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最漂亮的写法推荐文章1:

  小字最漂亮的写法推荐文章2:10岁学生写汉碑,章法严谨,笔法流畅

  特约点评人


  姚帅承


  中国书协会员


  重庆市青年书协理事


  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篆刻展览


  获第六届全国教师现场书法创评特等奖


  柳皓焜


  12岁


  指导老师 林宏彦


  陕西商洛市海生艺术学校


  学书感言


  大家好!我是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从六岁开始,我就在陕西商洛市海生艺校跟林宏彦老师学习书法。林老师从横、竖、撇、捺到字体的间架结构,再到作品的整体布局,一步步将我领进了书法的殿堂。正是他严格的要求和精心的规划,才使我的书法水平不断提高,在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尤其是参加书法社主办的现场大赛,不仅使我收获了奖项,树立了自信,更使我大开眼界,找到了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让我真正体会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今后,我一定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将书法之路进行到底!


  柳皓焜习作


  柳皓焜作品点评


  柳皓焜同学的这件书法作品取法《曹全碑》,整体章法严谨,用笔流畅飘逸,可以看出他对此帖已有一定的理解。《曹全碑》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字形多取横势,结构呈扁方形,其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几乎到了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在创作中需注意帖中原字书写,用笔要准确,字形扁方,整体舒展飘逸。


  姚帅承示范作品


  张云程


  10岁


  指导老师 彭志才


  广东深圳市广艺舟文化晓笛书法教育中心


  学书感言


  我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书法,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但我收获了不少的经验,在彭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我从隶书入手到学习楷书,先后临习了《张迁碑》《麻姑山仙坛记》。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书法,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感谢妈妈,她经常督促和鼓励我练字,虽然学习书法很枯燥和辛苦,但我从中获得了不少的乐趣,让我的童年更加充实和丰富。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书法第十五届全国少儿书画现场大赛篆、隶书总决赛,并获得了金奖,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要继续努力,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希望自己能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之下快乐地成长。


  张云程习作


  张云程作品点评


  张云程同学的这幅隶书对联作品,整体厚重大气,章法布局合理,用笔果敢简洁,虽未谋面,但我猜你是一位率真、沉稳的小朋友。此作品取法《张迁碑》,因圆笔偏多又有伊秉绶笔意。“行”“胜”的字形需认真揣摩点画形态,注意墨色变化,小字落款需加强书写性,如进一步加强这几点,相信你会有更大的进步!


  姚帅承示范作品


  供稿:2019《书法·书画教育》第23期


  经典碑帖技法丛书


  名家名篇,精准解析


  小字最漂亮的写法推荐文章3:今日分享 “小”字的写法

  赵汝飞练字合阳总部。


  今天看一下小字应该怎么写?观察一下。


  ·第一个小是正确的。先看一下正确的小,在写小的时候注意第一笔是竖勾,竖勾是长竖,所以让它写的长而笔直。左右有两个点,在写的时候注意两点的起笔到竖勾的距离相等,并且左点小,右点稍大,稍平一点点。


  ·再看第二个小,它的问题在哪里?虽然竖勾站的直也长,但是描笔了。第二点问题是左点和右点大小是一样的,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左点小,右点稍大。


  ·第三个小,看一下竖勾占的值,两点到竖勾的距离也相等,它的问题在哪里?观察一下,点和两个点到竖勾之间的距离有点短了,应该稍微把它往外伸一点点,并且左点小,右点大,两点到竖勾距离相等,这样才是正确的。


  所以要写好小。


  ·第一点,竖勾必须站直且写长,两点要起笔到竖勾距离相等。


  ·第三点,左点要小一点,右点稍微大一点,平一点。


  这就是写好小的技巧。


  小字最漂亮的写法推荐文章4:

  小字最漂亮的写法推荐文章5:“国展”谨选小字大幅作品!

  “国展”谨选小字大幅作品


  ■王世国


  如今美术馆展览大厅高大气派,使参观者常感自我的渺小,面对展品不免心生敬畏。书法作品在这样的展厅中展出,艺术价值自然获得了认可,身价也仿佛显贵起来。大展厅当然需要大作品,方能吸引眼球,引人注目,甚至震撼人心;而尺幅小的作品挂上去确实有点“寒酸相”,它还真容易被观众忽视。因此,六尺以上甚至巨幅作品就成为“展厅书法”的时尚。


  不过,许多书家擅写小字,不擅长大字,十分无奈。何况一幅大字作品字数少,每一个字都很显眼,必须一点一画都要经得起推敲,若有败笔劣字、错字,则无处躲藏。于是,他们只好书写千百字的长篇文字,众多看似豆丁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拼成一幅大作。若是这样的作品参选,即使并不抢眼,评委们也会心生怜悯:如此劳苦,还能笔笔精工,难能可贵!这就大大提高了作品入展的可能性。这一招还真灵,看看近些年的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入展的作品吧,竟有许多将字写得密密麻麻、行列规整、如排算子的大幅作品。


  “国展”是全国书法创作的风向标,入展作品对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着明显的示范、标准和导向作用,许多人会跟风效仿。于是,一些人爱上了用小字书写大作,动辄千言万语,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辛劳抄写,令人感动和佩服。不过,我还是要问:这样能写出好作品吗?或者说这样能练出好书法吗?看看“国展”中入展的那些小字大幅作品,且不说他们看上去彼此雷同,看其整体效果的话,章法、墨法、气韵,以及整个作品的形象创造和艺术个性的表达等,完全乏善可陈,是地地道道的平庸之作。


  尽管走近端详这些作品的每一个字,技法纯熟,笔笔精工,一丝不苟,但是字字独立,并没有为作品整体形象的构成、书家性情的表达,以及独特风格的呈现作出任何贡献。如果部分的存在并不能够增加整体的艺术效果,体现书家在章法布局上的巧妙构思,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话,那么它们便是毫无意义的。试看“国展”中的那些小字大幅作品,若是减少一些字或再多几行字,作品整体形象和艺术效果一点也不会改变。这些字就是滥竽充数,仅仅是原文和作品尺幅的需要。这些字看上去个个都很精致,但是看多了就会“审美疲劳”,觉得千篇一律,万字雷同。正如沈括《梦溪笔谈》中批评“馆阁体”那样:“求其佳处,到死无一笔也。”


  想想道理也很简单,创作一幅好作品需要“五合交臻”,这样书写时才会“神融笔畅”。而书写长篇,耗时很长,每天都要执笔书写,身心俱疲,精力上已是“心遽体留”;况且还记挂着冗长的书写任务,时刻想着不能写错字,书写的快意和创作的激情已经变成“意违势屈”的苦差,最终导致“情怠手阑”。这样怎能顾及笔法、章法、墨法、神采、气韵呢?结果只能是埋头抄书而已。


  不仅小字大幅作品难有佳作,若是以书写长篇来练习书法、提高艺术水平的话,可能是适得其反,反倒会写坏了手,养成不良习气。当笔法、结字上的坏习惯经过无数次重复成为“肌肉记忆”后,要想改正它,将非常困难。看看曾被人追捧的那些“敦煌经卷”吧。书写者基本上都是北魏和唐代民间的写手——经生,写得非常熟练,洋洋洒洒,就是替人抄书而已。在“敦煌经卷”中有一幅小楷,书写时每个字最后一笔全为重按浓墨。这本来是经生书写时的不良习气,可是却被当今书法界的部分人刻意描摹,亦步亦趋,不加选择地继承下来。


  书写小字大幅作品弊大于利,古人对此早就心存忌惮。唐代书法家王绍宗少时家贫,寄居寺庙30年,靠替人抄写佛经谋生。他有一个原则:只要挣够当月生活费就停止抄经,买主出再高的价钱他也坚辞不写。为何?他曾在一封信中说,那些在书法上尚未成名的鄙俗之人,都是因为平常抄写过多而养成了很难改变的不良习惯。王绍宗说,书法应当“精心、率意、虚神、静思”才是。这可谓一语中的。书写长篇,动辄百千万字,写得太多,自然会太流、太熟,手笔虽然迅速,但思想却是停滞的。这样一来,因“熟”成俗,就成了没有思想的流俗之书。


  要知道,在“印刷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形态的时代,书法“作品”是最重要的媒体之一,书家经常无需思考书法学理和创造艺术美,只是凭借熟练的书写技术书写,“作品”主要是供人阅读的。而如今“图像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形态,书法作品已是一种艺术“图像”,主要是供人观看而不是让人阅读,更加需要书家性情的自由发挥和新奇形象的创造,作品整体的神采而非文字的意义被提升到首要位置。很明显,小字大幅作品在整体上是缺乏“图像”的美感和吸引力的,观者必须靠近通篇长时间阅读,慢慢欣赏,完全违背了“图像时代”人们的审美欣赏习惯,必然导致它审美意义的丧失。所以,“国展”以及“省展”的评委们挑选入展作品的眼光,确实需要变一变了。


  小字最漂亮的写法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小字最漂亮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