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什么节日
正月十五什么节日推荐文章1:正月十五 闹元宵
都说时光如水,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渊源。
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是春节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收尾工作。
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辛勤的耕耘和劳作。
在这一年的开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就是突出了一个“闹”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唐代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摇元宵的摊位已经不多见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
(记者庞淼 实习生董嘉炜综合)
: 央广网
正月十五什么节日推荐文章2:我们的节日丨正月十五闹元宵
灯月遥相映,人间共良辰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
古往今来
元宵佳节颇得文人墨客的青睐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元宵诗词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云客户端记者 陈飞 摄
中国人的浪漫
自始至终藏于字里行间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古人是如何在诗词中闹元宵的吧
最暖万家灯火处
正值佳节团圆之际
小编也要提醒大家
喜乐过节,平安第一
这些用火细节要注意
1、烧菜做饭不离人,人离开时要关火关气关电。
2、烧纸钱、神龛前的长明灯要远离可燃物。
3、进入电影院、商场、宾馆饭店、餐馆,要留意安全出口和消防设施器材位置。
4、加强用火用电管理,用电暖器或明火取暖、动火作业要远离可燃物。
5、不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室外集中燃放期间要关闭窗户,清理阳台可燃物。
6、购买烟花爆竹要到有销售许可证的门店购买,在指定地点燃放,严禁在加油站、危险品仓库、山林柴草堆垛、高压线附近燃放。燃放后,要立即清理余火和残渣。
7、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向公安机关申办有关手续。要制定灭火和疏散预案并开展演练,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活动期间,举办方要组织加强防火巡逻。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
“过了元宵,这年才算真正过完”
对于很多游子来说
今年是久违的一个团圆年
图源:新华社水从泽 摄
春节假日的热闹、喧嚣
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远去
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成长
感受到的幸福与美好
都被珍藏心底
成为推动我们前行的力量
图源:新华社 刘建华 摄
今夜美景良宵
道一声平安团圆
新的一年
愿你更加勇敢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用双手绘就崭新好光景
策划:谢炜 蒋敏
统筹:张俊辉
设计:张俊辉 李苒苒
: 云南日
正月十五什么节日推荐文章3:正月十五 闹元宵
都说时光如水,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渊源。
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是春节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收尾工作。
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辛勤的耕耘和劳作。
在这一年的开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就是突出了一个“闹”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唐代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摇元宵的摊位已经不多见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
(记者庞淼 实习生董嘉炜综合)
:央广网
正月十五什么节日推荐文章4:正月十五“上元节”,讲究:1不去,2不做,3不上,4要吃,切记
正月十五上元节,与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合称为“三元节”。上元节起源于古代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和祭祀,相传是天官大帝的诞辰,天官大帝负责赐福,也是祈求福气的日子。
正月十五当天,不同地区也有很多习俗和禁忌,而本篇内容要说的“1不去,2不做,3不上, 4要吃”,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切记别犯了禁忌。
一不去不去阴气重或荒凉的地方
北方部分地区有“正月十五踩阴地,一年病缠身”的说法,古人认为无人祭祀的孤坟是“阴魂滞留”之所,元宵节恰逢祭祖之日,游魂可能在此徘徊,靠近易被“冲撞”。
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被视为“阴宅”,也不建议去,尤其夜晚更显阴森,与正月十五节日的喜庆氛围相悖。
正月十五是吉祥的日子,大家都希望平安、顺利。因此,会去阳气充足、人气旺盛的地方活动,比如公园、商场等,以祈求更好的运势和福气。
二不做其一,不借钱
按照传统民俗的说法,钱财象征着财运亨通。正月十五是新春财气积聚的关键节点,守住钱包就是守住未来红红火火的日子。
如果向外借钱,相当于将自家新一年的财路拱手相让,有散财之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借” 字在汉语中与 “减” 谐音,正月十五是团圆日子,保持财物的完整意义重大,如果借钱了,意味着财富会减少,有财气流失的寓意,可能导致一年的财运不佳。
其二,不洗衣根据传统文化的说法,水有着独特的意义。从五行学说来讲,水为生命之源,又与财富紧密相连,所谓“水为财”。
正月十五还处于春节的氛围,家中的财气、福气汇聚,如果洗衣的话,可能会惊扰甚至冲走祥瑞之气。
从实际生活中来说,以前古代农耕社会,水源珍贵,人们洗衣物会选择在河边。正月十五正值冬末春初,水中寒气犹重,此时洗衣易受寒湿侵体,对健康不利。
三不上
这里说的“不上”,指的是不上菜,正月十五是团圆日子,家人或朋友会聚餐,而聚餐时,有些菜不建议点。
第一:梅菜扣肉“梅菜” 与 “没财” 谐音,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人们希望在这一天讨个好彩头,期盼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生活富足。吃梅菜扣肉可能会被认为有 “没财” 的不好寓意。
还有一种解释, “梅” 与 “霉” 谐音,有 “倒霉”“发霉” 等不吉利的暗示。在正月十五团圆圆、美好的节日里,人们不想让 “霉” 气沾染,所以忌讳吃梅菜扣肉。
第二:莲藕上述已经提到,正月十五是上元节,祈福纳财的日子,在这一天希望福气、财运不外漏。而莲藕由于都是孔洞,有“漏福”和“漏财”的寓意,因此不适合在正月十五这天食用。
另外,莲藕虽然是连接在一起的,但有很多孔眼,也象征着关系中有缝隙。在这一天吃莲藕,有情感 “连而不断” 却有缝隙,不够圆满、长久的说法,寓意不太好。
第三:狗肉在古时有“打狗散场伙”的说法,意思是吃了狗肉就代表散伙,这里的散伙指的是各奔东西,以后不一定再见面。
而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吃了元宵节的饭菜后,家里人或亲戚朋友虽然可能会外出打工,但节日时还会回来,只是暂时的分开。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吉利的寓意,这一天不要吃狗肉。
四要吃第一,元宵或汤圆
据史料记载,宋代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 “元宵”。到了明代,“元宵” 的名字普遍流行。
元宵或汤圆的外形圆润,象征着家庭和睦、团团圆圆。在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元宵或汤圆来庆祝,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正月十五月圆之夜,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寓意着家家户户团圆吉利。
圆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圆满、完整,有吉祥之意,意味着生活万事如意,家庭和谐美满,事业顺利。
第二,饺子正月十五这天,北方不少地区也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类似于元宝,寓意着财富和好运。在元宵节,吃饺子也是人们对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的期望。
在一些地方,受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说法的影响,存在正月十五先贺岁、正月十六再吃元宵的习俗,所以正月十五就选择吃饺子来贺岁,作为春节团圆氛围的延续,也为新年收尾,之后正式开启新一年的生活与工作。
第三,年糕年糕的 “糕” 与 “高” 谐音,有 “年年高升”“步步高升” 的寓意。正月十五吃年糕,寓意着新的一年里日子能像年糕一样,一年比一年高,步步高升。
年糕也具有韧性和黏性,也寓意着家庭亲密无间、美满幸福。正月十五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不仅能品尝到美食,还能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
第四,面条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民间有 “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 的说法。部分地区正月十三上灯,正月十五是灯节的重要日子,到正月十八落灯,在赏完花灯后吃面条,意味着对节日欢乐氛围的延续,也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许。
另外,正月十五吃面条还寓意着喜庆不断、福寿绵长。面条细长的形状,象征着生活顺顺利利,日子越过越好。
综合上述内容,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上元节,不少地区流传着很多的习俗和禁忌,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讲究,大家可以了解传统文化。
今天就是正月十五了,问问大家,你们当地都有哪些习俗或禁忌呢?
正月十五什么节日推荐文章5:「年俗贺新春」正月十五 闹元宵
都说时光如水,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渊源。
元宵佳节举国欢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是春节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收尾工作。
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辛勤的耕耘和劳作。
在这一年的开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就是突出了一个“闹”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唐代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摇元宵的摊位已经不多见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
(记者庞淼 实习生董嘉炜综合)
正月十五什么节日推荐搜索词:
1.正月十五什么节日和什么风俗
2.农历正月十五什么节日
3.正月十五什么节日,纪念谁
本文标题:正月十五什么节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