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汀花溆什么意思
蓼汀花溆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晨读|红蓼醉清秋
公园的水塘边,红蓼零落地开着,有一种洒脱的野逸之气。
红蓼是很有秋天气息的花。公园的水塘边,红蓼零落地开着,有一种洒脱的野逸之气。秋水和荻花渲染的是清冷萧瑟,蓼花却独有一抹嫣红。唯有见到实物,才能真正理解秦观的“红蓼花繁,黄芦叶乱”是何等秋光,白居易的“秋波红蓼水”和张孝祥的“红蓼一湾纹缬乱”又是怎样的画面,而陆游《蓼花》末一句的“数枝红蓼醉清秋”最点睛。
红蓼的花朵纤巧,一朵花有5个裂片,每个裂片不足4毫米。即便是长到一人多高的植株,花穗上的花朵仍小得可怜。《红楼梦》里元妃省亲时,大观园中有一处题为“蓼汀花溆”,元春删去“蓼汀”,只留了“花溆”二字。有学生回忆国学大师刘文典讲《红梦梦》的情景:刘文典先生身着长衫登台,从容饮尽一盏学生为他斟的茶后,豁然起立,像说道情一样有板有眼地念出他的开场白:“只、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讲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然后转身在一旁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据说刘先生认为蓼汀指黛玉,花溆则是宝钗,可见元春当时便属意宝钗。的原意是不是如此已不可知,但蓼汀是长着红蓼的水岸,红蓼这样的野花,在尊贵的皇妃看来自然不讨喜。
野草闲花在王公贵族眼里往往是不入流的,但宋徽宗却是个例外。他画的《红蓼白鹅图》里,一只白鹅在红蓼花下安闲地梳理羽毛。红蓼硬而有节的花枝、疏离的叶片和垂坠的花穗,细节准确而优美。同样是秋天的花和禽鸟,《红蓼白鹅图》没有富丽的《芙蓉锦鸡图》有名,却另有一番清幽淡远的秋日意境。宋徽宗留意草花,也许是出于画家的敏锐和独特的视角,而红蓼的确入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红蓼水禽图》,一只鸟落在水边的红蓼上,注视着水中游弋的虾。半没水中的粉白蓼花娇小玲珑,叶片舒卷有致。红蓼是齐白石画里的常客,以红蓼为名的画作有《红蓼群虾图》《螽斯红蓼图》《红蓼彩蝶图》《红蓼蝼蛄》等等。与宋画中精致的蓼花不同,白石老人画里的红蓼一派山野气象,艳红的穗状花序与淡墨绘成的阔大叶子相映成趣。画家还在画上题过吟咏红蓼的诗,“枫叶经霜耀赤霞,篱边黄菊正堪夸。潇湘秋色三千里,不见诸君说蓼花”,颇有点为蓼花鸣不平的意思。
红蓼生于山谷、路旁、田埂、河川两岸的草地及河滩湿地。《诗经》里“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中的“隰”是湿地,“游龙”即是红蓼。其实红蓼既喜湿又耐旱,在旱地也能生长,生命力十分旺盛。蓼花不仅欣赏价值颇高,还是制作酒曲的重要原料。在徽州,红蓼也叫“酒曲花”。人们将红蓼洗净晾干,抽去茎梗只留花朵,混合糯米、陈曲和甘草等中草药,放置在茅草上发酵成酒曲。红蓼的果实“水红花子”是一味中药,这名字好听又传神。(戴蓉)
蓼汀花溆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林黛玉四个丫头各有意义,代表缘浅、远嫁和泪尽,还有一人是奸细
林黛玉四个丫头,雪雁、紫鹃、春纤,以及后来的藕官,都不简单。曹雪芹在四个丫头身上埋伏了非常多的线索补充林黛玉一生。本文就讲一下四个丫头的作用。
雪雁是林黛玉自家的丫头,也是林家相依为命的两个人。奶娘王嬷嬷老了,能陪林黛玉的林家人只有雪雁。雪雁别看不如紫鹃得力,对林黛玉来说更重要。
紫鹃是贾母赐给林黛玉的贴身丫头,能力不比鸳鸯、袭人差,对黛玉更忠心耿耿,不惜冒险试探贾宝玉的心性,一心为了黛玉的幸福着想。
春纤是紫鹃以外贾家的配置,应该是王夫人安排给林黛玉的人。从春纤的名字没有改成雪雁、紫鹃一样的“禽鸟”之属,可知林黛玉顾念舅母情面,保留了春纤的名字。但也突出春纤特异之处!
藕官是梨香院十二个小戏子解散后分给潇湘馆的小戏子。藕官是宝黛姻缘的一把钥匙。
以上四个丫头,以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笔法,恰是林黛玉一生的写照。曹雪芹将林黛玉的爱恨生死揉进了四个丫头的身上,大有跌宕起伏之感。
四个丫头出场是雪雁、紫鹃、春纤、藕官。但要解读的顺序却要反过来,由藕官开始。
一,藕官“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说的是藕官祭奠死去的菂官故事。需要注意这段故事紧跟着“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两个情节要关联看。
紫鹃知道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感情,但金玉良姻甚嚣尘上,紫鹃想要试探贾宝玉真心,姐林家人接林黛玉离开相试,贾宝玉当即崩溃接受不了,惹出一场大乱。
贾宝玉的反应彰显出对林黛玉的矢志不渝。然而紧随其后的“杏子阴假凤泣虚凰”,恰是宝黛钗三人的伏笔。藕官本与菂官有情,结果菂官死了,藕官伤心不已。可随后来了蕊官,藕官又对蕊官一样好。
(第五十八回)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梨香院三官故事就是黛死钗嫁伏笔,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并没有像之前表现的那样“同死同生”,而是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婚后夫妻生活“齐眉举案”和和美美。
藕官代表贾宝玉,菂官代表林黛玉,蕊官代表薛宝钗。按说蕊官给薛宝钗做丫头正确,藕官应该给贾宝玉才对。结果藕官却给了林黛玉。这是一个不好的影射。
藕官是个戏子,菂官影射林黛玉,她们聚在一起,代表姻缘不过戏梦一场,没有真实结果。所谓“假凤虚凰”也。
二,春纤春纤的名字出处很多,指“玉指纤纤”的美丽。
清代洪升《长生殿·21·窥浴》:春纤十个擂槌,玉体浑身糙漆。
《说文》云:纤,细也。
司马相如《上林赋》:春纤妩媚纤弱。谓容体细柔弱也。
不过“纤”字还有两个意思,可能才是曹雪芹给她取名“春纤”的真意。
一,纤人。指品格低下的人,或者小人。
二,“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出自《汉书·马皇后纪》。注:“纤介,犹微细也。”意思是母慈子孝,没有任何嫌隙。
王夫人关心儿子贾宝玉,在怡红院、赵姨娘处都安排了眼线替她观察监督。那么她派春纤到潇湘馆,是否也会替她反馈一些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事情?“春纤”之名,多少也有王夫人眼线的意思。
(第三十四回)晴雯听了,只得拿了帕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帕子,【蒙侧批: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见他进来,忙摆手儿,说:“睡下了。”
晴雯给林黛玉送手帕,代表贾宝玉对林黛玉借《西厢记》故事表白。晴雯送手帕是隐私,春纤晾手帕是曝光。强烈暗示春纤是王夫人派在林黛玉身边的眼线。王夫人对林黛玉事情了如指掌,主要源于春纤的汇。
当然,春纤也像春天的风筝线,预示林黛玉最终与贾探春一同与清明时节远嫁而走。背后就是王夫人和贾元春母女的操作。
三,紫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注定紫鹃代表林黛玉泪尽而亡的悲剧结局。
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有痛失故土、亲人之意。林黛玉的姻缘伏笔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本就是昭君出塞故事。
王昭君痛失故土亲人远嫁匈奴为王妃,预示黛玉结局也会脱离故国,与贾探春一同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异国。
林黛玉不可能委身他人。所以《葬花吟》“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说明当时她离开贾家是不得已,而离开就注定会死。
关于紫鹃有很多可说的。篇幅有限不讲细节,只说紫鹃预示林黛玉离开贾宝玉后,泪尽而亡。
《题帕三绝·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杜鹃啼血,不过如此。
四,雪雁雪雁替紫鹃、春纤、藕官做了更完善的补充。林黛玉之所以会远嫁,会泪尽而亡,会被王夫人贾元春“撵出”贾家,就在这个“雁”字上。
雪雁之名来处奇特。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一捧雪》中小人汤勤忘恩负义陷害莫怀古家破人亡,图谋莫怀古小妾名雪艳,雪雁与之同音。
《红楼梦》“石呆·子失扇子”故事就脱胎于《一捧雪》,预示贾宝玉后文逢冤受难,并与林黛玉“失散”(失去扇子)。石呆·子的扇子是“湘妃、麋鹿、玉竹、棕竹”,正对应潇湘妃子林黛玉和蕉下客贾探春。预示二女同嫁异国是为了贾宝玉。《姽婳词》对此有补充。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作过一个《折足雁》酒令,又是林黛玉离开贾家客死他乡作证。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林黛玉以“折足雁”自居,切合雪雁之名。她离开贾家远嫁后,像离群受伤折足的大雁,孤身在外嗷嗷待毙。《柳絮词》“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搭配《桃花行》诗,是林黛玉的诀别之意。
贾元春省亲当晚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隐喻宝黛姻缘被贾元春拆散,林黛玉被迫离开贾家成为“折足雁”,又切合林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不解释!
“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意思是供大雁休憩的沙洲,代指林黛玉寄居贾家。贾元春去掉“蓼汀”,暗示贾家不再是黛玉立足存身之处。
曹雪芹通过雪雁之名补充了林黛玉最终的结局。结合紫鹃、春纤和藕官。完整地还原出林黛玉八十回后的经历和结局。且都是原文旧有的线索。
另外“藕”者,莲也,芙蓉也。《红楼梦》与莲、菱为名字,与之有关联的,无论字同还是音同,全部悲剧。非死即伤!是题外话,不多赘述!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蓼汀花溆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贾元春坐船游玩大观园,为何画蛇添足,要修改蓼汀花溆的匾额?
《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庚辰本、己卯本),两回合为一回,并未分开,章回名为“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此回前有宝玉题匾,后有元妃省亲,修改部分匾额名称,并令贾宝玉和众姊妹以此为题,作应制诗歌颂太平盛世。
其中贾宝玉起的“红香绿玉”被元妃修改为“怡红快绿”,此处建筑也因此得名“怡红院”,盖因“红香绿玉”风格过于柔糜,改之以怡、快二字,则清爽许多,之前素有解读,此不赘述,我个人更想分析的是元妃对“蓼汀花溆”的修改:
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座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第十七至十八回
元妃为何要取掉“蓼汀”二字?细思之下,这个情节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
先说说“蓼汀花溆”四字的由来,当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携贾宝玉以及众清客游至此处,看到了好一番美景,原著记:
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第十七至十八回
虽然曹雪芹极力避讳时间,写贾政游大观园时,开篇一句便是:“又不知历几何时,园内工程俱已告竣”,但通过游览过程中随处可见奇花异草,足可见游览之时,应是春夏之季。
贾宝玉为此处题匾为“蓼汀花溆”,是因为“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匾额中二者皆备,自然是恰如其分的。
可元妃省亲的日子,却是正月十五上元节,正是刚刚过完年的时间,天气寒冷,万物凋零,当年题匾额时的景色,与元妃实际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蓼汀”字面意思乃是长着蓼草的水边平地,眼下大冬天哪里还有半点绿植的痕迹,只剩下枯枝败叶而已,所以元妃看到“蓼汀”二字非常疑惑,觉得此两字极不恰当。
或有读者疑惑:大冬天花儿也不会绽放,元妃为什么就不觉得“花溆”二字不妥?
细读《红楼梦》省亲文字,元妃省亲当天,宁荣两府都不敢怠慢,虽还是寒冬季节,园中花草凋零,并无美景可观,但有道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贾府为此张罗了一些小玩意儿,来营造气氛,原著记: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第十七至十八回
虽然季节受限,以致无花草美景可观,贾府便尽人力,在树上粘上通草、绸绫、纸绢,以为“花树”之象。故此,元妃对“花溆”二字格外认同。
从《红楼梦》后文来看,虽然元妃命将“蓼汀花溆”改为“花溆”,可直到第六十一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柳五儿私自进大观园给芳官送茯苓霜,临出来时,原著写的也是:
(柳五儿)正走蓼溆一带,忽见迎头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婆子走来,五儿藏躲不及,只得上来问好。——第六十一回
可见曹雪芹自己也知道元妃的“认知错觉”,蓼汀花溆已然妥当,不需要修改,故而自己倒是一直沿用“蓼溆”的说法。
可叹的是,目下关于“蓼汀花溆”的修改,竟有论者为求吸睛,认为“蓼汀”暗指黛玉,“花溆”暗指宝钗,意为元春欣赏宝钗,放弃黛玉,以为伏笔之意,实则无中生有,僵硬解释,只为迎合目前红楼阴谋论盛行,读者就吃这一套的现状,思来不亦悲乎?
本文系“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
蓼汀花溆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贾元春为什么将“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林黛玉被撵离贾家是答案
潇湘馆是贾元春最喜欢的一处轩馆,贾宝玉题匾额“有凤来仪”,就是恭迎贵妃贾元春凤驾之意。潇湘馆作为省亲别墅重要场所,有此题额只为开宗明义。
?贾元春省亲时,对贾宝玉题额很满意,基本保留了匾额。并根据“有凤来仪”预示妃子,潇湘馆又多竹子,赐名“有凤来仪”为潇湘馆。既标榜自己是“潇湘妃子”般重情重义,又恭维皇帝贤明如舜帝。
不过,贾元春只是省亲走马观花看一下,潇湘馆、有凤来仪真正主人是林黛玉,两个名字影射的也是林黛玉一生。
潇湘馆得名自潇湘妃子,潇湘妃子并非一人,而是帝舜妃子娥皇女英姐妹的共称。有凤来仪点出王妃身份。如此种种,预示林黛玉的结局不但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更没有死在贾家,而是嫁为王妃后死在异国他乡。
关于王妃多说一句,凤指凤凰,贾元春贵妃能称凤,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也能称凤。但北静王妃、南安太妃称凤就名不正言不顺。潇湘妃子的王妃与皇后、皇妃无异,藩王妃自然不够资格“有凤来仪”。王妃与藩王妃的差距非常大。
林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以及图画中的“玉带”代表皇权。暗示她不是与北静王这样的藩王有瓜葛,也不是与皇帝有瓜葛,只能如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金陵十二钗”中,唯一明确嫁给异国为王妃的只有贾探春。偏巧,潇湘妃子就是贾探春给林黛玉取的。
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时,除了更改“红香绿玉”以外,还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
“蓼汀”出自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说得是大雁迁徙后的惆怅,“雁”通“雪雁”,丫头雪雁本就暗示林黛玉一生像大雁一样漂泊不定。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做酒令与“蓼汀”前后呼应,预示终将离开贾家客死异乡。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花溆”出自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莲为芙蓉,晴雯死后,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明祭晴雯,实祭黛玉。林黛玉第六十三回又掣得芙蓉花签,伏笔她将远嫁为王妃。
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北宋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写王昭君出塞匈奴为“宁胡阏氏”(王妃)。王昭君又叫明妃,契合有凤来仪,林黛玉潇湘妃子的王妃身份。
综上,潇湘馆正是林黛玉一生缩影。因贾元春不喜绿玉(黛玉),拆散宝黛姻缘(红香绿玉)。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潇湘妃子),原因和目的地类似“昭君出塞”,远嫁异国他乡。
林黛玉不可能屈就他人,很快泪尽而亡,贾探春则侥幸成为一国之王妃。而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的下一句“芙蓉开在秋江上”更是黛玉、探春结局的影射。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蓼汀花溆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贾元春既然支持薛宝钗,反对林黛玉,为什么不立即下旨赐婚?
贾元春确实支持薛宝钗和金玉良姻,这从她在省亲当晚的态度,和端午节赐节礼,打醮清虚观等一系列活动中体现的清楚。
不过,尽管元春多方暗示,却从未发话促成金玉姻缘,只因她非是不想,而是不能!
贾宝玉的姻缘,很早就明朗。
贾母支持林黛玉的宝黛姻缘。
王夫人支持薛宝钗的金玉良姻。
这涉及到贾家的两条发展路线。是坚持弃武从文,转型书香门第。还是联系薛家和王家,继续富贵传家。
贾家还有两人对最终结果拥有更大的影响,就是贾政和贾元春。
贾政的态度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借由对后来的潇湘馆和蘅芜苑的评价体现出来。
贾政评潇湘馆,是“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
评价蘅芜苑则是“无味的很……有趣,就是不大认得”。
两相比较就知道贾政更满意林黛玉,认为薛家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至于“有趣”,那是日后薛宝钗成为他儿媳妇后的评价。
贾元春的立场也很明确。
元春省亲当晚,只修改了两处贾宝玉的“题额”,就表明对林黛玉的反对。
分别是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修改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
蓼汀花溆的意思是盛开莲花的池塘边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表明林黛玉这个日后有芙蓉花签的“雁”,要留在贾家繁衍生息,嫁给贾宝玉。
贾元春去掉蓼汀留下花溆,则表明贾家不给大雁繁衍生息的立足之地。剩下荷塘的莲花也要采下。
注:蓼汀出自罗业的《雁》诗,花溆出自崔国辅的《采莲》诗。
红香绿玉就更是宝黛姻缘的伏笔。
当时贾宝玉认为“红香绿玉”才两全其妙,就是他坚持宝黛姻缘的体现。
贾政虽嘴里说“不好,不好”,最终却默认了。也是他的立场。
谁想贾元春偏将红香绿玉去掉“香玉”二字,改为怡红快绿。
无论是香玉,还是绿玉,都是“黛玉”。
结合去掉的蓼汀,就知道贾元春反对林黛玉,不给她在贾家立足之地。
贾宝玉最后挣扎写道“绿玉春犹卷”,却被薛宝钗提醒“她因不喜绿玉”,证明贾元春确实不喜欢林黛玉。
贾宝玉改“绿玉春犹卷”为“绿蜡春犹卷”。从玉到蜡就是贾家不识真香玉(小耗子偷香玉),丢了西瓜捡芝麻。
最终贾家舍了林黛玉娶薛宝钗的伏笔都在这里。
当然,以上都是曹雪芹的有意设譬,并非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读书人不要混淆。
通过这几处细节,交代了人物的态度和立场。
毕竟贾家的条件,这种事不可能开家庭会议拿出来大家讨论。豪门中人也更多说话含沙射影,并不会明着说明。
元春回宫后,到端午节赐节礼时,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礼物一样,已经再清楚不过的表明她支持金玉良姻的立场。
随后打醮清虚观。那张道士突然向贾母提亲,要给贾宝玉介绍媳妇,说得那个十五岁的小姐,分明就是薛宝钗。
张道士奉元春之名打醮,自然是得了贵妃的授意。
贾元春态度明确,是对王夫人最大的支持,给贾母最大的压力。
贾母一直不清楚的表态支持宝黛姻缘,也源于元春横插一脚,让她不能轻易定论。
至于贾元春,她能做的已经足够。作为进宫做了贵妃的女儿,她能阻止贾家操办省亲,却不能插手贾家的家事太多。
像贾元春之前对贾宝玉姻缘的接连表态,对赵姨娘和贾环的厌恶,已经突破底线,成为她不辨是非,心胸狭隘,鼠目寸光的体现。
堂堂贵妃,整日插手家族内部点点小事,却对省亲的危害,皇帝对贾家的不满视而不见,贾元春的格局可想而知。
贾元春尽管支持王夫人立场,却不能违反规矩和礼仪替薛宝钗做主。她能做的最多就是隐晦表明个态度。
何况当时贾宝玉年纪才十三岁多,远不到结婚的年纪。
随后贾政出差三年,父亲不在也没办法成亲。
等到贾政回家,贾元春在宫里已经失宠,贾家接二连三有太监上门打抽丰。
贾元春自顾不暇,哪里还能为贾宝玉的姻缘操心!
所以,君笺雅侃红楼推测,80回后贾母和贾政有给林黛玉和贾宝玉议婚,甚至是订婚。
只因为突发意外,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二女远嫁,最终薛宝钗是以续弦之礼嫁给的贾宝玉。又是后话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头条创作挑战赛#
蓼汀花溆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蓼汀花溆怎么读
2.蓼汀花溆什么意思?
3.蓼汀花溆怎么读拼音
本文标题:蓼汀花溆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