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骼图解大全推荐文章1:一份“双脚疼痛图解”,详解不同位置脚疼原因

  你的双脚,从你每天起沾地的那一刻就开始工作了。


  因承担着全身的重量,出现病变的几率也比其他部位更高。遗憾的是,人们对脚的关注实在太少。除了扭伤,很多人都不清楚脚疼的原因。


  脚底、脚跟、脚趾……不同部位的脚疼,分别是什么疾病导致的?《生命时》采访足踝外科专家解读,教你科学保护双脚。


  受访专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主任 武勇


  北京望京医院骨关节一科主任 张洪美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 房繄恭


  图解脚疼的原因


  人类祖先需要用灵活的双脚来抓握树枝,因此脚部虽小,但是关节很多。人类直立行走后出现足弓,用来吸收行走时产生的冲击力。


  但进化遗留下的数十块骨头,可能导致多种足部健康问题。


  脚跟痛


  足底筋膜炎/脂肪垫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长时间反复的牵拉导致的,最常见的是脚跟和脚底深部的疼痛,早晨起床或静止一段时间后的第一步,可能出现疼痛加重。脂肪垫炎与长期走路或者走路姿势不对有关,骨骼对脂肪垫长时间的磨损使之发生无菌性炎症,即足底脂肪垫炎,症状与足底筋膜炎类似。

  足跟上方痛


  跟腱炎/跟骨滑囊炎


跟腱炎表现为足跟部上方、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活动后加剧。它可能发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区域,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滑囊炎早期在足跟后上方只可见一个小的轻度变硬有压痛的红斑,当发炎的滑囊增大时,在跟腱上就会出现一个疼痛的红色肿块,红肿热痛症状明显。跟骨高压症症状以晨间下地负重时最明显,并有明显的静息痛或静息时跟骨酸胀感;跟骨压痛广泛,无固定压痛点;早期患肢抬高休息可使跟痛减轻或消失,多为中老年人。

  前脚掌痛


  跖痛症


  常表现为前脚掌疼痛,同时前脚掌中间位置会出现很厚的脚垫。可能与足部的不正常结构和不正常的跖趾活动有关,常见因素包括穿着不适的鞋子、反复长时间慢跑或跳舞、足底脂肪垫变薄或退化等。


  大脚趾疼


  痛风/拇外翻


痛风多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的关节。严重者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经常发生。特点是上床睡觉时还好好的,后半夜因脚痛痛醒,而且越来越重,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拇外翻俗称“大脚骨”病,前期主要影响外观,但随着年龄增长会导致拇囊炎,引起大脚趾内侧疼痛、红肿。

  足背痛


  距舟关节炎/跖附关节损伤


  足背部的疼痛,多见于距舟关节炎、跖附关节损伤。


  此外,腰椎疾病也可能引起足背的疼痛。


  有种脚疼需要看医生


  长时间脚疼可能导致其他问题,如头疼、膝盖疼、腰疼。脚部的功能性疼痛大多在休息之后减轻;但如果是病理性,就需要进行专业治疗。


  哪种脚疼需要看医生呢?


  ? 疲劳性疼痛可自行恢复


  不运动的人如果突然大量运动出现脚疼是正常的,这种情况下,泡泡脚、放松一下,三五天内就能好转。


  ? 一周不好转需要看医生


  如果长时间持续、固定部位疼痛,比如脚后跟疼、痛风疼痛,一周仍不见好转,最好去找医生诊治。


  大部分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保守治疗包括平日穿厚跟底鞋,疼痛发作期减少活动及负重,局部热疗或理疗,口服抗炎镇痛药及外敷活血通络药等,必要时可局部封闭治疗。


  观察期间,也可以自行排查外部原因,如鞋子是否合适、是否有扁平足或高弓足等。


  下面3个动作有助缓解疼痛,每个动作做1分钟,每天做3次。


  1


  绷直双腿


  面对墙壁,席地而坐,双脚抵住墙面,双腿绷直,拉伸小腿肌肉和腘绳肌腱(通常穿高跟鞋会导致这些肌肉的紧张),拉伸时上身可适当前倾。


  2


  放松脚趾


  右腿向前跨步,左腿脚趾碰地,感觉脚背拉伸,保持1分钟,然后换右腿。


  3


  靠墙V字拉伸


  躺在地板上,架起双腿,让双脚脚跟靠在墙壁上,双腿呈V字型分开,臀部与墙壁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感觉大腿内侧肌肉的拉伸。


  大腿内侧肌肉过紧会导致足弓受压过大,并由此造成脚疼。而该动作不仅能缓解大腿内侧肌肉紧张,还有助于抬高腿部,防止肿胀。


  3步养好你的双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足底有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与全身脏腑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足部也是人体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的重要部位,利用好足部反射区和穴位不仅能保养足部,还有一定的保健效果。


  +常泡脚


  俗话说:“天天泡脚,胜吃补药。”


  热水泡脚可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


  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10分钟即可。


  +常按脚底穴位


  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


  常按太溪穴有助补养肾脏;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


  平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推荐文章2:人到中年,足弓就渐渐“塌”了!一个脚印看出足弓高低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推荐文章3:脚上多长一块骨头,不能跑步跳绳!男生手术一年后体育中考得满分

  #湖南省人民医院##长沙头条#


  “谢谢你们,我这次考试得了满分!”2021年暑假,因双足副舟骨导致脚痛无法进行体育锻炼的长沙14岁男生小宇(化名)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骨科做了手术。


  经过一年的术后康复和体育锻炼,他在今年的体育中考中取得满分的好成绩。2022年7月15日来院复查时,小宇向主刀医生肖晟主任连连道谢。


  早在上初一时,小宇就发现自己的脚和别人不一样,双脚内侧不仅凸起一块小骨头,看上去有些发红,手指按压有痛感,在进行跑步、跳绳等体育活动时痛得更加厉害。


  【左足术前外观可见副舟骨(红色箭头所指)】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骨科被诊断为“双足副舟骨、双侧扁平足”,经保守治疗后疼痛依旧。


  【术前X线显示:双足为Ⅱ型副舟骨(红圈所示),骨块较大,呈三角形】


  为了不耽误备战体育中考,在小宇及家长的要求下,肖晟主任医师及李欣副主任医师等认真检查、评估后,于2021年7月为他做了 “双侧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重建”手术。


  【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骨科肖晟主任医师等为小宇进行手术】


  术后,小宇脚痛未再出现,足弓塌陷也有明显改善,可以正常跑、跳。


  “人体足部由26块骨头组成,10%左右的青少年足内侧多长了一块小骨头,向外凸起像个小山包”,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骨科主任肖晟主任医师介绍:这块多出的骨头长在舟骨结节上,被称为副舟骨。


  部分副舟骨没有症状,不需要临床干预;但有些副舟骨会改变胫后肌腱的走行方向和止点,破坏胫后肌腱维持足纵弓和内翻的作用,影响足的稳定,导致扁平足、滑囊炎、肌腱炎等,产生疼痛、红肿等症状,从而影响日常行走和运动。


  【左足术后外观:内侧已不见凸起】


  肖晟表示,儿童、青少年常见的足部异常有扁平足、副舟骨、拇外翻、马蹄足、高弓足等。


  这些异常会导致足部甚至下肢力线的改变,由此导致足踝、膝、髋关节疼痛、步态异常,限制儿童、青少年正常活动,甚至致残、致畸,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成长。


  【术后复查X线显示:双足副舟骨已切除,胫后肌腱重建处可见铆钉固定】


  他提醒,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四肢及其他骨骼外观异常;走路、跑、跳姿势异于常人;关节、骨骼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影响生长发育等严重后果。


  (编辑Rainbow。 )


  湖南医聊特约:湖南省人民医院 梁辉 李范玲 图/张斯齐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推荐文章4:脚底长了“鸡眼”怎么办?挖掉还会长吗?教你4招方法有效应对

  “大夫,我的左脚底长了两个小疙瘩,近来,走路时有些痛,影响正常走路,有的人说这是“鸡眼”,也有人说是“跖疣”,你快帮我看看。”在皮肤科门诊,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因为脚底板出现坚硬的小疙瘩,运动及走路时疼痛难忍而就医。


  大多数患者在就医前就已经认定自己得了“鸡眼”,而得到的答案却是另外一个陌生的诊断“跖疣”,那么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就给大家来科普一下。


鸡眼、跖疣,别再傻傻分不清

  ·鸡眼是什么,症状是怎样的


  这种情况多是因为长时间受到机械刺激,如受到鞋子摩擦、压迫等引起的角质层增生,算是物理性皮肤病的一种,没有传染性。


  多发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等易受压和磨擦的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感,大小为针头到蚕豆大小,颜色为淡黄或深黄色,表面是比较光滑且透明的,境界清晰,其上皮纹和周围正常皮肤链接清楚,数量多为1-2个。


  ·跖疣是什么,症状是怎样的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表皮良性赘生物,算是病毒性皮肤病的一种,有一定的传染性,可发于各个部位,捏痛感明显,一开始可能就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发展到黄豆大小,甚至更大,颜色为灰黄或褐黄色,表面粗糙,境界清晰,其上皮纹消失,可同时出现多个跖疣。


  可见,这两者疾病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分清楚,然后通过正确的方式治疗,这样才能好得快。


  而对于鸡眼这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大家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尽量避免其发病诱因。


引起鸡眼的原因有哪些?

  说到它的诱因,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摩擦、受压。多是因为鞋子不合脚、或长时间徒步、鞋子进沙子等砂粒摩擦皮肤引起角质层增生变厚的一种病症。好发于以下人群:


  1、长时间穿不合脚的鞋走路的人,尤其是女性高跟鞋、尖头鞋时;


  2、长时间站立的人;


  3、运动强度比较大,尤其是跑步、跨栏等运动员;


  4、肥胖的人;


  5、骨骼或关节变形的人。


  由于鸡眼出现后,有着明显的疼痛,所以对生活还是很不便的,因此建议大家尽快通过合适的方法解决。切记不可自己随意乱抠剪,以免感染,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可能演变为蜂窝性组织炎等病,甚至更为严重后果。


长了“鸡眼”怎么办?教你4招应对法

  -鸡眼膏


  如果厚茧部位较深,可以考虑用鸡眼膏,它当中含有水杨酸,有软化剥落角质的效果,对鸡眼有明显效果。方法也很简单,就先用热水泡一下鸡眼,然后在用刀削掉表面已经软化的角质层,然后敷上鸡眼膏,记得定期更换,直到将尖端挖出来为止。


  -液氮冷冻治疗


  这也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主要是通过低温液氮将鸡眼局部冻死,一般2-3天后就可以看到鸡眼组织变黑、脱落,达到治疗的效果。这种方法痛苦小,见效的时间也快。


  -鸡眼挖除术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或者鸡眼有破溃、流脓的情况,可能就需要进行鸡眼挖除术。主要就是通过专业的手术刀沿角质肥厚边缘处作环形切口,然后用齿镊子夹住,在透明带上层,进行剥离,将鸡眼挖出。建议到正规医院看诊,这样操作也比较规范,恢复也比较快。


  -中药外敷


  也是比较多用的一种方法,比如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了以后在贴敷到患处,然后用胶布固定,定期更换药物,直到鸡眼脱落。


  鸡眼并不难治,一般通过上述方法的一种,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鸡眼这个问题。而鉴于对于疾病,我们还是保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建议大家还是以预防为主,这样就不用为它烦恼了。


如何预防“鸡眼”上身

  想要预防鸡眼,很简单,主要就是针对它的诱因,我们都知道它是因为摩擦、压迫引起的,所以我们平时在鞋的选择上,一定要尽量选择合脚的鞋子,以足部的任何位置都不会受到挤压为标准,使脚趾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样就不会压迫到脚趾了,也就降低了鸡眼发生的概率;平时也可以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预防鸡眼复发的效果;如果足部的骨头过分畸形,建议可以考虑去做矫正。


  鸡眼很常见,出现后,给人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建议大家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如果还是出现了鸡眼,则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及时处理。


  #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路佩国.别把跖疣当鸡眼[J].解放军健康,2008:15-15.


  [2]《跖疣、鸡眼的鉴别,一文读懂》.红杏e生 .2019-04-27


  [3]《脚底经常长鸡眼,挖了又长,到底该怎么办?靠谱方法在这里~》.大医生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2020-08-20


  [4]安立国,谭晓波.鸡眼防治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2012:119-120.


  未经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推荐文章5:学习《X线读片指南》骨、关节系统——足

  一、足的正常解剖


   足部骨骼包括跟骨、跖骨、趾骨和跗骨,这些骨头呈弓形排列,为足弓。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内侧弓由跟骨、距骨、足舟骨、三块楔骨以及内侧三个跖骨构成,最高点在距骨。外侧足弓由跟骨、骰骨和外侧两个跖骨构成,最高点在骰骨。横骨由骰骨、三块楔状骨和跖骨构成,最高点在中间楔状骨。


  二、踝关节拍摄体位


  足正位片:患者坐位,患侧足底部紧贴床面,对准足跖骨关节中央为中心线射入。


  发表于百度上的前辈


  足斜位片:患者坐位,足内侧缘紧贴床面,足底面与床面呈30°倾斜,保持不动,对准足趾关节中央垂直射入。


  发表于百度上的前辈


  三、踝关节X线图像显示


  足正位片:可以看到踝部(胫腓骨远端、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楔状骨、跖骨、趾骨。


  足正位片


  足斜位片:可以看到踝部(胫腓骨远端、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楔状骨、跖骨、趾骨。


  足斜位片


  四、踝关节部位的骨折、脱位X线片


   车祸、跌倒等直接暴力,可以导致踝关节脱位、踝部骨折或跟骨等骨折。


  足部骨骼图解大全推荐搜索词:

  

  1.脚踝与足部骨骼图解大全

  

  2.足部骨骼图解大全左脚

  

  3.足部骨骼图解大全图片

  

本文标题:足部骨骼图解大全