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和大雁的区别推荐文章2: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令人陶醉的雁声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每逢秋天之夜,在故乡村子的上空,村民们常常听到天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阵阵“鸦——鸦——”的雁叫声。


  这声音由远至近,越听越清晰,打破了夜空的寂静。


  教科书上说,大雁属于候鸟,每年的秋天到来时,它们便离开北方,结伴往南而飞。记得有首儿歌这样唱着:秋风起,雁儿往南飞,飞过了山岗,飞过了丛林,来到了南方的栖息地……


  民间也曾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谚语: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走了大雁来。


  是啊,雁儿是气候的天使,每年秋天一到,它们便从北方飞到南方,享受这里的暖冬;夏天来临时,它们又从南方飞回北方,享受那儿天气的清凉!


  随着时令的更换,大雁每年都要进行两次较大的迁徙。


  人们发现,大雁在迁徙的时候,大都是结成雁阵飞行。它们飞行的秩序还挺有讲究,一直是头雁领队众雁飞,它们在飞翔的途中,队形还不时地变换着,时而变成“一”字,时而变成“人”字……


  秋天,秋高气爽,在野外观看雁阵,倒是一件很有兴趣的事情。当你举目远眺,在那遥远的天幕上飞来的雁阵,起初呈现出的仅是一行正在晃动的小白点,接着由远而近,不停地向你移动,渐渐地,仅一瞬间,就抵达你头顶的上空,使你清清楚楚地望见,它们竟是一只只羽毛灰白、体形硕大、精灵可爱的白天鹅!


  秋天,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在这蓝天白云之间,望见这迁徙的大雁从天宇中飞掠而过,那场景、那画面、那阵势,蓝白映衬,动静结合,使天空呈现出一道亮丽的景观,诱人赞叹不已!


  记得小时候,每逢秋天季节,我常常嚷着要奶奶拉着我的小手,到村边的一个宽阔的草坪上去观看雁阵。说来真凑巧,几乎每次都看到雁阵,从村子的上空飞掠而过。那时,我还是一个刚满六周岁的孩童,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记得有一次我问奶奶,为啥村子的上空常有大雁飞过?奶奶用手轻轻地拍了下我的肩膀,慈祥而又温和地说,因为村子的上空有一条雁路哩!


  奶奶还对我说,大雁是一种非常敏锐且记性甚好的鸟儿,它们每次迁徙飞越的线路,都会牢牢记住,每次迁徙都按照熟悉的路线飞翔。当然,奶奶的这番说话,正确与否,还有待考究。


  在生物学的这门学科中,大雁在迁徙时所经受的艰辛及风险,人们知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曾专门拜访请教了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了解。据一些长期从事鸟类与自然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反馈说,大雁这种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每小时的飞翔时速是60至90公里,平均每天飞行的旅程近200多公里。


  由于飞越的路途遥远漫长,加上途中的食物不足,甚至有时还会遇上狂风暴雨及飞雪的袭击,往往造成体能透支,而频频发生意外。据他们长期的观察了解,不少雁儿在飞翔的途中,突然从高空坠落,倒地而亡!


  因此,大雁每次的迁徙,不仅是对其意志及毅力的检验,更是对其进行一场生死极限的挑战!


  记得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回乡下老家度假。一天上午,我到村子附近的小镇集市去赶集,当回到村口的一条干涸的水渠旁边,就发现有一只羽毛灰白的大雁,不知啥时候因何故而跌落在这里。当发现这只天外来客时,它的左翅膀已经折断,身上的许多羽毛已被渗出的鲜血染红。它见到我这位陌生人时,惊吓得一边扑打着断翅,一边发出“鸦——鸦——”的惊恐叫声,见到此情景,真令人于心不忍。于是,我连忙用双手将它轻轻地捧回去交给邻屋的一位堂兄,让他负责帮它及时进行用药消毒,及包扎处理。


  堂兄是村上的一位爱鸟护鸟的热心人。经他近20多天的悉心照料,这只受伤的大雁已很快痊愈,并完全恢复了体能。见此,我们终于选择了一个天气晴朗的大清早,把它拿到村口那空旷的田野上去放飞。


  当堂兄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它往天空用力一抛,只见它发出几声欢悦的叫声,煽动着那轻盈而有力量的翅膀,环绕着我俩的头顶上空飞转了一圈,然后,依依不舍地向着那初升的朝阳,向着那蔚蓝色的天空,慢慢地飞翔而去……


  望着大雁高飞远去的那一刻,我曾为它当初受伤而感到忐忑不安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钟文


  责编:毛秘 《白浪情》


  :新华号 宏哥有话说


  大燕和大雁的区别推荐文章3:壮观!成群大雁飞越济南,记忆中的场景昨日重视情站|壮观!成群大雁飞越济南,记忆中的场景昨日重视!

  大燕和大雁的区别推荐文章4:

  大燕和大雁的区别推荐文章5:为什么大雁排成人字飞行会省力?

  撰文 | 王振东(天津大学教授)


  春辉满朔方,候雁发衡阳。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


  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


  寄语能鸣侣,相随入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五言诗《雁》,已经写到雁群转移南北时,结阵飞行的景象。另一位唐代诗人张九龄所写五言诗《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也写到: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尝怀稻梁惠,岂惮江山永。


  大小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这两首五言唐诗都写到我们现在常看到的景象:每当秋冬季节,大雁就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气候温暖的地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再经过长途旅行,飞回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吕氏春秋》所说:


  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


  正是雁群南来北往飞行的写照。


  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 km,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常常排成人字形(图1),一边飞着,一边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图1 雁群以人字形排列飞行


  大雁在向南、向北迁徙飞行时,常是几十只、数百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那么,大雁为什么会保持整齐的队形,排成人字形飞行呢?


  有人认为:大雁属于鸟类中极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一类飞禽。它们不但十分讲究团结友爱,而且还互相帮助。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飞行,是一种集群的本能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独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这里所讨论的问题是:雁群结阵飞行与力学有怎样的关系?排成人字形来飞,有什么力学道理吗?


  01 雁飞行的升力


  大雁和其它飞鸟一样,在空中飞行时,必须要产生足够的升力Y,以克服自身的重力G。在平飞时达到力的平衡Y=G。大雁的升力是通过扑打翅膀(羽翼)产生的(图2)。鸟的扑翼飞行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当向下扑动羽翼时,大羽毛会相互紧拢而使整个羽翼成为上、下表面基本上不透气的翼面,从而能形成上、下表面有一定的压力差,以产生足够的升力将鸟举在空中。尽管飞鸟与飞机产生升力的方式不同,但它们的升力都是源于上、下翼面压力差形成的,一般上表面主要是负压力(吸力),下表面主要是正压力,因而能够形成向上的升力。


  图2 雁扑翼飞行


  02 雁飞行的诱导阻力


  由于空气具有从高压力处向低压力处流动的特性,因此在无阻挡的翼梢处,高压力的下翼面气流会向低压力的上翼面翻转,因而使得下翼面气流向翼梢处偏转,上翼面气流则向翼根处偏转(图3)。这样将减少上、下翼面压力差,使得升力有所减小,与升力直接有关的有效迎角(翼型弦线和飞行方向间的夹角)也减少了ε,形成了新的平行于飞行方向的力 X=Y tanε,这个力通常称为诱导阻力(图4)。


  图3 下翼面流线示意图


  图4 升力和诱导阻力


  翼面上的气流偏转会使得在翼后有尾涡拖出,并在向下游发展时逐渐卷起,这可由实验观察到,也可通过计算得出。从能量角度来看,卷起强涡旋的气流总是要多带走一些动能,也就是为抵消诱导阻力需要多消耗能量。


  03 雁群的结阵队形


  实际上,在翼面后将会形成包括翼梢强涡旋在内的复杂的尾涡系,图5给出了在翼后的不同流向位置的尾涡横截面所组成的分层曲线。这个复杂的涡系,将对流场中各点产生诱导速度。


  图5 翼面后的尾涡横截面分层曲线


  图6所示为一典型的在翼面下游的诱导速度场,其中间部分有向下的诱导速度;而在两外侧,则有向上的诱导速度,并随在翼后的流向、法向距离和展向位置而变化。当雁进入前面雁后的流场时,在流场的不同位置会有不同的结果。若在前飞雁的正后方,会遇到向下的诱导气流,反而要比前面无雁时的单独飞行付出更多的能量;但若在前飞雁后方的两侧适当位置,则会受到向上的诱导气流而省力。


  图6 翼面后方流场的诱导速度分布


  雁群迁徙一次大约要连续飞行1~2个月,因此它们需要摸索飞行的窍门,有效地节约体力。对于长途跋涉的雁群来说,排成人字形的飞雁队形,由强壮的领头雁在前领飞,而其后各雁可利用前面雁飞行时所产生的有利向上气流,以滑翔的方式来节省体力,则能减少体能消耗而受益。“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利用,体能消耗大,很容易疲劳。当领飞的头雁疲倦了,它会退到侧翼,由另一只雁接替飞在队形的最前端。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有人研究指出,借着人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雁单飞时,能增加50%以上的飞升能力。


  所以,在无强侧风的情况下,雁群按人字形结阵飞行,是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合理队形(图7)。


  图7 三只飞行的大雁


  04 航空表演的结阵飞行


  飞机列队进行航空表演的情况,与雁群结阵飞行的情况很类似。从下面几幅航空表演的照片(图8-图10),可以清楚看出,机群也是按照流体力学原理,排成“人”字阵形进行航空表演,除排在最前面的领先飞机外,其他的飞机都在前面飞机的后侧合适部位飞行,以省力、省油。


  图8 珠海2016年航空表演


  图9 飞行队在天门山表演


  图10 航空特技表演


  在军事上,为使飞机在空中执行任务的续航时间增加,或者能少带油料多带弹药,就有在空中为飞机加油的需要,所以人们又专门制造了空中加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常在加油机的后侧面进行加油作业(图11-图14)。


  图11 空中加油机


  图12 加油机在空中加油


  图13 加油机在空中加油


  05 对田径运动员的启示


  大雁排队飞行,可以减少侧后大雁飞行的能量消耗,这对中长跑运动员也有启发,运动员在中长跑比赛时的开始阶段,紧随在领头队员的后面也可省力(图14),这当然已不是因为利用上升气流的关系,而是在前面队员的身后涡旋区中跑,可减少阻力。在中长跑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并不在一开始就去领跑,而是在领跑运动员的后面跟跑,因为这样会使其跑步时的体能消耗比领先的小。等到冲刺阶段的前夕,再发力突然加速,超过原领跑者。


  图14 运动场上跟跑


  相同的情况在长途自行车运动赛场上也有。经常可见到有实力、有心计的自行车运动员,在长途自行车赛的一开始,紧随在领骑运动员的后面涡旋区中跟骑,以减少体能消耗,等到接近冲刺阶段,再突然发力加速,超过原领骑者,尽全力冲刺冠军。由于大家都知道了这种战术,以致现今在自行车比赛的规则中对此做法己有所限制,对跟随的距离有规定,不允许跟得太近。


  有人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也有过这样的体验,跟在加长大货车的后面开小轿车,一段路程跑下来,觉得确实省力又省油,也是同样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李峤,雁[M]//马东田,唐诗分类大词典:下册,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2] 张九龄,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M]//马东田,唐诗分类大词典:下册。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3] 唐登斌、王振东,大小每相从,排云结阵行—从雁群结阵飞行谈起[J],力学与实践,2001,23(5):79―80


  [4] 王振东. 诗情画意谈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 王振东. 诗韵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力学酒吧”,原标题为《排云结阵南北行—漫话雁群和飞机的结阵飞行》,曾首刊2001年第5期,并收入《诗情画意谈力学》和《诗韵力学》。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大燕和大雁的区别推荐搜索词:

  

  1.大燕和大雁的区别图片

  

  2.大雁和燕子的图片

  

  3.燕组词

  

本文标题:大燕和大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