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读诵推荐文章1:

  佛说阿弥陀经读诵推荐文章2:

  佛说阿弥陀经读诵推荐文章3:王树山篆书(十五)尚方大篆 3、经(1) 南无阿弥陀佛

  1、出处


  佛教起源于印度,不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是在两汉时期从丝绸之路传过来的。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


  和我国的语言不同,在佛经的释义上有差异,中国人慕名到那里听佛法,如唐朝的玄奘和尚去印度取经。


  “南无阿弥陀佛”源自《观无量寿经》,是梵文翻译过来的,“南无”读作“纳莫”,是致敬、归敬、归命的意思。据《佛说无量经》记载,在西方极乐世界中,佛阿弥陀曾经是国王,后来放弃了王位,出家成为法藏比丘,后发了48愿成正觉。「阿弥陀佛」翻译成中国话,「阿」翻译为「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2、正确读音


  “南无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据《印光法师文钞-复马宗道居士书一》载:佛号上之南无二字,必须要作“纳莫”之音读。不可读本音。(术语)Namo amitābhāya buddhāya又,Namo amitayus buddhāya,又作南无阿弥陀佛陀耶,译曰归命无量光觉,无量寿觉。念“na mo”,才是对祖师大德的尊重。是皈依、归命,是恭敬、礼敬的意思。“阿弥陀佛”这四个字读“a mi tuo fo ”,“阿”翻译过来是无,有无的无;“弥陀”翻译过来是量;合起来后,“阿弥陀”的意思就是无量;“佛”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代表宇宙人生的真相。“阿弥陀佛”连起来的意思 ,就是无量的智慧、觉悟。


  3、含义


  据《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载: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词语,它的本意是指礼、恭敬、皈依的意思,“阿弥陀佛”:佛教当中有横三世和竖三世的说法,所谓横三世,就是人的生前,在生,死后三个世界的佛,分别是药师佛,释迦牟尼和阿弥陀佛。所谓竖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代的佛,分别是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佛;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最大的佛,除此之外,还有东方药师佛琉璃佛,三者合称“三宝佛”(又称“横三世佛”),分别主管不同世界,为不同世界众生说法。阿弥陀佛曾在过去无量劫,还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发下四十八大大愿,要建立西方极乐净土,广渡无量无边众生,成就庄严功德。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没有任何苦难,只有无尽的欢乐,一个念头即可到达,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故而,许多念佛修行人都渴望临命终时,能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般佛教寺院里供奉“阿弥陀佛”宝像,也会在其左右两边供奉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宝像,是因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别为阿弥陀佛的左右两胁侍,三者合称“西方三圣”,共同接引众生离苦得乐。观音菩萨的“慈悲”和大势至菩萨的“喜舍”,合起来代表佛教里利他无我的“四无量心”。其中,观世音菩萨既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也是阿弥陀佛的“一生补处菩萨”。


  4、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好处:


  据《阿弥陀经》载:只要信徒能虔心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且深信不疑,死后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句话可以随口念、散念、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只要专心念这句佛号一直到临终,就自然能成佛了。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常常得到观音菩萨等二十五位大菩萨的保佑;常为诸佛昼夜保护、加持,阿弥陀佛常放光明加持、保护、关照;


  水火、盗贼、刀兵枪炮的灾难、牢狱、横死全不会得到;一切恶鬼、夜叉、罗刹不能伤害,毒蛇、毒药全部不能毒害;以前所做的种种坏事罪业全部消灭;夜里做梦吉祥,或者能见到阿弥陀佛放着金光特别殊胜庄严的法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做吉利;常为世间一切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临命终时,心无怖惧,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生妙乐。


  佛说阿弥陀经读诵推荐文章4:

  佛说阿弥陀经读诵推荐文章5:阿弥陀佛与南无阿弥陀佛:一场跨越千年的「佛号对话」

  在洛阳白马寺的晨钟暮鼓中,总能听到此起彼伏的佛号声。有人双手合十轻诵「阿弥陀佛」,有人则仰头长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两个看似相似的称呼,实则藏着佛教文化的密码。让我们穿越时空,揭开这场跨越千年的「佛号对话」。


一、语言密码:梵语与汉语的碰撞

  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恒河流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弟子们用梵语尊称这位觉悟者为「佛陀」。当佛教东传时,「南无」(Namo)这个充满虔诚的梵语词,被音译为汉语中最温暖的词汇——「皈依」。就像现代人在微信里发送「抱拳」表情包,「南无」是古印度信众对佛陀的「顶礼膜拜」表情包。


  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中,首次将「Namo Amitabha Buddha」译为「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译词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保留着古印度信众的赤诚,又融入了汉语言特有的韵律感。就像咖啡加奶的「拿铁」,既有异域风情,又符合本土口味。


二、修行密码:心灵归途的不同路标

  在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中,飞天手持莲花飘然而至,下方的善男信女们有的双手合十默念,有的五体投地长跪。这两种姿态,恰似「阿弥陀佛」与「南无阿弥陀佛」的修行意境。前者如茶禅一味的顿悟,后者似长途跋涉的渐修。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曾用「打电话」作喻:「阿弥陀佛」是直接拨通佛国热线,「南无阿弥陀佛」则是先自家门再请求接通。这个比喻道破了两种佛号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信心具足的直心正念,后者是谦逊虔诚的皈依之礼。就像现代人发微信,「在吗?」和「王老师好!」传递的是不同的情感温度。


三、文化密码:东亚文明的集体记忆

  在京都知恩院的千叠敷,每年都会举行万人「念佛踊」。身着传统和服的男女老少围成圆圈,一边唱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跳起古老的舞蹈。这个场景让人想起《诗经》中「坎其击鼓,宛丘之下」的集体祭祀,佛教仪轨已深深融入大和民族的文化血脉。


  在中国,「南无阿弥陀佛」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宗教范畴。《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就是这句佛号;金庸小说中,扫地僧出场时也总是口宣佛号。就像西方的「上帝保佑」,这个词组已成为汉语世界的通用语码,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喜乐的朴素向往。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望,这两个佛号就像文化长河中的两艘航船:「阿弥陀佛」载着般若智慧的星光,「南无阿弥陀佛」装着众生皈向的月光。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而并行时而交错,共同构成了东亚文明独特的精神光谱。当我们再次念起这两个称呼时,或许能听见千年之前古印度的梵呗与盛唐长安的钟鼓,在时空深处交响共鸣。


  佛说阿弥陀经读诵推荐搜索词:

  

  1.佛说阿弥陀经读诵7分钟读诵

  

  2.佛说阿弥陀经读诵版

  

  3.佛说阿弥陀经读诵15分钟

  

本文标题:佛说阿弥陀经读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