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火棍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中外兵器“绰号”那些事(下)| 从“疣猪”到“烧火棍”,这些小号比大名还叫得响

  深海区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石留风


  深海区工作室 深海龟


  许多国家都有给孩童在大名外另取小名或乳名的习惯。在武器装备的命名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名(官方名称)与小号(俗称)并行不悖的现象,有的小号不仅既形象又贴切,而且辛辣的讽刺也充满了浓浓的战场幽默感,让人忍俊不止,甚至比官方名称更加出名。


  由“雷电”变身“疣猪”的攻击机


  作为一款费尔柴德公司生产的美国单座双引擎攻击机,A-10攻击机的官方名称本来是听上去响当当的“雷电Ⅱ”。然而,该机加入美军之后,这个官方称呼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大多数人都只记住了“疣猪”(Warthog),或简称“猪”(Hog)——这个因A-10粗犷、特殊的造型与特征而来的形象化昵称。


  的确,A-10攻击机的外型实在是太丑了。矩形平尾两侧装有双垂尾,2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安装在后机身上方,其构形看上去就像一头长着锋利獠牙的疣猪。


  这密布的弹孔,足够说明“疣猪”的皮糙肉厚


  更重要的是,A-10攻击机采取了一系列加固设计,使得其能够在战斗中承受严重损伤,战场存活率非常高,就像疣猪一样皮糙肉厚打不死。因此,“疣猪”的名号不胫而走,渐渐盖过了“雷电Ⅱ”这个官方命名。美国媒体在道A-10时,使用的基本都是“疣猪”这个昵称。


  “疣猪”的设计异常强韧、坚固、耐用,4个自封式油箱全置于机身中心,大大减少了被击中的机会,而且各油箱相互独立且互不相邻,内外都覆有化学防火阻燃剂,可以防止油箱意外爆炸。


  “疣猪”内部具有高强度的机体结构,其飞行控制系统有三重保障,包括两套液压系统及一套机械系统,一旦液压操控故障或部分机翼受损时,飞行员可以用手动复归控制系统。


  “疣猪”驾驶舱及部分重要的飞控系统设备则由540千克、13-38毫米厚的钛金属装甲保护,能抵受23毫米弹药的扫射及较少数的57毫米弹药射击。好玩的是,这层装甲被戏称为“浴缸”。


  此外,“疣猪”的名称也源于A-10的动作性能要素。由于该机拥有低速度、低高度的优异操纵性,能够以320公里的巡航时速慢吞吞地飞行,有效发挥近地攻击机的火力支援优势。一旦发现目标,A-10就能以30毫米的GAU-8“复仇者”机炮从空中喷洒火力,一分钟内就能发射3900发30毫米口径的贫铀穿甲弹,其子弹速度比音速快3倍以上,敌人要等到被击中才听到“疣猪”已经开火的声音。


  “疣猪”的“獠牙”——“复仇者”机炮


  从实战表现看,A-10攻击机也确实不负“疣猪”这个名号。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的144架A-10机群出动了将近8100架次任务,共摧毁了伊拉克超过900辆坦克、2000辆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力点,还击落了2架伊军的直升机,堪称这场战争中效率最高的战机。而整个战争期间,仅有4架A-10被击落,另有3架受重伤后仍能飞回基地,还有少数在降落时损毁。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一架A-10在巴格达执行为地面部队支持的任务时被防空炮火击中,两个发动机引擎的其中一个损毁,液压系统失效,但飞行员硬是用备份机械操控系统飞行了一个小时后,成功返回基地并安全着陆。


  不祥的“寡妇制造者”


  F-104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冷战早期生产的一种战机,外号“星战士”(Star fighter)。该机汲取了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中获得的经验,高度重视轻盈、简单与高速性能,外型也非常特别,看上去就像一枚有人驾驶的导弹。F-104不仅在美军中服役,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的主要战术核武器投射力量。


  单从性能指标看,F-104是世界上第一架拥有两倍音速的战机,并在20世纪60年代长期保持爬升率、飞行高度(10万英尺)的纪录。但是,在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指标背后,F-104又是人机结合最差、坠机率最高的战机之一,其操控难度之高,迫降和跳伞可能性之低,使它拥有了“寡妇制造机”(Widow maker)的别称。


  美国空军的家属甚至使用了“玻璃丈夫”一词,来形容驾驶F-104战机的美军飞行员。据不完全统计,在F-104服役的50年里,其坠机率为:联邦德国32%、荷兰31%、比利时37%、意大利37%、加拿大45%、日本15%,美国未公开。


   F-104上演了各种花式坠毁,尤以联邦德国空军最惨


  联邦德国空军作为F-104的最大用户,共采购了916架,坠机损失也最大,共计298架(含6架地面损失),116名飞行员丧生(含8名美国空军飞行员),171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其中8人在F-104上2次弹射逃生)。最惨的一次,联邦德国空军一天之内连续坠毁4架F-104。


   台湾地区空军也装备了大量的F-104战机


  中国台湾地区空军也曾装备过249架F-104飞机,共失事96架,死亡飞行员64人。其中,不少失事飞机甚至是连号的,坠机率高达38.5%。


  这样一款堪称噩梦般的战机,是如何在世界打开市场的呢?1957年,联邦德国曾经派出过纳粹德国时代的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前往美国试飞F-104,哈特曼认为该机不适合本国空军,当时的美国空军也拒绝采购F-104。洛克希德公司为了迅速打开市场、缓解财政危机,竟然向当时的联邦德国国防部长行贿1000万美元,这才敲开了联邦德国空军的大门,并以此吸引来了美国空军和其他空军的订单。1976年,美国会议员曝光了洛克希德公司以行贿手段促销F-104战机的丑闻,该公司副总裁科赫在听证会上承认,曾使用大量金钱收买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国高官。丑闻曝光后,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日本因此追查了多位政要,还逮捕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首相田中角荣,控诉他在担任首相期间收受洛克希德公司贿赂5亿日元。


  然而,此时“寡妇制造机”F-104已经装备了多国空军,只能用这些国家飞行员的鲜血和家属的泪水来买单。


  坦克中的“打火机”


  M4“谢尔曼”坦克是二战期间美国研发制造的中型坦克,其命名源自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北军名将威廉·特库塞·谢尔曼。该坦克最大的优点是生产容易,任何一间钢铁工厂都能生产谢尔曼坦克上的部分零件或者完成组装,使得美国能在短时间内开足马力,把所有产能投入军事生产。因此,该坦克总产量达49234辆,是二战中产量最大的坦克之一。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将美国二战坦克兵的故事搬上银幕,电影也如实还原了“谢尔曼”在德军“虎式”坦克面前的脆弱和恐慌


  从战场表现来看,M4“谢尔曼”坦克存在很多设计败笔,无法同当时纳粹德国陆军的“虎”式、“豹”式重型坦克相抗衡。早期型号的“谢尔曼”把传动系统安放在正面,往往是挨了一炮就失去动力。而且,较高的车身外型使其不易躲藏,装甲过薄很容易被敌人击穿。德军在远距离开一炮就能摧毁一辆“谢尔曼”,盟军往往要牺牲几辆“谢尔曼”,才能击毁一辆豹式或虎式。德军对“谢尔曼”甚至创造了一炮击穿2辆甚至是隔着房间击杀的战例。


  相比于苏德在二战期间的主力坦克,“谢尔曼”防护力太差,难怪美军老兵会不满


  由于“谢尔曼”基本是“一打就着”,中弹后极易燃烧甚至爆炸,这让当时的美国大兵欲哭无泪。由于英军也装备了部分谢尔曼坦克,德军戏称其为“汤米烤肉炉”(“汤米”是当时德国人对“英国佬”的习惯性代称,英国人对“德国佬”的代称是杰瑞)。二战后,美军干脆给“谢尔曼”坦克起了一个外号“朗森打火机”,朗森是当时德国的打火机品牌,其广告词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以此形容谢尔曼的易燃性。


  美国陆军第3装甲师的老兵贝尔顿·库柏在其回忆录《死亡陷阱》中,对M4中型坦克提出了尖锐批评,“美国陆军无论做怎样的保证、声明、和承诺,都无法告慰成千上万死伤的坦克兵和依靠‘谢尔曼’坦克掩护的步兵。提供质量比敌方差距如此悬殊的武器长达两年之久,无论是谁负责供应美军坦克,都必须为此承担罪责。我实在不能理解居然有人能够如此渎职而逃脱惩罚。”


  无名的“黑色喷气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生产的F-117A隐形战斗机,绝对是一个神话一样的传说。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以隐形技术设计的飞机,F-117A虽然名字叫战斗机,其实并没有什么空战能力,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出色之处在于,其隐身技术可以逃过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雷达的侦测,雷达反射截面(RCS)低于0.025平方米,相当于一枚棒球大小,简直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飞贼。


  成群结队的F-117A也是那时美军空中优势的一个缩影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F-117A当仁不让,在未损失1架的完美存活率前提下,不仅成功完成了对敌人雷达的“踹门”任务,还先后执行了1300次任务、飞行6905个小时,成功摧毁了1,600个高价值目标,超过全部战略目标的40%。而且,F-117A也是唯一一种敢于在白天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弹的飞机,伊军雷达无法探测和跟踪到它。


  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战争中打破了F-117A不败的金身,开创了击落隐身战机的战争史记录


  国内外很多媒体在道F-117A时,都把它的外号标注为“夜鹰”(Nighthawk),其实这是一种误传。F-117A在美军中并没有官方确定的正式外号,美国空军的飞行员也从来不把它叫“夜鹰”,而是习惯称呼为“黑色喷气机”。


  当然了,“上山多遇着虎”。F-117A不可战胜的神话,在科索沃战争中被打破了。1999年3月27日,一架编号AF-82-806的F-117A战机在贝尔格莱德近郊,被当时的南联盟军队揍了下来,事后,令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大跌眼镜的是,击落它的并不是什么新型导弹,而是老式的苏俄制S-125“伯朝拉”防空导弹(北约代号为SA-3,外号“果阿”,又名“小羚羊”)。此后,F-117A又参加了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最终于2008年4月退出作战序列。“黑色喷气机”从此成为绝响。


  “女王陛下的烧火棍”


  二战时期英国生产的斯登冲锋枪,几乎武装了半个世界的地下反法西斯组织,但二战后,英国生产的一款步枪却让英军头疼不已——这就是制式武器L85A1突击步枪。


  L85A1是SA80系列步枪的一种,于1985年服役,采用的是采用无托结构枪械构造。该枪虽然看上去造型前卫美观,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频频掉链子,让英军经历了从抓狂到崩溃的心路历程——新枪卡壳走火都是小事,更要命的是射击时机匣盖会弹出来砸到操的脸上;弹匣卡笋挂不住弹匣,发射时弹匣有时会自己掉到地上;当下雨、天冷或在丛林中,枪上的SUSAT瞄准镜会模糊不清;塑料部件大都容易突然折断,击针容易破裂,全枪锈蚀严重……总之,故障率达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


   在网上,吐槽L85A1的文章简直不要太多


  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L85A1作为一个匆匆服役的枪族,随同英军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在战场上,L85A1把所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如每射击99发子弹就要卡壳一次;常见有弹匣脱落、撞针松脱或弹力不足等问题。英军士兵形容,在正常情况下,L85A1应该打不响;只有很幸运的时候,才会打响。


  英军战后告中指出,“只要有一丁点沙子进入我们的步枪,这些枪就会卡壳。但如果润滑它们,砂砾就会被油黏在一起,让事情变得更糟。”“步兵对他们的武器没有信心,大部分人预计卡弹会在第一个弹匣就发生。部分连队指挥官认为,如果伊拉克军队在行动中进行了任何抵抗,伤亡将不可避免的发生。”


  白金汉宫禁卫军手持已装刺刀的SA80与L85A1属同一枪族,可谓名副其实的“女王陛下的烧火棍”


  糟糕的战场使用体验,给服役不久的L85A1带去了很多外号,比如“弹夹容量最大的栓动步枪”、“最先进的栓动步枪”、“女王陛下的烧火棍”、“突击步枪的耻辱”等等,主要是形容其射速还不如老旧的栓动步枪快,且故障率奇高。英军SAS特种部队无论如何也不接受L85A1这个“卡弹王”,宁可采购更靠谱的美制AR、奥地利AUG或德国HK G3等步枪。


  在一片嘲讽声中,英国国防部请来了经验老道的德国轻武器制造商黑克勒&科赫(H&K)公司,对L85A1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在替换了近80%的零件之后,改进型L85A2做到了平均每发射2.5万发子弹才会卡弹。即便如此,其他的小毛病还是难以根除。借由此事,L85步枪也获得了新的美誉——“连德国人也修不好”。以至于在阿富汗战场上,有的英军士兵在出门巡逻之前都要打一梭子试枪。


  L85步枪不靠谱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国际上。据外媒道,英国曾经为某非洲国家培训特种部队,在其培训过程中使用了L85步枪。当训练结束后,英国准备把这些枪支作为军援时,却遭到了拒绝。为了大英帝国的面子,英国不得不高价进口了一批德国HK G36步枪送给这个小国家。


  从“可怕对手”到“空中打火机”


  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诞生了另一种“打火机”。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在二战时期设计的一款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战斗机,具有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在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中,数十架从航母上起飞的零战,完全压制了仓促迎战的美军战斗机。从性能比较看,在太平洋战争早期,美国海军没有一款战斗机能同零战过招。美军飞行员战后回忆,“在一对一近距离空中格斗中,这个对手很可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零式战机性能设计的优越之处。


  零式战机是一款优点和缺点都极其鲜明的战机


  为了对抗“零”式,美国海军和飞机制造商可谓绞尽脑汁。幸运的是,1942年6月,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搜索时,发现了一架迫降的“零”式战斗机。如获至宝的美军迅速将这架战机运回美国本土,展开了全面研究和飞行测试,很快发现了敌机的重要缺陷:动力不足、机体脆弱、防弹能力差。


  “零”式战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堀越二郎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续航能力,把战机重量“减到了不能再减的地步”,只有约1.8吨,比美军P-40战斗机轻了近900公斤,这也导致发动机只能选择重量轻、马力小的三菱瑞星,构成飞机机体的金属框架上遍布孔洞,覆盖机翼和机体的铝合金仅1毫米厚,油箱也没有装甲保护,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美军对零战试飞的结论是:当零战高速俯冲后向上拉起时,由于机翼厚度不足,机翼会出现褶皱变形,可能进一步导致机体颤抖、失控并最终解体。


  电影《珍珠港》海


  针对上述特点,美军制定了针对“零”式战机的战术。那就是发挥美军飞机马力强劲的优势,—旦遭遇零战,迅速俯冲、一打就跑。当俯冲时速超过650公里时,零战就追不上了。与此同时,对零战展开攻击,即“边跑边打”。这一简单而实用的战术,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不仅如此,美军同年还从格鲁曼公司采购了F6F“泼妇”战斗机(又名“地狱猫”),它装备2000马力的引擎,时速超过600公里,机身进行强化,俯冲时速达900公里。美军飞行员驾驶着F6F,对曾经不可一世的零战发起了“反杀”。在与F6F的格斗中,动力不足的零战不仅追不上,还防不住,油箱几无防护的弱点暴露的淋漓尽致,很容易被击中起火。大量经验丰富的日军飞行员,与零战一同葬身火海。美军因此称呼零战为“空中打火机”。


  (文中图片:网络综合)


  

  责编 杜雨敖


  美编 邵晓艳


  烧火棍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诛仙》中的神器之谜:烧火棍的传奇起源与威力解析

  在小说《诛仙》中,烧火棍,也称为噬魂棍,是主角张小凡的法宝。它的形成源于两个邪物:噬血珠和摄魂棒。这两者结合后,形成了具有巨大能量的法宝。


  烧火棍的形成


  烧火棍最初是由张小凡在后山偶然得到的一根铁棒,他误以为它是用来烧火的,因此称之为“烧火棍”。实际上,这根铁棒是上古时期充满戾气的魔棒“摄魂”,而另一部分则是黑心老人的“噬血珠”。这两者在张小凡的精血为媒的情况下融合成一体,形成了噬魂棍。


   烧火棍的特点


  烧火棍的外观是一根通体玄黑色的棍子,长度大约只有一尺左右。它的特点是在黑色之下隐约可见如血丝一般的脉络,尤其是在棒身与圆珠相接的地方更为明显,看起来像是用人血熔接在一起的。


  烧火棍的威力


  烧火棍的威力极大,使用时会伴随着黑气的弥漫,能够吸收人的精血,使对手血尽干枯而死,同时也能克制阴灵鬼怪。它在张小凡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对抗强大的敌人时,烧火棍往往能够成为张小凡翻盘的关键。


  烧火棍的地位


  虽然烧火棍在小说中被视为一件极为重要的法宝,但它是否能被称为镇派神器还存在争议。一些读者认为,考虑到烧火棍的战绩和表现,将其列为镇派神器也并无不可。


  烧火棍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曾经的“烧火棍”成了暖房“神器”

  新华社长春4月1日电 题:曾经的“烧火棍”成了暖房“神器”——吉林备耕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薛钦峰


  天气转暖,吉林省梅河口市曙光镇罗家村村民正在地里清理剩余的部分秸秆,为春耕做准备。以前,无处放置就地焚烧的秸秆,现在被村民当成供暖的宝贝。


  在罗家村村头,稻田正在返浆,远处玉米地里秸秆散落,像一层棉被盖在黑土地上。走进罗家村,干净的水泥路,整齐的篱笆院,一片片庄稼地,让罗家村显得格外美丽。


  快要进田整地了,这几天慕文莲打算等地里再干些,就将剩余的玉米秸秆清运出来。过去,春耕前村民将秸秆拉回家烧火,后来有了煤和家电,没法处理的秸秆只能就地焚烧。


  这两年,为解决村民秸秆处理难,当地政府在村子附近建起秸秆颗粒加工厂,村民将秸秆运到工厂,三吨秸秆换一吨颗粒,然后运回家使用。在慕文莲家,整洁的厨房里多了一个一米多见方的金属箱,里面一边储存着秸秆颗粒,一边是火炉。只见慕文莲按下金属箱上的按钮,火炉便很快燃烧起来。


  这是一个小型生物质锅炉,操作简单,不仅能做饭,还能取暖。慕文莲说:“过去冬天用煤烧炕,屋里全是煤灰,还不是很暖和。”虽然现在室外温度低,但慕文莲家客厅和卧室很暖。地面贴了地砖,卧室里用床取代了东北农村的传统大炕,跟城里没有两样。“地面安装了地热,通过锅炉加热水进行取暖,冬天最低也有23摄氏度。”慕文莲说。


  曾经的“烧火棍”成了暖房“神器”。锅炉仅靠燃烧秸秆颗粒便可满足村民漫长冬日的取暖需要,既节省了取暖成本,还杜绝了秸秆焚烧。“一冬天只需四吨颗粒,也就一垧(公顷)多地的秸秆,我们家秸秆用不了,一些地少的村民还会来我家要一些,村民都把秸秆当宝。”慕文莲说。


  罗家村是玉米秸秆固化颗粒利用试点村。经过两年推广,作为吉林省秸秆固化颗粒综合利用试点县(市),梅河口已有24个乡村进行了秸秆炊具使用示范推广。


  烧火棍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东北风情:冬天打柴火

  “猫冬” ,是东北的地方俗语。意思是说:东北的冬天气候寒冷,滴水成冰。农田里不能生长植物,人们不用到地里去劳动,每天像小猫一样“猫”在屋里。


  其实,这是城市里人给农村人创造的特用名词,并不符合当年农村的实际情况。虽然,冬天活计比其他季节少,但有些活计在冬天一样可以进行。比如:在冬天里就可以打柴火。


  冬天,天短夜长。鸡叫三遍,各家各户妇女们就推开了冻的“吱吱”响的房门,从院子里抱回黄豆秆或者包米秆,点着大灶坑开始做早饭。


  妇女们起大早做饭成为了习惯,原因也很简单,起来早一点升火,屋里可以提前暖和一些。由于天短,争取白天的时间多干一些活。


  外屋地冷热气对流,烟气笼罩,对面看不见人。天渐渐地蒙蒙亮,女主人把小米饭加酸菜汤做好了。男主人已经絮好了靰鞡里的乌拉草,或者穿好了胶皮鞋,也有的人打上了帮腿。女主人拎着烧火棍开始敲炕沿招呼孩子们起炕,如果哪个孩子还贪睡,弄不好,要挨几下烧火棍。


  几声狗叫,东院的墙豁子蹦过人来:“二孩子,快走啊,去南沟打柴火.....”。


   “套兔子不?要套,我带家伙去.......”。睡眼朦胧的“二孩子”拿着镰刀和麻绳子,两个孩子一前一后走出小院,边走边问对方的寒假作业写到了几页。


  这是几十年前,农村孩子冬天早上去打柴火的情景。


  我家住在平原区,没有森林等可供烧火柴用。在生产队时期,烧柴取暖做饭完全靠生产队分庄稼的秆棵。这些秆秆满足不了各家各户生活的需要,所以,必须靠打柴火来做补充。如果,秋天打柴火不够烧,只好在冬天里去打柴火。


  我们村打柴火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村南的南沟柳条通,一处是村东的漂河套。


  南沟的柳条通里面可以割到蒿秆。这种柴火硬实,火力旺,冬天打回来,过年煮冻饺子不“涝锅”。所以,去南沟打柴火是首选。


  田野里一片白茫茫,只有几处坟圈处的老杨树,在寒风中颤抖着干巴巴的枝条,老鸦窝在上面感觉晃晃悠悠的,不见乌鸦飞来飞去。南沟的“毛毛道”上,也没有其他季节时候的人多。偶尔,有几个穿着花花绿绿的男女青年去镇上买结婚的嫁妆,又不时地分分合合。分开是对面遇见了熟人,合一块是周围没有了人,赶紧说几句悄悄话。那年月,乡村里的爱情同这“柴火”一样稀缺。


  我们打柴火是钻柳条通找蒿秆。冬天的蒿子都没有了枝叶,剩下光秃秃的一个秆,稀稀落落地分布在柳树丛中。柳树丛全是没膝盖深的雪,人需要拔拉开柳条子,用镰刀一根根地把蒿秆“提”出来,同时,又不能伤害柳条子。那是生产队公家的东西,不能随随便便割回家自己用。


  那年月的冬天比现在冷许多,吐口唾沫冻成钉是真事。开始打起柴火,感觉冻手冻脚,不一会儿,就感觉全身是汗,裤裆里慢慢地可以“抓蛤蟆”。虽然很苦,很累,但也很有乐趣。


  在打柴火的间隙,我们把早已经准备好的细铁丝,在野兔经常跑的“兔”道上下好套,第二天打柴火时再来取,运气好就能够住大白兔子。


  都说:狡兔三窟,我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我们感觉兔子是很傻的动物。它走路就认准一条道,把兔套下好,总是有收获的。


  到东漂河套打柴火,主要是打茅草。冬天,漂河水封冻,茅草隐藏在雪中,用镰刀在冰面上下刀割,很快,就能割一捆,大约一上午的时间,保证可以割一爬犁。


  雪大的年头,在漂河打柴火很轻松,把柴火放在爬犁上,雪地上光溜溜,不用费劲,几里地的路轻轻松松就可以拉到家。如果遇雪小的年份,可费力气了。雪下的少,路上的雪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有雪,爬犁可以拉的不费劲,没有雪地方,旱地拉爬犁,那是最费力,最恼火的事情。


  白驹过隙,天翻地覆。现在,每当回老家,看见路边或者沟帮子满地的蒿秆,还有每年秋天让农民发愁没有办法处理的庄稼秸秆,不由得想起来以前冬天打柴火的情景,一种苦辣酸甜的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难以言表。


  烧火棍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吉他老手们教你避雷烧火棍!卡马|VEAZEN费森|saga初学者怎么选?

  相信很多新手在选琴都会遇到很多疑问,想询问各方意见,吉他老司机们一定会提醒大家不要买烧火棍,那么烧火棍是什么意思呢?新手买到烧火棍会怎样?有哪些烧火棍品牌要注意避雷的?辣条在这里为新手们准备了一份“避雷攻略”。售价低于500元的吉他是不建议购买的,大概率会遇到烧火棍,而在行业内一直把那些用劣质木材做的吉他叫做“烧火棍”,意思就是这种吉他拿去当柴火烧掉都不可惜,足可见有粗制滥造。


  市面上常见的那些有着花里胡哨外观的琴,琴体喷涂彩漆的主要目的是遮盖面板上瑕疵,并且其使用的彩漆大多也是品质不过关的漆,挥发过程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并不是指彩色吉他都一定有危害,尽量选择靠谱吉他品牌,至少油漆工艺符合环保标准,选原木色的吉他是重点推荐。


  除了劣质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实在弹奏烧火棍的时候,新手也几乎承受不住劣质琴弦的摧残,弦距高甚至有的琴颈没有调节弦距的钢筋,使得初学者弹得手指皮开肉绽、疼痛难忍,打击学习热情,从而放弃练琴了。音准不准确,没有音质可言,长久使用容易让新手对音乐的感知出现偏差。


  很多新手会提到国产老牌子红棉和星臣,在21世纪初这两个牌子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吉他市场,但随着吉他在中国的不断普及,制作水平提升,市场竞争激烈,这两个牌子吉他也越来越跟不上市场需要和标准,接下来给大家介绍近几年深受初学者喜欢吉他品牌,像kepma卡马、saga萨伽、VEAZEN费森这个几个也是行业内公认比较有质量保证的吉他品牌。


  卡马


  费森


  萨伽


  上面说到烧火棍的特点之一就是价格低廉,很多新手小白对吉他不了解的情况下难以辨别,容易踩雷,所以辣条建议新手买吉他的预算要在500元以上,这个价位以上的琴才可能使用质量过关的原材料。


  第一把吉他不用买太贵,500-2000元左右范围足够入门进阶使用。这个价格可以买到靠谱品牌的入门吉他了,这里给新手朋友推荐几个非常适合入门的吉他品牌,在这个价位区间内这些品牌有不少型号是非常值得选择的。


  1)Kepma(卡马)


  卡马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吉他生产线,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售价非常低。市面上对卡马吉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实卡马吉他的手感和音色对于满足新手来说是够的,但只要练上一段时间,有了基础的音感之后,卡马的吉他就不再能满足你了,D1C推荐给暂时手头预算不多的新手朋友,进阶单板推荐F0/F1。


  入门合板推荐:D1C/A1C系列


  D1C/A1C


  入门/进阶单板推荐:F0/F1系列


  F1


  2)VEAZEN(费森)


  于2015年创立,现已发展成为行业内知名的优质原声吉他品牌商。VEAZEN自身拥有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的专业团队。VEAZEN吉他一直秉持事无巨细,精益求精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获得了大家的肯定。近年来,VEAZEN费森吉他品牌开始在国内吉他市场崭露头角。尤其在入门级单板吉他这块领域,VEAZEN的每一系列的产品都经过了几年的优化和升级,最终以稳定的品质和高性价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入门单板推荐:CLR300系列、VZ200系列


  CLR300系列


  VZ200系列


  入门/进阶单板推荐:VZ90系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