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文章1:必听之作 | 四首小提琴协奏曲
和钢琴一样,小提琴也是演奏协奏曲最好的乐器之一。今天为大家分享有“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美誉的经典作品,它们分别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先来说说前三首作品。这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和著名的小提琴家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和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被约阿希姆赞誉为“德国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约阿希姆说:“德国人有四部小提琴协奏曲。最伟大的毫无疑问是贝多芬的。勃拉姆斯的则认真地和它争夺第一的位置。最丰富、最诱人的是布鲁赫的。但是最内敛的是门德尔松的作品,那是内心的一颗宝石。”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我应该不是非洲人吧……啊?”
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献给他的同事兼小提琴家弗兰兹·克莱门特(Franz Clement),尽管这首音乐被乐迷们认为是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无冕之王”,但克莱门特当年的首演并未引起轰动的效果,因为他没怎么练习就登台视奏了……
虽然这部作品的旋律富于独创之美,构想宏大宽广,结构极其明晰,音乐思维有强大的逻辑力量,不过它一直被冷落,很少人演奏,甚至很少人记得贝多芬有过这样一首作品。这种情况直到19世纪中叶才有所改变。
1844年,主持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门德尔松安排了贝多芬这首作品的演出,引起极大的轰动。此后这首曲子得以流传下来,并奠定其后来的经典地位。当年门德尔松三十五岁,而当时演奏贝多芬这首协奏曲的正是尚未满十三岁的约阿希姆。
神童的演奏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若是放在今天,类似于#约阿希姆超级技术演奏贝多芬#这样的话题是一定会上微博热搜的。约阿希姆的演奏刺激了大家对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的乐趣。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最后一部重要的协奏曲作品,通常在介绍这部作品时,人们更多会提及作品和小提琴家大卫·斐迪南(Ferdinand David)的渊源,而忽略了小小年纪的约阿希姆其实也对这部杰作提供过一点早慧的意见。
这部作品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席大卫·斐迪南请门德尔松为乐团和自己创作的,大卫在书信中恳请门德尔松,希望能在自己深受痛风困扰而无法再演奏之前,为自己最后再创作一首作品。门德尔松答应了这个请求,不过因为诸多原因,他时隔六年多才完成手稿,甚至在首演和出版之前依然在不断修改作品细节。
这部协奏曲在许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与传统作法不同的是乐曲几乎刚开始时就让小提琴出场独奏,这与以往先安排乐队开场的惯例不同;另外,音乐中的华彩乐章也很特别,一般来说,华彩是由独奏者即兴创作而且位于乐章的末尾,然而门德尔松却将这首作品中的华彩安排在再现部之前;这部协奏曲的乐章之间是没有停顿的,前两个乐章之间由巴松管连接,行板结束后几乎立刻转入第三乐章,这样的连接是为了防止观众鼓掌。
勃拉姆斯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四部作品中和约阿希姆关系最密切的是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他是这部作品的首演,而且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过纷至沓来的演出邀约也给两位音乐家带来了困扰。因为首演时,这部作品的乐谱尚未出版,若要演出,只能使用手抄乐谱。
可为何乐谱迟迟不能出版呢?虽然作品是勃拉姆斯写的,但是约阿希姆在演奏过程中也不断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所以一直不能定稿。
于是勃拉姆斯也急了,写信给约阿希姆说:“这样一直改来改去不是办法啊!……我想乐谱上应该将你的名字也写上去,毕竟在小提琴音乐部分,你费了很大的力气。”勃拉姆斯说得婉转,但是心中对约阿希姆“干涉”太多略有不快的感觉其实很明显了。
约阿希姆
不过,约阿希姆和勃拉姆斯是最亲密的音乐战友,他们的合作偶然中有着必然。约阿希姆在门德尔松的支持下出道登场,而勃拉姆斯则是被舒曼赏识提拔而崭露头角,门德尔松和舒曼又是极为要好的朋友,所以约阿希姆和勃拉姆斯相识,一点也不意外。
二人相互成就了对方,如果没有约阿希姆的“干涉”和协助,勃拉姆斯的这首作品或许不一定能成为小提琴音乐史上的经典大作。二人的切磋和意见交换让勃拉姆斯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音乐。虽然这部作品只署了勃拉姆斯的名字,但是音乐中透露着二人奇妙、可贵的友谊和特殊感情。
柴科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Iosif Kotek 和 Tchaikovsky
这部作品跟约阿希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约阿希姆的学生约瑟夫·柯泰克(Iosif Kotek也跟老柴学作曲)的演奏激发了柴科夫斯基创作这部作品的灵感和想象力。
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正在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湖光山色中休养生息时,他的学生约瑟夫·柯泰克前来拜访他,两人一起演奏了爱德华·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小提琴和钢琴的改编版,这成为柴科夫斯基创作协奏曲的催化剂。
由于柴科夫斯基不是小提琴家,于是他向柯泰克征求小提琴独奏部分的意见。在完成慢板乐章的当天,柴科夫斯基给他的兄弟阿纳托利写了一封信:“不用说,如果没有他,我什么也做不了。他拉得太棒了!”
柴科夫斯基原本想将这部作品献给约瑟夫·柯泰克,但关于二人的流言蜚语束缚了他的这个想法。不过他们的恋人关系也并非空穴来风,只是柴科夫斯基在公共场合不得不煞费苦心掩饰自己的性取向。
1881年,柯泰克拒绝演奏这部作品,他认为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不会受到欢迎,而且会损害自己刚刚萌芽的事业,之后二人便断绝了来往。据猜测,也许是对柴科夫斯基曾把这部作品献给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利奥波德·奥尔感到不满,柯泰克才拒绝演奏它。
不过利奥波德·奥尔也没有首演这部作品,因为这位小提琴家认为这部作品在技术上是无法演奏的。直到1881年,这部协奏曲才由小提琴家阿道夫·布罗斯基首演。
本文参考文献:
杨照《呼吸》
辛丰年的《音乐笔记》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文章2: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文章3:琴弦上的古典之美:赏析著名的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在古典音乐史上,有四首极为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被公认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有趣的巧合是,这“四大”的作曲家均仅有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面世,而他们之间最不同则是各自风格的展现:贝多芬的庄严尊贵当然完全不同于柴可夫斯基的幽怨缠绵,门德尔松的清新脱俗也与勃拉姆斯的深沉激情截然有异。
但无论风格如何,这四部小提琴作品皆被认为是各自领域里的极致之作。今天与大家一起赏析这四首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
1.《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这首乐曲的特色是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并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位列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于1877~1878年,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
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4.《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
该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
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据说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与他的学生勃伦斯威克谈恋爱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结语:在与乐队音响和鸣的涓流中,一支支醉人的小提琴旋律就这样轻歌而出,或欢乐,或伤感,或忧愁。那是音乐家们心的回响,也是古典音乐辉煌时期的艺术回响,就让我们随着这悠扬的乐思去寻觅那个时代的曾经辉煌的足迹吧!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文章4:旋律恒久远,一曲永留传:聆听十首最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似一个美丽的小天使曾在许多人的生命中奏响,或欢乐,或伤感或忧愁。当暮色迫不急待地来临时,它那如泣似哭的乐声在耳边响起。当那高亢而颤动的声音裹挟着往时的记忆如滚滚洪流一下子来到面前时,也许您竟有点手足无措,那就再一次聆听大师们的经典乐曲。
今天,“影音新生活”与大家一起聆听十首古典音乐史上最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一起去领悟另一番生命里的真谛……
1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该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该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该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
2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一生只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它如今的流行程度已和贝多芬、门德尔松、布拉姆斯的同类曲目并驾齐驱了。而柴可夫斯基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也是他一生的唯一,它位居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音乐之列。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3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4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7-1878年,是其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自由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5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近代法国音乐之父圣·桑共创作了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号,A小调、op.20,1859年为萨拉萨蒂而作;第二号,C大调、op.58,作于1879年,为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家马西克(Martin Pierre Joseph Marsick,1848-1924)而作;第三号,D小调,op.61,作于1880年,为萨拉萨蒂而作。前两首至今已很少被演奏了,唯有第三号以优美的旋律及近似古典协奏曲的牢固乐曲结构,成为圣·桑器乐作品最伟大的代表作之一。
6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华丽而富于变化,使听者没有丝毫倦怠之感。管弦乐序奏之后,主奏小提琴立即展现出轻快、活泼的主题。此后小提琴的各种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把听众引入浪漫而充满梦幻的境界。此乐章规模宏伟,主奏小提琴华丽而飘逸,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帕格尼尼为了演奏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他把四根琴弦定音比正常定音高半度,按D大调(也就是降E大调的音高)奏法,出来就是降E大调的曲子了。后人的演奏却是按D大调演奏,曲谱也标示D大调。
7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当时年仅二十八岁。布鲁赫一生中共留给世人三部提琴协奏曲,其中第一号(即本曲)是继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因而特别著名,同时也堪称为布鲁赫的代表作。
8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22号,这是维尼亚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于1870年。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充满诗意和力量,感情纯朴,技巧辉煌。
9巴赫《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巴赫的《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典型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独奏不强调与小提琴的对比,更强调对小提琴的支持,这样整个乐队的演奏效果就加强了。
10巴伯《小提琴协奏曲》
有着后浪漫派风格的巴伯,在这首以三乐章组成的曲子当中,随处可闻优美的旋律不时浮现,应该说在20世纪的协奏曲中鲜有像这一作品这样如此容易接近又如此可爱的。这首让人惊艳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巴伯在他的欧洲之旅的路上完成的。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是在充满湖光山色的瑞士写的,终曲第三乐章是在法国巴黎完成的。
旋律恒久远,一曲永留传,首首巅峰之作,听者荡气回肠,跨过国界的番篱,聆听世界的声音!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文章5:
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推荐搜索词:
1.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是哪四大
2.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指的是
3.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本文标题: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