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死什么悲成语
什么死什么悲成语推荐文章1:
什么死什么悲成语推荐文章2: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伟大的悲剧》同步课文知识讲解
梳理运用
与背景
【高清课堂:英雄何为(上)】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这篇传记是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
知识积累【高清课堂:英雄何为(上)】
1.拽(zhuài):拉。
2.坚持不懈(xiè):坚持不松懈。
3.战栗(lì):颤抖。
4.癫(diān)狂:因精神病引起的言语或行为失常。
5.毛骨悚(sǒng)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6.角(jué)逐:泛指竞争或竞赛。
7.怏怏(yàng)不乐: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8.凛冽(lǐnliè):刺骨的寒冷。
9.忧心忡忡(chōng):忧愁的样子。
10.充沛(pèi):充足而旺盛。
11.毋(wú)宁:不如。
12.吞噬(shì):吞食。
13.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4.厄(è)运:困苦的遭遇。
15.踉踉(liàng)跄跄(qiàng):走路不稳。
16.羸(léi)弱:瘦弱。
17.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
18.无垠(yín)
19.胆怯(qiè)
20.销蚀(shí)
21.步履(lǚ)
22.遗孀(shuāng)
23.千辛万苦
24.风餐露宿
25.夜不成眠
26.精疲力竭
27.闷闷不乐
28.耀武扬威
29.扬扬得意
30.姗姗来迟
31.疲惫不堪
32.畏缩不前
33.鲁莽大胆
34.念念有词
35.精打细算
36.白雪皑皑
37.海市蜃楼
考题例析
1.(2015?山东济宁中考)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示例: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2.(2015?四川德阳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一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 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只是一个欣赏者, 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③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 ,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最初的微光。
A.抚弄 但是 余晖 B.挑逗 而且 余晖
C.抚弄 而且 辉煌 D.挑逗 但是 辉煌
解析:1. 本题考查字形,并根据字形的特点写有意蕴的句子。答案示例:海——接纳每一滴水,成就了大海的辽阔。∥路——人生之路,在我们各自的脚下。∥思——思想,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做一个守信的人。∥忘——连心都死亡了,那是真正的遗忘。
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答案是A。第①题,抚弄,抚摸摆弄;挑逗,指挑动逗引,招惹,有贬义性。结合语境可知选“抚弄”。第②题,结合前句“只是”即可作出判断。第③题,由下句“微光”以及本句“投射”,可知应选“余晖”。此类题目要求结合语境作答。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课文写的是英国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在历尽艰险到达南极点后发现南极点已被他们的竞争对手捷足先登,绝望的归途中一个个悲壮地死去的过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理清结构
写作特色
1.令人难忘的细节
比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
2.强烈的赞誉之情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有时直接站出来议论“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些直截了当的议论,是行文时实在无法压制自己感情的表现,使人想起告文学的表达手法。
把握重点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4)无私的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4.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既是“悲剧”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为什么这是“最伟大的悲剧”?【高清课堂:英雄何为(上)】
这不矛盾。斯科特之行虽然是一出悲剧,但他们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这一结局的,而这恰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书写这悲壮一幕的原因,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会给后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四个方面:(1)斯科特探险队与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了——失败之悲;(2)斯科特要忠实地去履行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这一冷酷无情的职责——作证之悲;(3)斯科特他们在归途中全部牺牲——死亡之悲;(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是深切的——世人之悲。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5.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他们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且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气概:他们于归途中和死亡抗争,直至悲壮地倒下仍然无怨无悔。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如奥茨为不拖累同伴而毅然“向死神走去”。
(4)无私的爱:如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惦记着别人:朋友、妻小以及祖国和人民。
什么死什么悲成语推荐文章3:中国文化,成语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lè jí shēng bēi)
字面意思
- 乐极:快乐到极点;生悲:产生悲伤。
- 字面指:快乐到极致时,反而会引发悲伤或灾祸。
深层含义
- 警示过度放纵或得意忘形的后果:强调事物发展的辩证性,巅峰之后可能迎来转折。
- 隐含哲学思想:源于道家“物极必反”,提醒人们保持节制与清醒。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警示:多用于劝诫或反思(如“狂欢后乐极生悲,引发意外”)。
- 文学性表达:常见于悲剧性叙事(如“盛宴高潮时乐极生悲,主角突遭变故”)。
典故出处
1. 《淮南子·道应训》
- 原文:“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 背景:以自然规律(日升月落)比喻人事,提出“乐极生悲”的必然性。
2. 《史记·滑稽列传》
- 淳于髡劝齐威王:“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 延伸:以饮酒过度喻指享乐失控,强化成语的警世意义。
现代用法与例句
1. 生活警示
- “他中奖后挥霍无度,最终破产,真是乐极生悲。”
2. 职场反思
- “团队庆功宴上醉酒闹事,乐极生悲丢了项目合同。”
3. 文学描写
- “小说结尾,主角登顶权力巅峰却突遭背叛,乐极生悲的转折令人唏嘘。”
4. 反向调侃
- “刚炫耀完假期计划,就收到加班通知,简直是乐极生悲!”(需语境明示幽默)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物极必反(如“盲目扩张后资金链断裂,物极必反”):强调规律性,非情绪后果。
- 盛极必衰(如“王朝盛极必衰,历史循环不止”):侧重宏观趋势,非个体事件。
- 骄兵必败(如“连胜后轻敌,骄兵必败输掉决赛”):突出骄傲心态,非情绪转化。
反义词
- 否极泰来(如“公司熬过危机否极泰来,业绩翻倍”):坏运后迎来好运。
- 苦尽甘来(如“十年寒窗苦尽甘来,终成状元”):苦难后获得幸福。
- 转悲为喜(如“丢失的宠物找回,全家转悲为喜”):情绪由悲转喜。
易错点
1. 字形与读音
- 误写:“极”易错为“急”(如“乐急生悲”);“悲”易错为“卑”(如“乐极生卑”)。
- 误读:“乐”读lè(四声),非yuè(音乐)。
2. 语义混淆
- 与“喜极而泣”(如“夺冠后喜极而泣”)区别:后者是喜到流泪,无负面后果。
文化冷知识
- 中西对比:西方“Pride comes before a fall”(骄兵必败)与之神似,但更侧重骄傲而非情绪转化。
- 影视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贵族盛宴与船撞冰山形成“乐极生悲”的经典对比。
- 心理学视角:研究显示,极度兴奋可能降低风险意识(如醉酒冒险),印证成语的科学性。
相关成语延伸
- 福兮祸所伏(如“看似升职是福,实则祸伏其中”):直接呼应“乐极生悲”的辩证观。
- 亢龙有悔(如“高位者若不谦逊,终将亢龙有悔”):出自《易经》,警示巅峰后的危机。
- 月满则亏(如“企业市场份额月满则亏,需开拓新业务”):以自然现象喻指盛衰规律。
当代启示
1. 情绪管理:避免极端情绪波动(如股市狂涨时保持冷静,防乐极生悲)。
2. 社会事件:网红过度炒作翻车(如某主播炫富被封杀),体现“乐极生悲”的舆论反噬。
3. 生态警示:人类对自然过度索取,繁荣背后暗藏环境危机,全球版“乐极生悲”。
经典哲思
《道德经》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真正的智慧是知止——快乐时留三分清醒,巅峰时存一丝敬畏。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恰是破解“乐极生悲”的密钥:不执于乐,不惧于悲,方得自在。
什么死什么悲成语推荐文章4:
什么死什么悲成语推荐文章5:没事学成语之“悲不自胜”读音是bēi bù zì shèng。
“悲不自胜”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悲伤得自己无法承受,形容极度悲伤,情难自禁。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代荀悦的《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故事背景
在《汉纪·平帝纪》中,描述了太后因悲痛而号泣,周围的人都为之落泪,而舜也因极度悲伤而无法自持。这个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悲不自胜”的情感状态,后来被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无法控制情绪的情形。
读音
“悲不自胜”的读音是bēi bù zì shèng。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悲痛欲绝、哀哀欲绝。
? 反义词:喜不自胜、乐不可支。
用法
“悲不自胜”常作谓语或补语,用于形容极度悲伤、情难自禁。
什么死什么悲成语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什么死什么悲成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