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树是桂花树吗
月桂树是桂花树吗推荐文章1:桂树不是桂花树,二者完全是两种植物,别搞错
#头条创作挑战赛#
桂树和桂花树的区别
科属就高度不同:前者樟科樟属,高达15米;后者木犀科木犀属,一般高3-5米。
分布区域不同:前者西南部分布,后者常见中下游沿海城市繁殖多。
树皮质感不同:前者外皮深褐色,光滑;后者外皮灰色,粗糙。
桂树和桂花树的具体区域让我们一起往下看。
科属及高度不同桂树是樟科樟属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
桂花树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树
桂花树
分布地区不同桂树是桂林市的市树,多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在印度、尼泊尔等地也多有种植。
桂花树则广泛种植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传统文化中中秋赏桂,月宫折桂等典故也都是由江浙地区流传至今。
桂树
树皮质感不同桂树树皮颜色是深褐色,树皮比较光滑,摸上去不会有明显的凹痕感,将其剥开以后,内里是红色。
桂花树皮是灰色,比较粗糙,裂纹比较多,剥开以后,内里是绿色。
我是院景树,致力于你我身边的园林艺术,希望后代依然可以看得到青山,闻得见花香。
月桂树是桂花树吗推荐文章2:木槿掉花苞,月桂和桂花是“亲戚”吗?答案来了丨 小叶子园艺“门诊”①
本周的“植”识和“花”招
大家都学废了吗?
学废的话
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复习复习噢~
小叶子涨“植”识|身边的万能植物——木槿
小叶子有“花”招|一盆木槿的养成记
火锅里香叶的真身,传说长在月亮上|小叶子涨“植”识③
月亮上的树,在家也能种|小叶子有“花”招②
这周,小叶子也收到了
很多大家的留言和疑问
从今天开始
以后每周五
小叶子都会化身“小大夫”来开诊
如果大家种植上有疑问
都可以留言噢~
让我看看你们都有哪些问题~
Q1:我的木槿有很多花苞,但一直没有开花,反而在不停掉,请问是怎么回事?
“叶大夫”来啦!
木槿花苞掉落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如下几个原因:
光照不够,植株位置太阴了导致开花能量无法满足,花苞掉落,需移至光照充足处。
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而磷钾肥少,建议在木槿开花前可补施磷肥。
肥料过量,植株烧根导致花苞掉落,需浇大水冲淡肥料,有必要可重新换土。
土壤水分过大,根系受损,需停止浇水并移至通风处,有必要可重新换土。
土壤过干,补水即可。
发生病虫害,解决方法详见9.6日的木槿养护要点介绍推文。
可根据自身木槿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法。
Q2:看了9月7日月桂的科普文章,看到里面的那个月桂花很像桂花,所以月桂是桂花的一种吗?
一定要记下来噢!
月桂是樟科月桂属植物,和木樨科木樨属的桂花(木樨)可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您同时见过这两种植物,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就以叶片着生方式来说,月桂的叶片是互生,而桂花的叶片是对生,是木樨属的典型特征。再拿花来说,虽然两者的花都是生长于叶腋上,但差别更大,桂花的花小小的,花蕊缩在花中,很难看到,而月桂花稍大,粗壮的花蕊一眼就可看到,两者的照片对比下,可以更加明显体会到这种差别。
桂花(左)与月桂(右),可以明显看到桂花的叶为对生,月桂的叶为互生。
sdfd
桂花(左)与月桂(右),两者的花虽然气质相似,但实际有很大不同。
除了科属不同,两者的原产地也不同,桂花原产于我国西南部与南部,东南亚也有,是典型的欧洲亚洲植物;而月桂原产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植物,典型的舶来品,通过丝绸之路才得以进入中国。而这种外来的樟科植物也被称为“桂”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它们的样子在外人看来却有相似之处吧。所以千万不要把桂花的叶子当作香叶给用了。
素材: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宣传教育中心
月桂树是桂花树吗推荐文章3:桂花、月桂、肉桂,傻傻分不清楚
中国古代对物种的分类多数来自形态、用途、气味等的相似,因此可能本来不同科属种的物种往往被同样或近似的名字混同。比方说,荞麦不是麦,腊梅不是梅。樱花和樱桃略有区别,算是远亲。
桂主要有三种,观赏用的桂花,药用及作调味品的月桂、肉桂。三者名称上非常混乱,而“桂叶”“桂皮”等称呼更是麻烦。
《本草图经》认为桂有三种:
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
菌桂说法不一;牡桂也就是木桂,是药用的肉桂别名;最后一种便是桂花。为何月桂未被提及?下文慢慢分析。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中文别名木樨,唇形目木樨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西南。
属名 Osmanthus 来自拉丁语。其中 osm 是气味,与英文 smell 同源,化学元素锇 osmium 就因其氧化物的恶臭而得名;而 anth 是花的意思,如菊 chrysanthemum 中,chry 是金,anth 是花,um 是中性名词词尾,整词是金色的花;最后的 us 是阳性名词词尾。总结起来就是气味浓郁的花。
种加词 fragrans 也来自拉丁语,意为散发气味的。英文 fragrant 便是香甜的,使人愉悦的。
双名法足以直观表明植物学家对该物种的记录。
古代地名桂林、桂阳、桂岭等应该都和木樨有关。北京有地名木樨地,有名菜木须肉(木樨肉),就是将鸡蛋做成如同桂花的黄色丁点。
【金桂 (Osmamthus fragrans var. thunbergii)】
桂花常在中秋前后开放,矮矮一丛,芳香很淡。我住处就叫桂花岗,也就是这种桂花树多的地方。在文学作品中出镜率超高,如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英文名称 sweet olive(甜橄榄),老外也知道桂花的香味是“甜”的。也有 fragrant olive(香橄榄)之称。美国还有一种木犀属植物叫 devilwood(美国木犀),又叫 wild olive 即野橄榄。
月桂
Laurus nobilis,樟目樟科月桂属,原产自地中海沿岸。
属名 Laurus 与月桂女神“达芙妮”有关,“月”桂也是这么来的。希腊神话中,月桂代表着“阿波罗的荣耀”。S.H.E. 有歌曲《月桂女神》,其中歌词提到:
颜色金黄 阿波罗的光芒
却比不上 达芙妮的勇敢
种加词 nobilis 显而易见与英文 noble 有着渊源,也就是“荣耀”“身名显赫”。(哺乳纲有“显赫鼯鼠 Petaurista nobilis”。)月桂英文名 Laurel。在罗马时期,人们就使用月桂编织的花环冠戴在胜利者的头上,所以常听到“诗人的桂冠”,就是指著胜利加冠。月桂据说又有驱魔避邪的传说,所以在圣诞节,它就常被用来装饰。常见的女性英文名 Laura 便是月桂的意思,如小布什的夫人 Laura Bush,以及美国模特 Laura Croft。
【月桂 (Laurus nobilis)】
月桂树很高大,一般有十几二十米(50~60 英尺),和观赏的桂花这种灌木很不一样。
【月桂 (Laurus nobilis)】
而中国不出产月桂。中国古代神话说月亮上有桂花树,吴刚所砍伐,实际是把木樨称作月桂。这和真正的月桂树混淆了。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又名玉桂、牡桂,樟目樟科樟属,原产自中国,也是高达十几米的常绿乔木。其叶为桂叶,枝为桂枝,皮为桂皮。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当然,月桂叶、月桂皮也有药用,也统称桂叶、桂皮,反正两者都是樟科月桂亚科(Lauraceae)植物,差不多啦。无怪乎我们用的桂皮、桂叶气味和樟树好像!
题外话
橄榄也有两种。
橄榄(唇形目木樨科)
其一是可以榨油的油橄榄 Olea europaea,唇形目木樨科木樨榄属,是桂花的亲戚。
英文 olive 来自拉丁语 oliva, 该词又是从希腊语 elaia 转变而来。而 elaia 最早源于迈锡尼希腊语的 e-ra-wa ("elaiva")。很多语言中的“油”最早就是源于这种树和它的果实的名称,属名 Olea 同理。
种加词 europaea 显而易见就是“欧罗巴”。
【油橄榄 (Olea europaea)】
古代中国人称之为齐墩树。“齐墩”是波斯语 ??????(zeytun)或阿拉伯语 ??????(zaytūn)的音译。段成式《酉阳杂俎》:
齐墩树出波斯国,……长二三丈,皮青白,花似柚,极芳香,子似杨桃,五月熟。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
该词至今仍在“齐墩果烷”等科学术语中使用。
橄榄(无患子目橄榄科)
中国原产的橄榄则是 Canarium album,无患子目橄榄科橄榄属。这个目常见的植物有荔枝、龙眼等。中国橄榄在英文中叫 Chinese olive,这是混同了该种橄榄与油橄榄的界限。
属名 Canarium 怀疑来自加那利群岛(加那利暖流、金丝雀都源于此),种加词 album 意为白色。
【橄榄 (Canarium album)】
《异物志》:
橄榄生南海浦屿间。树高丈余。其实如枣,二月有花生,至八月乃熟,甚香。橄榄木高硕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
《南州异物志》:
闽、广诸郡及缘海浦屿间皆有之。树高丈余,叶似榉柳。二月开花,八月成实,状如长枣,两头尖,青色。核亦两头尖而有棱,核内有三层,层中有肉可食
《岭表录异》:
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尺,其子深秋方熟。闽中尤重此味。云咀之香口,胜含鸡舌香。饮汁,解酒毒。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汤,谓之橄榄糖。用泥船损,干后坚于胶漆,著水益干耳。
食用的橄榄就是这种,也是含油很多的。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有榄核镇,广东省中山市有小榄镇,地名可以反映出这种橄榄为人所熟知。
【橄榄菜】
潮州人取橄榄而非油橄榄(齐墩)腌制芥菜,称为橄榄菜,是潮汕地区知名的佐餐小食。具体做法是:取未成熟的橄榄,切段后与腌制好的芥菜叶一起加食油熬煮。
两种橄榄混淆自 1964 年开始。当年,中国农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先生倡议将“齐墩树”命名为“油橄榄树”。后人将油橄榄油简称为橄榄油,更混淆了两种橄榄。
橄榄(金虎尾目叶下珠科)
另外,云南方言将余甘子称作“橄榄”,这是特殊案例。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金虎尾目叶下珠科叶下珠属)又名油甘子,晋代《南方草木状》即有记载。叶下珠,正是对这种“橄榄”的描述,果实圆球状附在叶下,很好辨认。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余甘子也确实和常见的橄榄一样有回甘的特点。笔者初到云南时曾不幸中招,老乡称是橄榄,塞给我,我吃后差点没酸掉牙……但过了一会,确实开始回甘。
可是英文却称之为 Indian Gooseberry(印度醋栗),这又是胡来……这类胡乱起名字的现象,又足够再开一篇另行讲述了。
(图片均为网络搜索,许久以前保存的,如今难以寻到原。如有,请联系本人删除。)
十五言原文地址:
月桂树是桂花树吗推荐文章4:“吴刚伐桂”伐的到底是什么桂?
在我国,桂树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古人发现明月中有朦胧的黑影(实际上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亦称“月海”),形状像棵桂花树。西汉《淮南子》言“月中有桂树”,以其寄寓美好、吉祥的愿望。这种传说代代相传,桂花树便像嫦娥和玉兔一样,成了月中圣物,人们常用“桂月”“桂轮”“桂宫”“桂魄”来代称月亮。
唐代后还出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传说月中桂树高达500丈,犯了天条的吴刚被罚去砍这棵桂树,谁料此树能砍而复生。经过这么多年,桂树依然生机勃勃,吴刚只能继续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
那么吴刚砍伐的是人们常说的桂花树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月桂和肉桂有什么区别。
月桂不同于桂花,前者属樟科,后者属木犀科,二者相差远矣。月桂是一种常绿小乔木,产自大西洋的加纳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及地中海地区。其中,月桂这个种的主产地是地中海地区,我国不产,仅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省份有栽培种。
为了适应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减少水分挥发,月桂的叶片是典型的革质,表面附有厚厚的蜡质层。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月桂叶即便脱水也不会迅速萎蔫。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桂是属于科学和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古希腊人曾把月桂树叶编结成“桂冠”,赠给竞技场上的英雄或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以表达崇敬之意。不过,“桂冠”所用的桂枝、桂叶并不是我国原产的桂花树的树枝和树叶,而是用月桂树的枝叶。虽然月桂也有香气,但绝不同于桂花树的香气,二者不能混淆。月桂的叶子一揉就有香气,如今,这种植物的叶子经常出现在中餐调味料中,它们的名字叫香叶。
说完月桂,再来说说肉桂。广义上说,肉桂就是樟科樟属一种植物的树皮,包括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柴桂和锡兰肉桂。它们的树皮都可以作为香料,但滋味和用途有些许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锡兰肉桂最为重要。狭义的肉桂,就是指中国土生土长的肉桂。西方人惯用的肉桂其实是锡兰肉桂,多撒在咖啡和甜点上。
其实,肉桂很早就被我国古人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最初是作为药物。《神农本草经》认为肉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面生光华,眉好常如童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肉桂赞誉有加。如今,肉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烹饪调料。
肉桂的香料价值很早就被西方人发现了,它也是第一批穿越印度洋来到西方的香料。在西方,肉桂的地位极高。当时,肉桂的价格非常高,对肉桂的渴望和高额的利润,驱使西方探险家走上了对东方世界的探索之路。开始是葡萄牙人,再是荷兰人,最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控制肉桂的贸易,并为此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我们常用的香料——桂皮,是樟科肉桂树的树皮。人们常在大暑节气之前将肉桂树的树皮割裂,立秋后割离,弃去其栓皮层,再切片打碎用之,有温中补阴,散寒止痛之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桂皮含挥发油及鞣质,能增加人体消化功能,有镇静解热之功效。至于被割了树皮的肉桂树,之后还可以继续生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所以,如果真的有吴刚,那么他在月亮上砍的那棵能砍而复生的桂树,应该是肉桂树。
:《百科知识》
月桂树是桂花树吗推荐文章5:桂花、肉桂和月桂,完全不同的三种树,了解区别莫要认错和用错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桂花
桂花、肉桂、月桂
当它们被单独提及时,或许我们脑海中大概知道它们各自是什么。
但是当它们一同被提起时就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疑问。
很多朋友不仅搞不清楚谁是谁,还易把其各自用途“张冠李戴”。
当前把桂花和月桂认成一种植物的朋友比比皆是,误以为月桂皮等同于桂皮的朋友也不在少数。
因此作为一个农业人依农想尽量用简单的文字给大家透彻的捋一捋,桂花、肉桂、月桂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以及其各自的主要用途。
不谈让大家对桂花、肉桂、月桂有一个多么深入的了解吧,至少让大家不再混淆它们。
肉桂叶
虽然桂花、肉桂、月桂都一个“桂”字,但从植物学的角度上看,它们其实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严谨的讲应该三个完全不同的种类,因为月桂这个“外来户”的“家族”小一些外,桂花和肉桂这两个“原住民”的“家族”很大,尤其是桂花。
当前我们所指的桂花树一般情况下是对木犀属植物的总称,木犀属下属有很多物种,其中农业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又有更多的驯化栽培品种(几千个园艺品种)。
除“多”导致我们易把桂花、肉桂、月桂混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先辈古人把“桂”说得太模糊了。
在古代记“桂”的典籍咏桂的诗篇数不胜数。
依农本来想从古文考究的角度来帮助大家辨别桂花、肉桂和月桂,但是查阅了一些与“桂”相关的文献古籍之后,我放弃了。
月桂树
原因很简单,首先很多没有佐证的文献,我根本没法确定其中“桂”到底指的是啥?其次很多同样写“桂”的不同文献中,“桂”指代的植物也不相同;再者我也看了很多现代考究古文中“桂”的文章,有一些我并认同。
依农自己看着都迷糊,更别说从这个角度给大家科普了。
所以简单点,以不再混淆为目的,然后再解决以下三个常见的问题。
桂花树的花是桂花,那肉桂、月桂的花是啥、能干啥?
肉桂(指肉桂组)的树皮是桂皮,那桂花、月桂的树皮是啥、能干啥?
月桂的树叶是桂叶,那桂花、肉桂的树叶是啥、能干啥?
那接下来咱正式地了解一下这俩“原住民”和一个“外来户”
这里依农插一句:写作习惯的原因,在科普植物或农作物的异同时,我不大喜欢大篇幅地去谈它们的植物学特征如何,所以把桂花、肉桂、月桂的植株、叶、花、果实等以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文字方面咱聊点其它的相关内容。
桂花:我确实有个小弟叫“月桂”桂花学名木犀,为木犀科木犀属树种,原产于我国原产中国喜马拉雅山东部,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广西招摇山(“招摇山”为《山海经·南山经》中第一山,据相关学者考究此山最有可能的就是当前桂林市资源县的猫儿山),在我国的栽培利用历史至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桂花树的“寿命”很长,拥有百年树龄的桂花树广泛分布我国各地,据说早年间还在陕西南部山区发现一株树龄在2000年以上的桂花树。
很多朋友对于桂花树与月桂树存在着模糊的认知,因为不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现代,提及“月桂”时我们指代的就是桂花树。
桂花确实有“月桂”这么一个小兄弟。但是这里的“月桂”是桂花下属的一个栽培品种名,不是植物物种月桂。
打个好理解的比方,这就基本等同于我们给一只猫起名叫做“老鼠”,咱称呼它“老鼠”可以,它也会给回应,但它不论在行为还是生理上永远是一只猫,不是老鼠。
桂花
以花为傲——桂花树桂花树最富盛名的就是它开的花——桂花,桂花之香,或清或浓,清可绝尘浓能溢远。
我国古代绝大多数咏“桂”的诗篇,咏赞的都是桂花树开的桂花,因此桂花应该是三“桂”之中最具文化内涵的树种。古人对桂花的开发利用非常充分,除作为观赏树种之外,还用桂花入药(插一句,桂花树的根、果也能入药,果实被称为“桂子”,当前少见桂花结果,民间常说见桂花果有喜得贵子的美好寓意)、酿酒,制作桂花糕,同时也作为香料搭配各种菜肴。
近现代以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科研人员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栽培品种,桂花树的园艺特性更为凸显,在很多南方城市都作为行道树栽培利用,黄河以南的北方地区的花园中也常见其身影。
我们对于桂树花的利用也更为深入,除延续古人之法外,还从中提取芳香油,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工业等行业中。这使得桂花文化底蕴浓厚的同时农业经济价值凸显。
要问肉桂、月桂的花是啥,能干啥?
那也得称呼人家为“桂花”,总不能叫“肉花”和“月花”吧,多难听。
肉桂花和月桂花也很漂亮(看图),叶片也四季常绿,因此也作为绿化树种栽培,但不如桂花普及,另外肉桂花(有肉桂味)可入药、作香料。
肉桂:我是桂花的“邻居”、月桂的“表兄弟”肉桂原产于我国南方地区(相关考究表明起源地应该是两广地区),为樟科樟属肉桂组多年生亚热带常绿乔木,肉桂组树种较多,比如说肉桂、阴香、天竺桂、锡兰肉桂(原产于斯里兰卡)等。
肉桂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也较为悠久,相关文献记载表明不晚于桂花,古代诸多药学典籍中记载的桂,大多指的是肉桂。
肉桂也是一种寿命较长的树种,依农没寻到相关的古树记载,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其中有一期讲的就是肉桂。
年少时手植肉桂,耄耋时伐郁郁葱葱之木取桂皮,由此可见肉桂树的“寿命”之长。
肉桂因原产与我国与桂花适生条件基本相同,依农说它是桂花的“邻居”,因与月桂同属樟科,依农讲它是月桂的“表兄弟”(玩笑话,依农习惯把同科同属的植物称为“兄弟”,把同科不同属的植物称为“表兄弟”)。
桂皮
以皮丰味——肉桂树肉桂树的文化、经济价值均体现在“桂皮”上,为啥依农要给桂皮加个引号呢?这是因为当有很多朋友不认可把“肉桂皮”和其它肉桂组植物比如说天竺桂、阴香、川桂树的皮归于一类。
关于这一点,因对比的是桂花、肉桂和月桂,所以咱本文不争论扩讲,有时间的话依农单独写一篇。
在古代肉桂皮,主要有两个用途,其一是入药;其二是作香料,众所周知在国内作香料的主要用途就是炖肉,而在国外肉桂皮作为香料时多被加工成肉桂粉,用于制作面包、西餐,甚至还被加在咖啡中。多说一点,肉桂也是制作木乃伊的香料之一(为啥要多提这一点,可能刚关注依农的朋友不了解,常看依农文章的朋友知道依农写过很多制作木乃伊的香料了,胡椒就是之一)。
近现代以来同样因提取,肉桂皮的用途变得更为广泛。
要问肉桂、月桂的花是啥,能干啥?
同样也能被叫“桂皮”,但是用途上有较大的区别。
月桂因也属于樟科,所以也多少带些“肉桂味”,但是月桂皮不能入药,因为它与肉桂皮成分上有很大差异,近些年市面上也出现了月桂皮假冒肉桂皮的情况。
之于桂花的树皮,则没有特殊的香味且不能入药,当前一些朋友把桂花树皮张冠李戴在肉桂皮上的情况不在少数。
月桂:我是“外来户”,“住月亮”到底的是不是我?月桂为樟科月桂属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与前两者相比月桂树是地地道道的“外来户”。
但是这个“外来户”同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在古罗马时期,“桂冠”最早就是用月桂树的枝条制作的,有着美好的寓意和祝福。
我们对桂花、肉桂和月桂之所以搞不清楚谁是谁,依农觉得月桂有很大的责任,这从前文介绍桂花、肉桂与月桂的迷惑点时可以看出。
这里我们再谈一个迷惑点——“住月亮”的到底是不是月桂树?
在我国古代,“桂”与月是离不开的,比如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的传播流行,并且早在汉朝时古人认为月亮上是有桂树的,而月桂这个名字看上去是占了“住月亮”的先机。到底是不是它。
咱先从月桂树传入我国的时间看,当前关于月桂树的传入我国的时间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汉代,一说是唐代,还有一说是明清时期,具体时间不好考究。唐代时有了“吴刚伐树”,后又有了“玉兔捣药”,若是月桂树是汉、唐时期传入那有可能是月桂树,但也不能确定。
据传入时间上不能确定“住月亮”的是谁,依农认为有两点可以辅助确定一下,其一“吴刚伐桂”是对吴刚的惩罚,讲了个这“桂树”永远伐不倒的古树,如此自愈能力较强的肉桂树就跟为贴近了;
其二古人爱在中秋赏现桂花(指花)和月中桂花(指花),那咱看什么呢?看花期,肉桂的花期多在8——10月份,桂花的花期多在9——10月份,而月桂的花期多在3——5月份(以上月份均为阳历),所以从花期上看肉桂、桂花“住月亮”更贴近些。
因此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考究上,依农觉得古代“住月亮”的应该不是月桂。
月桂叶
以叶见长——月桂树月桂树的农业经济价值体现主要在叶片上,月桂叶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香料之一,另外月桂叶中还含有芳香油(果实中也有),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中。
月桂树的“桂叶”在国外是重要香料没有什么疑惑点,但是在国内,肉桂和桂花参与后,再加之我们习惯于称月桂叶为“香叶”,这就有点乱了。
要问桂花、肉桂的树叶是啥、能干啥?
名字上咱就不再争了,人家桂花、肉桂的叶片叫“桂叶”没毛病。
用途上,由于桂花的叶片没有香味,混淆只是认知上的问题,它不是疑惑的重点。
月桂的“表兄弟”肉桂的叶片才是,从气味上就和月桂叶很像了,并且在我国很多地区,我们会把肉桂叶叫作“香叶”并当成“香叶”使用,“炖肉”的情况下,月桂叶和肉桂叶基本没啥区别。
因此这里依农给不能给大家一个解惑结论,不过肉桂叶和月桂叶是可以通过外观分辨出来的,一般情况下肉桂叶的气味更浓,另外肉桂叶片上有至上而下的竖纹(本文第二张图放的就是肉桂叶片),而月桂叶没有。大家可以自己去辨别。
写在最后以上就是依农对于桂花、肉桂、月桂的一些粗浅的讲解,希望大家了解后能对这三个不同的树种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打消内心的疑虑和混淆。
文章最后说句心里话,作为一个农业人,依农对探究各种相近、易混淆的植物、作物时那种发现又质疑的感觉乐此不疲。
个人觉得沉浸其中特别有乐趣。我也特别希望把这些乐趣,分享给更多朋友,当然不止是农业人,更希望非农业人能有感受其中的乐趣。
其实讲到底,就是希望能通过农业的趣味性,让更多的人重视农业。
有重视,才有更好的未来嘛!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月桂树是桂花树吗推荐搜索词:
1.月桂树是桂花树吗?
2.桂花树别称叫什么
3.桂花树金桂好还是丹桂好
本文标题:月桂树是桂花树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