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推荐文章1:李白诗寻踪④|后无来者的境界——《望庐山瀑布》诗歌背景

  文/马睿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①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②川③。


  飞流直下三千尺④,疑是银河落九⑤天。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一九


  【备注】


  在其他版本中,①又作“望庐山香炉山瀑布”,②又作前,③又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④又作丈,⑤又作半。


  【今译】


  清晨的日光照射在香炉峰上,升起阵阵紫烟。远远望去,白色的瀑布像是一条挂在山前的长河。从山顶上飞下的激流仿佛长达3000尺,我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倾落的银河。


  潘絜兹先生绘李太白像(马睿 临摹)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春夏,李白沿长江顺流而下,初游庐山(詹锳《李白诗文系年》)。


  庐山位于江南西道江州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原名鄣山。西周时,在今安徽合肥、六安一带曾有个庐子国。战国时,庐子国被楚国吞并,楚王曾巡游过庐邑。秦汉时期的庐江县、庐江国、庐江都以及后来的庐州,都因庐邑和庐子国而得名。后来,庐邑范围逐渐向南(今安徽宿松、江西九江)扩展,境内的山遂命名为庐山 (左丘明《国语·楚语》)。


  庐山北枕长江,东临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座避暑名山。


  庐山各峰海拔平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达1474米。山中森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庐山上仅有22.6℃左右,早晚温度常在15℃-20℃。从山下到山上,简直是两重世界。因此,游庐山者往往都会有“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白居易《游大林寺》)的美妙感觉。


  除凉爽外,瀑布众多也是庐山的一大特色。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平均降雨量达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年。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变化莫测,为其增添了无穷妙景。在雨量丰沛的条件下,有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奇峰异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无数陡壁深壑和峭崖渊涧,构成了众多的瀑床。每到雨季,便形成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


  在众多瀑布中,尤以庐山秀峰最为著名,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的说法。


  秀峰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庐山志》载,南唐元宗李璟(李煜的父亲)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即帝位后,为纪念这段经历,在此营建寺庙。因取“开国先兆”之意,故名开先寺。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皇帝第六次南巡,途经庐山,御笔亲书“秀峰寺”赐给住持释超渊,遂改名为秀峰寺,亦称秀峰。


  在唐代,庐山最有代表性的瀑布便是秀峰(三叠泉瀑布是南宋绍熙二年才被猎人发现)。秀峰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诸秀汇集,各展其妍。


  香炉峰有紫烟缭绕,鹤鸣峰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如利剑插天,姐妹峰若娟娟秀女,文殊峰似菩萨屹立,龟背峰如行龟遇云……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庐山之美。


  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也宜人。宋代文学家洪朋(黄庭坚外甥)曾写道:“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暝不知去,鱼鸟会留人。”(洪朋《洪龟父文集》之《庐山》)


  正因如此,李白感叹道:“予行天下,所游览山川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序》)


  李白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便是秀峰景区的香炉峰和开先瀑布。


  庐山共有4座香炉峰。一在东林寺南,名曰北香炉峰;一在秀峰寺后,名曰南香炉峰;一在吴障岭东,名曰小香炉峰;一在凌霄峰西南太平寺后,亦名小香炉峰(冯北平、胡操轮编《庐山历代诗选》)。据专家考证,李白描写的是北香炉峰附近的景色([日]植木久行《香炉峰与庐山的瀑布——关于两座香炉峰》)。


  香炉峰的峰顶呈尖圆形,终日烟云聚散,宛如一座仙人炼丹的香炉,故而得名。白天,是见不到“生紫烟”奇观的。只有在清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飘荡在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正所谓:“气笼其上,则氤氲若香烟。”(释慧远《庐山记》)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擎天而立的香炉。晨曦中,冉冉腾起阵阵雾岚,缥缈弥漫于天地间。在旭日的映耀下,化作紫色的烟雾。


  从物理学上来说,光是太阳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线,其能量的99%集中在波长为150-4000nm的范围内,紫色光的波长位于435-370nm。“日照”之所以生“紫烟”,是光的折射问题。瀑布飞溅出的小水滴将太阳光散射,李白恰好看到这道紫色的散射光。水滴随风飘飘忽忽,如同烟雾,于是化作了一阵阵“紫烟”。


  开先瀑布,亦得名于开先寺,是一组同源异流的双瀑,东瀑从鹤鸣、龟背两峰间奔涌而出,由于受到两崖束迫,在跌落中,水流散开,形如马尾,故名马尾瀑。西瀑是从黄岩山巅倾泻而下,落入双剑峰顶的大龙潭中,再绕出双剑峰东,缘崖悬挂数百丈,又名黄岩瀑。黄岩瀑布与马尾瀑布汇合后,经青玉峡流入龙潭中。


  在枯水期,开先瀑布的水流量并不大,仅为一涓涓细流,形似一条玉线从崖顶垂落下来。到了夏季,雨水充沛,瀑布水量大增,如大河天降,咆哮奔腾而下。故古人云:“开先瀑布,不可量其高远,奔腾倾泻,若决银河,此天下之绝观,世间不复更有矣!”(文同《南康军妙明庵记》)


  在李白眼中,水流疑是银河,其时当值盛夏。


  作为诗人,看到如此美景,自然要露一手了。于是,李白先用纵横铺排的赋体写下一首五言古诗——《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西登香炉峰)》。搁笔后,意犹未尽,又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时隔多年,李白还念念不忘地回忆道:“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


  这首诗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刻画了庐山瀑布令人惊心动魄的雄伟形象,李白留诗后,庐山名气大增。以至于后人游览庐山时,几乎都要来看一看香炉峰和开先瀑布,领略一下“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美景。


  关于写庐山瀑布的诗,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


  100多年后,晚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咏庐山瀑布的诗:“虚空落泉万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七四《庐山瀑布》)


  这首诗在当时颇有名气,据说曾达到脍炙人口的地步(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一“徐凝”条引潘若冲《郡阁雅谈》)。后来,徐凝在参加乡贡考试时,正是凭借此诗战胜了他的对手张祜,一举获胜(范摅《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条;王定保《唐摭言》卷二《争解元》。按:曾有专家考证此事不可能发生)。


  又过了300多年,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从黄州调任汝州,途经九江,顺道游览了庐山。由于曾读过李白的诗,所以苏轼这次上庐山并不打算作诗。


  一天,有人送上一本陈舜俞(字令举)所著的《庐山记》给苏轼。当苏轼在书中读到李白和徐凝的诗时,不禁哑然失笑。


  很快,苏轼来到开先寺,住持方丈向他求诗。苏东坡顺手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相赠,狠狠调侃了一把。诗是这样写的:“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苏轼《东坡全集》卷一〇一《记游》,《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白居易)诗称羡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其实,单就作诗水平来说,徐凝还是不错的。他的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也曾名噪一时。只不过,陈舜俞把他与李白的诗放在一起来展示,就差得太远了。


  苏轼之所以嘲笑徐凝的作品是“恶诗”,主要是因为在李白的诗中,本体和喻体的事物形象是有机结合的。徐凝的诗则恰恰相反,由于想象力缺乏生活现象作为根据,所以用来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显得生拼硬凑,导致苏轼给他留下了这条“至为尘陋”的差评。


  而且,在李白之前,从来没有人用“银河”比喻过瀑布。李诗一出,顿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徐凝所用的“白练”,北魏郦道元、南齐谢朓、唐代王季友等,都曾用来比喻过瀑布,不仅重复,甚至有抄袭之嫌(程千帆《关于李白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诗》)。


  苏轼是继李白后的文坛的又一位旷世奇才,他在诗中惯于运用比喻和想象,后人曾评价说:“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施补华《岘佣说诗》)像苏轼这样的比喻高手,自然无法忍受徐凝这样的作品,将其斥为“恶诗”倒也在情理中。


  打这以后,前来庐山游览的文人墨客就很少以香炉峰和开先瀑布为题作诗了,主要还是怕像徐凝一样留下“恶名”。


  在古往今来的文坛上,“前无古人”的境界偶有所见,但“后无来者”的境界,只有李白达到了。


  【简介】


  马睿,字为愚,四川江油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推荐文章2:解读孟浩然(唐)《晚泊浔阳望庐山》—「书写经典」网络展491期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91期,书写孟浩然(唐)《晚泊浔阳望庐山》。


  原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释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介绍:


  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作品赏析:


  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几千里的行程都未遇到名山,当我到了浔阳,猛然抬头,看见了香炉峰就在眼前,原来我已到了庐山。


  生命中,平淡与平坦是一种状态,偶尔的惊喜和意外之喜,能让生命增添色彩,而豁然开朗的感觉,更是人生的美妙体验,或眼前美景、或人生感悟,都是难得的领悟和遇见。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娄建华(山东聊城、1975年),小学教育工,爱好写作,勤习书法。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平台或刊物。荣获第三届长江文学奖2021年度诗人奖杯和李白杯诗人奖章。致力于诗歌生活化,生活诗歌化。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张长义(四川乐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斋主人,退役军官,四川乐山市天开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郝乙


  张长义


  刘国华


  姚淑芳


  娄建华


  姚淑芳


  郝乙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推荐文章3:读宋版孟浩然集-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邻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东邻精舍近”的【邻】另有版本为【林】,“东林”指的是东林寺,“尝读远公传”中的【远公】指的是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如此说来,确实【东林】较【东邻】更为接近。


  【邻】与【林】由于同音而产生讹误,不限于此处,又有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偶然值林叟”也存在“偶然值邻叟”的版本,“邻叟”确实更符合现时的理解,较为通俗,但“林叟”解为林中老叟亦有其合理之处,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山中之境,后句偶遇林中老叟,意境上似乎较邻叟更妙。


  另外诗题方面,一作“晚泊浔阳望庐山”,我国名山中以“香炉峰”作为峰名的的不在少数,如北京香山香炉峰、浙江稽山香炉峰、湖南衡山香炉峰等,两个诗题点明了此处的香炉峰为庐山香炉峰。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推荐文章4:解读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91期

  经典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需要从点滴做起,将古诗词通过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希望给诗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给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一些借鉴,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特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和诗词爱好者,共同开展【书写经典】网络展览活动。


  【书写经典】网络展第491期,书写孟浩然(唐)《晚泊浔阳望庐山》。


  原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释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介绍:


  孟浩然,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作品赏析:


  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几千里的行程都未遇到名山,当我到了浔阳,猛然抬头,看见了香炉峰就在眼前,原来我已到了庐山。


  生命中,平淡与平坦是一种状态,偶尔的惊喜和意外之喜,能让生命增添色彩,而豁然开朗的感觉,更是人生的美妙体验,或眼前美景、或人生感悟,都是难得的领悟和遇见。


  本期参加书写者:


  郝乙(河北石家庄、1974年),师承牛逍先生,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国华(湖南岳阳、1945年),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娄建华(山东聊城、1975年),小学教育工,爱好写作,勤习书法。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平台或刊物。荣获第三届长江文学奖2021年度诗人奖杯和李白杯诗人奖章。致力于诗歌生活化,生活诗歌化。


  姚淑芳(湖南邵阳、1965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经济师,书法及古诗词爱好者。


  张长义(四川乐山、1959年),字常宜,号宜斋主人,退役军官,四川乐山市天开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郝乙


  张长义


  刘国华


  姚淑芳


  娄建华


  姚淑芳


  郝乙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推荐文章5:孟浩然的一首《望庐山》,无一高级字,但意境高远,堪称绝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欢游历山河,在山水中泼墨挥毫,一首诗,一阕词,一段文,一幅画,墨色渲染,诗中自有天青云淡,画里尽是山高水长。


  在那个缺少高科技的年代,诗词代替照相机,为我们呈现了极致的美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今天要讲的这首山水诗是孟浩然所写,无一高级字,但意境高远,堪称绝唱。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说到庐山,很多人都会想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两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将红日照射下,香炉峰云雾缥缈的景象描绘得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后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将庐山之陡峭,瀑布之湍急,描绘得宛在目前。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曾为庐山题写诗文,但几乎无人能超越李白此诗。


  后来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被苏轼批为“恶诗”。


  孟浩然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虽不如李白诗雄奇浪漫,但胜在字字空灵,意境高远,不失为一首山水佳作。


  诗歌首联“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既是叙事,更营造了一种极其高远阔大的意境,为后文描写庐山之雄伟气象埋下了伏笔。


  此诗写于公元733年,彼时的刚刚结束了漫游吴越之旅,自越州(绍兴)乘舟返回襄阳。


  试想一下,诗人驾一叶扁舟,在千里烟波的江上,扬帆而下,掠过无数青山,心境虽悠然,却也有些失望。


  因为对于好入名山游的诗人而言,这些山虽秀丽却也无甚出彩处。


  直到泊舟浔阳城下,举目一望,一座雄伟奇丽的山峰映入眼帘,诗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将庐山之秀丽,诗人心情之愉悦描写得淋漓尽致。


  诗人并未具体描写庐山,一个“始”字便足以让人想象其雄伟壮观的景象,足见诗人笔力高超。


  这开头两联以白描的手法,一气贯注,将庐山的神韵活活画出,令人神往。


  再来看后两联,诗人依然没有正面描写庐山。


  颈联“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之士的向往。


  “远公”是指东晋名僧慧远,曾在庐山修行,刺史桓伊任江州刺史时,特意为他建造了一座禅舍,即尾联所提到的“东林精舍”,也就是东林寺。


  作为一代名僧,慧远对佛教的影响自是不用多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他对山水文化的贡献。


  他曾率领三十多名弟子游庐山石门涧,吟诗作赋,有《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传世,这是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游记名篇。


  李白在《赠孟浩然》中曾写到“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加上孟浩然流传下来的诗,不难看出其对山水的热爱。


  与其说他怀念远公,不如说他向往远公那种高蹈出尘,啸傲山林的浪漫情怀。


  最后尾联“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只闻钟声,不见寺庙,无形中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日暮天远,钟声杳杳,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含余不尽,令人回味无穷。


  纵观整首诗,无一高级字,诗人也没有刻意求工,雕琢字句,随意挥洒间,便将庐山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


  虽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名,但字字空灵,超凡脱俗,意境高远,堪称绝唱。


  所谓“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大概便是如此了。


  不知你认为孟浩然此诗写得如何?欢迎一起来讨论。


  -END-


  :解忧诗词


  注:图片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如有,请联系删除。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推荐搜索词:

  

  1.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拼音版

  

  2.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3.晚泊浔阳望香炉峰翻译

  

本文标题:晚泊浔阳望香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