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在哪个国家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1:进博·主宾国|柬埔寨不只有吴哥窟,首都金边好玩好看,还藏着神秘街头美食
今年柬埔寨将作为进博会主宾国之一来到上海,或许不少人对这个国度的印象还止于吴哥窟。其实,柬埔寨首都金边也有不少亮点。
金边是柬埔寨王国首都,也是柬埔寨最大的城市,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贸易、宗教中心。金边面积678.46平方公里,坐落在湄公河与洞里萨河之间的三角洲地带。
金边最好的旅游季节为气温适宜的11月至1月之间。金边以王宫和波列莫罗科特佛塔为中心,东边的皇城包括王宫、皇家博物馆、皇家花园和国家博物馆等知名景点。
美丽的万谷湖之于金边,就如西湖之于杭州。它与喧嚣的城市保持着微妙的距离,既没有沾染城市的浮躁,又不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管对当地人来说还是对旅行者来说,到湖边坐坐,看看日出日落,都是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
金边国家博物馆附近的乌那隆寺是柬埔寨难得的不用门票就可以进入的大型寺庙。
论到饮食,除了口味与泰国菜接近的正餐外,爽口的米线、金边卖法国面包做成的三明治小摊等也是游客的上佳选择。
:王筱丽
编辑:王筱丽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2:柬埔寨吴哥窟声名赫赫、出现在国旗上面,但其用途却仍是个谜
柬埔寨吴哥窟是一个声名赫赫的旅游景点,柬埔寨王国的国旗位于图形也就是这个吴哥窟。
对于旅游者来说,到柬埔寨最大的目标也是象征柬埔寨、高棉文明的吴哥窟。
吴哥窟的时间表本身也很奇特,它是在公元14世纪建成的,但是一直到公元17世纪才被法国人在原始森林中发现。
柬埔寨的吴哥窟另外一个神奇之处在于:它的用途一直是个谜,是皇宫?是陵墓?是寺庙?——似乎都是,又都不是。
在柬埔寨王国一些地图上面,甚至直接标出来吴哥窟这个地方,如果仅仅看地图吴哥窟占地的形状是一个向左旋转90度的“凸字”,
从空中看过去,吴哥窟在卫星图上面依然可以看到庄丽的形状,它的面积甚至远远大于附近的一座国际机场。
吴哥窟是柬埔寨王国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高棉文明的发源地。高大雄伟的吴哥窟被一条护城河环绕,也更显得这个地方的壮观。
由于高棉文明已经消逝很长时间,因此自从吴哥窟被“发现”,它的用途其实就是众说纷纭。吴哥窟的神奇之处也在于此,它消失了很多年才被西方人发现,而且很难定位它的用途。
按照比较流行的说法,吴哥窟是吴哥王朝建成的一座庙山,这里面用以供奉逝去的国王,而国王在这个地方其实被当成了神的身份。
因此吴哥窟即是皇宫,也是陵墓,同时它也是一个坟墓……同时又不是单一的功能。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3:进博·主宾国|看懂吴哥窟,就读懂了柬埔寨的心
提到柬埔寨,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国家的国宝——吴哥窟。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苏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时时为供奉毗湿奴而建,历时30多年才完工。吴哥窟是吴哥古迹最精华的部分,也是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
吴哥窟的艺术杰作不仅表现在吴哥窟的建筑本身,还在于它的浮雕石刻。吴哥窟的浮雕极其精致,且富有真实感,是整个吴哥艺术的精华,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
2019年8月31日,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延伸阅读:看懂吴哥窟,就读懂了柬埔寨的心
许多作家学者都用笔记录过吴哥窟的点点滴滴,叶廷芳曾在《文汇》“笔会”上写过一篇《伟哉吴哥窟》(2003年7月30日),特选摘此文以飨读者。
吴哥窟的名字与形象在书影视中不知撞见过多少次了,但她竟是如此宏伟壮观,这是在亲眼目睹以前想象不到的。总以为柬埔寨毕竟是个小国,人力物力有限。从石构建筑而言,则吴哥窟也不能与非洲的金字塔、欧洲的那些名闻遐迩的神庙或教堂相媲美吧?
但眼睛的实证完全驳倒了我的主观臆断。想不到中世纪时期的真腊王国(柬埔寨的前身)曾是东南亚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吴哥王朝时期(9-15世纪)其强盛达到顶峰。吴哥窟便是这个王朝存在的产物和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它有“大吴哥”和“小吴哥”之分,在4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曾经有过600来座各式建筑物。“小吴哥”是一座寺庙,它最宏伟,且建得更早(12世纪前半期),却保存得更好更完整。据陪同者介绍,那是100万奴隶、8万头大象历经25年的血汗结晶!
“小吴哥”的外围由一条飘动的蓝色水带“箍”着,沿着这条清粼粼的河渠走的时候,三座秀美的佛塔犹如尖尖竹笋首先映入眼帘,以为那就是今天要看的吴哥窟。哈,错了,这还只不过是形同主塔而大小不可同日而语的门塔。到达门塔须跨过壕沟,那是一条250米长的坦坦荡荡的笔直大石道;从门塔到内围墙又是300米的笔直大石道!每条石道的起头和中间都有四条象征神圣的昂头的蛇形石雕构成的平面圣坛。大门的三座塔与主殿的三座塔(实际上是五座塔:有两对从前面看去是重叠的)是对应的,都位于以石道为标志的同一条中轴线上。它让你在由外往里走的时候,精神上逐渐凝聚起一种朝圣般的庄严;美学上感觉到一种有节奏的韵律——建筑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对它的欣赏是在你逐步接近它的过程中完成的。
临近内围墙的时候,石道左右有两池清水,五座塔的倒影在水光的作用下,比仰头才能看到的实景要有兴味得多。走进内围墙,又是一次巨大的审美视觉的冲击:太宏伟了!吴哥窟真身的塔群坐落在高高的三层基座上!而第一层基座高4米,东西长竟达215米,南北宽189米!其余两层基座的高度逐层递增。第二层翻了一番———8米;回廊长115米,宽100米;四角各有一塔。第三层基座高13米,每边60米。因此看起来它好像是一节一节拔高而逐节收缩的。主塔位于两条中轴线的交叉点上,离地面高65米。其余四塔均为55米,它们犹如莲花蓓蕾,翘傲天空,互相构成金刚宝座形,被一巨大的托座高高托起,漂亮极了!它们的外壁各有四个高达数米的佛像,个个轮廓鲜明,形象生动。这些造型美丽的宝塔是高棉民族的象征,迄今柬埔寨的国旗仍以它们为标志。这些塔的具体象征内容是各有讲究的:面对观者的左边那个代表“创造之神”,右边那个代表“和平之神”,而中间的主塔却象征“破坏之神”!这个“塔制”到处都是这么规定的。
三层基座所有回廊的廊壁和廊柱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精致的雕刻。内容大多与宗教有关。高棉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即佛教,故这些艺术品的题材主要取自印度经典《摩珂婆罗多》和《罗摩延那》里的神话故事。也有不少是涉及世俗生活的,如表现吴哥王朝举兵出征的场面,十分壮观。还有描写宫廷生活的,其中舞蹈场面很多,据介绍,仅舞女形象就有1500个!一进大门就看到了许多,它们舞姿优美,姿态各异,面部表情丰富。高棉人似乎把全民族的艺术智慧都倾注并熔铸在这座建筑上了!
这座宏大的建筑没用过一寸金属,一块木头,全由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的石块重达8吨以上。建筑的造型庄严而美观,结构极其讲究,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不愧是古代东方建筑的奇观和瑰宝。
“大吴哥”位于“小吴哥”的北面约4公里处,它是一个集皇宫与寺庙于一体的都城。但现在看到的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了,只感到一种巨大的历史沧桑感的震撼,全城据说有9平方公里,正方形,周围有护城河与围墙。城中既有皇宫、寺庙,又有市井街衢。较有名的建筑有巴戎寺、巴芳寺、太后寺、空中宫殿等。巴戎寺是皇城的主殿,位于城中心,毁坏得较少。这是同一台基上的一组塔群,塔式和塔形与上述相似,塔周的佛像十分突出,其中有四个塔的佛像的表情分别代表喜、怒、哀、乐。从基座开始,壁上精美的浮雕亦蔚为壮观。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世俗内容的比重显然比“小吴哥”增加了!可见随着时代的前进,神的权威在悄悄逊退。这些雕刻艺术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且清晰可辨。其中可以清楚看到雄赳赳的古代中国军队帮助高棉人抗击入侵者的出征场面。
整个吴哥时代的建筑除了它的规模宏大和建筑技术与艺术高超之外,还有两点我认为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当时的高棉人对妇女的尊重。离“小吴哥”十来公里处,有一座女宫,其建筑相当规范(即有宫门、前院、三座塔、图书馆、围墙、壕沟、水池等),也十分讲究。皇帝按规定时节来这里举行礼仪,充分表现了对妇女崇高地位的尊重。“大吴哥”中有太后寺,当年的皇宫都已灰飞烟灭,而这太后寺却仍然遗存,说明后者的建筑有可能比前者更坚固,更辉煌;且设有御浴池,可以猜测皇帝很可能经常是在这里生活的。另一点是,它唯一的附属建筑就是两座图书馆,它们分别坐落在中央大道中间的两旁,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是非常重视的。
吴哥王朝在柬埔寨历史上存在了约六个世纪,期间遭到过两次入侵。1431年暹罗人的入侵是致命性的,它导致吴哥王朝的灭亡,并迫使高棉人迁往260公里以外的金边去建都。辉煌的吴哥建筑自此以后就隐埋在莽莽丛林之中而无人知晓,长达400年之久。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就这样一起遁入时间隧道而被隔绝于全民族的记忆之外,这件事的本身就堪称“千年一叹”!直至1860年,随着法国殖民者的进入,这一凝聚了人类惊人智慧和血汗的奇迹才从荒草堆中被发掘出来,重新放射出它的伟大光芒。
:叶廷芳、王筱丽
图片:部分于视觉中国
编辑:王筱丽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4:柬埔寨建筑瑰宝--吴哥窟
去年回国之后,一直乱忙,写了几篇柬埔寨之行的日志,唯独关于吴哥窟的日志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哎呀呀,再不写完就来不及啦。总不能今年出国都回来了,去年的日志还没有发表吧?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老板stiven,给我们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出国游机会。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日志太重要了。要好好整理照片,文字,还有心情。一时不知应该从哪里写起。想来想去,还是先从它的名字说起吧。
相信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被“吴哥窟”这个名字误导了。最初以为是类似于我们国家龙门石窟的宗教雕像场所呢,不知道这个地方中文为什么叫“吴哥窟”。然而,事实上所谓的“吴哥窟”却是由君王兴建,彰显君王为神祗转世的场所,而且,它是印度教建筑而非佛教建筑。
吴哥Angkor一词由来于梵语Nagara,意为都市。吴哥窟Angkor Wat则译为“如圣洁的城市一般的寺庙”。有着“寺院都市”美喻的吴哥窟(又称为“小吴哥”或“吴哥寺”)距大吴哥城33公里,它是吴哥遗迹群中最著名、最具有艺术性的遗迹,也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宗教崇拜建筑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2年将“吴哥考古保护区”(包括之前介绍的吴哥大城,吴哥周边及吴哥边远地区)与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鼎鼎大名的历史遗迹并列为世界列为世界七大文化遗产,而非单单指吴哥窟(Angkor Wat)。
吴哥窟约建于1113--1150年间,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兴建。在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潮。当时建造的吴哥窟,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那突出而对称的高塔是最典型的象征,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柬埔寨国旗上的国徽就是吴哥窟的图案。从而成为许多外国人对柬埔寨的第一印象。
七头蛇神那伽
桥西面两侧分别蹲立着一头神兽巨狮及矗立着巨大威严的七头蛇水神(称之为“那伽”),据说它可以给国家带来风调雨顺。七头蛇神在阳光下昂首而立,蛇头的形象近似眼镜蛇,但三角形的蛇头上还有角和冠,神似中国神话里的龙。
护城河
两边是宽190米的护城河,水源引自暹粒河。不只有防御功能,也是吴哥精密的水利工程之一。可用于干季蓄水和雨季泄洪。
引道与蛇栏杆
到达吴哥窟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了。跨入护城河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长廊,回到了这个神秘的国度。
按照婆罗门的教义,东方是吉祥的方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幸福。所以吴哥建筑群中的诸多著名建筑都是如此。但吴哥窟却是一反常规,坐东朝西,大门朝西!
绝无仅有的大门朝向引起了很多猜测,其中包括:一、吴哥窟是当时的国王为自己兴建的灵寝;二、吴哥窟主奉毗湿奴,而毗湿奴是主掌西方之神;三、吴哥窟的东侧紧邻暹粒河,腹地太小,若大门朝东势必无法建造成目前所见的方正而又具有气势的规模等等。至今尚无任何充分证据证明其中任一猜测。
一条长约300米的中央大道笔直地通往主殿,大道高出地面1米多,全部由巨大的石板铺成。引道的两侧装饰着神气活现的七头蛇蛇神那迦的石栏杆,指引着来访者前方耸立如山的圣殿。 蛇栏杆是柬埔寨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印度神话里的雨神和水神,在以农业立国的柬埔寨具有重要地位。 蛇神一般以3、5、7头的形象出现。吴哥窟西门的引道两侧的7头蛇在阳光下昂首挺立,在这里7头蛇象征着彩虹,是天堂(吴哥窟)与凡间之间的桥梁。吴哥窟护城河上的这条石头长堤,是进入吴哥窟的唯一通道,人称“天界桥”,传说通过此桥的人可以进入天国。
我就要进入天国啦。
门楼
吴哥窟城门中央门楼,吴哥窟以中央神殿为轴心,形成东西与南北轴线,在每层回廊与中轴线的交界处各有一个供出入用的门楼,这是柬埔寨神庙建筑的一大特色。西面最外层围墙有5座门楼,以中央的为最大,供国王和王室成员出入,两侧较低的门楼供官员的出入,最外侧的门楼最低,供百姓和大象出入使用,并且为了方便大象出入,门楼不设台阶。
阿普莎拉仙女Apsara
出发之前做功课的时候就知道了阿普莎拉仙女是吴哥窟的特色之一。
据统计,吴哥窟里的阿普莎拉仙女多达1500多尊,华丽繁复的发型样式也有36种之多,仿佛只要音乐声响起,她们便会漫天飞舞。。。
由于第一天的时间有限,书里面介绍的2尊最著名的阿普莎拉我没有找到。第二天刚好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我包了一辆“嘟嘟车”,再一次拜访了吴哥窟,来寻找我梦中的仙女。
单独来吴哥窟的时候,本来想请一个中文导游的,谁知都被预订啦。有的游客在金边就已经把这面的中文导游订好了。看来以后再来,下手要早啊。
笑得露出牙齿的阿普莎拉
她让我想起了大笑姑婆--吴君如,是1500多尊仙女里唯一露出牙齿的。绝无仅有,位于官员门楼的南侧。
“嘟嘟车”司机,在吴哥窟外面等了我3个小时,从酒店到吴哥窟,往返10美金。
非常感谢这位司机哥哥。
在停车场有榴莲雪糕买,美味无比,2000瑞尔一支。
象征权力的狮子(没有尾巴)
狮子与蛇都是权势与力量的象征。其实吴哥地区并无狮子,所以稀有的狮子形象代表王权。仔细观察吴哥窟的狮子,你会发现狮子并无尾巴,却有个洞,因为当时的工匠为了更精致地表现尾巴的形状,以木雕刻后插入洞里,却形成了现在吴哥窟无尾狮的有趣现象,吴哥窟的石狮状似站立,是吴哥后期艺术的特色。
藏经阁
藏经阁,有的说是图书馆,是吴哥宗教建筑里最常见的建筑类型,通常两两一组位于主体建筑中轴线的两侧。吴哥窟的藏经阁四面都有门,有人认为该建筑也许不是藏经阁,但具体功能至今不明。
与藏经阁相对的蛇尾 ,据说是吴哥窟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蛇尾。
水塘
在进入主体建筑前,引导的两侧各有一个约50米长的方形水塘,这张是北侧的水塘,北侧的水塘比南侧水塘深,是拍摄吴哥窟水中倒影的最佳地点,南侧水塘在旱季会干枯。
吴哥窟是一座仿造印度教神话中的须弥山建造的寺庙,据传依据印度教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大海之中的高山,即须弥山,是众仙居住的地方。须弥山的周围是四大洲。最外层山是铁牢山,是世界的边缘。吴哥窟的核心建筑——3层祭坛象征印度神话中世界的中心须弥山,祭坛顶层5座宝塔,代表须弥山上5座山峰,环绕着主殿而建的重重回廊和护城河就代表了四洲。层层庭院象征着陆地和人间,而更外层的护城河则是代表浩瀚的海洋。
我身上背的大象的小挎包是我最喜欢的,打着给我女儿买礼物的旗号买自己喜欢的,嘻嘻。
与吴哥窟的仙女合个影,1美金。
绕过水塘,往吴哥窟走的路上,闻到一种异味,原来是它们身上发出的味道。
千佛殿
通向顶层(天堂)的台阶。
通向第三层五座宝塔四面的阶梯高13米,坡度70度,几乎垂直,爬上去难度极大,几乎要手脚并用,被称为“天堂阶梯”,寓意攀向天堂之路的艰辛。
因为我第一天去的时候 ,没有找到那个微笑吐舌头的仙女,第二天又不远万里上了一次天堂。
让我魂牵梦系的微笑吐舌头的仙女,我来啦 啦 啦。。。
找到这尊仙女真不容易,问过中文导游,当地导游,好多都不知道。语言又不通。只好动用我的肢体语言,对人家说一下“Apsara”,然后吐一下舌头,就这样,问过N个人,最后终于有一位保安,把我带到了这尊仙女的面前,完成我一睹芳容的夙愿。
中央塔庙俯瞰
传说中官员的净身池(换个说法就是洗澡堂 ,这个洗澡堂有点大呀)
巴肯山日落
下面一组是“吴哥窟的日出”,上一次看日出,是2007年在泸沽湖坐猪槽船去看的。
因为没有经验,准备好的手电筒看日出的时候也忘记带上,还是eric的手电筒帮我们照亮。
像画一样,真美。
小蜻蜓,你也在看日出吗?
在吴哥窟,和上千年的建筑一起等待日出的感受,真不一样。
8臂毗湿奴神像
最佳合照地点
集体照,哪个是偶捏?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5:东南亚世界遗产之吴哥窟:昔高棉帝国佛教圣地,今世界级旅游胜地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推荐搜索词:
1.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在哪个国家
2.吴哥窟在哪个国家?
3.吴哥窟在哪个国家的西北方
本文标题:吴哥窟在哪个国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