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一个人很没有安全感的3个迹象

  文 | 顾之痕


  每一份安全感缺失的背后,都藏着对“被伤害”的恐惧。


  讨好型付出


  一个失恋的姑娘说,她谈过的几任男友,都觉得她像姐姐或妈妈。


  恋爱时,她总是扮演“照顾者”的角色。


  她负责做饭,打扫卫生,且很少花男友的钱,遇到俩人一起吃海鲜,她会帮男友挑鱼刺、剥虾,哪怕逛街,都不让男友拿重东西。


  可当她这样掏心掏肺地为对方着想后,等来的却是男友的一句:“我对你没感觉,跟你在一起,就像跟我妈在一起一样。”


  这个回复让她特别痛苦,她失落地说:“我再也不会谈恋爱了。”


  她以为,恋爱就是一味地付出,却没考虑到,对方是不是需要。


  对她男友来说,接受她的照顾,他就得扮演“小男孩”的角色。


  久而久之,他就会退化,继而像幼时依赖妈妈一样,去依赖女友。而这一点,是一个成熟男性不能接受的。


  这个姑娘“对人好”的方式是有形的,还有一种人,“对人好”的方式是无形的。他们特别喜欢照顾别人的感受,哪怕对方不需要,他们也无法控制自己。


  知乎上,一个女孩分享说:


  临考前,她每天都要早起背书。可读书时,她总担心自己声音太大,以致影响房东休息。所以,她把声音压得很低很低。可即便如此,她心底的忧虑还是不能减轻。


  一天,她用极细的声音读完书后,忍不住去楼上敲响了房东的门。开门的是男房东。在她说明来意后,男房东温和地说:“你一点都没影响到我们。”


  男房东看她一脸犹疑的样子,又强调了一遍,说他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让她放心背书。可女孩看着房东友善的面孔,心里却觉得,他只是不忍心说实话。


  抱着这个想法的女孩,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一直如坐针毡,甚至都不敢再背书了。


  当一个人拼了命地去对别人好时,不管这个“好”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等于在“弱化”对方的自我功能。


  尤其在他们感到不安时,他们就用“照顾别人”的方式,把对方想象成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弱者”。


  一味地讨好付出,这是一个人很没有安全感的第一个迹象。


  用“独立”隐藏自己


  在最新一期的《请与这样的我恋爱吧》里,有一个高颜值、高智商的姑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她大学念的普通院校,但是特别勤奋,考了很多证。


  有一回考前复习,她每天学习14小时以上,一天只吃两个粽子,或一根玉米。虽然最后被送进医院,却考了全系第一。


  这份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执着精神让她毕业后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完成了漂亮的逆袭。


  但在恋爱上,她却一直受挫,几任男朋友都以分手告终。失望的她在节目中说:“面包我可以自己挣,你给我爱情就好了。”


  她不会撒娇,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很怕自己的“作”会让人讨厌。她会一个人消化所有情绪,哪怕凌晨几点回家,也不会让男友来接。


  因为从未向异性索取过关心,她缺乏对关系的判断能力。


  有一次,仅仅因为男生给她剥了一只虾,她就从北京飞到上海,去他家门口堵他,却看到对方和另一个女生一起出来。


  节目中,一个在初始环节选了她做第一顺位的男生说:


  她是一个缺乏自信,然后把自己包裹得很好的人。我会想要给她安全感,但是她给我的回应都是我不需要。


  当她得知三个男生中,有一个人弃权,而另外两个都选了别的女生时,她情绪崩溃了,甚至有些怀疑自己。


  她说:“如果在爱情里,我也能跟学习上一样强势的话,那就更好了。”


  她没意识到,正是她的强势,为她造就了一副铠甲,在保护她的同时,也把那个可能的恋人挡在了门外。


  姑娘在节目中说自己爱商很低,因为自己不懂恋爱技巧。


  其实真正的恋爱,是不需要技巧的,它无非是两个带着铠甲的人,在遇到对方后,都克制住被伤害的恐惧,一点点卸下铠甲,然后真诚相对。


  当“女汉子”开始流行时,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立,女孩们也像男孩一样,压抑自己的脆弱,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


  她们恨不得把自己变成女超人,不论是单身还是已婚,她们都标榜“单身力”,意思是“保持随时有底气甩掉对方的能力”。


  她们竭力展示出自己的独立,却无法在特殊的人面前,流露出自己的脆弱。


  其实,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无关性别,无关年龄。 流露出脆弱与精神独不独立没有必然联系。


  心理学大师荣格有个“人格与阴影”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表现出A面时,他的负A面就被隐藏起来了。


  在关系中,一个人越是极力强调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就说明,TA压抑的自我需要也越深。


  只是,当TA流露出脆弱时,很容易被强烈的不安全感吞没。于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安全感,TA索性用“独立”来掩盖自己的需要。


  事实上,真正独立的人,都具备极强的灵活性。他们既能表现出独立的一面,也能表现出依赖的一面,而不觉得羞耻。


  他们的行为,可以根据对方的需要,或实际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反过来说,总是以“独立”为借口,拒绝一切的索取,拒绝任何的脆弱,这其实是一个人很没有安全感的第二个迹象。


  经常使用语言暴力


  前几天一个女孩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我和男友相恋两年,他在朋友面前特别成熟稳重,可在我面前,却容易发脾气。俩人稍有不合,他就用恶毒的语言诋毁我,有一次甚至让我“滚去找别的男人。”可是事后,他又痛彻心扉般地道歉。


  两年来,男友的语言攻击,让女孩身心俱疲。她一度怀疑自己作为一个人活着,是不是有价值。


  我告诉她:“你的男友之所以频繁使用语言暴力,本质上在于他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人。”


  很多语言暴力者背后,都有一个惯用语言暴力的原生家庭。他们在原生家庭中,不断被贬低、打压,所以很容易产生深度自卑。


  恋爱时,自卑让他们害怕被对方抛弃,所以,他们不断攻击对方的弱点,让对方产生低价值感。


  当对方怀疑自己的价值,没勇气分手时,他们就获得了安全感。


  知乎上,在谈到克服社交恐惧时,有一个5K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


  公司小白领,也不过是打工狗,怕他什么?单位大领导,混了一辈子还在打工,你怕他什么?失败老外来中国,我都不正眼瞧,怕他什么?


  答题者教大家用嘲笑和蔑视的态度,去看待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借以提升自信。可是,这一点,恰恰是语言暴力者常用的方法,只是言辞更为激烈。


  表面上看,采用蔑视态度的人,是主动攻击的一方,有“强者”风范,而被他们攻击的人,似乎是弱者。


  可实际上,他们更像受惊过度的将士,分明在瑟瑟发抖,却硬着头皮把矛头指向敌人,借以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用语言暴力来维护自己的“领地”,通过贬低对方来获得自信提升,这恰恰是一个人很没有安全感的第三个迹象。


  学了心理学后,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人在“低安全感”的状态下生活。


  比如,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会感到焦虑;伴侣没有及时回信息,他们会坐立不安;追求的人稍显冷淡,他们就考虑抽身而退等等。


  每一份安全感缺失的背后,都藏着对“被伤害”的恐惧。


  一般来说,我们成年后的关系模式,都是早年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习得的。


  年幼时,当养育者无法对婴儿做出恰当的回应时,婴儿内心就会产生恐惧和敌意。


  可这种敌意无法释放出去。于是,婴儿会反过来认定,是外界要伤害自己,这种意识会伴随到它们成年。


  成年后的我们,在不安时容易向外归因,觉得是环境不可控,眼前的人不可靠,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引起的。我们不会意识到,其实是自己内在对外有很多敌意。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在《精神分析初级课程》中说:“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然后把这种敌意投射成环境对自己的威胁。”


  不论是用“对别人好”的方式弱化别人;还是用一副铠甲包裹自己;亦或者假装强大,随意攻击别人,它们带来的“安全感”都是虚幻的。


  因为这个做法,是把不安全的原因归向外界。而真正能提升安全感的方法,是向内探索。


  曾奇峰老师说:“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理解过去,而理解过去,是为了超越过去对我们的限定。”


  当我们不断向内探寻,找到了恐惧和敌意的时,我们就能更多地理解它,并不断地自我觉察,从而颠覆过去的模式,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本期话题


  你认为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什么?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顾之痕,富书签约,久病成医的心理学爱好者,长年处于自我斗争中。兴趣广泛,部分小说收录于《无需讨好他人,只做最好的自己》,简书@顾之痕2008,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安全感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夜读」最好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给的

  1


  我和晓瑜姐是在一次茶聚上认识的。当时我俩旁边坐了一个女孩儿,一边不停看手机,一边吐槽男友各种不是,还对一旁的人说:“你们看吧,他不打10次以上,我绝对不接他的电话,就得让他明白我的重要性!”


  晓瑜姐善意提醒道:“要让他明白你有多重要,有很多种方法,但显然通过不接对方电话这种方法,无法证明这一点。”


  晓瑜姐从事编辑工作,在外人看来,她工作体面、婚姻幸福,是典型的“人生赢家”。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智慧优雅的女子,也曾经像茶座边上的这个姑娘一样,用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做法,一遍遍地验证过自己的感情。


  一次,她先生陈大哥正在开会,没有回她的电话,她就发微信开始诘问:“你是不是没有以前在意我了?”


  有天,她在路上开车,想起这两天陈大哥半夜悄悄爬起来躲到书房不知道在做什么,于是就发短信问:“你在书房是不是给谁打电话?你是不是外边有人了?”


  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回复,而是追尾。晓瑜姐受伤住进了医院,陈大哥请了假,没日没夜照顾她,并且道出了实情。原来,他晚上躲到书房是在制作结婚10周年的视频集锦,想给晓瑜姐一个惊喜。


  住院那段时间,晓瑜姐不断地反思自己。她在微博上更新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将安全感深植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他人的身上,那么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你不会因为别人做一件事没达到你的预期而愤懑不平,也不会因为事情不像你想像的那样而惶恐不安;更不会因为别人变得优秀而觉得无地自容,你甚至不会因为对方忽略了一件对你来说极其重要的事情而满腹狐疑。因为你知道,有些事情不可避免会发生,而你,有足够的力量坦然接受这一切。


  你要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你自己。


  2


  我的两个大学学妹芊芊和晨儿,毕业后都进了外贸行业。


  芊芊应聘到了一家公司的客服部。从刚来公司那天,同事就告诉她,老板人比较严苛,主管也处在更年期,平时做事千万别出错。


  芊芊每天提心吊胆地上下班。有次她给我发微信说:“昨天给老板冲咖啡,递过去的时候咖啡不小心洒了出来。完了,老板肯定认为我做事不用心,今天他居然没让我帮他冲咖啡,一定是对我不满意,死定了死定了!”


  结果第二天又给我发消息:“哈哈哈,原来老板那天没去上班,今天他又让我给他冲咖啡啊!”


  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似乎每天都在她身上上演。


  和芊芊不同,晨儿就要独立和有想法得多。面对工作上的分歧,她会在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一次,因为意见不合,她不肯妥协使用老板给出的方案,老板一气之下说:“你不要以为你这个位置别人坐不了!”


  换成芊芊,早就递辞呈了。晨儿却说:“要是做不出业绩,我自己走人。”


  可气归气,她的业绩回回最好,老板每次出国和见客户,必定会要带着她。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职场上如何获得安全感?


  其中有这样一个回答:职场的终极安全感,不是老板和高薪决定的。公司再牛,也有可能倒闭;高薪再诱人,也有可能是一时的。所谓的安全感,就是有勇气去承担后果,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拥有精益的专业素养。它是一点一滴的堆积和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天分与禀赋。


  竭尽全力取悦别人以证明自己,只能说明你不够自信。就像那句话说的:与其去追一匹马,不如用追马的时间种下一片草场。


  3


  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表面上看,是遇到了挫折,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我觉得,这句话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你要改变,就要有所行动。


  同样的,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猜疑和妄想,是来自付出行动。不付出行动,即使有再好的设想,也只会停留在原地。


  安全感不是等来的,也不是虚设的。它是在你认识到思维偏差后,有意识地去行动起来开始的。你越付出积极的尝试,安全感越不请自来。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是会怀疑、会犹豫、会恐惧,但慢慢地,你会由内而外地强大,不卑不亢,有稳定的自我认知。


  说到底,成年之后,你要的安全感,都来自你自己。


  安全感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什么是“安全感”?你可能一直都搞错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安全感是一个常被提及但又常常被误解的概念。许多人认为安全感仅仅是伴侣的存在、物质的富足或是外在的保障。然而,真正的安全感远比这些表面现象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什么是安全感,以及我们可能对它的误解。


  一、安全感的真正含义


  安全感是一种内心的状态,源于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信任。它不仅仅是来自于他人的支持和爱,更是来自于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内心的平和。安全感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


  二、安全感的


自我认知:安全感首先于对自我的了解和接纳。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才能在感情中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信任:在亲密关系中,信任是安全感的基石。信任不仅仅是相信伴侣的忠诚,更是相信彼此能够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缺乏信任的关系,往往会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当我们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伴侣也会更容易理解我们,从而增强彼此的安全感。情感支持:在生活的起伏中,伴侣的理解和支持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安全感。无论是生活中的小事,还是面对重大挑战,能够依靠彼此的支持,能够让我们感到安心。

  三、安全感的常见误区


依赖与控制:很多人认为,依赖伴侣能够获得安全感,实际上,这种依赖往往会导致关系的紧张和不健康。真正的安全感应该是基于彼此的信任和自由,而不是束缚和控制。物质保障:有些人认为,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就能带来安全感。虽然物质的富足可以提供一定的保障,但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内心的平和和对关系的信任。外在评价:在追求安全感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认为只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感到安全。实际上,内心的安全感应该于对自我的认可,而不是外界的评判。情感的依赖:许多人在感情中容易产生依赖,认为只有伴侣的存在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全。这种情感依赖往往会导致关系的不平衡,甚至是冲突。

  四、如何建立真正的安全感?


提升自我认知:通过反思和自我成长,增强自我价值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才能在关系中更加从容。建立信任:通过诚实和透明的沟通来建立信任,避免隐瞒和欺骗,让伴侣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加强沟通:定期进行深入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及时解决误解和矛盾,增强彼此的理解。尊重个人空间:在关系中,保持适当的个人空间,让彼此都有时间和空间去成长,避免过度依赖。

  结语


  安全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我们的情感生活,更影响着我们的整体幸福感。理解安全感的真正含义,并努力在生活中建立和维护这种安全感,才能让我们在爱情和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记住,安全感并不是依赖和控制,而是内心的自信与平和。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感,享受健康而幸福的关系。


  安全感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

  安全感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什么是安全感?

  平日里大家普遍在说一个词“安全感”,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呢?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又是怎么去定义安全感的呢?让我们下来了了,大家口中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大家也许都听过,一个没有被爱的人,是没有安全的,日常情侣吵架总是问对方,你爱我吗?然后男朋友说你怎么这么幼稚,老是问这个问题,你烦不烦,女生就开始哭了,原本她在问的时候,她就开始思虑,于是想通过对方的态度来验证,而当问题频频出现,就会出现情绪冲动,从而发出暴力语言,或许这个男生真的是爱这个女生的,而这个女生的这种行为造成了反向效果,就会有人说,这个女生没有错,只不过她缺乏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就是她对这份感情看得很重,把对方也看得很重,就担心对方不爱了,这份感情就没有了,就比如握在手中的沙,你握的越紧,就会从手中流失的越多。


  那么一个词“安全感”,到底什么是安全感呢?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又是怎么去定义安全感的呢?让我们下来了了,大家口中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大家也许都听过,一个没有被爱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日常情侣吵架总是问对方,你爱我吗?然后男朋友说你怎么这么幼稚,老是问这个问题,你烦不烦,女生就开始哭了,原本她在问的时候,她就开始思虑,于是想通过对方的态度来验证,而当问题频频出现,就会出现情绪冲动,从而发出暴力语言,或许这个男生真的是爱这个女生的,而这个女生的这种行为造成了反向效果,就会有人说,这个女生没有错,只不过她缺乏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就是她对这份感情看得很重,把对方也看得很重,就担心对方不爱了,这份感情就没有了,就比如握在手中的沙,你握的越紧,就会从手中流失的越多。


  大家也许都听过马斯洛的5种需求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会需求,尊敬和自我实现。


  在满足生活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就会进入第二层次安全,小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很安全无忧无虑,但是长大后,这种被人保护的安全,要么是你的另一半,要么就是你自己,所以为什么会有人会说安全感是自己给的,这就是不同的人,对于安全感的定义由来,当你身边有爱你的人陪伴,那你就希望对方永远给你这种安全感,你看得很重,于是就很重视,所以你才会一次一次地去确认,消除内心的恐惧。


  反转过来,一个人孤孤单单来到这个世界,被人呵护,被人疼爱,被人宠爱是很幸福的事,但是当一个缺少这种能量获取的人,她要么自己努力给自己这种安全保障,要么找个给她这种能量的人。


  安全感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安全感是什么意思?

  

  2.男女之间的安全感是什么意思

  

  3.女生说的安全感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安全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