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脉的脉象和主病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推荐文章1:刘作书老中医脉诊十二种基础脉象详解
中医脉诊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以下详解临床常见的“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细大短长”12种基础脉象及其特征与临床意义,分类归纳便于理解:
一、脉位深浅
1. 浮脉
特征:轻按即得,重按稍减不空。
触诊:手指轻触皮肤即可感知明显搏动。
临床意义:主表证(如风寒感冒初起)、正气外浮(虚阳外越需警惕)。
2. 沉脉
特征:轻按不明显,重按方得。
触诊:需用力按压至筋骨处才能清晰感知。
临床意义:主里证(如脏腑内伤)、气血郁闭(如痰湿阻络)。
二、脉率快慢
3. 迟脉
特征: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60次)。
触诊:脉搏缓慢,节律均匀。
临床意义:主寒证(实寒或虚寒)、阳气不足(如心阳虚)。
4. 数脉
特征: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90次)。
触诊:脉搏急促,频率高。
临床意义:主热证(实热或虚热)、阴不制阳(如阴虚火旺)。
三、脉力强弱
5. 虚脉
特征:三部脉(寸、关、尺)皆无力,按之空豁。
触诊:脉管松软,缺乏弹性。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如久病体弱)、脏腑功能衰退。
6. 实脉
特征:三部脉充实有力,按之不减。
触诊:脉管紧张,搏动强盛。
临床意义:主实证(如痰瘀阻滞)、邪气亢盛(如高热)。
四、脉道流利度
7. 滑脉
特征:如盘走珠,流利圆滑。
触诊:脉搏流畅,有滚动感。
临床意义:主痰湿、食积(如咳喘痰多);健康人可见于妊娠。
8. 涩脉
特征:迟滞不畅,如轻刀刮竹。
触诊:脉行艰涩,节律不匀。
临床意义:主气滞血瘀(如胸痹)、精血亏虚(如月经量少)。
五、脉体宽窄
9. 细脉(小脉)
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触诊:脉管狭窄,但清晰可辨。
临床意义:主气血不足(如贫血)、湿邪困阻(如湿温病)。
10. 大脉(洪脉)
特征:脉体宽大,来盛去衰。
触诊:脉势汹涌,如波涛拍岸。
临床意义:主阳热亢盛(如高热)、气分热证(如白虎汤证)。
六、脉动长短
11. 短脉
特征:首尾俱短,不及三部(寸、关、尺)。
触诊:脉搏范围局限,仅在关部明显。
临床意义:主气郁(如肝郁气滞)、气虚(如中气不足)。
12. 长脉
特征:脉动超过三部,首尾端直。
触诊:脉搏范围延伸,如循长竿。
临床意义:主阳证(如肝阳上亢)、健康人可见于气机调达。
总结归纳
|分类 | 脉象| 核心特征
| 脉位深浅 | 浮、沉 | 轻取 vs 重按 | 表证 vs 里证 |
| 脉率快慢 | 迟、数 | 缓慢 vs 急促 | 寒证 vs 热证 |
| 脉力强弱 | 虚、实 | 无力 vs 有力 | 虚证 vs 实证 |
| 脉道流利度 | 滑、涩 | 圆滑 vs 艰涩 | 痰湿/妊娠 vs 血瘀/精亏 |
| 脉体宽窄 | 细、大 | 狭窄如线 vs 宽大如洪 | 气血虚/湿阻 vs 阳热亢盛 |
| 脉动长短 | 短、长 | 不及三部 vs 超越三部 | 气郁/气虚 vs 阳亢/气畅 |
注意事项
1. 四诊合参:脉象需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判断,不可单凭脉诊断病。
2. 个体差异:体质、年龄、季节等因素会影响脉象(如运动员多见迟脉,夏季脉略浮)。
3. 脉症真假:如“真寒假热”可见浮大无根之脉,需仔细鉴别。
掌握这些脉象特征,可为临床辨证提供重要线索,但需长期实践以提升诊脉准确性。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推荐文章2:迟脉到底是怎么回事?
啥是迟脉?
简单来说,迟脉就是你的脉搏跳得比较慢。正常人脉搏一般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要是你摸着自己的脉搏,发现它跳得明显低于60次,那就可以说是迟脉了。就像你走路一样,正常速度是匀速,但迟脉就感觉你放慢了脚步,一步一步慢慢来。
迟脉为啥是寒证表现?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认为身体里的各种活动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迟脉在中医看来,多半是“寒”的表现。为啥呢?你想啊,寒冷的时候,万物都慢下来了,身体里的气血运行也会变慢,自然脉搏也就慢了。就像冬天水管里的水,容易结冰,流动慢,是一个道理。
迟脉有力和无力又代表啥?
中医把脉很讲究,不光看快慢,还要看有没有力气。迟脉有力,就像你慢跑,虽然慢,但还是有劲儿。中医认为这可能是“冷积”,就是说寒气导致身体里有东西积聚了,气血运行不畅,所以脉搏慢而有力。
那迟脉无力呢?这就比较虚弱了,就像你生病时慢悠悠走路,没啥力气。中医认为这是“虚寒”,说明身体里的阳气不足,推动气血运行的力量不够,所以脉搏慢而且没劲儿。
心气虚弱和迟脉有啥关系?
心气,在中医里是指心脏的阳气,是推动血液循环的重要力量。如果心气虚弱了,就像发动机动力不足,血液循环会变慢,脉搏自然也会慢下来,所以心气虚弱也可能导致迟脉。
啥情况容易出现迟脉?
除了上面说的寒证和心气虚弱,还有一些情况也可能出现迟脉:
运动员: 有些运动员,特别是长跑运动员,心脏功能比较强大,脉搏可能比较慢,但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身体代谢,可能导致脉搏变慢。药物影响: 有些药物,比如某些降压药,也可能导致脉搏变慢。心脏疾病: 有些心脏疾病,比如传导阻滞,也会导致脉搏变慢。正常生理现象: 有时候,休息的时候,或者睡觉的时候,脉搏也会变慢,这是正常的。
摸到迟脉要咋办?
如果你摸到自己的脉搏比较慢,先别慌。仔细想想最近身体有没有啥不舒服,有没有受凉,有没有吃药。
如果只是偶尔出现: 比如休息的时候,或者运动之后,脉搏稍微慢一点,而且没啥其他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太担心。如果有其他不舒服: 比如怕冷、手脚冰凉、疲乏无力,或者经常头晕、胸闷,那就得重视起来,最好去看看医生,让医生帮你判断一下,到底是啥原因导致的迟脉。如果你本身就有疾病: 如果你有甲状腺疾病、心脏病等,出现迟脉可能要引起重视,及时咨询医生。
迟脉在中医里咋治?寒证: 如果是寒证引起的迟脉,中医可能会用一些温阳散寒的药,比如附子、干姜等,帮助身体驱散寒气,让气血运行恢复正常。虚证: 如果是虚证引起的迟脉,中医可能会用一些补气养血的药,比如人参、黄芪等,帮助身体恢复元气,让心脏更有力气。针灸、艾灸: 有时候,中医还会用针灸或者艾灸的方法,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帮助气血运行。
迟脉是脉搏跳动慢的表现,在中医看来,多半是“寒”或者“虚”的表现,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摸到迟脉别着急,先自己观察一下,如果身体有其他不舒服,一定要去看医生,别自己瞎琢磨。中医治疗迟脉讲究辨证论治,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切忌自己乱用药。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推荐文章3:脉象笔记-迟脉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推荐文章4:跟我学中医 | 浮脉、沉脉、迟脉与病症的关系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3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脉象,是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由气血在血管中的鼓动而形成,反映脏腑的功能活动及邪正盛衰情况,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脉象根据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度、波动的幅度、动势的和缓等情况分为多种脉象,分别反应脏腑与疾病的多种情况。今天,我们就主要来了解一下浮脉、沉脉、迟脉的脉象及其所主疾病的情况。
浮脉,顾名思义就是脉象上浮,“如水漂木”,把指腹轻轻放于寸口处,就能感觉到,轻取既得,重按则减。
浮脉脉象浮在肌表,多主表证。例如外邪袭表后所致恶风、恶寒、怕冷、肌肉酸痛、头痛等太阳中风、伤寒证,反映了外邪侵袭肌表,体表卫气与外来邪气斗争的情况。如果外感表证,现脉浮而有力,说明机体气血旺盛抵抗力强,将邪气阻于体表,为表实证;若外感表证,脉浮而无力,则为表虚证;若外感表证,脉不浮,说明机体气血亏虚抵抗力差,外来邪气已直接入里;久病的病人不宜见浮脉,因久病,气血必然亏虚,脉象以沉缓为宜,脉象病症相符为顺,若久病却见浮脉,则是气血暴脱之兆。
沉脉,脉象较浮脉下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沉脉脉象沉潜,多主里证。病邪入里,脉沉而有力,为里实,说明正邪交争剧烈,正盛邪也盛,治疗宜祛邪为主;脉沉无力,为里虚,多为疾病后期,正衰邪弱,脉气鼓动无力,治疗宜扶正为主。
迟脉,顾名思义脉来迟缓,脉搏次数少于60次/分钟。
迟脉脉象迟缓,说明阳气无力运行气血,多主寒证。脉迟有力,为实寒,有寒邪郁于体内,治宜祛除外来之寒邪;脉迟无力,为虚寒,反应机体本身阳气虚衰,治宜温阳以散寒。
下面是三种脉象体状诗与主病诗脉诀,大家可结合上述内容进行理解并记忆。
浮脉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浮脉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沉脉主病诗: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乃下元痌。
迟脉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迟脉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中主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跟我学中医 | 藏在口唇里的小秘密
跟我学中医 | 饮食不当,百病缠身!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推荐文章5:张德蕴主任解读以脉的至数辨别脉象(迟脉类)
以脉的至数辨别脉象
脉象的至数,即脉搏的跳动频率,是中医诊断中的一项关键指标。通过仔细观察和辨别脉象的至数,医生能够洞察患者身体内部的状况,来鉴别脉象。
一、迟脉类
迟脉类脉象包括迟、缓脉为常见,少见罕见的损脉、败脉、夺精脉等五种脉象,其中以迟脉最为常见。 迟脉的机理分析主要是脉管的搏动有赖于阳气的推动,若阳气不足或受到寒邪侵袭,就会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从而使脉来迟慢。迟而有力为实寒证,是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表现;迟而无力为虚寒证,主要是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除了迟脉外,缓脉也是迟脉类脉象之一。缓脉是指脉来和缓,一息四至,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多见于正常人。此外, 也属于迟脉类脉象,损脉、败脉、夺精脉较为少见。
1、缓脉:一息四至为缓脉, 其特点是每呼吸一次脉搏跳动四次,给人以柔和而宽松的感觉。这一脉象常常被视作身体状况的一种反映,有经验的中医医生能够根据脉搏的跳动情况,来推测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疾病或病理变化。
2、迟脉 一息三至为迟脉 迟脉 其特点是脉搏来去缓慢,脉率每分钟在41次至59次之间,相当于一息三至。迟脉通常被认为是阳气不足或阴寒内盛的表现,可能提示身体存在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
3、损脉 一息二至为损脉 “一息二至为损脉”是中医脉诊中的一种描述。在中医理论中,脉诊是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感知其体内气血运行状况的重要方法。根据脉搏的跳动次数、力度、节律等特征, “一息二至”指的是医生在触摸患者脉搏时,每呼吸一次,脉搏跳动两次。这种脉象被称为“损脉”, 损脉的出现通常意味着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
4、败脉 一息一至为败脉 败脉,又称死脉、绝脉、怪脉,是中医上的一种脉象,主要出现在疾病危重期。败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其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类:无胃之脉、无神之脉和无根之脉。这种脉象可能表现为弦急如循刀刃的偃刀脉,或者脉动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的转豆脉,又或者脉象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的弹石脉。败脉的出现,绝大部分表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是病情极度危重,濒临死亡的征象。
5、夺精脉 二息一至为夺精脉 它揭示了呼吸与生命力之间的奥秘联系, 而“夺精脉”则是对这种呼吸状态下能量流动的描述。 “夺精脉”是一个特定的病证名,主要指的是精气严重耗损的状态。 这种脉象表明患者的阳气已经极度紊乱,导致气血运行失常,从而使得脉象呈现出这种特征。
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推荐搜索词:
1.数脉的脉象和主病
2.迟脉的脉象和主病歌诀
3.迟脉的脉象和主病症状
本文标题:迟脉的脉象和主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