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一种纪年法,也叫天干地支纪年法或天干地支纪朔法。它是中国古代历法中最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天干地支纪年法基于天文现象,纪年的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即天干。地支则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即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一般用在中国古代的历书和纪年中。其中,地支作为月份纪年,而天干作为年份纪年。如:“庚子年”表示是第60年,“庚”为天干,“子”为地支,表示这一年是庚年的子月。
天干地支纪年法还有另一个用途就是用来纪年朔历。纪年朔历就是指每个月的新月首日,用来纪年的话就是以此来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用于纪年,还广泛应用于风水学、命理学、占卜术等领域。例如,天干地支纪年法也用于中国传统的生肖纪年,其中每一年都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如鼠、牛、虎等。
此外,天干地支纪年法还被用于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其中天干和地支都有其对应的五行属性,如甲属木、己属土等。这些属性被用于解释人们与自然、社会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总之,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在纪年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风水学、命理学、占卜术等领域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天干地支究竟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也可以称为“干枝”
古人云:“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这有可能是干支的最原始的含义。
我们先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再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前面说了干支取意于树木,所以,我们先这么理解干支:
天干
【甲】像草木破土而出,阳在内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著见而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像是人的成丁。
【戊】茂,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纪,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秋收等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也可以认为是辛者新也,万物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下,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
【子】草木种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生的开始。
【丑】草木在土中发芽,屈曲着冒出地面。
【寅】演,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阳光普照,万物滋茂。
【辰】震也,万物震起而长,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因其消尽,纯阳无阴。
【午】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阴气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经长成。
【酉】万物到这时都收缩收敛。
【戌】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阴气劾杀万物,到此达到极致。
天干地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最初是用来记录时间的,天干记日,因为每月的天数是以十进位的,地支是记月,一年十二个月嘛。逐渐发生发展,在实践中慢慢的形成了现在的这一整套体系。
十天干十二地支最小公倍数是六十,依次结合到底成了一个循环叫做“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
六十甲子的每个单位都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代表不同的年月日时。
比如,以日为例;今天是2020年3月28日,农历三月初五是庚午,那么明天就是辛末,后天就是壬申。同样,昨天是己巳,前天是戊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历法混乱,夏历,殷历,周历并存,三种历法的是每年开头的月建不同。秦政帝统一中国后,改用夏历建亥月的十月为一年的开头。此后,直至汉武帝改用太阳历,才正式确定以夏历建寅月的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头。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记月以外,还用来记时,一昼夜就是12个时辰。用现在的时间来说,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
这是时辰与小时的对照:
上表中的俗称,是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的叫法。这种俗称,主要是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表示的。“鸡鸣”是早上公鸡打鸣,“人定”是人睡着了。“食时”“哺时”是吃饭时间,古代人一天吃两顿,跟现在不一样。其他的八个俗称,基本上就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表示的了。
需要注意的是,用十二地支记月,记时是固定的,比如,子月一定是11月,子时一定是半夜23点到1点。与之相配的天干是不固定的,循环往复的顺序是前面说的六十甲子。
在年份上,满六十甲子称为一个花甲。年逾花甲这个词就是说一个人六十多岁的意思。记满时,满一个甲子再从头算起,和记日一样,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就比如今年,今年是2020年庚子年,明年就是辛丑年了,前年就是己亥年。六十年以后,再从庚子年开始,依次下去。
当然了,天干地支虽然只是用来记录时间,但是它们蕴含的内容,远远不是这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
我也不懂,拾人牙慧罢了。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天干地支基础篇——意解“干支”
“天干”和“地支”是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一个创造,简称“干支”。干指天干,主运行流动,计有十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计有十二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古代人们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岁时季节的变化规律,用它来作为推算历法,记事宇宙变化的一种符号。
天干地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它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根据《史记·律书》所载,十天干中:
甲是“田”字出头,表示万物皆生于土,它标志着生命的开始,象征一切事物的开端,代表万物始发,阳气初生,故甲居第一位;
乙字,即屈的意思,形容生物始出,形状幼弱,弯曲未伸之象;
丙字与炳同义,有显著的含义,即已成苗;
丁字有壮大的含义,言其幼苗已壮;
戊字同茂,言其苗壮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进之义;
庚字言其生成茂盛之极,开始变为果实,它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转折点,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将开始;
辛与新同,犹言万物成果而新的生机孕育于内;
壬与妊同,有妊养的含义,表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来;
癸与揆同,有等待的含义,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时节和风至,万物生,从而说明由甲到癸标志着生物始生、繁茂、盛壮、收藏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十二地支中:
子与籽同,言其种子开如孳萌;
丑与纽同,言其纽曲欲伸,以待阳气之发;
寅有发展之义;
卯与冒同,指万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张之义,言其万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长大,为阴阳交替之时;
未同味,以示万物长成、有了滋昧;
申有成之义,表示万物成材,行将就熟;
酉字象征万物衰老之象;
戌与灭字同义,言其万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义,旧物已灭,新生再孕,结果成核(种子)之义。
由此可见,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标志着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壮、收藏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用干支作为符号来记述岁、月、日、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古天文仪上,以干支为周天刻度的读数反映着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和空间标记。所以干支在被用来计算岁、月、日、时的岁时表号与实测基本相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指出的“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灵枢·卫气行》指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这是运用干支来计算岁、月、日、时,从中了解宇宙空间及时间的气交替运化,四季寒暑,阴阳盛衰,气令周期的测试方法。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发展,干支运用逐渐演变成为推数论理,阐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干、支配合规律是:一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二是天干轮六周,地支轮五周,所谓“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三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顺序组合就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组干支的名称。
由于天干起于甲终于癸,计有十数,地支起于子终于亥,计有十二数,二者配合起来,到轮回到第一个干支一一甲子时,天干须轮六次,地支转五次,即为天干10X6=60,地支12X5=60,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六十环周法,也就是古代所称的“六十甲子”。它是我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重要基础。即所谓“吾国古代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内有六十时而周时”,皆以此来推算。
【文中素材图片于网络,如有请联系删除】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的名称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月、日的符号。
天干有10位,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12位,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组合
用干支配合起来记录年、月、日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10天干与12地支的最小公倍数是60,将它们依次从头到尾循环排列组合起来,配成60组,称为“甲子”或“六十花甲子”,周而复始,记录时间。
干支按照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其排列60个组合,形成干支表。
天干地支的应用
纪年
年的原始意义为庄稼收获一次,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圈为一年,古人测出365.25日为一太阳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有一个闰年。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常见的有4种,干支纪年法就占了一类;干支纪年法,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并沿用至中国成立后才改用公元纪年。
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的甲子就是公元184年。
南北朝时期,将12种动物与12地支相配,与同年生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十二生肖。
纪月
古代计算月亮绕地球与太阳一个“合朔”周期的时间为29.53059日,叫做一个月。
古代纪月也用干支,由于阴历通常为十二个月,而地支恰好为十二个,因而纪月的地支是固定的。
现在我国阴历正月的地支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
各月固定的纪月地支,再配上天干就构成了干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是以5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对于闰月的月份,没有独立的纪月干支。
纪日\时
日,是古代人类最早认识的时间单位。古代以一昼夜为1日。
中国在商代就用干支纪日,从春秋开始起到现在,干支记日从来没有错乱、简断过。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什么叫天干地支?天干地支又有多少个?
天干地支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又被称为干支,正如天干地支这四个字所表述的,干支是由天干与地支所组成。其中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十个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这当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天干中,甲乙携带风气,丙丁携带火气,戊己携带湿气,庚辛携带燥气,壬癸则携带了寒气。由此表明五行之气遵照了五行相生的规律演化,也表明了十天干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运行。
十天干可以说有不少人比较陌生,但是十二地支就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了,它们是——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每年都对应了一个生肖,所以每个人出生当年的生肖属相决定了TA的属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别人问属什么这一类的话,而这话的意思就是问生肖属相。
细心地发现在上面使用了“子鼠、丑牛……”这种写法,而不是直接用“子、丑、寅、卯、……”的说法,这么写的好处是更快地理解,十二地支就是把后边我们熟知的生肖名称去掉,也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即为十二地支,而稍有接触的就知道,这十二个字的属相就是十二生肖。
既然十天干有阳干和阴干之分,那十二地支有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十二地支也分为阳支和阴支,如下: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除了上面提到的,十天干还有种叫法,为:阏(yān)逢、旃(zhān)蒙、柔兆、强圉(yǔ)、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而十二地支的另一种称呼为: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chán)、执徐、大荒落、敦牂(zāng)、协洽、涒(tūn)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这两种不同的叫法其实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简化过的,而另一个是没有简化的。很明显,简化后的天干地支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下来。
到此,天干地支也就大致明了了,感兴趣的不要忘了留个言,有机会一起详细地讨论讨论哦!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请联系删除)
天干地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天干地支什么意思详解
2.什么叫天干地支什么意思
3.生辰八字天干地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天干地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