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2日的《晋察冀日》上刊登了一篇令人瞠目的新闻--《华北军区司令部军法处判决书》,新闻主要内容是通时任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被判枪决一事。


  新闻一经刊登,引起一片哗然。要知道当时处于三大战役爆发前夕,我军正是用人之际。在这个时期处决一位参与过长征战功赫赫的参谋长,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到底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呢?


  1.战场上的英雄


  黄寿发,原本也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他是福建清泉县人,幼时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只能给地主看山放牛,种地干杂活,还做过泥工。


  可即便如此辛苦依然吃不饱穿不暖,地主每天对他们非打即骂。于是黄寿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远离剥削,改变现状。


  很快机会就来到了面前。


  1929年黄寿发加入了当地组织的一支武装队伍“赤卫队”,和老乡们一起积极开展打倒地主阶级运动。1930年,红军来到了这里收编了赤卫队,进一步扩大了武装力量。


  黄寿发和自己的两个兄弟杨正武、罗元发也一起加入了红军队伍。因为在赤卫队期间英勇善战的表现,黄寿发还被任命为排长,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征程。


  参加红军期间,黄寿发表现出了自己极高的军事能力。他骁勇善战,打起仗来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狠劲,总是身先士卒的冲在最前面。靠着这股狠劲,黄寿发很快就在军中有了名号。


  他先后参与过几次反“围剿”战,表现优异、屡立战功。还跟随队伍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寿发所在的队伍整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他任第三营营长。后来独立团扩编为独立第一师,黄寿发升任团长。1939年3月,在杨成武的推荐下,他又被任命为一分区参谋长,成为了一分区的二把手。


  1939年10月,黄土岭战役打响。激战中黄寿发发现在不远的村庄处活动着一队日本人,通过观察他认为这群日本人不是普通的士兵,当机立断对着这群鬼子来了一波迫击炮轰炸。当时的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正在这伙人中,炮击后重伤身亡。


  这一炮,炸死了阿部规秀,也打响了黄寿发在军中的知名度。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让黄寿发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嘉奖。孙毅对黄寿发表示了认可:“你打仗很厉害,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向聂司令员汇。”


  1943年,日军丧心病狂的展开“百日大扫荡”行动。当时杨成武因病卧床,无法指挥行动。黄寿发临危受命,代理一分区指挥权,带领战士们一次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艰难的打赢了这场仗,又一次立下战功。


  这一仗的胜利,让聂荣臻注意到了黄寿发,想要精心培养这名军事人才。1945年11月,黄寿发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第二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


  如果没有后来的事,功勋卓著的黄寿发一定是前途光明,受后人爱戴的。要知道同时期和他一样做到司令的同志,后来基本都是中将甚至更高的级别。


  然后人性是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战场上的英雄在生活里竟是另一副模样。


  2.生活里的恶魔


  随着黄寿发的官职越来越大,他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对待战友经常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甚至在与人争执时出手伤人,为这事还被撤销过职位。但是黄寿发并没有从这件事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仗着自己军功卓著,越来越狂妄自大,最终酿下大错。


  时间回到1939年,年轻的何茵经人撮合与黄寿发结了婚。何茵年轻漂亮,出生在富裕的天津商人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校期间接触到新思想的她决定投身革命,打倒日本侵略者。


  加入革命后,因为有过受教育经历,何茵被组织安排学习无线电发技术,负责冀中军区的电台工作。


  刚结婚的何茵和黄寿发也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不久就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但是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黄寿发和何茵就因为工作问题频繁争吵。


  黄寿发虽然参加了革命,但骨子里还是非常大男子主义。他希望何茵能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事,不希望妻子继续出去工作,和自己两地分居。可是何茵的工作能力也很优秀,还被提拔为了冀中军区的电台指导员,每天工作也很繁忙,哪能有时间料理家事呢?


  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夫妻两人只能请了一个名叫单洁英的保姆到家里照顾孩子。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个保姆,何茵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黄寿发在家里和何茵经常吵架,一言不合甚至还会动手。但是黄寿发却看新来家里的小保姆越来越顺眼,一来二去两人暗生情愫,背着妻子和单洁英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纸终究包不住火,何茵最后还是发现了丈夫和保姆的奸情。何茵伤心极了,负气之下提出和黄寿发离婚,还说要向组织上检举揭发他的无耻行为。为了安抚气头上的何茵,黄寿发只能先假意答应和保姆断绝关系,为的就是稳住何茵,不让何茵向组织上告。


  但实际上黄寿发并不想和单洁英分开,又畏惧妻子的威胁,于是他私下里找到自己的警卫员边振海,想要让边振海杀了何茵。


  边振海听到这番话吓了一跳,连忙拒绝了黄寿发的要求,还劝诫黄寿发千万不要有这种错误的想法,赶紧和保姆分开,回归家庭好好过日子,毕竟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呢,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但杀心已起的黄寿发哪里听得进去建议,既然边振海不敢,那他就自己动手。他嘱咐边振海千万别透露两人的对话,边振海也只以为他是在气头上才说的这番胡话,等他冷静下来就好了。


  1947年的正月初二,正是百姓欢欢喜喜过年的日子,但三声枪响打破了这喜庆的氛围。


  人们循着枪声赶往现场,发现何茵倒在一片血泊里,手里还握着黄寿发的配枪。那把配枪曾在黄寿发的手里歼灭了无数敌人,如今就这样静静的握在何茵手里。


  黄寿发和前来调查的工作人员说何茵是因为和自己吵架,趁自己不注意抢了自己的配枪开枪自杀的。


  但这一说法显然站不住脚。经过现场勘察,何茵身上的伤口不可能是自己开枪造成的,更何况当时的何茵已经怀孕了,有哪个妈妈会舍得用如此惨烈的方式伤害自己的孩子呢?再加上有边振海的证言,事情的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了--黄寿发杀妻灭子,证据确凿。


  3.临终托孤


  虽然黄寿发杀妻一事已经证实,但是黄寿发毕竟是走过长征立过功的军中干部,所以关于怎么处理黄寿发,一时还不能做出决策。


  有人认为黄寿发是难得的军事人才,为抗战做过贡献,现在正是需要他的时候,不能“阵前斩将”,可以让他戴罪立功,功过相抵。


  有人则认为黄寿发有军阀作风,私生活不检点,影响恶劣,且杀害怀孕的妻子,手段极其残忍,不能原谅。


  两种意见争论的不可开交,就这样拖拖拉拉了一年之久。最后事情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非常气愤,当即表示:“黄寿发的问题不能原谅,必须处决!”


  最终,黄寿发被执行枪决,时年37岁。


  黄寿发被枪决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他找到昔日的好战友好兄弟杨成武,满脸悔恨的说:“我愿意接受处罚,但我放心不下我的女儿,我就把她托付给你了,老战友。”


  就这样杨成武担负起了养育黄寿发女儿的责任。当时何茵去世,黄寿发被捕,他的女儿没人照顾,很快就失去了联系。杨成武经过多方打听,最后在河北农村的一个老乡家里找到了女孩。


  杨成武向组织说明情况,虽然黄寿发犯下滔天大错,但是不能因此抹杀掉他在抗战中取得的功绩,他的女儿应该享有烈士子女的待遇。最终在杨成武的一再坚持下,组织上同意了这一说法,给了黄寿发女儿干部子女的待遇。


  杨成武接回女孩后,悉心照顾培养老友的女儿,一心一意把她当做自己女儿一样对待,还安排她在军队干部子弟学校上了学,经常去学校给女孩送水果和生活用品,最终女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也得以回祖国。


  结语:


  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品德更重要。


  不管曾经有过怎样的功绩,都不能骄傲自满,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自视过高以为犯了错也不会受到处罚。


  切记,法不会向不法让步,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参考资料:


  《西柏坡故事 向腐败毒瘤宣战》:河北日


  《西柏坡时期中共军队纪律建设研究》:袁德肃 :知网


  《华北军区司令部军法处判决书》:晋察冀日


  《战争关键时刻,毛主席为何亲自下令处决聂荣臻的一名得力悍将!?》 :一代伟人


本文标题:他被毛主席下令处决,女儿流落民间,杨成武:应有烈士子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