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无障碍设施有哪些推荐文章1:新国标实施!首次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
中国青年客户端北京4月2日电(中青·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不设门槛、坡度降低、通道变宽……随着4月1日新国标《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实施,有相关需求的残障人士、老年人将会迎来诸多利好。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4月2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王玮表示,将多措并举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其中包括,加快构建完善以《规范》为核心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体系。
多项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对相关人群日常生活的切实保障。《规范》规定,在轮椅坡道方面,将坡度要求从1:8提升至1:12,避免使用者体力不支时的安全隐患;将通行净宽从1.00米提高到1.20米,保障各类轮椅均可正常通行。空间尺寸方面,将无障碍厕位由1.80米×1.00米加大为1.80米×1.50米,为轮椅进入后调整角度和回转提供空间;将轮椅席位由1.10米×0.80米加大为1.30米×0.80米,满足使用者手臂推动轮椅时所需的空间以及轮椅进出席位时的移动空间。
图片:视觉中国。
图片:视觉中国。
王玮指出,《规范》以保障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安全性、便利性、系统性为主要目的,对无障碍通行、服务、信息交流设施建设以及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和维护等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其中,相关无障碍设施的标准水平得到提升,有关指标与技术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提出了多个“首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焦舰表示,《规范》首次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分类,分类方式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分为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包含卫生设施)、信息交流设施,并在设计方面分别做出规定。
焦舰还指出,《规范》首次增加了信息无障碍要求,对无障碍标识、网络通信设备、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等做出规定,保证使用人群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还首次规定了门不应设门槛和挡块,门口有高差时应以坡度不大于1:10的斜面过渡,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应无高差,这是为了解决近年群众反映较多的门槛、坡口高差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从执行效力上讲,《规范》为工程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规范,所有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王玮指出,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推荐性标准,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快营造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中国青年客户端
:中国青年客户端
无障碍设施有哪些推荐文章2:国际残疾人日,申城公园和公厕内的这些无障碍设施了解一下
2021年12月3日,是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为了方便他们的日常生活,申城在许多地方都配备了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等设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障碍通道
无障碍通道是方便残疾人出行的专用通道。申城很多公厕和公园在有台阶的地方建造了带有扶手的无障碍通道,为出行的残疾人提供便利。
上海植物园游客中心无障碍坡道
滨江森林公园公厕门口无障碍坡道
上海动物园科学教育馆内的无障碍通道和旋转步道
无障碍厕间
申城很多地方,设有设施齐全的无障碍厕间。
位于盈港路、城中北路路口的盈港路公厕
无障碍厕间内,配备了带安全抓杆的坐便器及隔间厕位。
位于四川北路1428号的虹口中共四大纪念馆厕所
无障碍游园设施
在滨江森林公园和共青森林公园内,园方修建了盲道。
滨江森林公园内的盲道
共青森林公园内的盲道
辰山植物园开设了一座盲人植物园,园内配备安全设施,并种有触觉感知、听觉感知和嗅觉感知等植物,让盲人在游园时能与植物亲密接触。
园内设置了中、英、盲文和语音系统,并修建了盲道方便出入,以及适合视障人士使用的扶杆、憩亭、厕所。
共青森林公园的盲人地图
古猗园内的盲文版导览图
古猗园的单体建筑触觉图设计涵盖了园内的景点说明和建筑立面外形的轮廓触摸简图。这能够帮助有需要的游客了解建筑信息,并同时建立起对该建筑的形象认识。
小叶子碎碎念:
大家出门在外游玩时,一定要爱护好这些人文关怀设施,并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你还知道哪些公园和公厕配备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来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素材:市容质监
上海植物园
辰山植物园
上海动物园
共青森林公园
滨江森林公园
古猗园
无障碍设施有哪些推荐文章3:聚焦北京冬残奥会·知识窗|视力和听力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视力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盲道、照明、语音提示信号灯、盲文地图、针对视力残疾人的公共广播、综合信息终端、机器人导航系统、盲文打印机、语音设备、带盲文的自助设备、无障碍网站等等。听力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公告板、电子显示屏、震动或闪光设备、助听耦合辅助、字幕机顶盒、现场解说无线调频系统、声音扩大系统等。
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是帮助视力残疾人通行路口的重要设施,可以提示视力残疾人是否可以通过路口。盲文地图是供视力残疾人用手触摸的有立体感的位置图或平面图及文字说明。
针对视力残疾人的公共广播,现场语音服务是一项由讲述者向在场的视力残疾人描述现场活动的服务,使用者通过与接收器相连的耳机收听讲解,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应提供现场语音服务。
听力残疾人对于警告音、呼叫进程音及电话振铃的信息接收时,应采用多种模式的信号表示方式,如闪烁灯光、显示屏、振动感知等。助听耦合辅助可以部署在大中型场馆或者一对一服务台,辅助佩戴助听器者的服务。通过助听器上的“T”档功能可以接收。助听耦合辅助通过线圈感应只把有用信息放大,减少噪声干扰,提高清晰度。
河北日记者 陈华整理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无障碍设施有哪些推荐文章4:无障碍设施,还有多少“盲道”要走
齐鲁晚·齐鲁壹点记者 李静 赵清华 李岩松 李飞
我们离无障碍型社会有多远?
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残疾人总数超过了8500万人。无障碍设施,让残障人士感到庆幸。但是不达标的无障碍设施,却成为一种假象。残障人士想借助无障碍设施安全且有尊严地迈出家门,却又往往被障碍困在路上。
无障碍设施,不是只关乎残障人士。还有2.5亿有潜在需求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不可计数的推着行李箱、婴儿车等重物行走的人。这是一个数量庞大且真实存在的群体。
无障碍设施建设,还有很多“盲道”要走。
督导队专业“找茬”,盲文标识装反了
崔宝佶戴上眼镜,这副特制眼镜可以帮助他改善一点先天性视力残疾的障碍。这一天,他要去完成一项特殊任务,专业“找茬”。
到达地铁站,崔宝佶开始四处观察无障碍标识和无障碍设施。每一处,他都仔仔细细去瞧瞧,去摸摸。
在上电梯时,崔宝佶摸到电梯扶手上有凹凸,他将脸凑过去,发现扶手上居然有盲文提醒。崔宝佶感到很惊喜,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发现告诉同伴。
但摸着摸着,崔宝佶就感觉不对劲。崔宝佶从小学习盲文,盲文已经成为他的第二语言,但他却没能明白扶手上的盲文指的是啥意思。他停下来,仔细地又摸了几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标识装反了。
崔宝佶感慨:“幸亏是我先摸到了这个标识,不然就这样投入使用,盲人的麻烦就大了。”崔宝佶将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发给相关部门。“本来这个设计特别有无障碍意识,但是由于施工人员不懂盲文,导致了这个错误。”
2017年,济南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成立,由济南市肢残人协会、济南市盲人协会联合部分成员组成。崔宝佶是济南市盲人协会主席,也是督导队中的一员,“其实督导,更多的是体验”。
在这一次任务中,他们还亲身体验了轨道交通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辅具提供、导视牌提示、语音提示、换乘便利等设施和服务。在他看来,“每一次进行无障碍设施的体验活动,其实就是去找茬的,只有找到了问题,将来残疾人使用起来才不会遇到麻烦”。他始终觉得,无障碍设施不是有了就行,而是有用才行。
“无障碍”中的障碍
崔宝佶在以自己为“实验”,专业“找茬”,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防患于未然。因为他知道,在无障碍设计规范中,一毫米都至关重要,现实也是如此。
李芳今年40岁,生活在全盲的世界。从她工作的按摩医院到家,只有470多米,正常人7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但她每次需要走15分钟左右。一路上,盲杖、眼镜、手、腿都会变成李芳的眼睛。这条回家路已经走了一年多,她还是每次都会经历无数“惊心动魄”。
李芳顺着盲道前行,刚出门左拐不远,就被电线杆的固定线桩来了个“拦腰斩”。李芳拿着盲杖,左右探路,盲杖敲出声音,她能够判断一二,“自行车、电动车又占了盲道”。如果盲道被磨损而无法探知,李芳就会走到马路中间。
过马路,对于李芳来说,是最难的。因为看不到红绿灯,所以李芳只能“听路”。听有没有盲人钟,听旁边有没有人同行,听前方有没有车经过。“那种恐惧,是对周围不可控的恐惧。”李芳描述着。
李芳有时也会选择坐公交车,但是寻找站牌是一个麻烦事儿。李芳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站牌旁水果店的音乐。“但是,我也担心水果店搬走,我就不知道站牌在哪里了。”站牌没有语音播,所以李芳不知道到达站牌的公交车是哪一路车。“上了车,公交车才会语音播,几路公交车开往哪个方向,这一旦坐错车,下车也就来不及了。”
比起李芳,肢体残疾人出行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可预料的危险。
齐乾坤今年51岁,他2岁时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双腿残疾。齐乾坤抵触出门,在家里也表现得很乖,“明知道残疾不是自己的错,还是有负疚感,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也害怕看到异样的眼光,所以总躲着别人走”。
从那以后,齐乾坤的腿就被工具所“代替”。“小时候是拐杖,手摇轮椅用了12年,骑机动轮椅8年,再后来就是电动轮椅。”
2010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放宽了残疾人申领驾照条件,允许右下肢残疾、双下肢残疾以及听力障碍、右手拇指缺失或手指末节残缺五类残障人员驾驶汽车。这让齐乾坤觉得曾经望而却步的事情,有了实现的可能。
2012年,齐乾坤考取驾照,“想用轮子代替腿”。两年后,齐乾坤操作着手动驾驶辅助装置,开车自驾游,最远的时候跑到了宁夏。“天高水远任我游的感觉。”齐乾坤说:“甚至有残疾人把开车当成工作,可以养家糊口,可以有自尊,还能得到各种保障。”
但是开车后,如何停车、下车后如何通行又成了齐乾坤面临的新问题。“残疾人车位要比普通车位宽,要不然车门打不开,坐轮椅的残疾人就下不来。很多地方没有无障碍车位,即便有,很多时候也会被占用。”齐乾坤好不容易下车去银行办业务,结果在过坡道时,又遇到了“黑色幽默”。齐乾坤说,“建的无障碍坡道得有40度,正常人上去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残疾人了”。
无障碍设施,“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
“残疾后还有什么梦想呢?就是想克服障碍,成为社会中的‘正常人’。”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四年,济南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赵虎说。“很多地方,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
2019年,赵虎曾参与济南市水务局营业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工作。“当时我们去看的时候,很多地方没有坡道,只有台阶,残疾人想要进去办业务,就无法实现。”他们便将建议与对方沟通。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济南市水务局的营业厅全部增设了无障碍坡道。
赵虎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除了硬件设施的物质环境,还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在志愿助残的活动中,赵虎提到要有同理心和专业知识,否则,会“好心办坏事”。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社会各层面都在持续推进残障人士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20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318个,总建设规模612.3万平方米,总投资196.2亿元。除传统服务设施外,互联网公司也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出无障碍地图、手语识别等软件,让科技向善的维度进步。
2021年11月,中国残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支持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加快形成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信息通畅、体验舒适的无障碍环境。
“十三五”期间,共命名146个无障碍建设城市(县、镇、村),为全国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山东8地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
从无障碍设施建设,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再到无障碍城市建设,也反映了无障碍建设的发展历程。
四年期间,济南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队走过的督导现场超过100个。赵虎感慨:“残疾人想走出家门,想参加社会工作,更需要社会的温暖,而不是对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希望下一步加强无障碍建设,让全城实现‘有爱无碍’。”
无障碍不只关乎残疾人
目前,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其中视力残疾人数1200多万,肢体残疾人数近2500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老年人、伤病人员、孕妇、儿童以及有其他特殊需求的人,正是无障碍环境建设运行面对的庞大服务对象。
怎么才能让他们能够走出家门,愿意走出家门,走出家门之后能够安全、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甚至能够实现社会价值呢?
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张广敏表示,近年来,各地修建了包括盲道、缘石坡道、专用电梯、安全扶手、残障人士专用公厕等一批无障碍设施。但实际上,却很少看见残障人士出行或使用。究其原因,是残障人士普遍感觉出门不安全、不放心,很多无障碍设施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摆设。张广敏认为,目前,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底数不清、标准不一、意识不强、管理不善。为此,张广敏建议:一是完善标准,立法保障。二是加强统筹,形成合力。三是运用科技,智能服务。
针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冯远提出:强化无障碍环境的法规和制度建设,为建设无障碍环境提供坚实保障。加强无障碍环境的人性化、精细化建设,倡导无障碍设施的“通用性、包容性和便利性”,使无障碍环境建设能够真正服务于人。加快旧城功能更新修补和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培训。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无障碍设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当步入老年生活后、身体不自由时,无障碍设施都将变为刚需。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曾提到:“咱们国家的无障碍建设还有很多的困难和薄弱环节,无障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仍然明显,有的无障碍设施的质量还不高,无障碍还没有形成系统化,旧有的无障碍改造还比较重,无障碍的管理也需加强等。”
无障碍设施有哪些推荐文章5:知识窗|肢体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肢体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电梯等。
赛事相关建筑及其内部需要有适合各类利益相关方通行的无障碍通道,用以满足各类残疾人和行动不便人群的使用。通道的宽度需满足无障碍要求,同时考虑通行流量和运行要求。无障碍通道上有高差的地方用轮椅坡道或无障碍电梯连接,无障碍通道要连贯通畅。场馆内预计人流量大的区域净宽不应小于1.8米。
无障碍卫生间分为无障碍厕位和独立无障碍卫生间,场馆内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建议为通用的无障碍卫生间,不区分性别,以便使用者的家人或陪伴人员不同性别时也可以使用。冬残奥会的运动员区域应保证每个楼层至少设置1个通用的无障碍卫生间,具体数量应根据需求人员数量和运行实际确定。
如有需要楼层间通行的情况,需要安装无障碍电梯。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在不同门票价格的座席区域均应设置轮椅席位,轮椅席位应设在便于到达疏散口及通道的附近,不得设在公共通道范围内。轮椅席位旁边应提供1∶1的陪同席位。陪同席位可为移动式,可在轮椅席位区集中或分散设置。还应为行动受限但不愿意坐在轮椅里的人及孕妇、病人等提供礼遇席位。礼遇席位应设在每排座位的两端。
河北日记者 陈华整理
无障碍设施有哪些推荐搜索词:
1.生活中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2.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3.医院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本文标题:无障碍设施有哪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