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平对第几胸椎
剑突平对第几胸椎推荐文章1:
剑突平对第几胸椎推荐文章2:胸骨磁共振成像
首先来看胸骨(sternum)的解剖,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三部分之间借软骨相互联合。
胸骨柄的高度约平第 3、4 胸椎,整体呈四边形,上部较宽厚。
胸骨体位于第 5~9 胸椎高度水平。比胸骨柄长、窄而薄,接近下缘最宽。
剑突位于腹上区,是胸骨中最小且变异最大的组成部分,可能宽而薄、尖形、分叉、穿孔、弯曲或偏斜。
重要解剖标志
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有纤维软骨连接成微隆起的部分,为纪念法国外科医生 Antoine Louis(1723-1792),胸骨角又称 Louis 角。可以看到,也可以摸出。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 肋软骨相连,成为前胸壁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胸骨角部位又相当于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 主动脉弓下缘水平、心房上缘、上下 纵膈交界部,与背部第4、5 胸椎相对应。
胸骨的主要功能如下:
??保护心脏、肺部和其他重要内脏:胸骨作为胸廓的一部分,可以保护心脏、肺部和其他重要内脏,避免外界撞击或压迫造成的损伤。?
??连接肋骨和锁骨:胸骨体的侧缘有7对肋骨的结节连接点,胸骨切迹可以连接锁骨,这些连接点可以使胸骨与肋骨和锁骨形成一个坚固的骨架,有助于维持胸廓的稳定性。?
??参与呼吸运动:胸骨的运动可以影响肋骨的活动,从而参与呼吸运动。当肺部收缩时,胸骨向前上方运动,肋骨向外张开,胸廓扩大,从而使肺部充分吸气。?
??参与声带的运动:胸骨的上部连接着喉咙的甲状舌骨,这些结构的运动可以影响声带的紧张度和声音的高低。
总之,胸骨在人体的呼吸、声音和运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胸骨异常对身体的影响:
胸骨骨折:胸骨骨折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胸痛、肋骨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胸骨畸形:胸骨畸形包括漏斗胸、鸟胸等,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呼吸困难、肺部感染等症状。?
胸骨关节炎:胸骨关节炎可能会导致胸骨疼痛和不适,甚至影响呼吸运动。?
胸骨肿瘤:罕见的胸骨肿瘤可能会导致胸骨疼痛、肿块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胸骨软骨病:胸骨软骨病可能会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
胸骨(sternum)磁共振成像,相对于其他部位可能临床上做的比较少,扫描并不简单。
体位
头先进或足先进,患者自然舒适仰卧于检查床,双手上举,垫以舒适的枕头,听力保护。
线圈
腹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
图像示例
:苑影绘惊鸿 公众号影像黄金瞳,医学科普,为大众普及医学知识。
剑突平对第几胸椎推荐文章3:各部位普通X线摄影技术(二)
一、胸部摄影注意事项
1.摄影前认真阅读申请单。
2.胸部主要检查肺脏时,常规取后前位与侧位;主要检查心脏时常规取后前位、左侧位、斜位。
3.检查肺部时中心线经第4、5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检查心脏时,中心线经第6、7胸椎平面垂直射入探测器。
4.胸部摄影焦―片距为:站立后前位检查肺180cm,检查心脏200cm;卧位摄影时一般均用100cm。
5.肺部及膈上肋骨应摄取深吸气后屏气像;心脏应摄取平静呼吸下屏气像。
6.胸部摄影的曝光时间,要求使用X线管容量允许的最短时间。
7.肺部照片主要观察肺纹理和肺实质影像,因肺泡内充气,吸收X线量少,所需摄影条件较小。
8.膈上肋骨与肺组织重叠,膈下肋骨与腹腔脏器重叠,两者对X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摄影时应根据膈上肋骨深吸气、膈下肋骨深呼气的技术选择曝光条件分别进行摄片。
9.若两侧肺部密度相差悬殊较大或欲观察肋骨、心脏、锁骨等遮盖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肿瘤等影像,可采用高千伏技术摄影,选用高栅比的滤线栅。
10.胸骨正位摄影时应采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近距离并倾斜中心线的摄影技术,并在均匀浅呼吸的方式下曝光。
11.由于胸廓两侧对称,一般不用侧位摄影,必要时取斜位、切线位摄影。
12.摄影时去除衣物、异物、敷料,应注意对被检者的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一、腹部摄影注意事项
1. 除急腹症及孕妇外,摄影前应清洁肠道。
(1)自洁法(2)灌肠法
2.使用正确的摄影体位,可疑肠梗阻、穿孔、出血时,应尽量采用站立位摄影。
3.先天性肛门闭锁者,应在婴儿出生后20小时左右进行摄影。
4.腹部摄影一般选择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5.除新生儿外,腹部摄影均应使用滤线器技术,焦-片距为90~100cm。
6.摄影时应注意对被检者性腺器官等进行X线防护,特别注意体位防护的运用。
二、胸部体表定位标志
1.胸骨颈静脉切迹位于胸骨上缘的凹陷处,平第2胸椎下缘高度。
2.胸骨角为胸骨柄体交界处,微向前凸,两侧与第2肋骨前端连接,平对气管分叉及第4、5胸椎椎体交界处。
3.剑突末端为胸骨最下端,平第11胸椎椎体高度。
4.肋弓构成胸廓下口的前缘部分,肋弓的最低点平第3腰椎高度。
5.锁骨中线为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6.腋前线为通过腋窝前缘的垂线。
7.腋中线为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8.腋后线为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医学影像技术共享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剑突平对第几胸椎推荐文章4:
剑突平对第几胸椎推荐文章5:疼痛触诊中不能不知道的体表标志
在体表上用肉眼可以观察或用手可以触摸到的骨性突起和凹陷,肌的轮廓以及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应用这些体表标志,可以帮助确定血管和神经的走行,以及器官的位置,对临床检查、治疗和针灸腧穴的定位具有与实用意义。现按身体分部阐述如下:
一、躯干部
(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1 躯干背面的体表标志
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骶角。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肩胛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胛冈、肩峰和上、下角。肩胛冈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上角对第2肋,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髂后上棘:为髂嵴的后端,瘦人为一骨性突起,皮下脂肪较多者则为一皮肤凹陷,此嵴平第2骶椎棘突。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2 躯干前面的体表标志
锁骨:全长均可摸到,锁骨的内侧端膨大,突出于胸骨颈静脉切迹的两侧,其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喙突:在锁骨外、中1/3交界处的下方一横指处,向后深按即能触及。颈静脉切迹:胸骨柄上缘正中,平齐第2胸椎体下缘。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剑突:在胸骨体的下方两肋弓的夹角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凹陷,于此处可摸到剑突。肋弓:由剑突向外下方可摸到。胸大肌:为胸前壁上部的肌性隆起。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3-4条横沟分成多个肌腹,肌收缩时在脐以上可见到3条横沟,这些横沟即腱划。该肌外缘呈半月形的弧线,自第9肋软骨开始,下延至耻骨,称为半月线。此线与右侧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临床上常以此部位作为胆囊压痛点。髂前上棘:是髂嵴的前端。耻骨联合上缘:在两侧腹股沟内侧端之间可摸到的骨性横嵴,其下有外生殖器。耻骨结节:为耻骨联合外上方的骨性隆起。腹股沟:为腹部与股前部分界的沟。腹外斜肌:在腹外侧,以肌齿起于下数肋,其轮廓较清楚。二、头颈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乳突:为耳郭后方的骨性突起。颧弓:位于耳前方的骨性弓。眶上缘、眶下缘:为眶口上、下的骨性边界。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内、中1/3 交界处。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下颌头:位于耳郭前方,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着。下颌角:为下颌体下缘的后端。舌骨:在颈前部正中,甲状软骨的上方。咬肌:咬紧牙关时,在下颌角前上方的肌性隆起。颞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胸锁乳突肌:头转向对侧时,在颈部可明显看到从后上斜向前下的长条状肌性隆起。(二)皮肤标志
人中:为上唇外面中线上有一纵行浅沟。鼻唇沟:为颊和上唇分界的斜行浅沟。三、上肢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3 上肢前面的体表标志
肱骨大结节: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肱骨小结节:在肩胛骨喙突的稍外方。三角肌: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肱骨内、外上髁: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髁突出较明显。尺骨鹰嘴:在肘后方的骨性隆起。桡骨头:在肱骨外上髁的下方,伸肘时在肘后容易摸到。桡骨茎突:位于腕桡侧,为桡骨下端外侧份的骨性隆起。尺骨茎突:位于腕尺侧,在尺骨头后内下方,前臂旋前时,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桡骨茎突高。豌豆骨:位于腕前尺侧的皮下。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其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下部肌腱可在肘窝处摸到。腕掌侧的肌腱:捏拳屈腕时,在腕掌侧可见到3条肌腱 ,位于中间者即掌长肌腱,位于桡侧者为桡侧腕屈肌腱,位于尺侧者为尺侧腕屈肌腱。腕背侧的肌腱:拇指伸直外展时,在腕背桡侧可看到3条肌腱,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前两条肌腱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条。在拇长伸肌腱的尺侧为指伸肌腱。图12-4 上肢后面的体表标志
(二)皮肤标志
腋前、后襞:上肢下垂时,在肘窝前、后面可见到的皮肤皱襞。肘窝横纹:屈肘时,出现于肘窝处的横纹。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侧出现2-3条横行的皮肤皱纹,分别称近侧横纹、中间横纹(不恒定)和远侧横纹。四、下肢部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图12-5 下肢前面的体表标志
坐骨结节:为坐骨最低点,取坐位时与凳子相接触,在皮下易摸到。股骨大转子:为股骨颈和股骨体交界处向上外侧的方形隆起,构成髋部最外侧的骨性边界。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都在膝关节两侧皮下。髌骨:在膝关节前面皮下。髌韧带:为髌骨下方的纵行粗索。胫骨粗隆:为胫骨内、外侧髁前下方的骨性隆起,向下续于胫骨前缘。胫骨内侧面:位于皮下,向下可延至内踝。腓骨头:位于胫骨外侧髁的后外方,位置稍高于胫骨粗隆。外踝:为腓骨下端一窄长的隆起,比内踝低。内踝:为胫骨下端内侧面的隆凸。臀大肌:形成臀部圆隆的外形。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的肌性隆起。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面,构成腘窝的上内界。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着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腓肠肌内、外侧头:腓肠肌肌腹形成小腿后面的肌性隆起。其内外两个头构成腘窝的下内、下外界。跟腱:在距小腿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结节。图12-6 下肢后面的体表标志
(二)皮肤标志
臀股沟:又称臀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与大腿后面之间。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剑突平对第几胸椎推荐搜索词:
1.胸骨剑突平对第几胸椎
2.剑突平对第几胸椎图片
3.胸1~12对应的体表位置
本文标题:剑突平对第几胸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