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词,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长江之水滚滚不停地向东流去,翻飞的浪花之中,时间的长河之中,淘尽了多少英雄。是与非、成与败,转眼即逝,一切成空。只有青山,依旧在那,只有夕阳,依然在那。


  在江上,白发的渔夫与樵夫,早已看惯了秋月与春风的四季流转。和老朋友难得见了面,拿出一壶好酒,与之痛痛快快畅饮。古往今来,无数英雄故事,都成为最好的下酒菜。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赏析


  这是明代词人杨慎的一首咏史词。《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就是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虽说是后来的小说家或者评书艺术家给加上的,但丝毫不减全书的艺术性,反而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是说,长江之水滚滚不停地向东流去,翻飞的浪花之中,时间的长河之中,淘尽了多少英雄。这是写“古代英雄之远去”。一二句,引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三句是说, 是与非、成与败,转眼即逝,一切成空。只有青山,依旧在那,只有夕阳,依然在那。这是写“青山夕阳之依旧”。第一句,讲时间。第二句,讲英雄。第三句,点评英雄。一切到头来都是一场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为全诗写得最佳处,是对上句“空”的绝妙注解。青山尚在,英雄何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看上去都是在写景,实际上则是抒情。这“青山”的背后,这“夕阳”的背后,分明有一双深情睿智的眼睛,正凝视历史深处,既有对英雄的渴慕,也有对命运的愤懑,更有对人生的和解。看似纹丝不动的青山夕阳背后,是一颗热血澎湃的爱国心,是一颗大难不死之后洒脱豁达的心。颇有苏东坡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气磅礴,雄奇壮丽。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这两句是说,在江上,白发的渔夫与樵夫,早已看惯了秋月与春风的四季流转。这是写“眼前所见之景”。


  “惯看”二字,最为出彩,写出了满头白发的渔夫和樵夫看破世事,淡泊名利的悠然心境。人生经历的多了,就一切看开,见怪不怪了。英雄也是凡人,也会消失,不如一壶浊酒,和三两知己,过自己想要的渔樵生活,岂不乐哉?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三句是说,和老朋友难得见了面,拿出一壶好酒,与之痛痛快快畅饮。古往今来,无数英雄故事,都成为最好的下酒菜。这是写“渔樵心态之悠然”。与其说是渔樵心态之悠然,不如说是词人自己心态之悠然。


  明朝正德六年(1511),24岁的杨慎获殿试第一(状元)。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得罪皇帝朱厚熜(几被仗死),37岁的词人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在江边,看见渔夫和樵夫正在煮鱼喝酒,谈笑风生,遂感慨万千,颇有醒悟而作此词。


  当你知道了杨慎写这首词的背景,你才知道一首词最大的魅力不是写故事,而是写人生态度。无论身处何等逆境,依然笑看人生,这才是人生该有的姿态。


  在云南贬所作《南枝曲》中,杨慎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在咏物之中,寄寓着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72岁,笑看人生的词人得以终老贬所。


  赏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严勇


  :唐诗宋词古诗词


  临江仙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填词基础小知识 换韵与叶韵 叶平、叶仄是什么意思?

  问题:换韵与叶韵有什么区别 叶平、叶仄是什么意思?


前言

  简单来说,词谱中的叶韵,就是一个韵部中的平仄换韵。


  诗词中常见的叶韵主要有两种。因为历史变迁,生活中的读音发生变化,在南北朝时,学者读《诗经》韵多不和,于是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韵。


  另外一种是指诗词文的押韵。


  题主提到的“叶平”、“叶仄”现象,主要出现在填词时,词谱中会有“叶”韵的提示。


  例如下图是《钦定词谱》中的《西江月》词谱,写有“句”,表示不押韵;写有“韵”表示押韵,写有“叶”,表示叶韵。


一、叶韵与词韵的邻韵相押

  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第三章第4节,举了几个叶韵的例子。填词时也有类似于邻韵通押的现象。


  唐宋人填词的时候,没有专门的词韵,还是以诗韵为标准。有的词像格律诗一样,完全一韵到底,不用邻韵。


  1)诗韵 一韵到底


  牛希济《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完全用的是诗韵: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全词用删韵,一个邻韵的字不掺杂。在词韵中属于【第七部】


  2)诗韵的邻韵通押


  但是大多数词类似于古体诗押韵,可以用诗韵的邻韵通押。例如徐昌图的《临江仙》: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这首词押词韵【第一部】,但是按照诗韵来看,浓属于【 冬】韵,其他都属于【东】韵。


  注:后人以此归纳制定了词韵,因此词韵基本上是合并了诗韵的邻韵。宋平水韵 (诗韵)有106个韵部, (清)戈载编撰的《词林正韵》(词韵)一共只有十九个韵部。


  例如《词林正韵》第一部中的平声韵,一东二冬通用;仄声韵,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这都属于一个韵部。


  唐宋人的词押韵,基本符合清朝人归纳而来的《词林词韵》,但是也有例外。


  3)符合诗韵 不符合词韵


  例如这首晏几道的《采桑子》,依照词韵第三部、第五部混押。


  花前独占春风早


  长爱江梅【梅:第三部】 押韵(第1组韵)


  秀艳清杯【杯:第三部】 不押韵(第1组韵)


  芳意先愁凤管催【催:第三部】 不押韵(第1组韵)


  寻香已落闲人后


  此恨难裁【裁:第五部】 不押韵(第1组韵)


  更晚须来【来: 第五部(平)】 不押韵(第1组韵)


  却恐初开胜未开【开:第五部】 不押韵(第1组韵)


  这首词的韵脚有梅、杯、催、裁,来、开,这6个字在平水韵中属于【 十灰】,【十灰】在词韵中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属于【第三部】、一半属于【第五部】。


  对于词韵来说,这种填词的叶韵,有点像古体诗的邻韵相押。但是实际上,晏几道完全是按照诗韵来押韵的。


  这种按照诗韵押韵,按照词韵不押韵的例子不少。在清朝有一个女词人叫做顾太清,她有一首词押诗韵【十三元】,十三元在词韵中也被分成了两个韵部,因此按照词韵来说,也类似邻韵相押。


  顾太清《喝火令》: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


  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


  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用词林正韵来看, 【繁、翻:第七部】、【昏、门、坤:第六部】 。


  注:以上说的是填词押韵中,诗韵与词韵不同的现象,被王力教授写入了《汉语诗律学》关于叶韵的内容。


  但是这一段内容与词谱中的“叶韵”完全不相关。


二、词谱里的换韵与叶韵

  题主说的叶平韵、叶仄韵,是词谱中常见的一种押韵方式。词的押韵有两大类,换韵或者不换韵。


  1、不换韵的词


  有的词谱不可以换韵,只能押一个韵部,或押平韵,例如 《鹧鸪天》 :


  夜雨篷舟乱打窗,晓风残月挂清霜。逢秋客子相思苦,寄意寒星墨迹香。


  兰棹远 ,海天长,如鱼饮水识温凉。梦中曾拭离人泪,半倚妆楼菊正黄。


  或押仄声韵,例如 《生查子》: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2、换韵的词


  换韵的词也分两类,一类不限制韵部,例如《虞美人》、《菩萨蛮》等词牌不限韵。


  1)不限制韵部


  如《虞美人》4组韵,平仄相间韵,但是不要求必须在同一个韵部内。李煜的这首用了四个韵部


  风回小院庭芜绿 【绿:第15部】,柳眼春相续【续:第15部】。


  凭阑半日独无言(换平韵)【言:第7部】,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年:第7部】。


  笙歌未散尊罍在(换仄韵)【在:第5部】,池面冰初解【解:第5部】 。


  烛明香暗画阑深(换平韵)【深:第13部】,满鬓清霜残雪、思难禁【禁:第13部(平)】。


  这首虞美人4组韵用了4个韵部,这个词牌对于用几个韵部不做要求。


  ?2)限制韵部,分两种


第一种如《定风波》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明霞。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前平韵)


  独凭绣床方寸乱(换仄韵)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前平韵)


  邻舍女郎相借问(换仄韵)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前平韵)


  定风波有两处换仄韵,然后换回的平韵要求是“前平韵”。就是说这首词的所有平韵必须是同一个韵部,但是仄韵不作要求


第二种如《西江月》的 叶韵

  有的换韵,要求平仄韵在同一个韵部内。这种换韵方式就是叶韵。


  例如苏轼的《西江月·重九》 :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虽然也换平仄韵,但是平仄韵都属于同一个韵部,这就是叶韵。钦定词谱中会注明”叶韵“。


  苏轼的这首词中,雨,仄韵;湖、徐,平韵;浦,换回仄韵。无论怎么换,都是在同一个韵部内。


  点点楼头细雨【雨:第四部】 仄韵


  重重江外平湖【湖:第四部】叶平韵


  当年戏马会东徐【徐:第四部】平韵


  今日凄凉南浦【浦:第四部】 叶仄韵


  莫恨黄花未吐【吐:第四部】 仄韵


  且教红粉相扶【扶:第四部】 叶平韵


  酒阑不必看茱萸【萸:第四部】 平韵


  俯仰人间今古【古:第四部】叶仄韵


  平韵换成仄韵,这就是“叶仄韵”。反之,仄韵换成平声韵,叫做“叶平韵”。


  下图是清朝《钦定词谱》的影印本 ,写有“叶”字的位置,表示叶韵。


结束语

  所有的词,都是格律诗,因此填词一定要依谱填词。词谱中关于对仗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是对于押韵非常严格。


  词韵有换韵有不换韵。换韵中有不限制韵部的,如虞美人、菩萨蛮等。有限制韵部的,如定风波限制一部分;如西江月所有韵脚都限制在同一个韵部,这就是叶韵。


  简单说,叶韵就是同一个韵部中,平仄韵互换 。


  @老街味道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古代诗人为什么总喜欢捣衣?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影不是二人么 为什么李白说三人


  观唐习律34 写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 却被年轻人鄙视不会作诗


  临江仙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写一首《临江仙》,可与苏轼《赤壁怀古》比肩

  杨慎,字升庵,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明朝第一才子,素有“明词第一人”之称。今人知道他的名字,多半因为他是《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的。


  其实,早在《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问世之前,杨慎这首《临江仙》就已经通过一本《史略十段锦旁注叙》在民间“走红”。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本书的原就是杨慎。


  《明诗纪事》这本书中说:“升庵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年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之格调。间入东坡,涪翁一派。”


  这段话的意思是:杨慎早年醉心六朝诗风,写起绮丽的诗歌,让人连连叫绝。晚期被贬谪之后,诗风渐渐老成、沧桑,有杜甫、李白的格调,偶尔会带着一点苏轼、黄庭坚的风格。


  苏轼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号称宋词第一。杨慎这首《临江仙》的开篇,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篇略有一些相似之处。


  虽然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一首“游戏之作”,也不算是他成就最高的作品,但是它却是明词当中,传诵度最高的一首词。同时,这首词开篇两句,就惊艳了岁月。


《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这首词开头的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如出一辙,但是全词想要表达的内涵却完全不同。开篇都是借滚滚江水东逝,表达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者,生命的短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四十六岁,被贬到黄州之时。杨慎这首词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不过应当是作于他三十六岁被贬云南之后。


  苏轼怀古,怀的是三国英雄建功立业的那个好时代。感叹的是自己蹉跎岁月,鬓生华发。杨慎的《临江仙》却有一些道家风骨,英雄功业千秋计,在他的词里不过是青山斜阳梦一场。


  杨慎是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是正德六年的状元,成名时间非常早。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为“大礼议之争”事件被贬云南保山,流放终身。


  在近四十年的流放生涯中,杨慎写了几千首诗词,流传下来的也有二千多首。在明朝时,他已经被人誉为“当代宗词”。清代胡薇元作《岁寒居词话》,仍然认定他是明词第一人。


  明代三大才子命运都非常不济,解缙惨遭“雪地活埋”、徐渭杀妻自残。相对来说,杨慎的命运是最好的,但是依然被流放了近40年,有家归不得。


  杨慎出生于宰相之家,自己又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结果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贬到蛮荒之地戍边。经过这番打击之后,杨慎的心里发生了一些改变,把功名利禄看得非常地淡漠。


  晚年的时候,杨慎写过一部《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他在这部书的每一章开头,题写诗词各一首,而结尾也有“散场词”。后来,这部书被改成了《二十一史弹词》。


  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首《临江仙》,就是这部《二十一史弹词》中《秦汉篇》的开场词。尽管它的开头两句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很像,但是它讲述的却并非三国历史。


  其实把这首《临江仙》,用到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一样妥当。它想表达的思想是:轰轰烈烈的皇图霸业,转眼间就要成空。那些英雄的丰功伟绩,是非成败,最后都成了渔樵闲话。


  其实,历史上以流水来喻时间消逝的人,苏轼也并非是第一人。《论语》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是苏轼的比喻,来得更加大气。


  当我们开始探讨,为什么杨慎这首《临江仙》会成为明代影响力最大的一首词,绝不应该忽略一个关键点:词里的开头的两句话,暗合了世人对于时间与流水的印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它是属于全体世人的一种“共通”的认知,关于生命如流水般地短暂,也是世人共同的忧虑。


  另外,杨慎这首《临江仙》,全词都没有那种深奥难懂的典故,以及晦涩的词句。它非常像是一个普通的渔村村民,在对着你闲话自己的一些家常事。


  谈的内容也是大家都有的感触,用的也是大家都懂的语言,即便没有什么文学功底的人,听了之后也可以懂得其中的意思,这就为它的通俗传播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这首词里关于“青山”、“斜阳”的隐喻,又让作品保持了一定的文学美感。所以尽管它只是大才子杨慎一时之间的“信手闲笔”,但是最终仍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以感叹时间的流逝开头,转向描写想象中的三国战场,最后再以感时自伤结束。


  杨慎的《临江仙》,似乎也是在感时而伤,但是他这首词中,伤的不是个人的际遇,而是伤的所有世间英雄的际遇。


  因此,杨慎这首《临江仙》,明显就带着宋诗那种“说理”的味道。不重视对想象与环境的描写,更偏重于抒写人生哲学。


  杨慎这首《临江仙》中的哲理非常浅近,并未推陈出新。不过词中的“渔樵闲话”,和《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小说的行为却颇有相似之处,所以才被引到了名著的开头。


  不过要论杨慎这首《临江仙》最出彩的笔墨,的确也还是落在了这“渔樵闲话”带来的震撼感觉上。因为这四个字,带出了一段本人的“辛酸”。


  平生自己看重的、珍惜的,在自己百年之后,不过是别人嘴里的一时笑谈罢了。这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在杨慎的另一首《西江月》里表现得更加明显。


  《西江月》


  细想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


  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史书上写哪个皇帝英明神武,就仿佛他一辈子,都不可能做错任何事情一样。他留下一段“丰功伟业”,后人依着葫芦去画瓢,也就得到了一个看起来类似的“太平盛世”。


  只是在这期间,委屈了那些历史“公案”的当事人,始终得不到一个公允的评论。这些,最后都成了“渔樵闲谈”。


  比如嘉靖皇帝,因为“大礼议之争”事件,就断送了杨慎的后半生。这段公案的来龙去脉,谁又会去真正地关心呢?


  再比如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不仅是《永乐大典》的编撰者,还是明代的第一位首辅。最后因为卷入了太子之争,就被永乐皇帝“雪地活埋”。


  这段公案的是非曲直,又有谁能得清呢?人们往往因为史书上朱棣的那些丰功伟绩,反过来认为谢缙就是一个小人。


结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杨慎一生写了数千首诗词,很多词作的水平也都是高于这首《临江仙》的。但是最终影响力最深远的,却还是这首《临江仙》。


  只因为这首《临江仙》,写得既通俗易懂,又蕴含了很深的哲理,同时还不乏古典词诗所要求的那种含蓄隽永之美。让普通人在读懂其中意思的时候,还能领会词中的意境。


  同时,这首词的意境,也深切地触动了明代著名书评家毛宗岗,于是后者就把它引入到了脍炙人口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从此以后,滚滚长江东逝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最具民间影响力的一首词,说这首《临江仙》足以与苏轼的经典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肩,丝毫也不夸张。


  临江仙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10首最经典的《临江仙》,说尽心中无限事

  临江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临江仙”三个字给人以清宁、婉约的感觉,《宋词三百首》中共收录了五首《临江仙》,都是传世的名作。


  今天,诗词君推荐10首经典的《临江仙》,一起体会其中旖旎风情吧!


最唯美的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念旧怀人的名作,晏几道曾和歌女小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今小蘋不在身边,他追忆曾经相逢的美好,抒发了对小蘋的挚爱之情。


  全篇由怀人之境,进而写所怀人之事,情真意切,意境优美,语言精工,堪称杰作。


最大气的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荡气回肠。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人生有限,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而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全词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最伤怀的临江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临江仙·寒柳》


  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咏柳的词作,全篇都由“柳”贯穿, 但又通篇以情入景,借景入情,“比” 与“兴”融为一体,写柳,亦在写人,写“寒柳”,亦在写“伤情”。


  词人写柳树而及女子,联想到心爱的女子,曾经美好的相会,应该再也不能重续了。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最豁达的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某一天,他醉酒归来,家童已熟睡,无人开门,只得“倚仗听江声”。


  回想多年宦海沉浮,几经挫折,诗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已无法掌握命运,不如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可见其豁达浪漫的性格。


最沧桑的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的词人,他是洛阳人,北宋覆亡后,陈与义流落到南方,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当年与友人一起畅饮欢聚,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而今国破家亡,几经流落,亲友四散,再回想起往事的美好,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最悲伤的临江仙: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南唐·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这首词是李煜在围城中作的,当时围城危急,无力挽回,诗人缅怀往事,触目伤心,故全诗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


  诗人通过借思妇怨女之口传达自己亡国失势,朝不保夕的无奈愁恨之情。全词最后一句当是词眼,一个“恨”倒贯全篇,不忍卒读。


最执著的临江仙: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临江仙》


  宋·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回忆当年与一位姑娘初见和交往的情形,把女子描绘得娇美动人。下片写分离后的思念。时光流逝,不知她身处何方。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词人在春雨飞花中,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词人深沉的爱恋和思念令人动容。


最旷达的临江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与友人钱穆父久别重逢,短暂相聚后,两人又要分别,苏轼写此词相赠。


  他赞赏友人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词中没有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充分体现了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最清新的临江仙: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临江仙》


  宋·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夏日傍晚,阵雨已过、轻雷疏雨,小楼彩虹,雨后晚晴,新月婉婉,好一幅夏日美景,尤其是“断虹明”三字和“月华生”三字的妙用,把夏日的景象推到了极美的境界。


  小楼绣阁,玉钩放下、帷帘低垂,女主人公阁内酣睡。只见她躺着的凉簟纹理平整,不见折皱,而她头上的钗钿则垂落在水晶枕旁。真是风情无限。


最愁苦的临江仙: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李清照南渡三年后,写下此词。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此词不单是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


  “谁怜”二字,表明词人身处异乡,孤身一人,无人可诉。而一个“更”字,道出了词人的心境日渐一日的悲凄。


  这10首经典的《临江仙》,哪一首最让人感动呢?留言区告诉诗词君吧!


  临江仙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作为学填词的基本词牌,临江仙该怎么写?两个范例详解关键

  《临江仙》为唐教坊曲,属于双调词牌。双调是指为填词的格式。元明以来,一般人常把两叠的词称为“双调”。词之由前后两阕相叠而成者,谓之“双调”,有前后同段、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仅一段者谓之“单调”。《临江仙》一般是上下片格式相同的双调。


  熟悉填写词作的朋友想必都有切身体会,在填词创作中,长调和小令的创作往往比较困难,而中调的词牌格式,一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这是因为小令的字少故难以成篇,长调的字多又拙于铺叙,而中调则不多不少的上下两阕恰到好处,往往能收到良好的发挥和创作。


  《临江仙》字数为58字为主,体格不同稍有出入,但总体来说,已经跨入中调的范围。上下阕尾部的五字句属于根据取意对仗的句式,适合于诗友的自由发挥,再加上诸多的变格(有资料记载为11格式),更是适合豪放不羁的那种词写作。


  《临江仙》一调是初学词者入门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通过填词写作可以了解到,《浣溪沙》与《鹧鸪天》形式上源于七律句式的增减,因为词不同于律,它是有几组长短句所构成,长短句因为其错落有致,音节和谐的特点,有很强的自身感染力。


  故此词家历来认为这两个调式为学习填词时,是由学诗过渡到学词的必经之路。如果这两个调式能够掌握好,再来学填《临江仙》,就可以结合七律与五律的句法,进入到词的长短句的初步训练。熟悉之后才可逐步涉及其它小令,否则其它令词也不易探索入门。


  《临江仙》这个词牌有许多变格,根据清康熙年间所编《钦定词谱》卷十“临江仙”条目下,选“临江仙”十一体,可见其变体甚多,而且并无正体、异体之分。学习填写时可以根据取意选择不同的变格来练习,本文只做最常用的两种词体练笔示范。


  第一种是58字的格式,上下两片各5句,各3平韵。上片首起两句,宜采用“仄领式”对仗的手法。同样,下片首起两句,也宜采用“仄领式”对仗的手法。但是这种对仗也非强制性要求,只是看个人意愿,或者情感表达要求。我本人认为,填词时想要增加一些音韵节奏上的美感,可以在词里增加对仗模式,字数相通平仄相反的一对句子,可以去做对仗。甚至有时自己可以做一些句子内的对仗,也未尝不可。


  这个58字的格式也比较常见,使用者也多。句式是66755。两个6字句起句,这里惯例应做对仗,故此上片的“梦里流云断雁,窗间冷月疏桐”做了对仗处理。两个五字句一般作也做对偶句,不要求工对,也可用流水对。本词也做了对仗处理。


  但是本词的下片没有和上片一样这两处做对仗处理,只做一般流水衔接的句子。因为不想整体风格上过于板正,而想在气脉上做一些调整。晏几道那首流传千古的临江仙,下片的66句也没对仗,只是在最后的55句做了流水对,“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成为千古吟唱句。所以,临江仙有四处地方可以对仗,但也不必完全全部去对仗。


  《临江仙》起句用一个六字对句,可以令声韵比较和谐,有种音乐跳动的轻巧。而且前后675长短句的错落有致,读起来整首音节和谐。常见的三个格式中的六字句,结构基本上都是二四结构,建议别写成三三结构、一五结构等。


  第二种是60字,上下两片各5句,各3平韵。词家选用此格填写的也不少。上片首起七字句,然后跟着六字句。上片结尾两个五字句,按惯例要对仗。下片的要求与上片同。但同我上面所说,对仗只是惯例要求,也可不对仗,但气脉一定要如流水般自然。


  这首60字的临江仙,上下结都以5字句具结。此格式最为常见,使用者的词作最多。句式是76755。上片的两个五字句,一般作对偶句,也可用流水对。


  76755的长短句再结构节奏上错落有致,特别适合抒情。结句用两个五言句,彰显了律诗的特点,具有声韵美的特征。


  明代杨慎所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则是本词相当出名的代表作。但其上下片的五字句均未对仗,而是整首词气脉一注而下,大江激荡。故此,五字句对仗的说法,视写作需要而定,但气脉一定不能断。


  而本词在上片的五字句做了对仗,下片的没有。但下片的五字句,在写法上是两句回环勾连的。


  #诗词##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


  临江仙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临江仙是什么意思?

  

  2.临江仙是什么意思(苏轼)

  

  3.临江仙10首必背

  

本文标题:临江仙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