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生活的诗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推荐文章1:走心的7首儿童诗,收藏吧
推荐几首适合念给孩子听的诗(*^__^*)
日本诗人金子美玲,她在诗中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那些小诗,或生动、或空灵、或甜美、或忧伤、或率真、或婉转……童诗的美,在乎意象与语言。
每次读她的诗,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都会被触动。摘录几首,和孩子一起读读吧~
《如果我是花儿》
如果我是花儿
我一定是个乖孩子吧。
不能说话,不能走路,
我该怎么淘气捣蛋呢?
不过,要是谁来对我说,
“你这讨厌的花儿”
我会生气得立刻凋谢了吧。
如果我变成了花儿,
我还是变不了好孩子呀,
变不了花儿那样的啊。
《小庭园》
我精心搭的小庭园,
谁都不来看一眼。
天蓝蓝的,妈妈
却总是在店里忙这忙那。
庙会结束了,妈妈
却还是那么忙碌。
一边听着蝉鸣的声响,
我一边把小庭园踏平。
《有谁对我说真话》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呢,
告诉我关于我的事。
有个阿姨夸奖我,
可是她有点笑眯眯 。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呢,
问花儿花儿摇头。
也难怪,花儿们
都长得那么美。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呢,
问小鸟小鸟逃走了。
一定是我问了不该问的话,
所以它一淘气飞走了。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呢,
问妈妈又不好意思,
(我究竟是,可爱的,乖孩子,
还是,还是,难看的孩子?)
谁会对我说真话呢,
告诉我关于我的事。
《梦和真》
如果梦是真的, 真的却是梦,
那该多好啊!
因为梦里什么规矩都没有,
那该多好啊!
白天过了是黑夜,
我并不是公主,
月亮不能用手摘,
百合花里钻不进,
时针只能向右转,
人死了不能再活过来,
真的要是没有这些规矩,
那该多好啊。
要是时不时才梦见一下这些真事,
那该多好啊!
《女孩子》
女孩子家
就是
不爬树捣乱
才像话。
要是骑了竹马
就是疯丫头,
要是玩转陀螺
就是大傻瓜。
我知道这些
是因为,
这一样样的
我都挨过骂。
《没有玩具的孩子》
没有玩具的孩子
寂寞的时候,
给他玩具他就会开心起来吧。
没有妈妈的孩子
伤心的时候,
见到妈妈他就会高兴起来吧。
妈妈温柔地
抚摸我的头发,
我的玩具多得盒子装不下,
可我还是
觉得寂寞,
我要得了什么才会开心呢?
《是回声吗》
我说“一起玩儿吧”
它也说“一起玩儿吧”。
我说“坏蛋”
它也说“坏蛋”。
我说“再也不跟你玩儿啦”
它也说“不跟你玩儿啦”。
就这样,过了一会儿
我寂寞起来,
我说“对不起”
它也说“对不起”。
是回声吗,
不不,我们都不是。
备注:插画来自网络,未能知晓,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芭学园王府园区2020年秋季招生补位倒计时!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推荐文章2:诗词 | 10首农家诗词,如诗如画,最美生活在乡村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久居城市的人,都有一个田园梦。
想要摆脱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山村的平静,听鸟语,闻花香,看恬淡的山村风物。也许,我们无法真正回到乡村,还好,我们有诗词。
我国是农耕文明,许多诗人都有过田园乡村生活的经历,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来看看乡村的最美生活吧!
《溪居即事》
唐代: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进了钓鱼的河湾。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一个普通的乡村图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真可爱!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乡村是美丽而繁忙的。乡民们才收完蚕茧便要插身,在农村,因循自然时序,是一刻也闲不得的,否则,秋天怕就要饿肚子了。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草长满了池塘,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信口吹着短笛。
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跃然纸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轧轧的缫车声响彻村南村北,这是蚕乡丰收的声音,身穿粗布衣的老汉在古柳下叫卖黄瓜。路远人困,太阳正高,随意敲开一家农家讨茶喝。
在乡村,讨水喝是那么自然,淳朴的乡民本就是乡村最暖心的风景。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小虫在草丛中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乡村的夜晚,不闻杂声,只有虫鸣月色,如果你很烦恼,看一看村夜,心情也会被自然治愈吧!
《江村即事》
唐代: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垂钓归来,却懒得把缆绳系上,任渔船随风飘荡;而此时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即使夜里起风,小船被风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罢了。
一个“不系船”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社日,是古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才能“家家扶得醉人归”。
《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早晨,伴着朝阳出门,夜晚,带着夕阳回家,乌鸦伫立,乡村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
《秋日行村路》
宋代: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一道斜阳西照,篱笆边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农家正烹煮着豆荚姜芽社肉,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浓香。这一路盛开的稻花静悄悄的,谁来作主?只有红的蜻蜓伴随着绿的螳螂。
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清新可爱,含蓄隽永。这样的乡村谁不爱呢?
《农家》
明代:钟芳
牛放平芜绿满郊,小池储水灌新苗。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斗富饶。
年在遍地青绿的原野上吃草,小池的储存的水,正好用来灌溉新苗。夜里回来,喝点酒与妻子儿女共享欢乐,这样的生活多好,我才不去了陶朱公比谁钱多呢?
农家人总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农事顺利,家庭和美,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乡村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乡民、温馨的情感,读这些诗,更向往乡村了!
文章:诗词世界,版权归所有,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如有,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推荐文章3:6首经典儿童诗词,句句童真十足,字字趣意盎然
童年是一段幸福的时光,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他们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与关怀,让我们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童年是一段珍贵的时光,它让我们相信永远,让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今天分享6首经典儿童诗词,句句童真十足,字字趣意盎然~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去田里辛勤耕种,晚上回来还要织麻布,村里的年轻人各自都得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天真还未懂事的小孩还没学会如何去耕种和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景象。诗人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尤其是小儿子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栩栩如生。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
诗人闲居乡村,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心情舒畅,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写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
这首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
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推荐文章4:古代儿童生活是怎么样的?从古诗词和《红楼梦》中可见一斑
古代儿童生活怎么样?从古诗词和《红楼梦》里可见一斑。古代儿童勤劳善良,他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玩,而且还会帮父母干活。
玩耍,古代小孩的游戏1.抓蝴蝶,捕蝉。
诗人杨万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小儿扑蝶图。“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儿童飞跑着追逐黄色蝴蝶,希望抓来玩,可是蝴蝶飞到了黄色的菜花地里,看不见了。可以想象孩子没抓到蝴蝶的沮丧。
《红楼梦》里,宝钗扑蝶深入人心。宝钗看到一对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想捉来玩耍,她取出扇子来,蹑手蹑脚地向落在草地上、花丛中的蝴蝶扑去。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地在前面飞,宝钗在后面追。累得宝钗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袁枚的诗写了一个捕蝉的小牧童。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着黄牛,大声歌唱,突然发现一只蝉,便想捕蝉,他马上住口,怕惊动了蝉儿,自己就抓不到了。
2.放风筝。
《红楼梦》贾宝玉等人写完柳絮词后,发现一个蝴蝶风筝落下来,便在山坡上也放风筝。宝琴放的是大红蝙蝠风筝;宝钗是一连七个大雁风筝;探春的是大凤凰风筝。大家的风筝都放起来。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后来宝玉又要螃蟹风筝可是被贾环放了,要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放风筝需要技巧,宝玉的技术不咋地。黛玉说宝玉的风筝顶线不好,需要修理。
高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村居》图。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就是风筝。小孩子在草长莺飞的天气里,放学后忙着放风筝。
风筝发明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的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鲁班用竹子做风筝。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陆游的“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孩子游戏的场景:孩子们高兴地骑着竹马在地面上飞奔,跑来跑去,一脚没刹住,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风筝在空中飞舞,跋扈地携着风,发出尖叫声。
除了小孩放风筝,古代文人也爱放风筝。他们不仅亲手扎绘风筝,而且赠送亲友,文人认为放风筝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
竹马在地面上奔跑,跑来跑去晃晃悠悠连人带“马”冲进了烂泥塘里,好不扫兴;风筝在空中飞舞,左摇右摆,又飞又叫,好不骄横。
3.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胡令能《小儿垂钓》,我们看到了一个“蓬头”的稚气未脱的小孩子,侧身坐在青苔上,杂草遮住了他小小的身体。当路人问路时,他急忙摆手,怕鱼惊不咬钩,不敢说话。这个小孩多可爱啊。
螃蟹宴那回,“林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杆坐着,拿着钓竿钓鱼”。
4.斗草
唐朝后,斗百草成为妇女和孩童的游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红楼梦》里香菱和小丫头就玩斗草游戏。
斗草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武斗,即比试草茎的韧性。润杨小时候玩过斗草,由于草的种类少,我们大多武斗。每人拿一根草茎,两人各持自己这一端,使劲向后拉扯。断者为负。
另一种是文斗,即采摘花草,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多,谁赢。
《红楼梦》里香菱和小戏子玩的斗草就是文斗。
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古代的小孩子“弃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5.下棋。
古代小孩子还会赶围棋玩。贾环和莺儿赶围棋玩输了还哭了一场。
6.坐冰床,玩冰车。
冬天里,北方的小孩还会玩冰床、冰车。
冰床稍微大一点,冰车小一点,没有轮子底下是一块长铁,类似于滑冰鞋的冰刀。冰车放在冰面上,小孩坐在上面,大人在前面拉或者在后面推。
劳动,古代小孩帮父母干活中国人勤劳勇敢,小孩子也不例外。古代小孩早早就帮助父母干活。放牛是最常见的工作。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牧童的诗词,这说明放牛是小孩的主要工作。
古代小孩小小年纪就能帮父母干活了。辛弃疾写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三个孩子,哪个都没闲着,都帮着父母耕种、劳作。
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也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下人个个勤劳,儿子跟着父母耕田,女儿纺线、搓麻线,或者织布。小孩虽然不会耕田纺绩,但是他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女孩做针线活。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古代女孩自由学习女红。即使是《红楼梦》里的千金大小姐都会做针线活,湘云做活做到三更天。如果针线活做得少,还会被笑话。袭人就笑话黛玉半年没拿针线了。
读书古人的大门上一般会有这样的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古人多家庭都把“耕读传家”作为家规家训,劝勉后世子孙重视稼穑,做到勤劳耕作,读书上进。耕田,可以丰五谷,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修身养性。古代儿童只要有条件都会读书。
有的孩子上私塾读书,有的孩子请家教。《红楼梦》里,贾府子弟都可以到家塾读书。有钱的家庭请私塾先生到家里教孩子。林黛玉就请了进士出身的贾雨村当家庭教师。黛玉六岁时,已经读了《四书》。
古代小孩活泼开朗,单纯好客贺知章在《回乡偶书》写了自己回乡的见闻,由于自己年纪大,儿童不认识自己,还以为自己是外来的客人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家乡的儿童稚气活泼,好客有礼,十分可爱。
崔道融也写了好客的儿童:“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想打开柴门迎接原来的客人,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淳朴热情的乡村儿童跃然纸上。
古代小孩健康、热情、活泼、可爱、好客。
关于儿童生活的诗推荐文章5:在古诗词里寻找童年的乐趣
人的一生中,若说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无忧无虑,那当然要数童年了。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它承载着无数的乐趣,拥有无尽的温暖。
当时光远去,颠簸于红尘中,更加怀念那不可再来的童年时光。而古人的童年,虽不似如今丰富多彩,却也同样欢乐多多,令人动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村居》
江南二月,村庄里处处长满了青草,黄莺飞来飞去。岸边的杨柳轻舞着柔软的枝条,拂着堤岸,笼罩在淡淡的春烟里。在这充满了生机的季节,儿童 放学后急忙回家,趁着东风将风筝放上天空,好好地玩一回。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美丽的春天也真是适宜玩乐啊。
古时没有什么玩具,也没什么专门给孩子看的书。可是大自然,提供了各种玩具,同时也是一本最丰富的百科全书啊。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捉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篱笆稀疏,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枝头花瓣渐落,绿阴却还未长成。只见一个儿童飞快地跑着,追赶着一只黄色的蝴蝶,那蝶儿却飞入了菜花里,再也寻找不到了。可以想象儿童搜寻一番无着落,失望而稚气天真的模样,让诗人都看得入了迷。童年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即使偶尔不快乐,也很快会过去啊。
童年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对世界从不失望,从不缺乏热情,这却是成人世界里最缺乏的。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吃过梅子,齿间还有余酸,芭蕉初长,碧绿的颜色映在了纱窗上。初夏白日渐长,午睡后起来,倍觉无聊,便望着窗外,那儿有什么呢?是儿童快活地捉着空中飘飞的柳花,儿童对这个游戏并没有感到厌倦,比起诗人的无聊无趣,他却是玩得有滋有味,很有意义。
儿童的生活里总是愉快的,因为全世界在他眼里都充满善意。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村晚》
绿草长满了池塘,水满得快漫出来,傍晚时分,远山衔着红红的落日,在水里投下倒影,泛着阵阵涟漪。放牛的小牧童回家去,坐在牛背上,拿出一支竹笛,随意地吹着,也没有固定的音调。此时的他,是悠闲的,傍晚的一切,都如此和谐,都是他的朋友,水塘、青山、落日、牛儿、短笛,他宛如在诗画里穿行着啊。
儿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却又总有太多未知,探索,是人类的天性,童年更是如此。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将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的仙镜,飞在了夜空青云之上!诗仙李白儿时就有无穷的想象力,并且他瑰丽的想象一生未曾褪色,留给后世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儿童爱玩,爱闹,只要有儿童在的地方,就少不了热闹,少不了活泼之气。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白居易《池上》
小娃儿划着小船,偷偷地去采白色的莲花。虽然是偷采,可是他忘了,也许是根本就不知道,还应该隐蔽一点,不能暴露自己的踪迹。当他划船回来时,漂着浮萍的水面上留下了一道船儿划过的痕迹。天真淘气的小娃还不晓得,自己已经露馅了!可能他还在欢天喜地,终于采回了好看的白莲花呢。小娃哪有那么多心眼呢。
快乐的儿童,总是令人欢喜,看见他们,心里总会升起暖暖的感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草房屋檐低矮,溪边长满了青青的芳草。带着醉意的吴语听起来又美又暖,那是谁家的公婆啊?大儿子正在溪的东边锄豆,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调皮的小儿子,卧在溪边的草地里,正剥着莲蓬呢!这样的日子,虽然平凡,但也着实幸福啊。
儿童也不是没有安静的时候,就像大人有各自的爱好和性情,儿童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个头发蓬乱,满脸稚气的儿童正在学大人垂钓,侧着身子坐在青苔上,野草掩映着他的身影。有路过的人想问路,远远地招手喊他,儿童连忙摆了摆手制止,生怕鱼儿被吓跑了,都不敢答应路人。这钓鱼的架势,真是有模有样呢!
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儿童也不肯闲着,他们不怕冷,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找到好玩的。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宋·杨万里《稚子弄冰》
一个小孩子,早晨起来剜取铜盆里的冰玩,用彩丝穿过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好像玉磬的声音清脆悦耳,穿过树林。忽然,冰掉在地上了,发出玻璃破碎的声响。不知道接下来这个小孩会怎样呢?又重新再取一块来玩吗?
儿童稚嫩天真,还未经历世间风雨与沧桑,看见他们,又怎不令人感慨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诗人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直到年老才回来。他的乡音没有改变,可是两鬓的头发已渐稀少。儿童们见了,却都不认识,笑着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呀?此刻,诗人的心里是百感交集的吧。离家太久,岁月更改,他的脸上落满了沧桑的痕迹,而天真年幼的孩子,眼巴巴地望着他。曾经,他也是这样的年幼,时光太无情了啊。那些孩子,既令他感到温暖,却忍不住感怀。
儿童年幼无知,像白纸一样简单白净,也会受到大人的影响,并且模仿他们的行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田家》
农家的生活特别忙碌,白天要忙着锄草,夜晚还得搓麻线。村庄里的男女各有各的事情。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却也在那桑阴之下,学起大人种瓜来。真是乖巧懂事的孩子啊。帮着家人分担,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也感到满足的快乐吧。
童年,简单而充满热情,总是那样快乐。即使它已远去,却令人怀
本文标题:关于儿童生活的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