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撼岳阳城上一句
波撼岳阳城上一句推荐文章2:“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站在岳阳楼上,才明白这句话霸气得真实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到访至此,穷其笔墨于岳阳,用他们的热泪铸就了岳阳城头一块块苦涩的砖石,从屈子一直垒砌到今天。
经历代文人墨客的吟唱,尤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以来,“忧乐”情怀由此成了岳阳独有的文化和情感符号,正是有了宋人的高歌,岳阳更深化了她的精神内核。
岳阳古称巴陵
枕万里长江,纳三湘四水
拥有多情诗意的山水
本期,《跟着唐诗宋词游湖南》专栏来到岳阳
跟着TOP趣旅行一起踏上 “忧乐山水”的感怀之旅
秀美君山风月桥。摄影/陈昱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柳稍青·岳阳楼》戴复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吟咏。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从岳阳楼的视角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湾尽致,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让眼前这片巴陵故土有了波澜不惊的美感。
《湘妃庙记略》记载:“洞庭盖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后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无得而称,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
君山岛。摄影/汤志坚
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洞,古在今来,历朝历代,对它的记载和描绘无尽其数。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反复吟咏过美丽的洞庭湖,“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赋予了洞庭最初的诗意柔情。
屈原对洞庭的迷恋还远不止此,他还根据民间传说,把洞庭湖描绘成神仙出没之所:
一对美貌的恋爱之神,乘着轻快如飞的桂舟,吹着娓娓动听的排箫,游弋在秋风袅袅的洞庭碧波上。
湘君以洞庭一带特产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贝、桂树、木兰、辛夷、薜荔,构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官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来。
屈子祠。摄影/杨一九
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登览洞庭美景,最好的地方当属岳阳楼。
从岳阳楼景区的大门进入,沿着弯曲的道路行走,在树荫浓密处只见一楼高耸,飞檐翘脚直指洞庭。
古人喜欢“登高山而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岳阳楼西临洞庭湖,北枕万里长江,南望三湘四水,登楼远眺,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如此诗情画意怎不教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今天的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砖木结构建筑,别具一格。走进岳阳楼,只见四周挂满了历代名人的题咏。二楼楹柱镌刻着孟浩然、杜甫的名句,正中十二块紫檀木拼成的雕屏上,张照书的《岳阳楼记》赫然醒目,启迪着游人的沉思。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昭示出岳阳的煌煌大气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禺锡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曾先后登楼吟诗作赋。无论是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烈激怀,还是杜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人生悲愤,抑或李白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浪漫酣醉,岳阳楼都成了古代文人心目中那一抹缱绻的情思。
汨罗江畔芦苇。摄影/杨一九
滕子京在岳州做官后,决心重修岳阳楼。并恳请范仲淹为之作记。
范仲淹接到滕子京的书信后,反复思索,深夜不寐,他独自漫步,精心构思。虽然没有去过洞庭湖,见到的只是岳阳楼的图样与相关资料。然而前人之述备矣,凭借诗文和《洞庭秋晚图》就可以想象出洞庭湖的水在春和景明时节,是如何静谧、深邃,那定是“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洋洋洒洒几百字,语言铿锵,气势磅礴。
“政通人和图”出自《岳阳楼记》
君山一点,自古如今站在岳阳楼上遥望“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最为惹眼的就是不远那一处郁郁葱葱的小岛,就像一枚青螺在浩森的烟波中闪烁着傲人的生命之光。
眼前的小岛就是写满爱情神话的君山,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爱情岛”,君山虽小,千百年来流传的神话故事却美得让人心醉。
君山大门,大气恢宏。摄影/陈昱
相传4000多年前,禹帝南巡,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女英随后赶来,船被风浪阻于洞庭山。忽闻禹帝已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市),二妃悲痛欲绝,扶竹南望,涕泪纵横,点点泪珠洒于竹上,不久,二妃也因悲恸过度身亡。
唐代民间有诗日:“禹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云水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班。”二妃死后,葬于君山东麓。基地周围班竹丛生,相传竹子上的班点就是二妃当年留下的泪痕。
君山斑竹。摄影/陈昱
墓前,书有“禹帝二妃之墓”的石碑和刻有麒、麟、狮、象浮雕的石柱,让这座古朴的墓地更多了几分庄严、肃穆。还有刻于石柱上的这句“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班泪一人”的隽永名联让人不禁感叹岁月与时间的留痕。
诗词石刻带人回到那个文华鼎盛的时代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贏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微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念奴娇·重午次丁广文韵》张榘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体中心
波撼岳阳城上一句推荐文章3:王维《汉江临泛》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山水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将盛唐的壮大、浪漫、空灵与情怀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泼墨山水画,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紧密相连。其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首联是说,汉水流经楚国边塞襄阳,又流入湖南洞庭湖;荆门山与长江的九条支流相通。这是写“汉江之壮大”。
汉江多么壮大呢?它从楚国边塞一直流到湖南洞庭,长江的支流都在这里与它相会,它变得波涛汹涌,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盛唐的阔大,就在王维的这两句诗中铺陈开来,令人想起孟襄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大诗句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颔联是说,汉水滔滔奔流,仿佛一直流到了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好像在虚无缥缈中。这是写“汉江之浪漫”。
汉江再怎么流,也不可能流出天地之间,可是诗人偏偏用夸张的笔法来写,写出了盛唐的诗意与浪漫。正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样,大气磅礴,气壮山河。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颈联是说,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汹涌的波涛,激荡滚动,仿佛连接天际。这是写“汉江之空灵”。
盛唐诗不但壮大、浪漫,更有王维注入的一种空灵之气。一个“浮”字,一个“动”字,将汉水的空灵与婉转,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于壮大之中感受到一份空灵之美。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尾联是说,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襄阳太守山简。这是写“汉江之情怀”。
结尾,诗人运用了一个典故,即襄阳太守山简每次出游必醉,诗人出游看到眼前的美景,真想与山简大醉一场。这种魏晋风流,名士风采,在盛唐的气象中,表现为一种阔大的情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张力与纵深,让人余味无穷,情怀涤荡。
波撼岳阳城上一句推荐文章4:逐梦岳阳舰、波撼岳阳城,一场跨越千里的新春互动!
岳阳
一座历史悠久、通江达海的城市
岳阳楼、汨罗江、洞庭湖……
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
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
岳阳舰
一艘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导弹护卫舰
怀天下、勇担当、重实干、敢为先
向海图强、淬火砺剑
以实际行动展示人民海军的时代风貌
近日
岳阳市慰问团登上岳阳舰
为官兵们送上新春祝福
随后
岳阳舰优秀官兵代表回访岳阳市
现地感受第二故乡经济社会全面建设
官兵代表深入红色教育基地
平江起义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
学习感悟平江起义精神和骆驼精神
走访“海军爱民学校”
岳阳市第七中学
共商深化援建相关事宜
看望慰问
“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烈士父母
瞻仰张超烈士雕像
并向“人民英雄”敬献鲜花
共建活动座谈会上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向官兵代表
赠送“城舰共建,所向披靡”主题剪纸
双方还将进一步丰富双拥活动形式
在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双向发力
活动最后,官兵代表
参观了岳阳楼、屈子文化园
学习涵养忧乐精神和求索精神
官兵代表杨雄表示
“新的一年
要将更多的岳阳文化、岳阳精神
带到万里海疆
转化为拥政爱民、奋战攻坚的激情动力”
关注更多官方平台
:徐驰 高辉
编辑:柯鳗
编审:张宸熙
刊期:第1619期
主管: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政工保障室
波撼岳阳城上一句推荐文章5:一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南飞的大雁带走我忧戚烦闷的心情,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注释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行杯:谓传杯饮酒。回:回荡,摆动。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风格飘逸潇洒。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习习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此诗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这首五律诗,其风格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句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此诗代表了李白的五言律诗的风格。
:唐诗宋词古诗词
波撼岳阳城上一句推荐搜索词:
1.波撼岳阳城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2.波撼岳阳城上一句完整版
3.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
本文标题:波撼岳阳城上一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