第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发射基地,在这里发射,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投资。


  酒泉发射基地


  说到这里,在神州十二号发射升空的时候也有一些民众想到酒泉亲眼看看这盛举,但其实酒泉发射中心并不在甘肃酒泉,它的真实地址是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那为什么要以“酒泉”命名呢?


  主要是为了保密而避开真实地址,取“酒泉”是因为当地与甘肃省酒泉市最近的,基地的住房医疗、教育等后勤设施也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历史上的额济纳族曾经受酒泉管辖,酒泉发射中心也因此而得名。


  酒泉中心发射台


  近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在飞速发展,2021年神州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更是让中国航天事业迈入了新的里程碑,这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航天人员的努力,现在我们的三名航天员还在宇宙中“遨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打破“比登天还难”这一话术。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推荐文章2:一个冷知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在甘肃酒泉,而在内蒙古

  6月1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在太空中等待了一个多月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核心舱,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在激动之余,作为一个地图爱好者我也很好奇,作为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个怎样的地方,在网上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从没了解过的冷知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不在甘肃省酒泉市,而是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距离酒泉市足足有210公里远。明明在内蒙古境内,为什么要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火箭发明后,最早是用来进行战争。1942年,德国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火箭(或者说导弹)——V2火箭。在见识了火箭武器巨大的威力和超远的射程后,美国、苏联等国纷纷开启了自己的火箭武器研制计划。


  V2火箭


  和美苏一样,中国早年的航天技术发展也与国防军事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为了应对严峻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外国的核讹诈,维护国家安全与提高国际地位,中国提出了“两弹一星”战略。


  对于一切从零开始的新中国来说,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实验基地。原子弹的实验基地在罗布泊,而导弹的实验基地就是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58年,在苏联专家组的协助下,中国将导弹实验基地定于甘肃省酒泉东北200余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同年,中国人民志愿者第22兵团机关和部分直属人员秘密回国,参加导弹基地建设。


  经过两年的艰苦建设,1960年11月,发射场投入使用,并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基地定名为解放军第22训练基地,又称东风基地。


  1965年,中国启动了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651计划),当时的东方基地已经使用了五年,火箭发射经验和后勤管理上已经成熟,于是将东风基地定为卫星发射中心,并在1970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那为什么要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呢?


  首先,因为导弹实验和卫星发射活动属于国家机密,各国在给公开的发射场命名时,都会选择避开真实地址。


  比如苏联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距离原来的拜科努尔镇288公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也不在太原,而在忻州市岢岚县。不过随着卫星侦察技术的发展,21世纪后建设的发射场已经没必要隐瞒地址,比如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就真的在文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卫星图


  其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额济纳旗曾划归酒泉市管辖。


  1949年额济纳旗解放后,划归甘肃省酒泉专区管辖。1956年,甘肃省的巴彦浩特州和额济纳旗一并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巴彦淖尔盟,形成了现在的内蒙古。


  不过到了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内蒙古一分为六,额济纳旗重新划归甘肃省酒泉专区管辖,直到1979年才重回内蒙古。所以在发射东方红一号的时候,额济纳旗正好处在酒泉专区管辖时期,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没什么不妥。


  1969年甘肃


  此外,因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沙漠腹地,即便是相距200多公里,酒泉市依然距离卫星发射中心最近的大城市,发射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后勤供应,以及基地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基本都是由酒泉市来保障,命名为酒泉也算是对酒泉所做出的贡献的一种肯定。


  东风航天城


  除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外,中国还有太原、西昌、文昌三大发射中心。太原和西昌发射中心都是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期,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而建设的。


  太原发射中心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的群山之中,距离太原市284公里,由于地形限制和纬度较高,太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的卫星发射任务,发射的多是气象、遥感等用途的卫星,新闻道较少,人们大多不熟悉。


  西昌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的大山中,距离西昌市65公里。西昌发射中心虽然也在山区,交通不便,但胜在纬度低,相较于酒泉和太原能在使用同等类型火箭的情况下增加任务载荷,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同时也是探月工程的发射场。


  文昌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四大发射中心中纬度最低,也是中国第一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在载荷能力、安全性和扩建潜力具有明显优势,22.5吨重的天和核心舱就是在文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五号重型运载火箭运载发射的。


  最后,祝中国空间站早日建成,中国航天NB。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推荐文章3: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推荐文章4:今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成立66周年!

  西北大漠,弱水河畔


  金秋十月,胡杨璀璨


  正在紧张备战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处处涌动着团结奋进、拼搏向上的力量


  1958年10月20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66年来,这个我国组建最早、规模最大的


  综合性航天发射场


  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数十个第一


  不断刷新中国航天新高度


  这里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


  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与梦想的土地


  66年来,一代代东风航天人


  始终不忘航天国的初心


  始终牢记航天强国的使命


  在浩瀚大漠搭起天梯


  联通了中国人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


  现实与梦想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西北大漠戈壁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张靓丽名片。66载艰苦创业,66载披荆斩棘。从建场初期的筚路蓝缕,到神舟飞天、空间站建造并常态化运营的举世瞩目;从茫茫大漠到戈壁江南……一代代东风人积极向上、踔厉奋发,从组建那一天起,就始终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前沿,持续提高航天测试发射能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心始终牢记“政治忠诚、任务圆满、开拓创新、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始终坚持“两新两高”“三严三抓”质量标准,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换羽转型,拓展职能使命,载人航天发发成功、卫星发射连战连捷、商业航天异军突起,试验条件、试验能力和生活环境大幅优化改善,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崛起在祖国西北大漠深处。


  试验条件大改善


  2024年9月27日,实践十九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卫星发射塔架成功发射,标志着这座塔架为期三个多月的集中项修圆满完成。


  发射塔架是航天发射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决定航天发射能力的关键装备。2003年5月,卫星发射塔架投入使用,这座我国首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射工位成为中心卫星发射的主力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座塔架更是承担了高密度的卫星发射,是名副其实的“功勋塔架”。


  本次集中项修的平台、摆杆、电梯、低压配电、塔吊、整流罩空调及封闭区和工艺房间空调7个分系统,都瞄准行业最新技术设备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运用了60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同时加大数智化赋能,最大程度增强装备可靠性安全性。


  卫星发射塔架集中项修是中心持续推进保质增效、提高航天装备参试能力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面对超高密度、超高强度、超高难度的试验任务新常态,以及“常急兼备、船星并行”的现实需求,中心根据发射任务需要,在原有飞船发射塔架、卫星发射塔架的基础上,新建多个发射工位,可以满足常规液体、中小型固体等不同类型多种型号火箭发射。


  中心还扩建了发射测试厂房,新建航天创新试验区,可以满足不同型号航天器并行测试需求,任务的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测控系统是航天试验的重要组成系统之一。近年来,中心建成了集光测、雷测、遥测、遥控、计算机与指挥监控显示于一体的高信息化、高覆盖率、高精度的航天综合测控网,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为标志的各项航天发射、返回搜救、航天器长管等测控任务。


  完备的试验体系以及成熟的任务组织模式,使中心完全具备应对高密度发射任务的能力。


  任务密度大提高


  近年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航天发射数量与日俱增。从1970年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到2018年完成第一百次发射,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从2018年到2023年完成第二个一百次发射,只用了五年半时间。未来这个时间间距还会不断缩短。


  发射次数增多背后,是发射场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提高的一个缩影。从组建初期的几年一发,到后来的一年几发,再到现在一年几十发,为了适应常态化发射需求,中心持续提升发射场地面设备可靠性,强化技术区、简化发射区,将发射周期和发射流程不断优化缩短,缩短单次任务的发射工位占位周期,提升工位的发射频次,实现高效发射和快速发射;将“测试”与“发射”分离,提高发射工位的利用率;同时缩短发射工位的射后恢复与状态切换时间,提高工位周转效率,提升了发射并行能力。


  密集任务的接续成功得益于过硬的装备能力和成熟的组织模式,也依赖一支稳定的科技队伍的支撑。近年来,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装备优势、数据优势、人才优势,先后建立先进微纳卫星技术研制联合实验室、航天搜救无人机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液体推进剂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多个联合创新实验室,一支由技术总体专家、测发测控通信中青年人才、支援保障高级技师组成的科技人才队伍在任务中得到了充分历练和成长。


  数智水平大跃升


  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要求发射场具备应急发射能力。从“神十二”任务开始,两发火箭、两艘飞船同时在场测试,对发射场设施设备、人员队伍和保障条件提出了更严更高要求,数智化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距离发射塔架1500米外的航天发射场数智中心,可以监视到整个发射场的一切,包括塔架、人员状态,以及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实时显示的各种信息,可供指挥员实时掌握、集中监控所有资源的状态和任务流程。数智中心还可以实现航天发射任务自动规划和日常工作填,减员增效的同时,大大增强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


  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中心正在逐渐探索形成航班化发射模式,建成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火箭与航天器测试,同时具备火箭检测、短期贮存保障的综合性测试准备区,确保发射场能够以稳定的班次发射火箭,持续性为航天器和人员进入太空提供服务。同时,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为航天测发、政治工作和装备后勤保障赋能,聚力建设现代化的智慧发射中心。


  自立自强、创新超越,正是我们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基因,也是我们不断夺取航天发射任务连战连捷的制胜密码。


  航天搜救大显威


  从神舟十二号任务开始,东风着陆场成为我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作为我国唯一一支专业航天搜救力量,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从大草原转战大戈壁,坚持靠训练演练解决实际难题,靠实战检验提升能力水平,靠挖掘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用一次次“舱落机临、舱落人到”的完美表现,让胜利的旗帜一次次在东风着陆场高高飘扬。


  搜救系统先后攻克了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过程自主智能跟踪系统研制、用于山地丘陵地区通信补网的大载重系留多旋翼无人机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从组织指挥、方案预案、训法战法、人员设备,扎实组织开展着陆场技术条件建设和训练演练。只要返回舱降落,他们就能准确判断落点位置,快速前往、高效处置。


  千里万里搜寻到你、水里火里守护着你、风里雨里呵护着你!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七号,我们安全圆满迎接了一个个飞天乘组返回地球家园。按照任务计划,不久,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也将胜利返航东风着陆场。


  生活环境大变样


  2024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大力推进美丽东风、幸福东风建设,努力提高场区居民幸福感、自豪感、获得感。给场区居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原来一个个不起眼的角落,都被整治成了可大可小的美丽的街心公园,绿茵茵的草地、富有航天特色的文化装饰和各式雕塑、设施完备的儿童游乐场……东风航天城的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近年来,中心大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场区整体环境建设。居民公寓楼全部翻新,新建办公集群,居住和工作条件全面升级;改造场区主干道路,酒额铁路建成通车,酒航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中,场区交通更加便捷;大力整治场区绿化环境,对05区、06区、13区等综合商业区和快递物流行业进行优化整治,居民生活体验更加舒适。


  相继建成东风湖、飞天湖、揽月湖、东风渠等水系公园,打造东风水库主题生态公园,翻建东风儿童公园,场区生态环境更加宜人;持续开展新时代东风文化提升工程,场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力贯彻“精种精养、新种新养”种养殖理念,东风人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持续开展“点亮基层、鲜活点号”活动,东风处处焕发勃勃生机……一座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的现代化特色航天港在大漠崛起。


  在66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终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扎根大漠、矢志航天,认真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每一项任务,打出了一枚枚“争气弹”、一颗颗“争气星”、一艘艘“争气船”……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时光变幻、日新月异,红色的血脉和忠诚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东风航天人的心中,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东风航天人自强自立、创新超越的坚强信仰和奋斗底色。


  对党忠诚、航天国的初心永不变


  66年来,无论试验条件和生活环境如何变化,东风航天人对党忠诚的初心始终不变。他们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无私奉献,默默耕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面对西方列强的封锁制裁和战略威慑,党中央毅然做出发展 “两弹一星” 的伟大决策。第一代航天建设者闻令而动,仅用2年零4个月时间,就在荒漠之上建成我国第一个综合航天发射场,并且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这种对党忠诚、为国家和民族利益拼搏奋斗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为了成功一无所惜,除了成功一无所求。无论是“两弹结合”试验中“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的阵地七勇士,还是新时代面对燃料泄漏勇敢逆行的加注人员;无论是王来烈士留在戈壁滩上焦黑的38个脚印,还是无数航天科技工为了成功日夜奋战的身影……每一次发射,都是对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展示,也是对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的证明。每一次发射任务的成功,都离不开东风航天人对党忠诚、航天国的初心。


  新时代新征程上,东风航天人依然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变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一代代东风航天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始终胸怀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赤子之心,始终坚守为祖国和人民出征的崇高信念,不慕名利、不计得失,常年坚守大漠,坚定奋斗一线,奉献青春年华、奉献聪明才智、奉献热血汗水。


  建场初期,千千万万有志儿女从祖国各地奔赴西北戈壁,住帐篷、睡地窝、喝苦水,战天斗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烂绽放。他们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在茫茫大漠深处创建发射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载人航天发射场开始全面建设,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采取 “三班倒”“人停机不停” 的方式推进工程进度。困了就裹着大衣打个盹,饿了就泡包方便面,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也是家常便饭。


  总有后浪奔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博士夫妻、行业专家、大学毕业生……他们有的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来到茫茫戈壁;有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岗位上,为航天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大漠戈壁代代传承。


  大力协同、拼搏进取的作风永不变


  航天发射任务具有“千人一发箭、万人一艘船”的特点,任务成功离不开参试各方的密切配合。无论是“两弹一星”的伟业,还是载人航天的辉煌,都离不开工程全线的大力协同和拼搏进取。与试验各方密切配合、团结奋战、共同争取胜利是中心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近年来,面对高密度的任务形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力弘扬团结奋斗的作风,创新试验任务政治工作,成立阵地临时党委,给参试各方提供了统筹资源、解决问题的最好平台,使任务遂行更加顺畅高效,开创了新时代试验任务党建工作新局面。


  临时党委下属各部门按照分工,时刻关注参试各方实际需求,畅通沟通渠道,统筹力量运用,真正做到了有问题共同解决、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试验各方结成牢不可破的使命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荣誉共同体,齐心协力保成功,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发射回收为中心的各项试验任务。


  矢志太空、探索宇宙的梦想永不变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从“宇宙响彻东方红”开始,东风航天人矢志太空、探索宇宙的梦想和脚步就永不停歇。


  从东风一号的艰辛探索到东方红一号的圆满成功,从神舟五号千年飞天梦圆到中国空间站顺利建造完成,从“悟空”“墨子”“慧眼”闪耀太空到商业航天发射百花齐放……66年来,一代代东风航天人始终心怀山海、眼有星辰,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他们始终坚信,太空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探索太空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他们明白,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可以付出一切。


  在漫漫征程中,“变” 与 “不变” 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变的是试验条件,从简陋走向先进,不断突破技术的边界;变的是任务频率,日益加快的节奏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变的是环境建设,从荒芜到现代化的蜕变。然而,始终不变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大力协同的作风,是矢志太空的追求。新时代是奋力追梦的时代,新时代更是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时代。无论外在如何变化,这份不变的坚守与追求,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奋勇向前,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春秋更迭,璀璨流年


  66年,是风雨兼程的来路


  亦是腾飞的基石


  弦歌不辍,信心满怀


  我们共同书写无限未来


  写尽千山,落笔是你


  东风航天城,66岁生日快乐!


  : 我们的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推荐文章5:卫星发射中心选址揭秘:为何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各有独特优势

  中国的航天事业已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航天发展的“主战场”,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支点。这些发射中心的选址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精心考量,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轨道需求、运输便利性及安全保障等。


  而正是这些选址中的“惊天优势”,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助力中国逐渐迈向航天强国的目标。


  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航天发射基地之一,肩负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以及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卫星的发射任务。酒泉之所以选址在这一隐蔽的内陆地区,源自当时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地处远离敌对势力、难以被侦察的内陆深处,酒泉提供了极高的安全保障。此外,酒泉的干燥气候和晴天多,给予发射任务较长的窗口期,也是其一大优势。


  酒泉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面临着运输难题。火箭发射需要运输庞大的设备,而铁路运输因路线的隧道和桥梁限制,导致火箭的运输受到一定制约。尽管如此,凭借其历史积淀和安全优势,酒泉依旧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发射基地。


  位于山西忻州市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主要负责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卫星的发射,成为中国在这些轨道上卫星发射的重镇。


  太原的最大优势便是其地理纬度,较高的纬度使其能够方便地向东北或西南方向发射卫星,这对于实施极地轨道任务尤其重要。在航天发射中,选择适合的纬度,不仅可以利用地球自转节省燃料,还能提高发射的效率。


  从地形角度来看,太原的山脉和地势也为发射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不仅提高了发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外界干扰。然而,地处内陆的交通不便,给火箭的运输带来了不小挑战,这也限制了太原进一步拓展航天任务的能力。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得天独厚的低纬度和温暖稳定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中国地球同步卫星发射的核心基地。


  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附近最大,西昌的低纬度地理位置使得卫星发射时能够获得较高的发射效率,节省大量燃料,尤其适合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西昌四面环山,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既能够减少环境的干扰,又能确保发射的安全性。不过,西昌也面临着交通运输上的困难,山区的交通条件对大规模火箭的运输构成了挑战,但这一问题并没有影响其作为核心发射基地的地位。


  位于海南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张新名片。文昌最大的优势便是其地理位置,极低的纬度使得这里的火箭发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与其他基地不同,文昌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发射效率,其海运条件也为文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运输便利。通过海运,超大尺寸的火箭能够不受陆地交通的限制,这使得文昌能够承担更大型、更复杂的发射任务。


  同时,文昌位于大海旁,火箭残骸坠落到海面上,不仅大大降低了对地面设施和居民的安全隐患,而且为国际航天商业合作和航天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文昌的开放性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将推动中国航天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发射中心各具特色,它们根据不同的地理优势和战略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酒泉的安全性,太原的纬度优势,西昌的低纬度和气候条件,以及文昌的运输优势和开放性,都共同构成了中国航天发射体系的坚实支柱。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发射中心不仅是航天任务的执行地,它们背后所代表的科技力量、战略布局和国际化发展,也在为中国的航天强国梦想助力。未来,中国航天还将通过进一步发展这些发射中心,打破技术壁垒,迎接更加复杂的航天挑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