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屋顶形式推荐文章1:宫殿的屋顶也分三六九等,而它永远是屋顶界的千年老二

  古代建筑屋顶形式推荐文章2:中国古建八大屋顶样式,个个精美绝伦,你了解多少呢

  当我们流连于古建筑,为古建筑的美所陶醉时。你是否会注意到屋顶的婀娜多姿呢?你是否知道它属于哪种建筑样式,又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建筑上的顶级结构吧。


总说

  中国建筑的单体外观造型的规则,一个就是每一栋单独的建筑都是一个方式,就是三段式:屋顶、屋身和台基。而且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点的地方,即大屋顶。这样说来,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就是大屋顶、三段式。


  天安门 重檐歇山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有各种各样的造型,也就是式样。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盝顶和盔顶等八种。这是全国通用的,最常见的。


  囤顶房顶略微拱起,主要是我国东北 囤顶房顶略微拱起,主要是我国东北


  不过,在全国各地,又有不同的地区风格。比如东北,有囤顶,微微拱起来。西北有平顶。陕西山西一些地方有单坡。南方有各种各样的封火墙的造型。


  其实,最通用的八种,在全国各地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北方,歇山顶建筑,屋顶的坡度是比较平缓的,起翘的也比较缓。而南方的歇山,屋角就翘得很高。


  下面我们具体得来看一下。


八大常规样式

  1.庑殿顶


  就是有四面坡。前后是两面坡,两边也是两面坡。这是最高等级的。


  2.歇山顶


  歇山和庑顶有一个区别,就是它有一个山花。正面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侧面看,就是先竖下来,再一个坡。竖下来的地方形成三角形,叫作山花。


  大同华严寺,单檐庑殿


  歇山和庑殿都属于最高等级。它们都有单檐和重檐的差别。比如天安门就是重檐歇山。而大同的华严寺大殿,就是单檐庑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是重檐庑殿。国内最大的一个殿堂,也是最高等级的。


  太和殿,重檐庑殿


  3.悬山顶


  悬山顶是两面坡,端头的墙叫山墙。山墙外的两边的屋顶悬到山墙外面来了,这就是悬山。


  新绛三官庙大殿 悬山


  4.硬山顶


  也是两坡顶。两个坡到了端墙,不悬出来了,这叫作硬山。


  青海塔尔寺中的硬山建筑


  5.攒尖顶


  就是亭子的屋顶。几个屋脊汇到一个尖上面。它又分为四角攒尖(就是四方亭子)、六角攒尖、八角攒尖。我们又叫六角亭、八角亭。当然还有极个别的情况,圆形攒尖。如北京天坛。


  天坛,圆形攒尖


  6.卷棚顶


  这种屋顶没有屋脊。这种屋顶给人一种很秀丽的感觉。它比较多的用在园林当中。


  长沙岳麓书院屈子祠,卷棚


  7.盔顶


  这种建筑先上面拱,然后再凹。这有点像古代的将军的头盔。虽然很好看,但是做起来很困难。这种建筑比较少。这种建筑现存的有岳阳楼,范仲淹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还有一个是四川云阳的张飞庙,在悬崖峭壁上面。由于三峡工程要淹那里,后来就迁走了。


  岳阳楼 盔顶


  8.盝顶


  它的屋顶是平顶。平时的都是前后两个坡,长长的屋脊。盝顶是四条屋脊。围着中间一个平顶。它可以要多大有多大,然后四面起坡。如北京的太庙的南门,也就是今天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北京太庙南门 盝顶


  以上我们说了最常见的八种屋顶样式。下面我们再看在南方最多的——


封火山墙

  它属于硬山顶的一种。它是两坡屋顶,到端头的山墙这个地方,顶到山墙就为止了。各个地方的封火山墙又不一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


  1.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三义庙


  2.浙江杭州老街里的封火山墙。


  ?


  人字封火墙


  3.杭州灵隐寺里的封火山墙,建筑学中叫对观音兜。


  观音兜


  4.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封火山墙。


  天一阁封火墙


  5.广州番禺的封火山墙,很有特点。它那个三角形的角度跟屋顶呈不同的角度,有夹角。


  夹角封火墙


  6.广州番禺还有一类,如邬公祠的封火山墙,就是这种直线的折角的,这也是广东的特点。


  7.湖北襄阳的山墙,就是边续几个拱。这种山墙只在湖北和四川。这里是湖北襄阳的一个会馆。


  竹山县封火墙


  8.湖南弓形封火墙,这是湖南特有的,叫猫弓背。边续两上拱,造出一个奇特的造型来。这也是只有湖南有。


  ?


  弓型封火墙


  9.湖南新宁的封火墙。一个刘氏宗祠,非常华丽。


  韶关古迹刘氏宗祠


  10.四川李庄的封火墙,一个会馆的,叫南华宫。造型非常的奇特。


  四川李庄南华宫


最后的话

  古建筑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我们喜欢古建筑,原因就在于每当我们在街巷中漫步,总会在不经意间被它们的美妙所倾倒。那种曼妙多姿,那种巧夺天工,那种艺术神韵,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更有一种不朽的精神。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那是一种对美的不懈追求,更是对传统中华文化的阐释。


  古代建筑屋顶形式推荐文章3:趣说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它是屋顶界的“美人儿”

  咱们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以外,还是居住者身份的“象征”,在古代,你能用什么屋顶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比如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基本上只有皇家人才能用,如故宫的太和殿还有皇帝家的祭祖场所“太庙”等。(如下图)


  

  又如清朝时的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如下图)


  

  

  古时候,每一种屋顶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刚才提到的重檐庑殿顶,就称得上是屋顶界的“老大”,而比它稍低的歇山顶是屋顶界的“千年老二”;而像悬山顶、硬山顶,它们是屋顶界里等级最低的,可以说是“小弟级别”。


  

  而在屋顶界,其实还有一个大哥和小弟们都共同保护的“美人儿”,它是屋顶界的第一号“美女”,有着“妖娆”的身材,同时她也是位“素颜美女”,几乎不施粉黛,看上去特别朴素。都说“英雄爱美人”,她还经常“躲在”哥哥们的后面,受他们保护。


  说了这么多,那这位屋顶界的“美人儿”到底是谁呢?请看下图:


  

  就是它——卷棚顶!


  关于卷棚顶(又称“元宝顶”),史料记载,她几乎是明清时才开始使用,各位可以看看它的整体样子:其整体呈一个弧形,屋顶的最上方并没有像她的大哥、二哥们那样有一条硬朗的正脊,而是呈一个“小坡”(如下图):


  

  毕竟人家是小姑娘嘛,得体现身材的曲线美,那种硬朗的正脊只有男性屋顶才应该拥有。


  

  (此为悬山顶建筑,它就有一条明显的正脊,非常阳刚)


  卷棚顶一般不用在重要建筑上,故给屋顶们排名时不把她排在内。在皇宫里,她通常用于太监和宫女住的宫殿的屋顶,而在民间,她也经常被用作普通老百姓的屋顶,同时,在一些私家园林里,卷棚顶也经常被使用来做亭子或水榭之类的屋顶。


  

  如今的承德避暑山庄里有很多宫殿也使用这种屋顶,原因嘛,就是告诉大家这山庄虽然是皇家独有,但它毕竟是离宫,以此和正式宫殿相区分。


  

  (承德避暑山庄里的“卷棚顶”)


  咱们这位“卷棚顶小美女”还特别喜欢素颜,不喜欢涂脂抹粉,几乎所有的卷棚顶都是青灰一色。


  同时,卷棚顶的大哥、二哥们还特别喜欢“保护”它,在很多宫殿园林中,通常采用“勾连搭”的形式来组合卷棚顶和其他屋顶。


  

  所谓“勾连搭”,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顶前后檐相连,形成一个屋顶。在这种勾连搭屋顶中有两种最为典型即“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和“带抱厦式勾连搭”。


  其中“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就是将卷棚顶与一个硬山顶或悬山顶相连接(如下图):


  

  这么看上去,像不像“卷棚顶”依靠在她的哥哥“硬山”或“悬山”顶之后呢。


  古代建筑屋顶形式推荐文章4: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今天将以图文形式解说中国古建屋顶。


  屋顶类型概说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以人字顶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了种种引伸和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物的整体造型。但基本是两坡顶和四坡顶两大类别。两坡顶构造较简单,有硬山和悬山两种;四坡顶有庑殿顶、攒尖顶等;两坡和四坡组合又成歇山顶。常见的屋顶基本有以下几种: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和平顶;另外还有盔顶、盝顶、圆攒顶和单坡等形式;其组合形式有丁字脊、十字脊等。屋面的坡面相交时会形成一条线,这些线称为屋脊。位于屋面最高处的称为正脊,自屋顶至屋口处的称为垂脊。两重或两重以上的屋面称为重檐顶,根据屋檐的层数可直接叫“两滴水”(两重檐)或“三滴水”(三重檐)。相对重檐屋顶来说,只有一层屋面的叫单檐屋顶。


  庑殿顶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庑殿是古代建筑中单檐最高级的屋顶式样,单檐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所以又称“五脊殿”。前后坡两侧的坡面叫“撒头”。庑殿顶在中国传统屋顶形式中出现的较早,在商代甲骨文、周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和明器以及北朝石窟中都可以见到。最早建筑实物为汉阙和唐佛光寺大殿(山西五台山)


  庑殿屋顶a)正立面 b)侧立面 c)透视图


  庑殿顶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有正中的正脊和四角的垂脊,共五脊,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均是,山西临汾广胜寺大雄宝殿和浙江泰顺县部分民居也有这种屋顶样式(见下图)。


  山西临汾广胜寺大雄宝殿


  浙江泰顺泗溪民居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见下图)。


  北京故宫乾清宫


  歇山顶


  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若加上山面的二条博脊,则共应有脊十一条。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歇山的两侧坡面也叫“撒头”,歇山的山尖部分称为“小红山”,歇山的山面有搏风板、悬鱼、惹草,是装饰的重点。歇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形式;有单檐歇山顶和重檐歇山顶(见下图)。


  圆山卷棚式歇山屋顶样式a)正立面 b)侧立面 c)透视图


  尖山式歇山重檐屋顶样式a)正立面 b)侧立面 c)透视图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目前的古建筑北京故宫太和门、保和殿、天安门和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见下图)。


  北京故宫保和殿


  山西省临汾广胜寺弥陀殿为单檐歇山顶,山西省临汾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河南省开封铁塔公园接引殿(见下图)。


  河南开封铁塔公园接引殿


  山西省临汾尧庙五凤楼为三重檐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


  山西临汾尧庙五凤楼


  悬山顶


  悬山顶又叫“挑山”或“厦两头”,其特点是木檩露出山墙外,即所谓“出梢”,悬山屋顶一直延伸到山墙外。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用无正脊的卷棚,山墙的山尖部分常做成五花山墙(见下图)。硬山顶和悬山顶都是两坡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山墙上是否露出木檩。


  悬山顶屋顶样式


  悬山顶卷棚式屋顶样式a)正立面 b)侧立面


  山西平遥镇国寺山门


  浙江温州楠溪江林坑村民居


  硬山顶


  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屋面不悬出于山墙之外,硬山的山墙上不露出木檩,即所谓“封山下檐”。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皇宫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山墙大多用砖石承重墙并高出屋面,墙头有各种形式。硬山顶有尖山式和卷棚式两种。北方民居、徽派民居和岭南建筑大多为硬山顶。


  硬山顶样式


  硬山顶尖山式屋顶样式a)正立面 b)侧立面


  攒尖顶


  攒尖顶的特点是无论几个坡面,最后“攒”在一起,四个方向屋面的坡面在顶部交汇于一处(见下图)


  攒尖屋顶样式


  (宋代称斗尖)。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和于顶部,上再覆以宝顶。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攒尖顶有多种形式,且易辨认。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攒尖顶平面有方、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和十二角等(见下图)。


  贵州三江程阳桥中部亭阁立面


  江苏苏州狮子林湖心亭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攒尖顶一般以单檐的为多,二重檐的已少,但塔例外。


  北京故宫中和殿属角式攒尖顶


  北京故宫御花园千秋亭属圆式攒尖顶


  卷棚顶


  卷棚顶屋脊处不起脊而是形成圆脊的,称为卷棚脊。由上文可知,硬山、悬山和歇山式屋顶的正脊处都可以做成卷棚形式。卷棚顶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垄一脉相通。此种建筑在园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官式殿顶多以上述形式为基础,然后派生或融合出其他形式。


  北京故宫宁寿宫寻沿书屋屋顶


  河南开封天波杨府杨家花园


  平顶


  在我国华北、西北与康藏一带,由于雨量很少,建筑屋面常用平顶。即在椽上铺板、垫以土坯或灰土,再拍实表面(见下图)。


  云南彝寨民居


  云南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寺


  平顶又叫平台房,由于这种屋顶不是用瓦覆盖的,所以俗称“灰平台”。灰平台虽然不“起脊”,但为便于排水,屋面也有些坡度,向一个方向排水的叫“一出水”,向两个方向排水的叫“两出水”。


  盝顶、盔顶


  把庑殿顶和平顶结合在一起就成为盝顶。在北京故宫有些辅助建筑如井亭、久斋房使用了盝顶,钦安殿这样比较重要的建筑使用盝顶并不多见(见下图)。将攒尖(如四角攒尖)屋顶的屋面曲线向上拱起,就变成了“盔顶”。


  北京故宫井亭


  北京故宫钦安殿


  组合顶


  上述基本类型的组合或变化,可产生出多种屋顶式样,如两个或三个硬山、悬山屋顶前后连在一起,可组成“勾连搭”,两个屋顶勾连搭者又叫“一殿一卷”(见下图)。


  勾连搭式屋顶


  河南开封天波杨府


  山西晋祠胜瀛楼


  把两个矩形屋顶横穿在一起,就组成了“十字顶”等(见下图)。除此以外,再加上平面上的各种变化以及重檐形式的介入,就使得古建筑屋顶的式样显得十分丰富。


  河南开封天波杨府天波楼屋顶


  山西临汾尧庙鼓楼


  在传统建筑行业中有“正式建筑”和“杂式建筑”之说,事实上,“正式”与“杂式”很难绝对划分。在习惯上,古代匠师把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建筑叫“正式建筑”,而把其他形式的都笼统地称为“杂式建筑”。在“正式建筑”中,屋顶形式有一定的等级概念,重檐庑殿顶为最尊,重檐歇山顶次之,以后顺序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杂式建筑”屋顶形式变化多样(见下图)。


  几种屋顶变化形式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