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推荐文章1:30年后的日本,有多凄惨呢?

  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人来说,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因为人的发展那也是瞬息万变的。而作为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国家的发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难有准确的发展,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因为现在的强大和繁荣,只是暂时的,随时都可能改变。最典型就是日本,那么30年后的日本,有多凄惨呢?你可能想不到。


  日本这个国家,从现在来看,依旧是非常强悍,非常发达的国家,是西方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国家工业强大,科技发达。还拥有强大的军队,整个综合国力,堪称世界前列,仅次于世界主要的大国和常任理事国。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表面上看起来强大,实际上那是危机四伏。尤其是三十年后,根据世界专家的预测,三十年后的日本,将是非常凄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人口大幅下降。


  日本现在人口下降很快,每年几十万。而且现在日本的生育率还在降低,年轻人不婚不育非常严重。之所以还能保持这么大的人口,主要因为战后一代规模庞大。而30年后,战后一代基本上全部死亡,而日本的人口塌方式下降。从现在的1.2亿,下降到不足几千万,彻底沦为小国。


  第二,经济不断被超越。


  日本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西方第二大经济体。但是30年后,日本不断被新型国家超越,尤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等。日本经济不断倒退,劳动力不充足,将沦为第二个葡萄牙,成为世界经济中不断弱小的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先地位不断消失。


  第三,重新屈服于中国。


  30年后,世界格局将发生深刻改变,而美国不可避免的衰弱,在全世界收缩。用李光耀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如果美国不在保护日本。那么日本唯一的选择就是再次向东方大国屈服,否则国家难以生存。而30年后,日本的屈服还要看我国允许不允许,将从现在的强悍,回到古代的从属地位,整个国家再也没有了锐气和能力,逐步沦为小国。


  第四,成为三流小国。


  对于30年后的日本来说,专家整体的推演是,日本将从一个现代强国,逐步沦为三流小国。其国家地位可能跟现在的越南,葡萄牙,塞尔维亚,甚至是委内瑞拉差不多。而且国家还会加速衰弱,一旦如此,日本这个民族彻底在世界舞台失去势力,重新开始学习中国。所以30年后的日本,那是翻天覆地,是日本国运衰竭的时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关注【历史真相背后】,每天为您更新新鲜的历史资讯,不出门看天下事!


  参考文献:《世界近现代史》。


  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推荐文章2:陈鸿斌:昭和100年,日本仍无法翻过历史认识这一页

  【文/观察者网专栏 陈鸿斌】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然而在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问题上,日本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近期,有消息传出日本首相石破茂正慎重考虑在战后80周年之际是否发表首相谈话;鉴于今年也是昭和100年,对昭和时代的相关回顾和评价,也成为日本讨论极高的话题。


  这并不奇怪。因为从2007年开始,日本政府就将原先每年4月29日的“绿色日”改为“昭和日”,这是原先昭和天皇的生日。以一个年代为国定假日,这在日本是独一无二的,也足以显示昭和时代在日本当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先简单梳理一下昭和时代日本的历史脉络:


  1926年12月25日,其时的日本大正天皇去世,25岁的皇太子裕仁继位,改国号为“昭和”;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驾崩,昭和时代连头带尾持续达64年之久。今年恰逢昭和100年。“昭和”的出处是中国的《尚书· 尧典》: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众所周知,上世纪20年代后期是日本加紧侵华战争准备的时期。进入昭和时代仅半年,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参加的有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军令部、关东军和驻华使节等官员。会议通过《对华政策纲要》,制订了秘密的侵华“新大陆政策”。7月25日,田中将《帝国对于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密奏天皇,告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该文件在1929年经南京《时事月》披露以来,虽然日本官方一直矢口否认,史学界也众说纷纭,但日本在“9·18事变”后的海外扩张,不折不扣地印证了《田中奏折》的内容。 所以,即便田中并未向天皇告这一《奏折》,也足以证明《奏折》所披露的政策是确凿无疑的。


  1927至1928年期间,日本以所谓“保护侨民”的名义,先后三次出兵山东。1928年还发动“皇姑屯事件”,在铁路上炸死了张作霖,其对华野心已昭然若揭。


  1931年,经过蓄谋已久的准备后,日本于9月18日在中国沈阳柳条湖发动事变,史称“9·18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进程。在当时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军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于翌年在长春扶植了所谓的“满洲国”。


  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 新华社


  日本的这一野蛮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和反抗,但也显然侵犯了英美等国的在华利益。在蒋介石政府的请求下,国际联盟于1932年2月组成了由英国外交官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来华开展调查。


  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南京、汉口、北平等地,又到沈阳作了实地调查。同年10月在日内瓦、东京、南京等地发表国际联盟《中日纷争调查委员会告》,通称《李顿告》。


  告声称:“9·18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界的简单事件,而是有“赤色危险”的复杂问题。它一面承认东北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一面又鼓吹“承认日本在满洲利益”;主张东北脱离中国的管辖,设立所谓“满洲自治政府”,企图以国际共管计划来代替日本的独占。


  调查团这种纵容侵略、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但国民党政府却甘心接受,日本则坚持独占东北。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通过该告,但日本拒不接受,随后还因此正式退出国联。这清楚表明日本已吃了秤砣铁了心,决心在侵华战争中一条黑道走到底。


  侵占东北只是日本军国主义染指中国的第一步,它欲壑难填,根本不会就此满足。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将侵略战火燃遍全中国,在华夏大地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浩劫。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大开杀戒,惨遭屠杀者多达30万,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惨绝人寰的暴行之一。此举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战争持续14年之久。


  其间,日本军国主义还利令智昏,于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珍珠港,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日军铁蹄遍及南洋各地,这样日本就与欧洲战场上的德国和意大利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虽然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开始阶段处于优势,但综合国力远超日本的美国随即就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并发起反攻,日军节节败退。进入1945年后,美军轰炸机开始对东京等城市进行狂轰滥炸,日本沦为一片焦土。1945年8月,美军相继在广岛和长崎上空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也在此时进入中国东北歼灭了关东军主力,日本被迫宣布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吞下发动侵略战争的苦果。


  战后,美军占领了日本。虽然日本在1952年恢复了“独立”,但美军在日本拥有大量军事基地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今。为了防范军国主义东山再起,美国占领军全力推动日本新宪法的问世。1946年11月,新宪法颁布,1947年5月开始施行。该宪法的第九条明确昭示国际社会:日本将永久放弃战争,并为此不保持陆海空军等军事力量。


  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战犯也遭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严厉审讯,其中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被判处绞刑。但是,为了应对战后随即出现的“冷战”潮流,美国开始对日本网开一面,其对日政策从原先的遏制改为扶持。


  虽然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已经打碎,但军国主义的思想流毒远未肃清,一遇适当时机便会沉渣泛起,死灰复燃。当年驻日美军还对诸如岸信介(安倍晋三的外公)等其他战犯则高抬贵手,使其日后摇身一变居然跻身政坛,当选首相,并始终实施敌视中国的政策。


  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受审


  1951年9月,日本在美国旧金山参加安排战后秩序的国际会议,并成为《旧金山和约》的签署国。同一天,时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还与美国签署了《日美安全条约》(该条约在1960年经过修改),日本向美国提供基地、而美国向日本提供保护,日本所吹嘘的“日美基轴”关系由此形成。1956年日本加入了联合国,由此得以重返国际社会。


  战后初期,日本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日本人都在为生计艰难奔走。但在美国的全力扶持下,尤其是经过朝鲜战争这样的“特需”刺激,再加上战前日本已拥有相当的工业基础,国民也达到一定教育水平,所以日本很快走过战后复兴期,步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1968年,经过战后短暂的23年,日本就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1972年,上任伊始的田中角荣首相顺应时代潮流,力排国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毅然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此前历届政府长期奉行的敌视中国政策。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中日之间出现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和平友好热潮。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至巅峰,由于当时的日本政府未能顺时应变,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导致国内出现明显的泡沫经济。再加上1986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急剧升值加快了泡沫的破灭。就在日本的年号从“昭和”改为“平成”的那一年,日本经济泡沫膨胀至顶点,翌年这一泡沫就急剧破灭,日本经济进入漫长的低迷阶段,直至目前仍未走出漫长的隧道。


  虽然昭和时代早已结束,但这一页历史却始终没有翻过去,因为这涉及到日本这个当年的战争发动国对那场战争的认识问题。今年既是昭和100年,也是二战结束80周年。如何看待那场战争,无疑将再度成为日本政坛的热门话题。


  在为何确定“昭和日”为国定假期的相关说明中,日本政府是如此阐述的:“回顾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实现了国家复兴的昭和时代,由此展望国家的未来。”这里所说的“动荡的岁月”无疑就是指那场战争。如果这一理解没错的话,将那场战争如此一笔带过,显然过于草率,根本无法指导广大日本国民正确认知昭和时代。


  由于当年美国出于政治需要,对日本军国主义从轻发落,以至日本国内对战争的反省很不到位,出现了一系列令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邻国和整个国际社会很难接受的动向。包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直到2013年安倍晋三还以首相身份参拜),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和强掳劳工等历史事实。直到1995年8月,即日本战败50周年之际,当时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社会党)才在相关谈话中坦率承认“侵略”。


  但自民党重新成为执政党、尤其是安倍晋三复出后,日本政坛出现右倾化趋势,安倍在战败70周年之际的谈话中,对那段历史是这样表述的:


  “满洲事变”(即“9·18事变”)、退出国联,日本因此逐步成为“国际新秩序”的“挑战者”,而这一秩序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才形成的。此后日本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直至发生战争……在那场战争中,300万同胞丧生,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东京遭受狂轰滥炸,惨烈的冲绳之战,日本国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国际社会绝不允许重演战争悲剧,绝不允许再以事变、侵略、战争等行使或威胁行使武力的手段来解决国际纠纷,永远不再实行殖民统治,尊重所有民族的自决权。


  前一段只突出日本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却故意忽视了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日本应首先承认“那场战争”给东亚各邻国人民所带来巨大灾难的责任。而后一段刻意省略了主语,整段叙述让人感觉日本并非是那场战争的发动者,而只是一个旁观者。


  当年安倍还一再胡诌:对什么是“侵略”国际社会并没有定论,从而以此来回避那场战争的定性。如今日本国内均以“那场战争”来表述侵华战争,以“终战”来取代“战败”,似乎当年的“那场战争”是自然结束的,没有什么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再来对比一下战后50年之际时任首相的村山富市发表的谈话,可以清楚看出两篇谈话在态度上的明显反差。村山在谈及“那场战争”时是这样表述的:


  “在并不遥远的一个时期,我国因为国策有误,走上了战争的道路,使我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通过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尤其是亚洲各邻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苦难。为了不至对未来产生误导,我坦承地、谦虚地承认这一历史事实,对此再次表示深刻反省,并表示由衷的歉意,并对那一时期日本国内外的所有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此后由于自民党重新执政,村山谈话被打入冷宫,该谈话所表达的认识再也无人提及,相反自民党的右翼政客们无一例外地要求修改这一谈话。因为在他们看来,“村山谈话”是被中国和韩国所利用而发表的,此举明显束缚了日本外交的手脚。


  尽管日本右翼势力在这一问题上蠢蠢欲动,但安倍晋三始终“按兵不动”,这是因为美国方面的掣肘。因为当时奥巴马政府曾明确发话:如果安倍悍然否定“村山谈话”的话,则将对其采取禁止入境的严厉惩罚。此前联合国第四任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1986年当选奥地利总统之际,被爆料曾是纳粹分子,于是美国就断然对其实施了禁止入境的措施。对此,安倍当然不敢因贸然行事而惹怒白宫。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1924-)


  考虑到目前石破内阁的历史认识与安倍晋三存在明显差异,日本右翼势力已明确表示今年8月不需再发表首相谈话。现任日本外相岩屋毅在去年12月访华前也表达了日本“国策有误”的立场。


  今年1月13日,在访问韩国之际被问及今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是否会再度发表相关谈话,岩屋毅外相如此回复:目前尚未确定,将在国内广泛讨论后做出决定。1月22日,官房长官林芳正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了该问题,同样表示政府尚未决定是否发表新谈话,将基于以往的相关动向,在全面综合对这一问题的各种看法的基础上思考这一问题。以上动向表明,随着这个敏感日期的临近,日本政府将再度面临在这一重大历史认识问题上的表态。


  今年1月21日在接受《每日新闻》专访被问及这一问题时,石破首相如此予以回复:


  是否要发表新的谈话,发表的话以什么方式发表、何时发表为宜,都必须认真思考。关于历史认识问题,本届政府将基本根据历届内阁的相关方针。日本是在对那次战争的深刻反省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自由和民主的体制,捍卫人权,建立了尊重法律的和平国家。这一进程没有变化。至于80周年谈话,如果要发表的话还要确定何时发表,这并非匆忙之间就能推出的。这首先需要在自民党和公明党内部,可能还需要听取在野党的意见,这绝非政府能决定的。


  1月29日,石破茂在出席《读卖新闻》举办的“全球对话”研讨会并发表讲话时,更直截了当地指出:今年是战败80周年,但多年来却一直表述成“终战”,这就混淆了事情的性质。


  石破茂从政以来一直拜田中角荣为师,他引用了田中对这一问题的重要表述:上过战场的人一旦远离了日本(政治舞台)的中心,那时会非常可怕。因为其时曾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均已垂垂老矣,所剩下的时间非常有限了。换言之,在田中看来,只要这些人还健在,就绝不会允许否认战争的认知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


  紧接着,1月31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接受立宪民主党议员就战后80周年是否发表谈话的质询时,石破茂答复称:当时为何发动那场战争,为何未能避免,对这一重大问题必须进行验证。在战后80周年的今年开展这一验证是极为重要的。


  稍早前的1月22日,石破首相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代表斋藤铁夫在首相官邸共进午餐,就如何应对即将开幕的例行国会问题交换意见。在随后会见记者时,他明确表示:首相应该发表80周年谈话,这对日本坚持走和平道路意义重大。


  由此看来,在战败80周年之际是否发表一份新的谈话,本身已成为当下日本政坛的一场重大较量。


  事实上,这一问题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之际已经发生。当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之际,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致辞时,表示“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添了麻烦”。周总理当即表态无法接受,因为这一表述显然太轻描淡写了,就像开车时将积水溅到了女孩的裙子上。最后在,双方发表的建交联合声明中,日方的表述有了改进: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


  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政府早已表现出大度的姿态。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并会见裕仁天皇之际,当裕仁天皇主动提及“当年那场战争”时,邓小平以“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了”予以应对。这一会见当时是实况转播的,日本国民对此深受感动,这也是此后日本政府主动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背景。


  这里也有必要比较一下日本和德国对待战争的态度。虽然日本对于这一比较极为反感,但没办法,各国都很自然地会拿来做对比,因为同样两个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反差太大。


  1970年12月,时任西德总理的勃兰特在波兰参观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时毅然下跪,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祈求谅解。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当时国际舆论的一致评价是:一位总理跪下来,一个民族站起来!此后,欧洲各国都在这一问题上谅解了德国,这一页就这么顺利翻过去了。


  勃兰特的“世纪之跪”


  但日本的态度则大相径庭。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日本在任首相参观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只有海部俊树、村山富市、鸠山由纪夫和福田康夫等四位卸任首相去过那里。此外,村山富市在任期间曾前往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小泉纯一郎在离任后也去过那里。在职首相根本不考虑去南京或卢沟桥,而是纷纷前往靖国神社祭拜如仪,小泉纯一郎更是在任期间五年六拜,这显然是各邻国和国际社会所无法接受的。


  日本应当如何回顾和看待昭和时期,结论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此前日本右翼势力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希冀日本人的认知会出现一个顺应国际社会主流看法的明显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


  新年伊始,日本国内各种坚持10年前安倍谈话立场、否认村山谈话的奇谈怪论已蜂拥而出,历史认识这一页在日本还是无法翻过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推荐文章3:国际观察|又到8·15,日本战败75年,历史记忆不容湮灭

  :新华社


  新华社东京8月14日电(记者姜俏梅)2020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5周年。


  对亚洲人民而言,“8·15”是在历史记忆中永远无法磨灭的特殊数字。日本发起的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仅中国就在抗日战争中遭受了3500万人员伤亡和6000亿美元经济损失。


  然而,随着“战后75年”的到来,经历过那场侵略战争的一代已成为日本社会的少数人群,关于侵略历史的社会性“共同记忆”日渐疏远,日本社会对战争的反思正在被岁月“风化”。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趋势令人担忧,日本只有选择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才能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2019年8月15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内,人们在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回避责任的危险言行


  每年8月6日和9日,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都会举行原子弹爆炸纪念仪式。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参加人数减少。


  为促使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尽快投降,美军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长期以来,日本把自己描绘成二战特别是核爆的“受害者”,却鲜少提及遭到原子弹轰炸的历史背景。


  今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照例出席两地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安倍在发言中说:“75年前原子弹将广岛、长崎化作一片废墟,绝不能让广岛和长崎发生的悲剧和人们因此遭受的痛苦重演。”然而,安倍对有关日本被轰炸的原因及历史背景只字未提。


  每逢8月15日,日本政府都会在东京日本武道馆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安倍自2012年再度上台后在“战败日”的首相致辞中,一贯只对在侵略战争中战死的日本士兵表示悼念,而对日本实施侵略和殖民统治的事实含糊其词,回避自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任首相必提的日本战争“加害责任”,毫无反省和道歉之意。


  2020年8月9日,在日本长崎和平公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右)参加活动。长崎市当天举行“长崎原子弹爆炸牺牲者慰灵和平祈念仪式”。(新华社/法新)


  毒害思想的错误史观


  今年是日本多数地方政府四年一次选定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重要年份。日本右翼团体“日本会议”照例通过政治途径向各地教育委员会施加影响力,敦促采用育鹏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


  育鹏社历史教科书内容饱受质疑,它不仅将过去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美化为“自卫战争”和“亚洲各民族的独立解放战争”,还把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中早有定论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表述成“南京事件”,并注解“有关中国遇难者人数等实际情况有各种各样的见解,今天依然存在争论”。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2020年度育鹏社历史教科书在全国采用占比达6.4%。这一模糊对亚洲邻国侵略责任的右翼历史教科书进入中学课堂,显然会严重毒害青少年思想。日前,名古屋、横滨、京都府、大阪府等多地发起了抵制这一教科书的市民运动。


  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动员全民参战的意识形态大本营,战后它将在战争中阵亡的人尊为“护国英灵”,并强行合祭甲级战犯,成为宣扬“日本侵略有理”“日本解放了亚洲人民”的“靖国史观”的核心场所。按照惯例,安倍通常会在8月15日向靖国神社献上称作“玉串料”的祭祀费。


  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认为,无论是参拜还是供奉,都意味着对甲级战犯的祭拜,意味着支持美化侵略战争的“靖国史观”,将严重破坏日本战后和平秩序。


  2018年9月19日,在日本东京,一名民众手持标语参加集会。当日,近5000人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内参加反对新安保法集会。(新华社记者杜潇逸摄)


  尤需警惕的整军备武


  安倍政府执政这些年来,不但未能反省日本侵略历史,同军国主义划清界限,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反而搞出加强日美防卫合作、修改安保法、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等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一连串举动。


  安倍政府2015年9月强行通过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政策,引发日本国内、亚洲国家乃至国际社会担忧。同年,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出炉,将“跨领域作战”和“美舰防护”等纳入“海洋安全保障”内容。


  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强化装备力量动作不断。2019年版《防卫白皮书》还渲染日本周边安保环境严峻,强调自卫队将加强太空、网络安全、电磁波等领域的军事科技能力,以构建“多维综合防卫能力”。今年5月,日本首支“太空作战队”在东京都府中基地成立。此外,安倍依然在不遗余力推动其修改和平宪法的“夙愿”,谋求摆脱“战后体制”。


  日本琉球大学名誉教授高嶋伸欣指出,日本近年来排他主义及经济、军事大国化风潮盛行,将招致亚洲邻国长期对日本保持警惕。


  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推荐文章4:

  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推荐文章5:日本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日本人的祖先是谁#


  日本,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然而,根据可靠的信史记载,日本的历史只有大约1700年左右。


  在公元3世纪中叶,日本才出现了基本统一的国家形态。在此之前,日本列岛上存在着多个部落和王国,没有真正的中央集权政府。因此,我们可以说日本的信史记载的历史从那个时候开始。


  为了更好地了解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其按照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时期进行划分。根据这种划分方式,日本历史可以被分为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形态。


  首先是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它们被归类为古代。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仍然比较原始,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主要以农耕为主。


  接下来是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它们被认为是中世。在这个时期,日本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武士阶层崛起,统治者之间进行权力争夺。


  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则是近世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经历了战国时代的动荡和统一,进入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和平时期。江户时代是将近300年的封建时代,日本的社会、文化和艺术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而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逐渐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该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


  随后的大正时代和昭和时代是日本的近代时期。这段时间里,日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和重建。在这个时期,日本逐渐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并经历了许多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战后的时期被称为现代时代,其中包括平成时代和令和时代。日本在这个时期继续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高度工业化和科技发达的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时代命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近代以前,时代名称通常根据朝廷或幕府所在地的名称来命名。而在近代以后,时代名称则根据天皇的年号来命名。


  总结起来,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然而,根据可靠的信史记载,日本的历史只有大约1700年左右。通过按照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时期进行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现代社会,日本经历了独特而丰富多样的历史进程。


  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推荐搜索词:

  

  1.日本有多少年历史了

  

  2.日本有多少年历史,它是怎样成立?

  

  3.日本有多少年历史文化

  

本文标题:日本有多少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